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写讣告
讣告的格式1)一般式讣告。
这种讣告是人们常用的讣告。写法是:①在开头一行中间写“讣告”二字,或在“讣告”前冠上死者的姓名,如“XXX讣告”。
字体要大于正文的字体;②写明死者的姓名,身份,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点、终(享)年岁数。③简介死者生平,着重简略介绍死者生前具有代表性的经历;④通知吊唁,开追悼会的时间、地点;⑤署明发讣告的团体或个人的名称,以及发讣告的年月日2)公告、宣告式讣告。
这种讣告隆重、庄严。一般用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国内的重要人物或影响大人物。
它是由党和国家机关、团体作出决定发出的。公告、宣告式讣告的写作:①标出发公告或宣告的单位名称和死者的姓名。
如“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XXX同志逝世”;②标明文种“公告”或“宣告”;③正文写公告或宣告内容:a、公布死者逝世的消息。如死者的职务、姓名、逝世原因、时间、地点以及终年岁数;b、简介死者生平和对死者的评价,以及对死者表示哀掉之词;c、署明公告或宣告时间3)新闻报道式讣告。
这种讣告作为一则消息在报纸上公布,旨在让社会各界人士知道。这种讣告的内容和形式都很简单,但也有的报道得较详细。
讣告范文1、民间常用一般式讣告讣告先母XXX于公元XXXX年XX月&XX日XX市病故,享年九十岁。兹定于XX月XX日X午X时,在XX火葬场火化,并举行追悼会。
谨此讣告。XXX哀告XXX年XX月XX日2、**讣告范例**讣告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上将**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1年5月8日15时20分在逝世北京市,终年九十六岁。
特此讣告。XXX市政协XXXX年XX月XX日讣告的要求1、讣告必须在遗体告别仪式之前发出,以便死者亲友与有关方面人士及时地做出必要的准备,如送花圈、挽联等。
2、讣告只能使用黄、白两色纸,长辈之丧用白色,幼辈之丧用黄色。 3、讣告必须使用黑色,四周加黑框,以示哀悼。
4、讣告的语言要求准确、简练、沉痛、严肃。特别提示:现代的书面语与20世纪50年代前的书面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在讣告中常用的“先考”(已去世的父亲)、“先妣”(已去世的母亲)早已被“先父”、“先母”所代替。
2. 如何写讣告/怎样写讣告
百度百科 > 浏览词条 编辑词条 发表评论 历史版本 打印 添加到搜藏 讣告 如何写讣告 讣告也叫讣文,是人死后报丧的凶讯。
讣告应该在向遗体告别前尽早发出,以便逝者亲友做好赴丧准备。我国现代讣告形式有三种:一般式、公告式、简便式。
公告式隆重、庄严,往往由高级机关团体作出决定发出。简便式的讣告常作为一则消息在传播媒体上公布,旨在晓谕社会。
民间常用一般式讣告,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标题写"讣告"二字,或冠以逝者名字"***讣告",字体应大于正文。宜用楷、隶书体。
二、正文写明逝者姓名、身份、民族、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点、终年岁数。 三、正文接着写简介逝者生平。
主要写其生前重要事迹、具有代表性的经历。 四、正文最后写通知吊唁、开追悼会的时间、地点。
五、署明发讣告的个人、团体名称及发讣告的时间。 讣告范例一: 讣告 **市原政协委员***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年*月*日*时*分在逝世**市,终年九十岁。
今定于*年*月*日*时在**火葬场火化,并遵***先生遗愿,一切从简。特此讣告。
**市政协 ****年**月**日 讣告范例二: 讣告: 先母***于公元****年**月**日**市病故,享年九十岁。 兹定于**月**日*午*时,在**火葬场火化,并举行追悼会。
谨此讣告。 ***哀告 ****年**月**日 讣告是把某人不幸去世的消息通知其亲属好友和有关方面的一种公告式文体。
格式: 1。标题:要标出"讣告"二字。
2。正文:先写死者的职务、姓名、逝世时间、地点、死因和终年岁数;接下可介绍死者生平事迹;再次写明举行吊唁或召开追悼会的时间、地点和有关事项。
3。结束语常用:“特此讣告”,“谨此讣告”。
4。
署名、发布日期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
3. 写公告式讣告的格式有哪些
标题。
用粗体大字写明“同志治丧委员会公告”字样。 正文。
写明对丧事的安排及具体要求。如要写出吊唁或瞻仰遗容的具体时间 地点,参加人;具体召开追悼会的时间地点,以及追悼会召开时的其他事宜,诸如社 会各界,机关单位,人民群众团体的吊唁活动安排等。
结尾和落款。公告“结尾要注明“特此公告”字样,同时在右下方署明公告发 布日期。
公布治丧委员会名单。治丧委员会名单的安排通常分两部分。
一个是治丧委 员会领导成员名单;一般按职务排名。再一个是全体治丧委员会名单,一般以姓氏 笔划排列。
要交待清治丧委员会成员人数。
4. 顺治罪己诏全文
全文内容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以凉德承嗣丕基,十八年于兹矣。
