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家史怎样写
我不知道你家是什么情况,所以就查了一个:
我的家史
我叫***,新世纪初出生在美丽的“海上花园”--厦门的同安区,听说过吧。也许我的名字谈不上如雷贯耳,但大名鼎鼎还是算得上的。我很喜欢这个名字,还是挺有诗意的。 我的家族不大,但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家族成员从福建的北端一直延伸到福建的南端,还有在北京、广东的。我的祖先是哪个朝代诞生的,没有听我的父辈提到过。我的爷爷的爸爸、爷爷的爷爷据说都是非常勤劳、朴实、热心的农民,到我爷那代,爷爷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爷爷生了3个男的,一个女的,由于家里孩子多、家庭贫穷、生产队干活劳动力少,爷爷不得不放弃教书这一职业,回到农村老家参加了生产队的生产,以供养家糊口,后来爷爷又在农村老家开了一个小卖铺,才能慢慢供起几个小孩上学。老大即大伯,听说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我爸爸是家里老二,据小叔说我爸爸非常的聪明,从小到大都是“孩子王”,而且学习成绩非常好,读到初二时突然有一天同爷爷说他不想上学了,爷爷当然不会同意坚持要他去,后来学校的老师还到家里来,说我爸爸的学习成绩不错,辍学就可惜了,可是再怎么说他也不想上学了,于是爸爸初中没毕业就走上社会了,其实后来他还是很后悔的,有时常说当年书读少了,如果多学些也许现在发展得会更好的。 听我爸爸说辍学后不久,1991年当时口袋只有四十多块钱,就只身一人来厦门奋斗,那时从老家到厦门交通非常不方便,两天才有一趟车,而且要开二三十个小时才能到厦门(不像现在快铁三个小时就到了,变化真大哈)。到厦门后人生地不熟,从最初的打工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艰辛,也许正是因为养成了父辈的勤劳、朴实、爱动脑筋的习惯,爸爸面对困难时从来不会低头,相反的他会迎难而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坚持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勤于动脑,他总能在别人解决问题前把事情处理好。他心胸宽广,明白事理,真诚待友;爸爸在发展自己事业过程中得到很多朋友的帮忙,但他也帮助过非常多的人,家乡的父老乡亲有到厦门来都会看望我爸爸,我爸爸也会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比如帮他们找工作,处理些困难或者回老家时给买张车票之类的;他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关心兄弟;爸爸对待年长的人都是非常讲礼貌的,比如在饭桌上会给长辈夹菜,走路时扶着老人等等,对待父母更是没得说,听小叔说爷爷以前生病都是爸爸在外面辛苦赚钱给付的医药费,坚持把爸爸治好,小叔读书也是爸爸供的学费,小叔现在是解放军总参谋部的一名干部在北京上班,也是老家目前唯一的一名研究生,小叔说就是因为爸爸在外面辛苦赚钱,他才能去读大学,今天才能成为一名解放军军官。 爸爸是我们家的支柱,因为爸爸的勤俭节约、勤劳朴素,还有他的聪明才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奋斗,1997年有了我的妈妈,妈妈是一名漂亮、勤劳、待人诚恳、为人善良的好母亲,1999年爸爸在同安拥有了自己的房子,1999年有了我,2004年又增加了我的可爱妹妹,我们一家四口非常的幸福,相信以后会越来越美好的。 纵观我的家族史,其中有太多太多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与经历,爸爸则是我最敬佩的。家史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啊!
