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写好倒叙文
一定要耐心读完,读完你就懂了。
记住:耐心!记叙的技巧:倒叙(4) 假想另一个题材:叔叔家里本来没有狗,星期天去看婶婶,居然添了一只漂亮的狮子狗,家中顿时热闹了许多。你在记述了这只狗的可爱之后,--以上都是直叙,--忽然想起一个问题:这只狗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有个奇异的来历,这就是把先发生的事移到后面来写了。
同样的形式: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树,晴天有鸟叫,雨天有淅沥声,夏天有浓荫。可是这两棵树当初是谁栽的呢?…… 继续推广:学校里有个老校工,胡子都花白了,天天还是摇铃打钟,烧水送茶,他对每个学生都很好,学生都管他叫伯伯。
他独身一人,没有家室,在这个学校里服务也有二十年了,那么他以前是做什么的呢?他年轻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按照一般通行的说法,这颠倒时序的写法叫"倒叙",倒叙是使文势变化的基本方法。 但是请注意:倒叙毕竟是不自然的,如果读者觉得它违反自然,就不容易接受。
所以:"倒叙"经常伪装成好像也是直叙的样子。侦探小说是倒叙吗?也许是吧,一件罪案要先有犯罪的人,犯罪的动机,犯罪的方法,实施的步骤,而侦探小说一开始就写犯罪的结果。
从罪案的发生看,侦探小说是倒叙;就侦办的经过看,警察的确是先看见了尸体,再去查死者的姓名,清查死者的人事关系,假设涉嫌的人,一步一步水落石出,最后将凶嫌逮捕。时间的顺序就是如此。
这岂不又像直叙? 写侦探小说,作者的布局的确想倒过来写,但他不能以凶手的眼睛建立视点,要以警察或侦探的眼睛建立视点,正是为了避免"赤裸"的倒叙。 几乎每一个谈论"倒叙"的人都举过下面这个例子,各家的"版本"略有不同。
故事的大意说,某君从异地还乡,见家中的长工赶着马车在车站迎接,颇感诧异,他以为弟弟会开着汽车来的。 他和长工之间有如下一段对话:"家里的汽车呢?" "昨天撞坏了。
" "怎么撞的?" "二少爷开快车。" "哦!我弟弟怎么样?" "在医院里急救。
" "咳!他开车为什么不顾安全呢!" "因为他要送老太爷去医院。" "我爸爸怎么啦?" "他老人家突然得了心脏病。
" "本本好好的,怎么突然病了呢?" "因为家里失火,房子都烧掉了。"写这个故事的人似乎有意把整个事件倒过来说,但是读来十分自然,他不但使我们"听见"家破人亡的惨变,也使我们"看见"一个拘谨的、迟钝的、口才笨拙的老仆,他透过人物性格使倒叙显得合理,也就是说使读者"误以为"仍是直叙。
有人在外面应酬了一天,回家后发觉遗失了打火机。那打火机是个纪念品,他不能淡然置之,就坐在家里,抽着烟,回想可能失落在什么地方。
他把当天所到的地方、周旋的情景一一在脑子里检查一遍。他倒用不着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相反的次序。
他可以先想印象最深刻的,先滤掉没有可能的。 早晨到某旅馆看某人,在那里并未抽烟,不可能遗失打火机。
下午四点陪朋友喝咖啡,大家称赞他的打火机,有人开玩笑说要"没收",他也用开玩笑的态度抓起打火机,装进口袋里起身就走。这一幕印象最深刻。
剩下的,一个是中午的餐会座谈,一个是晚上的喜酒,这两个地方最可疑。喜筵上一直有人点烟敬酒,自己的打火机有没有拿出来过?…… 这也是倒叙吧?然而它是顺着"他"的思维写的。
如此这般,我们有两个问题:一、从什么地方倒叙;二、怎样"伪装"成直叙的样子。 民间传说有很多女子比男人强,而且她们大半是丫鬟或姨太太。
据说有一次,蒙面大盗侵入一个富人的家庭,把全家人都捆起来再大肆劫掠,有一间上了锁的屋子无法进入。盗匪断定屋子里有值钱的东西,威吓富翁交出钥匙,富翁的太太吓慌了,说出钥匙在姨太太身上。
姨太太知道不能抵赖,就坦然说:"你们放开我,我打开锁,带你们进去拿东西。"强盗认为一个女流不足为患,就给她松了绑。
她果然开了锁,举着烛台,跟在强盗后面指指点点,使强盗找到金银。(此处故意遗漏一件事。)
强盗走后,富翁急忙报案,官厅查问强盗的模样,都说强盗蒙着脸,看不出来,独有那位姨太太说,她替强盗秉烛照明的时候,故意把烛泪滴在强盗的衣服上,希望官厅赶快搜寻,但看衣服后背有蜡泪的,便是疑犯。(前面遗漏的事在此处写出来。)
官厅凭此线索,果然破案。 在这个故事里,把姨太太留下破案的线索改为倒叙,增加叙述的曲折起落,这是把"关键"移后,让读者有所期待,有期待而后有满足。
倒叙的"伪装"也很成功,姨太太的布置在当时是一大秘密,旁人看不出来,强盗感觉不出来,只有姨太太自己知道,但她恨不得连自己也瞒着,所以读者对此一隐秘的气氛不加抗议,以为自己也"应该"和在场的人同样懵然。如此始能破案,而读者赞成破案。
使用局部倒叙的人不要忘记了,"倒叙"的部分叙完以后,多半要回到主流,继续直叙下去。这样,直叙的"大形式"并吞了倒叙的"小形式",倒叙始完全自然。
姨太太设计破案的线索,是倒叙,官厅凭线索破案,是归于直叙。同理: 那个遗失打火机的人,在左思右想、东找西寻之后找到了打火机,并慎重地收藏起来。
那个坐在马车上惊闻家变的归客,只嫌马车太慢,。
2. 倒叙作文怎么写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简单地讲,就是有必要时将后面的先写,造成悬念。
3. 倒叙文怎样写
1.记叙文的结构。
记叙文通常有三种结构类型:第一种,顺叙型: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它能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比较契合我国读者的接受心理。
顺叙常常不单独使用,多与其他叙述手法交叉,从而使叙述曲折生动,跌宕多姿。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
这是一种按照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客观记叙方法。模式中的总叙就是写开端,分叙(其中的n代表任意自然数)写发展和高潮,结尾写结局。
第二种,倒叙型:先写结局,后写事件经过的叙述方法。所谓“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
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倒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本事+往事。
在这个模式中,本事=总叙开端+分叙发展或高潮+结尾结局。这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被颠倒的自然顺序的反映。
倒叙文一般把“本事”中原有的“往事”写在“本事”的结局之后。第三种,合叙型:这是顺叙和倒叙互相结合的一种叙述方法。
在叙述某事的过程中暂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事的叙述。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
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合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本事…n+分叙往事…n+分叙本事…n)+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