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借代写法写一句话
今天我看见一个红领巾给老爷爷让座. 前面不远处走来了一队红领巾. 我非常了解这只老狐狸 法律会制裁地头蛇的. 他依靠替罪羊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他这个伯乐还没发现面前就有千里马. 作为朋友就不要做铁公鸡. 运动场上的飞毛腿向我们奔来. 他的出气筒一声不吭任由他摆布. 白眼狼的身边是没有朋友的. 世故不圆滑的老黄牛一直没有受到提升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⑵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⑶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2. 写一个借代句和一个借喻句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正说着,眼镜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用“眼镜”代指某经常戴眼镜的人。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
用厚障壁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3. 何为借代句
借代是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人或事物,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
例如:
你要是爱细腰粉腿,就有跳舞场。(茅盾《现代化的话》)
“细腰粉腿”就是借代修辞格,指舞女。
如果首长一句话不讲,扔下“有线”,全用“无线”去了,那我们才受不了呐。(徐怀中《西线轶事》)
“有线”“无线”分别借代“有线班的战士”、“无线班的战士”。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而借代句,就是指运用了借代手法的句子。
借代
编辑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③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④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例③是特征代本体,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例 ④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工具代本体
例如:⑥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例⑥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⑦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例⑦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