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写员工培训记录
培训类型:□计划内培训 □计划外培训 编号:
时间 地点 培
训
主
题
考核
方式 培训
方式
培训
教师 培训
机构
参加培训
人员名单
共 人
(或附签到表) 部 门 姓 名 部 门 姓 名 部 门 姓 名
培训
内容
摘要
培训
效果
简述
备注
编制人: 日期:
2. 怎样记录好“培训记录”
所以,在管理较为规范的企业里,几乎都会在做培训时做个记录的习惯,以备管理稽查之需。可是,在我见过的企业培训记录中,真正合乎规范、让人满意的“培训记录”却寥如寒星,很多企业的培训记录都仅仅限于“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讲师名称、签到及内容提纲”等基本内容,整个过程流于形式,纯属应付,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其实,除了应付体系稽查之外,培训记录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进行培训总结与分析,这是培训计划的基础,很多企业的培训经理做不出像样的培训总结,言辞空洞,培训分析挂一漏万,最后导致缺乏培训说服力,自然也做不出好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更无法向公司申请到足够的培训资源支持,就是因为不重视培训记录所致。 一个好的培训记录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内容,一是“基础信息”,主要包括“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讲师姓名、讲师级别、内容提纲”等,主要是方便识别。其二是“课程信息”,包括“课件来源(外来还是自编)、课件形式(文字还是PPT)、课程时长(课程讲授需要的时间)、课件编码、配套资料(试卷)”等,主要用于今后的课件管理及讲师课酬计算等;其三是“学习信息”,包括培训对象签到、应到人数、实到人数、缺勤人数、培训满意度、培训考试成绩等,主要目的是用于月度培训考核与评估。 有了如此一张记录表,你的培训管理工作将会变得非常系统,月度培训总结也会非常容易和简单,效率也将十分地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培训经理只要能做出如上一份培训记录,你的老板一定会刮目相看,你的职场地位也会明显得以提升。因为,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成就一个人的,往往是你的细节能力。
除此之外,培训记录一定要在同一张纸上体现,因为没有人会有耐心看完你几张纸的记录的,然后,最好还能附上简单的“学员意见汇总”,让下一阶段的培训计划、改善计划有据可依。这样,小小的一份培训记录,既体现你的职业素养,也展示了你的专业实力。
3. 怎样记录好“培训记录”
一个好的培训记录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内容:
一是“基础信息”,主要包括“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讲师姓名、讲师级别、内容提纲”等,主要是方便识别。
二是“课程信息”,包括“课件来源(外来还是自编)、课件形式(文字还是PPT)、课程时长(课程讲授需要的时间)、课件编码、配套资料(试卷)”等,主要用于今后的课件管理及讲师课酬计算等;
三是“学习信息”,包括培训对象签到、应到人数、实到人数、缺勤人数、培训满意度、培训考试成绩等,主要目的是用于月度培训考核与评估。
4.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记录内容怎么填样板
一、大纲 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基本要求)。加工操作规程 。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过程监控要求。培训内容: 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预防性的身体健康检查。
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先取得健康证并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健康检查的“五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为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卫生,食品从业人员应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工作中途离开岗位再上岗,休息后再次返回岗位必须坚持洗净手再工作的原则。食品从业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食品从业人员发生原因不明腹泻,发烧,咳嗽和皮肤伤口感染时,必须立即去医院就医,病愈后方可上班,不能边上班边看病。食品从业人员的工作服必须定期清洗,并不得穿戴工作服出入非工作场所。
食品从业人员开始工作前必须坚持洗手消毒。二、食品包装及容器卫生 食品的容器要用国家允许的材料制成,并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无毒无害。
罐头食品必须封口严密,罐体清洁干净,无锈斑,无破损,无胖听。食品包装标识必须清楚,容易辨识,必须有中文标识,标识的内容包括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主要成分,保质期限等。
定型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说明书,不得有夸大或者虚假的宣传内容。三、食品贮藏卫生 贮藏食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常温贮存和低温贮存。
贮藏食品应做到“四防”即做到防尘,防蝇,防鼠,防潮。食品库房在门上安置防鼠铁皮的高度至少应达60厘米。
食品贮藏库房要设专人进行管理,建立入库,出库食品登记制度,并按入库时间做到分类存放,先进先出。存放食品应与墙壁,地面保持离地,离墙均应要求在10厘米以上距离。
保存新鲜水果,蔬菜类食品最适宜的温度是2-8度烹饪后至食用前的食品放置时间需要超过2小时的,应当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8摄氏度的条件下存放。在温度低于60度,高于8度条件下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品,需要再一次充分加热方可食用,加热前还需要确认食品未变质。
冷却肉或冻肉应置于-20度低温冷库中贮存。鲜乳,酸乳,奶油应置于2-8度的冷库中保存。
食品贮存库房应有机械通风设施,分主,副食品库房设置隔墙离地存放,各类食品应分类分架,分区存放。不能与清洁杀虫物品同库存放。
冰柜不能塞满食品,食品之间应有空隙,剩余熟食存入冰柜内必须彻底加热才可再次食用,冰柜不能长期保存食物,冰柜内的食品不能反复解冻复冻。贮存食品,若及时热藏,温度应保持在大于等于60度,若及时冷藏,温度应控制在8度以下。
四、食品采购加工销售卫生 采购人员在采购各种食品,食品原辅料时,必须向供货方索取同批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或检验报告书。按照国家规定,禁止销售死黄鳝,死甲鱼,死河蟹,死青蟹等水产品。
销售食品应使用专用工具,严禁吸烟销售。生熟分开是指生熟食品制售者分开,盛装生熟食品的工具用具容器分开,生熟食品存放应分开。
为防止食品交叉污染,食品用菜板,刀具,抹布,盆,碗等工具和容器必须生熟分开使用。加热食品时,食品的中心温度应达到70度以上。
食品加工制作销售时应该严格做到生食品和熟食品加工人员分开,生熟食品存放分开,工具容器分开。初步鉴别食品好坏可以采用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方法进行。
四季豆,土豆在加工制作时必须煮熟煮透,以免发生食物中毒。五、食品加工场所卫生 凉菜间必须具备专人专间,专用冷藏设施,专用上下水,专用工具,紫外灯,不应配置灭蝇灯。
食品加工场所的地面应采用不渗水,不吸水,耐酸碱及防滑材料铺砌,并且平坦,无缝,具有1%-2%坡度。食品加工单位必须具备原料处理,运输,包装,贮存等车间或场地。
食品加工场所的墙壁应用瓷砖或其他防腐材料装饰成高度不低于5米的墙壁。食品的加工应按照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贮存的工艺流程合理布局。
餐饮业厨房与餐厅的面积比应不小于1/2。餐饮店应距离暴露垃圾堆,坑式厕所,粪池25米以上。
食品粗加工间应分别设置洗菜,洗肉和水产品专用洗涤池。六、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种类,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苏丹红是一种工业染料,可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动物性食品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高温季节,多数由海(水)产品引起。
甲醛(主要成分XX马林)是一种化学物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工业等领域。人体呼吸道吸入和食入过量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因此,严禁在食品的加工和保存中使用,以及在居家装修和家具中过量使用。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的食品有花生,玉米,干果类等。大豆中含有有毒物质抗胰蛋白酶和凝血素,生食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有机磷农药中毒,砷化物食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等。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除采取抢救措施外,还必须及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