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摘记怎样写,范围又是什么意思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赖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记下重要的知识如有不懂可以再看一下。
笔记方法:
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最简单的一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摘抄法”。
所谓摘抄就是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把其中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来,抄在本子上或卡片上。
摘抄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可以抄录领袖导师的教导,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人民群众、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和格言谚语。。例如: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还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词段。
2. 摘记怎么写
摘记,就是摘要记录;1.名言类的摘记:举例如下,仿写句子即可:1)、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2)、成功不是一个完成式,而是进行式。它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相对值——你实际拥有的与你期望拥有的,二者之间的比值,如果大于等于一,就算成功。
3)、殷勤善意在社交中是必需的,但也应有限度,一旦过分,殷勤就变成了卑下~~ 在尊重朋友感情的同时也要让朋友们相信我们的尊重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感情。 2.名人类摘记;这就相当于传记,就是介绍名人的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
举例如下:马修·派瑞(Matthew Perry,全名Matthew Langford Perry,1969年8月19日-),生于美国威廉斯顿。他是一个美国演员,以饰演美国著名情景喜剧《六人行(Friends)中的钱德勒·宾而出名,他同时也是艾美奖提名的男演员。
现在更多年轻人认识他是因为其主演电影《重回十七岁》。而他主演过最卖座的影片是和布鲁斯威利斯合作的《整九码》。
3.文章类摘记:这一类摘记就相当于用更为简洁的语句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类似文章的缩减。把不是中心内容的,不影响文章连贯性,整体性的句子省去或者用更为简洁的话代替。
或者是对整篇文章的概括以及阐述它的文学意义:例如:西游记摘记 一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微微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道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3. 怎样写摘记
1.我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
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2.我这个不孝之子,背弃父母,不尽天职,老天就这么快惩罚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3.唉!人在恐惧中所作出的决定是多么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们保护自己的种种办法,一旦恐惧心占了上风,他们就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办法了。4.尤其是,在这种不幸的境遇中,上帝指引我认识他,乞求他的祝福,这给了我莫大的安慰。
这种幸福足以补偿我曾经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还有余。好词摘录:搁浅、兜底、吞噬、烟波弥漫、泅水、山坳、恭顺、惊魂甫定、斑斑印记好句摘录:我简直吓坏了,呆呆地占在那里,就象挨了一个晴天霹雳。
看到这情景,我怒不可遏,早把恐惧置之度外。我在心里发誓:下次再看到这种暴行,一定不放过他们!好段摘录:这里地上结满了许多瓜类,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的葡萄,有数有大,还有黄灿灿的柠檬。
