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冒号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使用
用法 一、用于书信、讲话稿的称呼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⑴聚卿先生:上月晦寄一函,想达左右……(《王国维致刘聚卿》) ⑵同学们:今年七月,恰值我们中学毕业20周年,有人建议搞一个同学聚会。
……(湘仁《在老同学聚会上的发言》) 二、在采访、辩论、座谈、法庭审讯等言谈的记录中用于说话人名之后,以引出说话内容 ⑴记者:您二位一向关心中学语文教学,请谈一谈一个中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秦牧:要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多读、多些、多思索。…… 紫风:除读好教科书外,必须进行课外阅读。
……(《秦牧吴紫风答记者问》) ⑵正方金岭:对方请不要搞错我的意思。我说的是不适合旅游业,并不是说不适合发展旅游业。
反方王雷:我看不出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 三、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问/答、说、想、是、即、写道、认为、证明、表示、指出、例如”之类动词都可加冒号,使其具有提示性,以引出宾语。
例如:⑴问:你觉得在翻译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答:谁都知道,翻译是转述而非创作,因此译者:⑴应该知道原作者说的是什么;⑵能够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无误地把原意表达出来。……(王宗炎《辨义为翻译之本》) ⑵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⑶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错误!(何为《第二次考试》) ⑷一般地说,作品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人物太多,故事性不强。(老舍《人物、语言及其他》) ⑸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⑹由此可见,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费尔巴哈》) 例句中的“问/答”“说”“想”“是”“明白”“表明”后都加了冒号。
如果不强调这类动词的提示作用,大都可用逗号代替冒号。例如:⑺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在上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
(萧乾《枣核》) ⑻我心想,这才是天空的真面目呢。(孙荪《云赋》) ⑼遗憾的是,这离京都颇近的雄关,我没有到过。
(峻青《雄关赋》) ⑽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都德《最后一课》) ⑾大量的事实表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公害。
(于涌泉《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环境──介绍环境科学》) 冒号和“即”如何配合使用,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即”相当于“就(是)”。
冒号可用于“即”字后以提起下文,但不宜用于“即”字前。例如:⑿成品图书的质量标准分为二级,即:合格品、不合格品。
(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⒀这项人类社会活动兼有一系列特有的专业特性:即普遍性与特殊性,思想理论性与行为艺术性。*⒁出版物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三多一少”,即平庸者多,创新者少;拼拼凑凑者多,自成体系者少;粗制滥造者多,精编精选者少。
例⑿“即”字前面用逗号,后面用冒号以提起下文,如果不强调提示,“即”字后的这个冒号也可不用。例⒀“即”字前的冒号可改为逗号。
如果保留冒号,则要把“即”字删去,因为冒号表示提起下文,再加表示提示的“即”就重复了。例⒁“即”字后要补充一个冒号,因为后跟带分号的并列分句,不用冒号分隔开来,全句的结构关系便错乱了。
*⒂研究课题涉及广阔的领域:如编辑活动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及编辑管理、编辑队伍等。*⒃古诗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如王维的《观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格律严整,属于律诗;杜甫的《石壕吏》格律较宽,叫古风(古体诗)。
“如”的用法类似“即”,例⒂“如”字前的冒号要改为逗号,如果保留冒号,则要把“如”字删去。例⒃的问题同⒁,“如”字后要加冒号。
四、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 ⑴我们一般提六门基础科学: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科学》) ⑵但一般来说,质量好的文化产品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先进的政治性、思想性;较高的知识性、学术性、艺术性;较高的文字质量和印刷装帧质量;鲜明的特色和风格。
(《出版科学》1999/1) ⑶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顾颉刚《怀疑与学问》) ⑷考试委员会对陈伊玲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陈伊玲的声音不稳定,很难造就;另一种认为可以让她再试一试。
(何为《第二次考试》) ⑸在演唱方面,她〔郭兰英〕找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那就是:(一)气息的运用。以气息丹田的方法,做到低音扎实、中音纯净、高音嘹亮而优美。
(二)吐字准确而穿透力强。不用话筒,她可以把每个字送到剧场的最后一排。
(三)行腔……吐纳顿挫,变化多端、纯熟自如。(《新闻出版报》1999.1.19) 例⑴“六门基础科学”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词,中间用逗号分隔。
例⑵“标准”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短语,中间用分号分隔,分号也可改用逗号。例⑶“来源有两种”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分句,中间用逗号分隔。
例⑷“两种意见”是总说,分。
2. 冒号是什么意思
冒号是一种标点符号。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其中英文写为“:”,中文写为“:”。
1、英文半角作“:”;
2、英文全角作“:”;
3、中文全角作“:”;
4、中文半角作“:”。
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在数学语言中:
1、表示两者的比值关系,如1:2,x:y,f(x):g(y);
2、表示两并量的双点积,如ab:cd=(a·c)(b·d)。
扩展资料
冒号的误用: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冒号的讹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文中间的插入语(通常为“某某说”)后面误用了冒号。
例如:“不做生意?”翁亮说:“不做生意打那么多长话?鬼才相信,你一定是在做大生意!”
此处的“翁亮说”为插入语,非提示性话语,其后一定要用逗号。
2、在没有停顿的地方用了冒号。
例如:我跳下车来,说了声:“忠爷爷再见!”就往家里走。
“说了声”后面的冒号应删去,同时应删去“再见”后的叹号,在引号后加逗号。
3、在一个句子里出现了两重冒号。
例如:也还有另一种观点:当作品涉及某些阴暗现象的时候,有的同志会说:“你写的现象虽然是真实的,但要考虑文艺的党性原则。”
在一个句子里不能出现两重冒号。第一个冒号应改为句号。
4、该用冒号的地方没有用冒号。
例如:前锋线上派出了上届西班牙大赛时为夺冠立功的三名前锋,罗西、孔蒂和阿尔托贝利。
“三名前锋”为提示性话语,其后应该用冒号。
5、冒号与比号混用。该用数学符号比号(∶)的地方误用了冒号(:),该用冒号的地方误用了比号。(冒号位于字的下标,比号位置居中。)
例如:地图比例尺1:300000
“1:300000”中的冒号应为比号(1∶300000)。
6、起解释说明作用的冒号与“即”同时出现。
例如:脑海中闪过一个带有几分哲理性的问题:即群山与高峰的关系。
这里,冒号与“即”所起的作用相同,删“即”或改冒号为逗号。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冒号
3. 冒号表示什么
1、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
2、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1) 运用冒号时要注意其提示范围。冒号提示的内容的末尾用句号。如果一个句号前的内容不全是冒号提示的,则这个冒号用得不正确。例如:
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 看不到敌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后边,所以用错了。应把"歧途"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2) 没有特别提示的必要就不要用冒号。如:
他表示:一定要来参加会议。(冒号应该删去)
比赛的结果出人预料:老年队竟打败了青年队。 (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3) 在句子内部,不能用冒号。如:
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 (句中不能用冒号,应删去。)
(4) “某某说”、“某某想”等后边常用冒号。 但有时不想强调提示语,或不直接引述别人的话,则不用冒号而用逗号。如果“某某说”是在所有引文的后边,“说”后用句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冒号怎么写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