1. 家书怎么写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吗
现在工作很忙吧
身体好吗
我现在广州挺好的
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
虽然我很少写信
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每天都上班吗
管得不严就不要去了
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
也该歇歇了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
别舍不得穿上吧
以前儿子不太听话
现在懂事他长大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当我们想起远在家乡的亲人时,
想起爸爸苍老的大手,
想起妈妈慈祥的目光时,
我们是否应该向他们去一封家书?
哥哥姐姐常回来吧
替我问候他们吧
有什么活儿就让他们干
自己孩子有什么客气的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
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
今年春节我一定回来
好了先写到这吧
此致敬礼
此致那个敬礼
2. 一封家书怎么写
妈妈:您好!春色飞花,暖意中一切都在萌芽。
城市里的窗户遮不住绿叶映眼,当柳枝泛鹅黄,杨树发出新芽,老松都吐露着油亮的颜色的时候,我,我们离家的时间也和这些个春色背后的时光一样长了。离家的时候,过年的喜庆还没散尽;入校的时候,校园里的花草都还是枯黄着的一片;坐在教室里想着踏春路线的时候,春色近了,而家乡却远了在陌生的城市里,在所谓的名山胜地,我们走着熟悉的山路,看着山间路上熟悉的土地、熟悉的庄稼,甚至熟悉的身影。
熟悉的身影,那是妈妈。当父亲、兄弟姐妹都离开家,到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方生活、工作的时候,偌大的家里便只剩下了您一人。
春节前的期盼,春节后的留恋,到现在都已经变成了一种无奈的习惯。假期太短,太短了,短的让我们在家里呆不了几个整天。
当您为我们准备着带到学校里的吃的、用的、穿的,我们才发现,最需要我们陪的人是母亲,而家人一个个走到远方,我们都没有尽好最应尽的责任。外面的世界属于外面的人,你,我,他,还有更多的人,可能都会有机会去闯荡,去经历,只有母亲您,永远留守着的您。
一亩三分地,一间两间屋,锅台,炉灶,喂鸡,养鸭,这是您的世界,我们不愿意走近,一直努力地想要离开的生活。您是我们离开的力量之源,您依靠着它们,为亲人的离开积攒力量,而力量用尽的时候,亲人却没有一个留在自己的身旁。
“父母在,不远游”,古训古情,只会在我们炫耀才华的时候出现在纸上。现代化、全球化,世界确实在变化,然而变了又变的世界只把我们绕进去,却没教我们怎么绕出来。
所以,当生活水平离现代化非常遥远的您听着我们说这些的时候,只是在旁边劝我们:多吃一点,多吃一点渐白的两鬓,渐密的皱纹,渐浑的眼神,您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一天天老去,含着笑,也流着泪。又是一年的母亲节,享受着INT抑或是E时代的我们,已经不怎么理解写信的意义了。
在这些更有“意义”的事物面前,故乡和母亲永远只是一个背景,我们看到的也永远只是一个背影,模糊不清,而萦绕心头。星稀月明,睁睁累倦的双眼,抬起昏沉沉的头,想看明月的故乡和故乡中的母亲,用纸笔为母亲写上一纸信笺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
祝:平安幸福安康!!。
3. 家书怎么写和格式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彡彡九图文 家书怎么写家书怎么写 远离亲属、外出工作或求学的人,总渴望知道家里的情况,希望大小平安、诸事顺意,因此经常要写互致问候、互通信息的家庭书信。
家庭书信表达了写信者对家人的关心和体贴,有助于加深亲人之间的感情,解除因彼此分居两地而产生的悬念。 家庭书信要写得亲切有味,就必须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例如,鲁迅因报载北平大风,想到寓居该城的母亲胃病初愈,身体尚弱,甚以为念,希望老人家加意静养。信上用墨不多,然而孝敬之心溢于言表,比一般地说“多多保重”远为情深意切。
同时,家庭书信还要能写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郭沫若在异国求学时给父母亲的家信也很有代表性。写新年届近,独立楼中,遥望家乡,缅怀往昔团圆之乐;绵绵情意,跃然纸上。
郭沫若还提出了“家函贵详”的原则,反对以片信只语塞责,这很有道理,因为即使是貌似不起眼的小事(如父母的饮食起居、家乡的天气变化等),也可能牵动游子的心弦。他写的问候信,不仅向父母请安,而且关心到兄弟姐妹,逐一询及,这也值得我们参考。
平时我们写信,若没有时间一一探问,则可 以在信末表示向全家人致意,祝“合家均吉”. 范文一:兄弟之间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