我顺着果园的斜坡望去,到处是一片清新翠绿的美景,这是我心里充满了喜悦,顿时感到自己成了这块富饶的土地的无可争辩的主人。不料忽然有一个声音叫我的名字:“鲁宾逊,可怜的,鲁宾逊,你到什么地方去啦?”我从万分惊疑中醒来,定眼一看,原来是“波儿”在叫我,使我分外高兴。
“波儿”嘴里那些带点忧伤调子的话都是我平时教它的。现在我劫后余生,它又飞到我手上,亲切地重复着那些它并不太懂的话语,使人倍感亲切和温暖。
你们要是看到我用饭的情景,一定会羡慕不已:我俨然是全岛的君王,一个人高高坐在上面。“波儿”仿佛是我的宠臣,只有它才有权跟我说话,我那只狗仿佛是一位又老又忠实的臣子,而那些猫呢,则像顺民一样分坐在两边。
尽管我在岛上有无上的权威,可是实际上我那一身穿戴已经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有时我把自己打量一下,也不禁会哑然失笑。
1.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若不是预先计算一下需要多少代价,若不是预先对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正确的估计,那真是太愚蠢了。2.我经常怀着感激之心坐下来吃饭,敬佩上帝的好生之德,因为他竟在荒野中赐以我丰富德没事。
我已经懂得去注意我的处境中的光明的一面,少去注意它的黑暗的一面;多去想到我所享受的,少去想到我所却缺乏的。这种态度有时使我心里感到一种衷心的安慰,简直无法用言语表白。
……我觉得,我们对于所需要得东西感到不满组,都是由于人们对于已经得到得东西缺乏感激之心。3.……可见,我们一般人,非要亲眼看见更恶劣的环境,就无法理解原有环境的好处;非要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视自己原来享受到的东西。
4.我在海上漂流了这么多天,实在够了,正好安安静静地休息几天,把过去的危险回味一下。5.一个人时时期待着祸事,比遭遇到祸事还要苦些,尤其是当一个人无法摆脱这种期待,这种担惊受怕的心情的时候。
6.在人类的感情里,经常存在着一种隐秘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一旦被某种看得见得目标吸引,祸事被某种虽然看不见,却想象得出来的目标所吸引,就会以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动着我们的灵魂向那目标扑过去,如果达不到目标,就会叫我们痛苦得受不了。7.一般人往往有一种通病,就是对于上帝和大自然替他们安排得生活环境经常不满。
照我看来,他们的种种苦难,至少有一半是这种通病造成的。8.造物主在统治人类的时候,把人类的认识和知识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实在是无上的好事。
1.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若不是预先计算一下需要多少代价,若不是预先对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正确的估计,那真是太愚蠢了。2.我经常怀着感激之心坐下来吃饭,敬佩上帝的好生之德,因为他竟在荒野中赐以我丰富德没事。
我已经懂得去注意我的处境中的光明的一面,少去注意它的黑暗的一面;多去想到我所享受的,少去想到我所却缺乏的。这种态度有时使我心里感到一种衷心的安慰,简直无法用言语表白。
……我觉得,我们对于所需要得东西感到不满组,都是由于人们对于已经得到得东西缺乏感激之心。3.……可见,我们一般人,非要亲眼看见更恶劣的环境,就无法理解原有环境的好处;非要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视自己原来享受到的东西。
4.我在海上漂流了这么多天,实在够了,正好安安静静地休息几天,把过去的危险回味一下。5.一个人时时期待着祸事,比遭遇到祸事还要苦些,尤其是当一个人无法摆脱这种期待,这种担惊受怕的心情的时候。
6.在人类的感情里,经常存在着一种隐秘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一旦被某种看得见得目标吸引,祸事被某种虽然看不见,却想象得出来的目标所吸引,就会以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动着我们的灵魂向那目标扑过去,如果达不到目标,就会叫我们痛苦得受不了。7.一般人往往有一种通病,就是对于上帝和大自然替他们安排得生活环境经常不满。
照我看来,他们的种种苦难,至少有一半是这种通病造成的。8.造物主在统治人类的时候,把人类的认识和知识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实在是无上的好事。
4. 摘记应写什么
摘记,伴随学生成长的篮子 辛勤的老农出门经常带着篮子和铁铲,随时拾拣粪肥;农家儿女也常挎个小筐,随手拣点柴火或者挖点野菜。
他们不怕麻烦,不嫌些微,积攒的宝贝总会派上用场。我们也应该有个知识的篮子——摘记本,以便不时采撷书海中的宝贝。
