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书法作文
对于书法的赏析,据说门道多,学问大,不过就我现在的水平和口味而言。
只要看上去漂亮的,心里才喜欢。乱翻书帖见那傅山的字,何绍基的字,虽然他们在历史地位上一直好着。
但我,除非谁拿金钱将我收买,否则,我实在是看不出的好来。 田自强老先生的字就很好看,假如,在腊月里组织一次下乡写春联的活动。
我想田老的字是因该最受欢迎的,因为贴近生活,有大众普遍审美的标准,“深厚,灵动,洒脱,传统”。卢浩若老先生曾说“田馆长的字是传统中走来的,很有味道”。
老实说,现在我们生活在书法繁荣的时代,但也遭遇了书法泛化的现实,认何人都可以踌躇满志地挥动大笔作书法家,骂传统人,骂老老实实写字的书家。格守心灵走传统的人太少了。
而在我所知道的书家中,田老是一位真正遵守书法艺术的客观规律的书法人文精神有所理解的人。 我和田老有一面之缘,2007年暑假,在卢老的介绍下,与同学赵国峰二人到健庵书屋拜访了田老。
在谈话中得知先生曾参与主编了《天水文物志》等一批地方志书,并且精于诗词绘画。可惜,先生多年手疾对其书法艺术造成了不少影响,实在是叫人心痛。
临了,求的先生墨宝,手之舞之。 原打算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自己喜欢的艺术,没想道,挠不到痒处,只能贻笑大方了。
夜晚无事,闲翻自己收藏的字画,见到田老的字,没了睡意。在烛下用小揩写了以上话语。
活动了手指,练习了书法。
2. 书法怎么写好
学书法要追“心”,这心是读书的心,“学书”的心。所谓“心”就是静心,信心,恒心。
首先是练静心,我们小孩子比较贪玩,我更如此。起初我很不习惯,练了几笔,就想跑出去玩一下,但这不行,一要练好书法必须思想安静,情绪稳定,排除杂念,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全身心地投入书法意境中去。
二是练信心,学书法比较苦,要做到姿势正确,常要悬肘,悬腕,头项肩背部总觉酸痛,另外,又需要不误功课。起初我信心不足,后来慢慢克服了各种困难,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既不影响学习,又不耽误练书法,我的信心就增强了。
三是练恒心,做事必须有恒心,才能做到圆满,练习书法更是这样。选定好字贴,坚持一段时间的临习,不见异思迁,做到认真看贴,读贴,背贴。尤其是看贴要认真分析笔画形态,用笔特点及同笔画的不同变化,还有汉字结构布局等,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持之以恒地练,一定会有成效。
3. 怎么写好书法
临摹与创作是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两个阶段。
从古到今,几乎没有一个书法家不是从“临摹-创作-再临摹-再创作”这样循环反复的过程中艰难地走过来的。学习书法先临摹后创作,先继承后创新,这是最起码的程序和方法。
临摹重在技术训练,掌握古人书法作品中的技法规律;创作重在艺术体悟,领略古人书法作品中的艺术韵味。没有扎实、认真、刻苦的临摹,创作只是一句空话;但没有创作的追求,临摹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意义,只有临摹和创作相结合,既注重技法练习,又注意艺术体悟,才能百尺杆头更上一层。
临摹是书法专用语,是学习任何一种书体所必须使用的基本方法。学习书法离不开碑帖,离不开临摹,只有对古代优秀碑帖心追手摹,才能掌握各种书体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结字、章法、韵味等),也才能体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精妙所在。
关于临摹,我们具体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去思考: 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
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
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
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
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
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
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
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
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
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
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
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
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
相传三国魏时的。
4. 怎样写好书法
自学书法当然要靠练,但要有好的方法。
1、你最好先到书店买一本大学用的实用书法教程,认真读完,对书法首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比较全面的基础知识。这对你在书法方面的发展,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子是十分必要的,
2、选一本名家的并且是自己喜欢的字帖,认真临摹。一般说来,应该按楷行草的顺序学习。达到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程度时,(如果你天天坚持练习,这段时间估计要半年至一年半),你就可以拿着自己的习作去拜师了,这时拜师求教才能领会老师的指导,因为你有实际体会,效果就好。这就是我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让你拜师的原因。这是对成年人自学而言的,幼儿另当别论。
3、书法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和学问,要想搞好,必须刻苦练习,持之以恒,坚持一生。除了有决心有信心以外,就要随着水平的不断增长,不断地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这对学好书法都是有作用的。至于该学点什么,你在实践中慢慢体会吧,现在也不必一下说得太多。
4、如何练字?有人以为,每天写得越多越好,其实,写得多并不一定效果好。要有好的方法。你买本自己喜欢的字帖,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或《圣教序》。你应该首先用心去看看字帖的每一个字是怎么写出来的,反复看,反复想,开始不要贪多,每天一两个字,把这一两个字写得觉得可以了,再逐渐增多,每天三五个字, 七八个字,十几个字,总之,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好。看什么,想什么?一看笔画形状,点横竖撇捺是什么形状的。二看字型,字是什么形状的,就是组成字的那些笔画是怎么安排组合在一起的,哪笔长,哪笔短,哪大,哪小。三看字和字之间怎么过度的,就是上下字之间怎么联系的。四看行与行之间是怎么联系的。看清楚了还要想明白,就是想明白人家是怎么写出来的,笔是怎么动的,就是写字的笔路,笔顺。只有看清楚了,并且想明白了,再去下功夫苦练,才能把字写好。你有写好字的愿望,再有好的方法,再加上你的持之以恒的毅力,可以肯定,十天见初效,一个月会有大变化,三个月会令人刮目相看,不到半年,你的一手好字就练出来了。试试看!
5. 怎么写毛体字
“'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它是学习书法的第一阶段.怎样写好毛笔字,是一个很复杂、很具体的大问题,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讲透彻的,本文只是概念性地提示一些写好毛笔字的基本要领.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首先是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里介绍一般所用的‘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