2. 我的家史 作文 怎么写
我叫奚锐,20世纪80年代末出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听说过吧,就是那个“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人间天堂。也许我的名字谈不上如雷贯耳,但大名鼎鼎还是算得上的。我很喜欢这个名字,还是挺有诗意的。
我的家族不大也不小,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家族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和海外都有。我的祖先是哪个朝代诞生的,没有听我的父辈提到过。我的外公是一个老革命,在抗日战争时期就离开家乡,16岁就参加了八路军,在艰难困苦岁月里,我外公信念坚定,坚决抗战到底不动摇,他坚决贯彻游击战思想,同时又在敌占区展开地雷战、地道战等多样化的战争模式,消灭了多股游荡在各个村庄的鬼子兵。老爷子的游击队战绩显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到八路军的连长,老爷子打仗那个叫猛啊,冲锋号刚响,就如猛虎下山冲了出去,那股气势令敌人胆寒。
建国后,老爷子根据组织安排转业到地方工作,从副县长、县长再到市粮食局长,最后从监狱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老爷子戎马一生,立下战功无数,生了2个儿子,3个女儿,全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勤奋工作着。
当然啦,我爷爷也不甘落后,怎么说也是一知识分子来着。他出生于上海浦东的一个贫苦人家,上世纪60年代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响应祖国的号召支援内地建设,来到安徽合肥南部的一个师范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爷爷这一辈子虽然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但是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真可谓桃李满天下,生了2个儿子,1个女儿,2个在国内一个在国外,总算也是美满幸福。
纵观我的家族史,其中有太多太多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与经历,爷爷与外公则是我最敬佩的。家史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啊。
3. 《我的家史》这篇作文怎么写
思路分析]
说明文的话,应该是介绍你的家的外观、里面的设置、家具格局、家庭成员等
[解题过程]
我的家
我的家在信院家属区,这里的环境非常优雅。
我家楼前有一条宽阔的马路,每天都有很多汽车和行人从这里经过,非常热闹。马路上还镶嵌着很多块黄色的地灯,晚上汽车灯一照,它们就会反射出金色的光芒,增加了亮光。楼前有一大片草坪,春天来到的时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露出头来,用它那青青的脸静静地观看着这个春意盎然的世界。草坪的中间还有八九棵桃树,桃花盛开的时候,有白色的,粉色的,深红色的,从我家阳台上往下看,草坪上真像一片红绿相间的海洋。
楼后面的冬青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但最绿的时候还是在春天。冬青的远处有一排排高大的杨树,像一群群手拿刀枪的巨人。楼的西面和最东面各有一棵石榴树,石榴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树上像挂满了红色和绿色的珠宝。最近,楼下又新修了一个停车场,是用红色和黄色的地砖铺成的,上面有和橙子一样大小的小圆孔,里面种着一棵棵青草,这样既能方便停车,又能美化环境,防止沙尘暴。
二、我的家在河南油田医院小区14号楼4单元6楼东户。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
一进我家,首先看到的是小走廊。顺着走廊直走,是我的小卧室,我在小卧室门上挂了一幅我画的画,上面画着一辆小车,车子下面卧着一只小狗。
画的后边是我的小卧室。一进那里,我就是国王了。 许多玩具、桌椅都是我的臣民,就连家里的国王爸爸,进了我的小卧室也要听我的摆布。
小卧室的右边是客厅,那儿是我们家接待客人的地方。正面墙上挂着一个钟表 ,钟表的正前方是一台电视,电视的下面是一张桌子 ,桌子的旁边是几把椅子,椅子的旁边是一台饮水机。 在这样温馨的房间,也曾经发生过没有消烟的战争 。
一天晚上,妈妈看电视看到了10点多,还不肯睡觉 ,爸爸就把电视关了。可妈妈又把电视打开了,就这样,他们俩就开始吵架了。我试图分开他们,可怎么劝也白搭,我就索性睡觉去了。没想到,第二天早晨他们又合好了。