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量也不断增加,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接触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感受各具个性的语言风格,体味祖国语言的妙趣魅力。 如果孩子们能把阅读与积累结合起来,养成摘记的好习惯,则终身受用。
我班学生从三年级起在我指导下开始摘记,一学期来,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摞摞册子,更有厚厚的文学积淀、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请听听孩子们的感受: 摘记陪伴我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里面的一笔一划都是我的心血。每当我回头翻阅它时,发现它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那儿,保存着我点点滴滴知识的积累,我可以随时在里面挑拣我心爱的宝石。
摘记,不仅让我读了大量的书,还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摘记里有花在点头,有树在跳舞,只要你用心“栽培”,总有一天会赢得满园芬芳。
摘记,我忠实的朋友,我写作时,他给我灵感;我寂寞时,他给我安慰;我软弱时,他给我力量。摘记,你分享我的快乐,承担我的忧愁,我会让你永远伴随我。
读着孩子们虽然稚嫩,却不乏真知灼见的文字,我的心里涌动着欢欣与喜悦:摘记,这知识的篮子,已被孩子们珍藏和拥有,并将伴随孩子一路收获、健康成长。 回顾我们师生的共同经历,倍感珍贵。
一、实践经过 (一) 授之以鱼,亮“篮子” 知识的篮子尽管芳香四溢、硕果累累,但在不谙其道的学生眼里却平淡无奇。如何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摘记的兴趣呢?心理学告诉我们可以适当牵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但教学经验又提醒我们要做得不动声色,不露痕迹。
所以我一直寻找着合适的机会。 在一次班队课上,孩子们津津有味地阅读着,我习惯性地做起摘记。
下课后,一些学生围着问我:“老师你在记什么?”我幽默地回答::“老师在存钱。”
他们不解,我又语重心长地解释:“老师读书时,喜欢把好词好句和值得回味的东西记录下来,到用时可以取出来翻阅,这不是存钱么?”孩子们感叹:“原来老师是在存知识呀。 ”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你们不是常常抱怨写文章难吗?那是因为你们‘内存’太少,才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现象。
如果平时能注意积累,到写作时就不愁无话可说了。”孩子们一下来劲了,嚷嚷着也要试试。
我随即卖了个关子:“老师很愿意带你们做摘记,不过你们得答应我一个条件,请你们去找找古今中外有哪些名人伟人都有摘记的好习惯,他们是怎样摘记的。 ”学生欣然领命而去。
第二次班队课上学生交流了大量名人与摘记的故事:马克思一生勤奋,为了写《资本论》,他阅读和摘录1500多本书,仅经济问题的摘录和批语就有800多页;列宁的“帝国主义笔记”的摘要和批注有739页;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而纳竟有20000多本笔记;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早年留学时,不光详细记录了老师的讲义,还就每一幢建筑查阅了大量的书籍文献并从中摘抄下重要的评论……这一切,使孩子们眼界大开,重新认识了摘记的作用,摘记的愿望也更为强烈。 我意味深长的总结:摘记好比知识的篮子,拥有了它,你就会拥有用不完的知识。
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他们多么渴望马上也有一只属于自己的“篮子”。 (二)授之以渔,编“篮子” 摘录式 好词 好句 好段 表格式 阅读时间 书名 篇名 作者 字数 来源 主要内容 好词好句 感想式 篇名 作者 主要内容 感想 当学生把摘记的愿望从猎奇模仿心理上升到迫切的内在需求时,枯燥的学习任务便成为有趣的尝试、新鲜的挑战。
这时,让他们试着编织知识的“篮子”,动手做做摘记,已是水到渠成。于是,我欣然“授之以渔”,落实具体的摘记要领:摘什么?怎样摘?考虑到摘记既要符合学生本身的内在需要与兴趣,又要保证摘记内容的实在有效,我就放手让学生摸索“编织篮子”的方法,教师只做侧面的点拨引导。
学生们通过小组查询、搜集,总结出摘记的要求为:三块内容 :好词句 、好段落、好想法;三种模式:摘录式 、表格式 、感想式。 (三)撒网捕鱼,装“篮子”。
篮子提在手上,若不懂或不会往里装东西,那篮子便成虚设。如何教会孩子不断往里装“宝贝”呢? 1、轻装上阵,循序渐进 有的教师惯于严格要求学生,给摘记定了许多规矩,使孩子望而生畏。
