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臭氧的化学式是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
(1)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属于臭氧的颜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属于气体的味道都属于臭氧的物理性质;(2)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氧气与臭氧属于不同的物质,氧气与臭氧的相互转变是由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属于化学变化;(3)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为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为臭氧分解成氧气起到助燃的作用.故答案为:(1)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2)化学;(3)带火星木条复燃.。
2. 臭氧的化学式是什么
臭氧 O3 【中文名称】臭氧 【英文名称】ozone 【结构或分子式】 O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分子形状为V形. 电子结构式【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48.00 【密度】气体密度( 0℃,g/L)2.144;液体密度(-150℃,g/cm3 )1.473 【熔点(℃)】(固)-251 【沸点(℃)】(液)-112 【性状】 气态臭氧厚层带蓝色,有特殊臭味,浓度高时与氯气气味相像;液态臭氧深蓝色,固态臭氧紫黑色. 【用途】 用于水的消毒和空气的臭氧化,在化学工业中用作强氧化剂. 【制备或来源】 主要的制臭氧技术有:电解法、核辐射法、紫外线、等离子体及电晕放电法等几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臭氧发生器放电氧化空气或纯氧气成臭氧.即应用高能量交互式电流作用空气中的氧气使氧气分子电离而成臭氧.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 分子式:O3 英文臭氧(Ozone)一词源自希腊语ozon,意为“嗅”. 西班牙文名称为Ozono 臭氧具有等腰三角形结构,三个氧原子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顶角为116.79度. 1840年德国C.F.舍拜恩在电解稀硫酸时 ,发现有一种特殊臭味的气体释出 ,因此将它命名为臭氧 .当大气层中的氧气发生光化学作用时,便产生了臭氧,因此,在离地面垂直高度15~25千米处形成臭氧层,它的浓度为0.2ppm.臭氧的气体明显地呈蓝色,液态呈暗蓝色,固态呈蓝黑色.它的分子结构呈三角形 .臭氧不稳定,在常温下慢慢分解 ,200℃时迅速分解 ,它比氧的氧化性更强,能将金属银氧化为过氧化银 ,将硫化铅氧化为硫酸铅,它还能氧化有机化合物,如靛蓝遇臭氧会脱色 .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较氧大,0℃和1*10帕时,一体积水可溶解0.494体积臭氧.臭氧能刺激粘液膜 ,它对人体有毒 ,长时间在含0.1ppm臭氧的空气中呼吸是不安全的.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波长短的射线(如紫外线 ),起着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作用,但氯气和氮氧化物促使臭氧分解为氧 ,破坏了臭氧保护层,成为人类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通常都借助无声放电作用从氧气或空气制备臭氧,臭氧发生器即根据这一原理制造.利用臭氧和氧气沸点的差别,通过分级液化可得浓集的臭氧.臭氧是强力漂白剂,用于漂白面粉和纸浆,用臭氧消毒饮用水,水中只含氧,无特殊气味.它还用于污水处理. 臭氧极易分解,很不稳定.它不溶于液态氧,四氯化碳等.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常温下可将银氧化成氧化银,将硫化铅氧化成硫酸铅.臭氧可是许多有机色素脱色,侵蚀橡胶,很容易氧化有机不饱和化合物.臭氧在冰中极为稳定,其半衰期为2000年. 臭氧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面20公里的同温层下部的臭氧层中.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 1785年,德国人在使用电机时,发现在电机放电时产生一种异味.1840年法国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弗雷德日将它确定为臭氧. 在紫外线辐射下,通过电子放射或暴晒从双原子氧气可自然形成臭氧.工业上,用干燥的空气或氧气,采用5~25kv的交流电压进行无声放电制取.另外,在低温下电解稀硫酸,或将液体氧气加热都可制得臭氧. 臭氧可用于净化空气,漂白饮用水,杀菌,处理工业废物和作为漂白剂.。
3. 【化学式的写法】
△化学式的写法:① 单质化学式的写法:a.气态非金属单质大多是双原子分子,通常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2”表示.例如:H2、O2、N2、Cl2等;b.金属、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直接写元素符号表示.例如:He、Ne、C、S、Fe、Zn等.注意:a.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结构复杂,通常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b.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的化学式,其分子实际是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例如:臭氧(O3)等.② 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A.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左正右负;(正价元素写左边,负价元素写右边)[先读的后写]b.标注化合价;[正上方]c.先约分再交叉;(化合价绝对值约简后,再交叉,即为原子个数)B.含有原子团的化合物:a.原子团的个数超过1个时,要打上括号,将个数标于右下角;b.某酸 = Hn + 某酸根;(n的数值等于某酸根化合价的绝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