客厅的对面是大卧室,那是爸爸和妈妈的房间。在他们房间的东南角有一台电脑,我常常在网上找一些小游戏下载到桌面上玩。还有的时候, 我会在网上找一些作文、电影之类的东西。电脑的旁边是一张大床,大床的两边是床头柜,左床头柜的前边是两扇大立柜,那是我家放衣物、被子的地方。
紧挨着大卧室的是厕所。一提到厕所,小朋友们的知觉就是一个“臭”字 ,可是我家的厕所很特别,不但没有臭气熏天,反而香喷喷的,因为洗发精、香皂、牙膏这些香气四溢的东西都放在厕所里,所以,我家的厕所总是芳香扑鼻。
我就像家里的一轮小太阳,就连以前在家里称王称霸的爸爸, 现在也开始败落了。现在家里手握大权的是我,只要我一声令下,他们就得赶紧行动。只要我的脸上挂着微笑,我的家就像温情的小河,日夜唱着欢乐的歌。
可这处温馨的港湾也下过一场暴雨。
有一次,爸爸在那里玩电脑,妈妈走过来,说她要下载歌曲。可爸爸就是不让座,最后,他俩吵起来了,妈妈气得眼睛红红的,爸爸气得脖子粗粗的,你一句我一句,丁丁当当,吵得天昏地暗,直到妈妈怒气冲冲地到床上翻身蒙头大睡为止。
我的家不算豪华,但很温馨。我们全家热爱生活,共同上进,我在学习上也很迈力。
欢迎常来我家坐坐。
4. (我的家史) 500字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金大点子 我的家史------这将是影响我一生的宝贵财富记得父亲常常和我说起他的成长经历,我才知道长辈们的创业经历。
回忆起长辈的人生,父亲总是满眼含泪,个中滋味只有他内心自知,旁人无法体会。听父亲说起我的太爷,他一生命运多舛经历坎坷。
太爷一生养育了四个子女,那年月经常是食不饱腹衣不遮体啊!为了养家糊口,太爷整年没有休息的日子,可年底也是收入微薄甚至忙碌无空。尽管如此,逢年过节太爷也会想方设法,让一家人过上幸福而难忘的新年,这在爷爷的记忆力永远成为生命的亮色。
那年代在太爷的思想意识里,一直生长着知识改变命运的萌芽,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经过太爷的努力拼搏,寒窗苦读数载,由一名普通的农民考取了吉大的老师。这在当时绝对是光耀门楣的喜事。
也是太爷命运的转折点。后来家道也日趋好转,一家人感到了生活的美好,懂得和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
太爷的一生,性格刚毅,温和善良,是我们邢家做人持家立世之榜样。每每说到此时,父亲总会泪花闪闪,沉默无语多时。
但留给的除了太爷凄美的人生经历外,更多的是内心波澜不惊的感动和彻夜无眠的思考。
说到我的爷爷,也经历了不平凡的人生路。爷爷养育了算父亲在内三个孩子,他一生辛苦劳碌,克勤克俭,从白手起家,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经过多年的辛勤劳作,艰苦奋斗,创造了家业,光大了家族,为子孙后辈树立了艰苦创业和为人师表的榜样。
听父亲讲,爷爷先后开过小卖部,养牛赚微利,代工来度日,包工过生活,爷爷曾经。
5. 小学五年级品德作业 我的家史怎么写
我给我家写家史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尉氏县南曹乡,我的爷爷.奶奶出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今年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爷爷是1946年出生的,奶奶比爷爷晚两年出生。他们都是淳朴.善良.勤劳的劳动人民。两人是经人介绍才认识的,两人结婚组成了家庭,后来养育了两个孩子。
我的爸爸出生于1973年,妈妈比爸爸大。爸爸他们小时候,买什么都需要票,如粮票,布票等,做饭要用“地火”。当时家里也比较困难,很难吃到肉,花生,瓜子也只有过年才能吃到,新衣服也要到过节时才能穿。但是,他们很懂事,从不乱花家里一分钱,常常帮家里做家务活。学习也很好从不让家里人操心,爸爸上学时年年都是三好学生。中学毕业,爸爸妈妈先后都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在那里他们相识相恋。
1998年随着一声哭声我出生了。出生时,我的体重是七斤,身高是59厘米。1岁两个月时我学会了说话,1岁四个月我会走路了。零五年.零六年我先后有了弟弟妹妹。我今年十岁了,已经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了!我和伯伯.姨姨家的孩子互相比赛,看谁读的书多,学习好。十年来,我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抚育下一点点长大,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懂事了。现在我乐于助人,懂得节约,认真努力······爸爸妈妈说:“这些优点都是咱家的人。”看来,在我身上真显现出前辈们的影子呢!