为此我去掉一切束缚学生的条条框框,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文章,摘录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学生三大自由:内容自由、方法自选、长短自定。
比如刚开始尽量放低要求,即便发现孩子走“捷径”(抄袭现成的《词语集锦》、《佳句集锦》)也不恼。这样,孩子少了约束、去了畏惧,多了选择、添了趣味,就能放手读、信手摘。
同时,配以“放大优点,忽视缺点”政策:极力表扬、推广优点;有意轻视、忽视不足。以求最大限度发掘学生摘记中的优点、长处,特别是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更要及时肯定。
这样,学生们在称赞中产生动力,在对比中“从善去恶”。慢慢地,他们摸。
5. 日记可以写什么内容呢
很多同学为日记写什么犯愁,实际上日记不要想的太复杂,只要脑海里浮现的东西,把这个事情写出来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写下来,留心观察周围的事情,那么你会觉得有太多可以写的内容了奥:信手拈来,俯拾皆是,真是写也写不完,不必为写什么而犯愁,也不必为写不好而烦恼.日记就是日常的文字记录,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我们对小学生能要求什么呢?看看以下这些选材范围吧.日记写学习心得.一堂课,一道题的算法,只要把过程写下来描述得当就是日记一篇;日记写读书笔记.课文中的好词摘记,但是并不是说写日记的时候去找一个课文来抄一抄就可以了,首先写日记不能有应付的心理;日记写读后感.读了文章的感受,看了动画片的感想,一部电影的体会和想法,或者是打游戏之后的心得;日记写事物说明.怎样滑旱冰,怎样炒鸡蛋,怎样做贺卡,什么东西的发明; 日记可以写总结.当然什么事情都可以总结,可以是正儿八经的,也可以是随便的.日记写生活点滴.点点滴滴,针鼻大的小事,一眼所见,一耳所听,捡起来这些丁点的芝麻.日记写想法.自己某一时刻有了个正常的或奇怪的想法,就把它记下来,系统地写一写.日记写记人记事的故事.包括听说的,经历的,参与的,看见的,读到的,愿怎么写就怎么写,但不要刻意写成规范的作文.。
6. 日记可以有哪些内容,怎么写
写法 日记顾名思义就是一日一记。
那么日记是不是只能写当天的事呢?不是的。日记也可以写以前的事,如果单篇幅的日记,或是当天无事可写,或是以前发生的事未及时去写,都可以在以后的时间里,经过回忆思考再写下来。
写的内容不需要用很好的词组来修饰,这毕竟只是个人在一天内把所做的事情用文字来表达并保存下来。只要连贯,让人读起来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就行了。
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创造一个轻松的阅读环境便已足够。 虽然日记不一定只写当天的事,还是当天的事当天写好。
不要非把当天的事放到以后再去写。 日记通常由书端和正文两个部分组成。
日记常以第一人称记下当天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或所想的事情。中、英文的日记三格式大致一样。
英语日记的书端是专门写日记的日期、星期和天气的。左上角是日期(年、月、日)、星期。
右上角写上当天的天气情况。 日记是写自己心理活动的,有时也像出气筒一样,是倾诉自己心事的好对象。
也正因为日记本的这个特殊功能,有的家长、老师会偷看自己的孩子、学生到底在写什么,有没有在骂自己。如果有,他们就一定会对孩子大打出手。
这种行为造成了学生不敢写真心话,怕被家长、老师看见。希望老师家长给孩子一个开放的空间。
格式 日记的正文是日记的主要部分,写在星期和日期的正下方,可以顶格写,也可以内缩3至5个字母的空间。由于记载的内容通常已经发生,谓语动词多用一般过去时。
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用其它时态。如:记叙天气、描写景色,为了描写生动,可以使用现在时,以表现当时的情景。
再如文后发表感想或评论可用现在时态或将来时态。记日记力求简单明了,有连贯性。
若有文字提示,则应重视提示,把握要点。在句式上尽量使用简单句,以防繁杂,造成语法、句型错误。
例: 6 月26日 星期五 晴 今天(当然,不一定开头就写今天)………………………………你也可以用有趣的语言来写天气,或用画图来表示。例:*月*日 星期* 滴答滴答下雨啦*月*日 星期* 太阳公公笑眯眯*月*日 星期* ? 日记内容 日记可以写故事,日记也可以写心情,日记可以还写写今天发生的事情、观察的东西、做的梦。
日记,其实就是记录你一天的所见所感,再加以逻辑上和结构上的处理。 日记是一种供个人使用的、以日期为排列顺序的笔记。
一开始的日记是生意的记录本,后来人们用日记来记录天气、事件一直到个人的心理感受、思想深处。日记可以是记录将要做的事情的,也可以记录已经发生的事情 范文 1月27日 天气 晴 星期日 今天我生病了,我跟我妈妈说我冷,妈妈摸摸我的额头,发现很烫,于是马上就给我量体温,一量有40度.爸爸妈妈吓坏了,就连忙带我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妈妈马上领着我到小儿科,医生给我抽血化验,检查结果我得的是细菌性感染.医生给我开了些药,叫我到急诊去室打两瓶点滴.我在打针的时候很勇敢.一直打了四个多小时才打完,医生说明天还要继续打针. 到了家里,我听见妈妈在给外公打电话,外公又问我好点了吗 我说:"我好多了,你们不用担心."。