自亲政以来,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因循悠乎,苟安目前,且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以致国治未臻,民生未遂,是朕之罪一也。 朕自弱龄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宾,教训抚养,惟圣母皇太后慈育是依,大恩罔极,高厚莫酬,惟朝夕趋承,冀尽孝养,今不幸子道不终,诚悃未遂,是朕之罪一也。
皇考宾天时,朕止六岁,不能衰经行三年丧,终天抱恨,帷事奉皇太后,顺志承颜,且冀万年之后,庶尽子职,少抒前憾,今永违膝下,反上廑圣母哀痛,是朕之罪一也。 宗皇诸王贝勒等,皆系太祖、太宗子孙,为国藩翰,理应优遇,以示展亲。
朕于诸王贝勒等,晋接既正东,恩惠复鲜,以致情谊睽隔,友爱之道未周,是朕之罪一也。 满洲诸臣,或历世竭忠,或累年效力,宣加倚托,尽厥猷为,朕不能信任,有才莫展。
且明季失国,多由偏用文臣,朕不以为戒,反委任汉官,即部院印信,间亦令汉官掌管,以致满臣无心任事,精力懈弛,是朕之罪一也。 朕夙性好高,不能虚己延纳,于用人之际,务求其德于己相侔,未能随材器使,以致每叹乏人。
若舍短录长,则人有微技,亦获见用,岂遂至于举世无材,是朕之罪一也。 设官分职,惟德是用,进退黜陟不可忽视,朕于廷臣中,有明知其不肖,刀不即行罢斥,仍复优容姑息,如刘正宗者,偏私躁忌,朕已洞悉于心,乃容其久任政地,诚可谓见贤而不能举,见不肖而不能退,是朕之罪一也。
国用浩繁,兵饷不足,然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未常节省发施,及度支告匮,每令会议,即诸王大臣会议,岂能别有奇策,只得议及裁减俸禄,以赡军需,厚己薄人,益上损下,是朕之罪一也。 经营殿宇,造作器具,务极精工,求为前代后人所不及,无益之地,糜费甚多,乃不自省察,罔体民艰,是朕之罪一也。
端敬皇后于皇太后克尽孝道,辅佐朕躬,内政聿修,朕仰奉慈纶,追念贤淑,丧祭典礼概从优厚,然不能以礼止情,诸事太过,岂滥不经,是朕之罪一也。 祖宗创业,未尝任用中官。
且明朝亡国,亦因委用宦寺。朕明知其弊,不以为戒。
设立内十三衙门,委用任使,与明无异。致营私作弊,更逾往时,是朕之罪一也。
朕性闲静,常图安逸,燕处深宫,御朝绝少,以致与廷臣接见稀疏,上下情谊否塞,是朕之罪一也。 人之们事,孰能无过,在朕日御万几,自然多有违错,惟肯听言纳谏,则有过必知。
朕每自恃聪明,不能听言纳谏。古云,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朕于斯言,大相违背,以致臣士缄然,不肯进言,是朕之罪一也。 朕既知过,每自尅责生悔,乃徒尚虚文,未能者改,以致过端日积,愆戾逾多,是朕之罪一也。
太祖、太宗创垂基业,所关至重,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佟氏妃所生也,年八岁,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天忠尽,保翊中立,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 译文: 我以微薄的才德继承了皇位,已十八年了。
自从亲政以来,在纲纪、法度、用人、施政等方面,未能效法太祖、太宗的谋略,因循守旧,散漫懒惰,满足于现状,而且逐步以儒家文化为主导,乃至改变了我满族优越的政治文化制度。 目前,国家还没有大治,百姓还不能安生,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
我从小就遭遇了皇父太宗皇帝的丧事,教导抚养的事情,都依靠圣母皇太后的养育,这恩情无限大,再高再丰厚的东西都不能报答她,我只有每天伺候在她身边,希望尽孝来赡养她,现在不幸的是我这个做儿子的即将死去,我的愿望没有实现,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 父皇去世时,我只有六岁,不能够批缞戴孝遵行三年的丧礼,每天我都很遗憾,只有侍奉皇太后,听从她的意愿,让她高兴,并且希望她在万年(去世)之后,我做好儿子应该做的(就是守孝),来稍微减轻对父皇的遗憾,而今我却要永远离开母亲了,反而让母亲为我痛,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
宗亲、诸王、贝勒们等人,都是太祖、太宗的子孙,为国家尽文武之力,理应受到优厚的待遇,来显示我对亲人的关爱。我对于诸王贝勒等人,接见他们我都在正东(尊贵的方位),也很少给他们恩惠,导致族人情谊产生隔阂,没有很好地达到友爱,这是我的第四条罪状。
满洲的大臣们,有的好几代都尽忠报国,有的多年效力朝廷,应该更好地依托他们,使他们发挥所有的才能,我确不能信任他们,使他们的才能无法施展。 而且明朝丧国,大多是因为偏爱任用文臣,我不但不引以为戒,反而委任汉族官员,甚至各部院的印信,有时也让汉族官员来掌管,导致了满族大臣不愿做事,精力松懈,这是我的第五条罪状。
我的品性高傲,不能够虚心听从他人意见,在用人之的时候,务求他的品性要和我的差不多,我不能够根据他们个人的才能来使用他们,还总是叹息缺少人才。如果舍去别人短处,利用他的长处,则一个人有小能耐,也能被任用,怎会达到今天这样满天下都找不到人才的局面?这是我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