6. 家史怎么写啊
平凡人笔下的家史我的家乡,是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的小村庄——水南桥。
它离镇上大概步行只需30分钟,站在我们村的桥头可以遥望见镇上所有较高层的建筑物,尤其在晚上可以看见镇上大街上一片灯火通明的景象。在这里,留下了我成长的每一个脚印,走过这里,童年的点点滴滴便开始在脑海中回荡,思绪的潮水便开始蔓延。
我们村可谓山清水秀,山环水绕。家乡的空气永远都是那么清新,那么亲切。
横跨在我们村前面是一条规模较大的河——蒙河,它发源于当地最高的山——蒙山。流经附近十几个村庄,在我的记忆 里,那河里的水永远是那么清澈,那么透明,站在桥上,河底的一切水草,石头、贝壳,都一览无余,它曾经是我们小孩子游泳、嬉戏、拾贝壳、捞水草的好地方,也是大人们洗菜,洗衣服,灌溉的好场所。
这条河修于70年代,几十年来,它默默地养育着沿河的无数村民们,别无所求,而如今,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休啊!当我再次临近那许久未见的河水时,我却发现,它已不再是我记忆中的那么清澈了,它已被人们严重污染了。村民们为了赚钱,便在河里捞中沙,把河底搞得一坑一洼的,而且还往河里排污水, 哎,可怜的河再也没有从前的活力了。
听父辈们讲,70年代以前,村里经常发生洪涝灾害,每当洪涝发生时,沿岸许多村民的房子便被浸在水里,水涨得极高,人们便匆匆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二楼,这样只要洪水不退,人们就得在楼上呆10天半个月。而且,每当此时,许多人家牛啊、猪啊、都会被活生生地被洪水冲走,这对人们的损失是惨重的,对整个村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
70年代以后,乡政府筹集资金,决定在我们村前修一条河——蒙河,此后,洪涝便不再那么放肆地侵蚀我们村了,虽然,春天依然会有很小的洪水袭来,曾经我人那流行一首民歌:“水南桥,水浸楼,婆婆打得媳妇跳。”这应该是对我们村严重洪涝的直接反映吧!卒落在我们村后面的是层峦叠嶂的山脉,虽然不是很高,但却特别多,而且山上的树木十分茂盛,树木主要有两种——杉树和茶树,这两种都是很有利用价值的,每年秋天我们村都会组织砍掉一批较大的杉树,每户人家至少得出一个劳动力,砍了后,再每家每户按人口分。
人们可以利用它们建房子或是卖了,那些被砍掉的枝条,人们可以托回家来烧,尤其是买不起煤的老人们,便靠这些枝条生火。过去,人们都不用煤,就是靠后面的山,每天都得去砍柴生火,茶树是那种春天开很白的花,秋天结那种圆圆的果实的树,这种果子可以榨油,称为茶油,这种油对人们的身体十分有益,能让人红光满面,还能驱除疾病,每当果子成熟时,全村人一起挑着箩筐上山去采摘,然后按人口平分我们村有310多户人家,1000多口人,在当地应该算是一个较大的村落,在当地也是挺有名气和威望的,当地人一提到水北镇,后面便不自觉地会加上水南桥。
我们村300多户人口都姓黎,在当地可是个大姓哦。村民们大都靠种地谋生,春天人们都种量的菜,每次赶集,也就是每日的2、5、8。
他们便天还没亮,就借着月光,挑着一担菜到镇上去卖,等到秋天稻子丰收时,他们便留下一部分自己吃,剩余的全部都卖到镇上的仓库里,只要不发生什么大的洪旱,人们便足以养家糊口,日子应该说还过得殷实。从90年代起,由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吸引,许多年轻人都放弃读书而跑到如深圳、浙江、广东等地打工去了,近些年来,又有大批中年人到市区较发达的地方开黄包车,靠出卖自己的体力赚钱。
他们带着自己的妻儿,寄住在市区的一些贫民区,那里的住的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每天他们都踏着黄包车载人,夫妻俩轮着载,你上午载,他下午载,你还别说,他们这样赚得还挺多的。年青人在外地打工,中年夫妻又到市区里开黄包车,村里剩下的全是老人和孩子了,整个村庄显得空荡荡的,田里全是荒芜一片,一切都是那么寂寥 ,许多房子都是长累月地关着,没有了人气,整个村庄显得暗无生机,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
人们一旦在外面赚了钱,便会回来建房子,由于中间全是那些用木块,土砖做成的老房子,所以他们的新房子便往四周扩散。于是那些老房子便形成了空心窟。
中间全都集中了那种古屋,散发出一种深沉的阴气,没有了人气,显得特别可怕。我们村一直以来都是在这里繁衍生息,也没有出现过什么迁移现象。
至于人物嘛,相传有一位先生36岁中了状元,后来便去了台湾。50多岁时回乡抚养双亲,也没有给家乡做什么贡献。
据说村里有一块状元匾,但不知为何,后来被人砸了。总的来说,我们村其实也没出现过什么很有名望的伟人,大部分都是平平凡凡的,然而正是在这里,在这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度过了十九个春秋,度过了自己天真无邪的、无忧无虑的人生阶段,在这里,留下了我最美好的回忆。
至于我的家族嘛,我的祖父一辈都是从事竹木制造业的,他们那一辈都特别擅长于制造竹、木用器,比如箩筐、晒具、锅盖、房柱、楼板等。那个年代人们都大规模地从事农业,种大量农作物。
这就需要装农作物的用具了,生逢春冬比较空闲的时候,村民们便把各家的破了的竹木用器拿出来,请祖父他们来修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