7. 读书笔记如何写
常有同学问到,读书笔记到底怎么写?三国演义读书笔记、西游记读书笔记、红楼梦读书笔记这三大名著的读书笔记就是同学们最难对付的了,其实,只要你弄懂了方法也就不难了,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读书笔记一般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编提纲,就是用自己的语句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段落大意简明扼要地写下来.记这种笔记,能帮助读者理解并记住原文的主要内容,培养概括能力.一种是写体会,就是要把我们从书中获得的启发和感想写下来.记这样的笔记,能帮助我们领会书中的思想内容,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语文水平.一种是摘录好句子,就是要我们在读时,把书上一些含义深刻,描写精彩的句子或片断,抄在自己的本子上.这种笔记能帮助我们积累词汇,丰富句式,增强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写好读书笔记呢
1 .要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或一本书.可以在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书或文章中去选.
2 .认真阅读原文.读懂原文,确定引发感想的 " 点 " .在确定好读的书或文章后,就要认真阅读了.读书时要能做到如下几点:搞清作品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注意抓住文章的要点.通过读文章,弄清以上几点后,接下来便是要确定引发感想的那个 " 点 " .所谓 " 点 " ,便是我们感受深刻的地方.这个"点"不是读后感的主体,而是感想的土壤,感想才是盛开的花朵.正因为如此,找准感想的"点"才显得非常重要.那么从哪些地方寻找感想的"点"呢
① 以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引发感想的 " 点 " .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对其中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想法可写出来; ② 文中的某个情节,也可作为引发感想的点.文中某个情节,使你深受感动,感到愤恨,感到伤心 …… 都可用来作引发感想的 " 点 " .如一位同学读了《金色的鱼钩》一文后,对老班长命令小梁吃鱼这一情节印象特深,后来他以此内容写了一篇读后感. ③ 文中的特别精彩的一句话. ④ 文中含义特别深刻的一句话等,都可将之作为引发感想的点.
3 .根据找出的 " 点 " 进行思考和联系实际,写出读后感.在所找出的引发感想的 " 点 " 中,如果 " 点 " 很多,要选择一两个主要的点写,其他次要的,可一带而过或不写.
对于所选的点要去进行思考,对此进行判断,这话说得对吗 他为什么要这样讲呢 这样讲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 反过来讲行不行 …… 如此这样多问几个 "为什么" ,对写好读后感是大为有益的.
联想和思考,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当你读到某些内容时.必然会联想到身边的事情,进而会去思考.如有一位读《养花》的同学,由文中的一句"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想到"马家军"中的骄人成绩,"她们在高原训练时,每天跑三四十里,衣服被汗水湿透了,鞋子里都能拧出水来."紧接着,他的感想就来了,"试问,她们不付出艰苦的劳动,能取得震惊世界的好成绩吗 古往今来,凡是成功者无不付出艰辛的劳动. " 由养花,想到马家军,又悟出成功和劳动的关系.由此可见思考和联想是写好读后感的重要支柱.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是读后感,重点应在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上面,千万不能抄原文代替自己的感想,或者复述课文,一定要 " 感 " 比读多.引用文中的原句是为了谈感想,收获或体会.决不能引用了一大堆原句而无自己感受.写自己的感受一定要和文章主要内容相合,否则会离题.例如《养花》一文是讲劳动真有意思,劳动创造了美.可你的感想是北京的天气不适合于养花.这就犯了读和感脱节的毛病.所以写自己的感受一定要使读和感有机结合,水乳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