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告示怎么写
古代文体十六种(3):告示 告示,是古代官府昭示民众的一种下行公文文种。
这种文体,自古有之,称为“诰”、“告”、“谕”。《尚书》有《汤诰》,这大概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告示吧。
但在当时,是用口头宣述的。明清时期,官府为了将某些旨意和重要事件广泛而快速地告诉民众,使用“告示”文书张贴在本衙门所管辖的要道路旁,以昭示民众。
清代凡新官上任前,也在衙门前张贴用红纸书写的告示,称为“红示”。 “告示”的写作,要求“凡诸晓谕宜明白简切,勿以词华是炫,所谓妇人童竖可知之也。”
也就是说,“告示”要写得简洁、明白,用语朴实,能让人一目了然。 例一: 入关告谕 刘邦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耦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安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且吾所以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要束耳。 【译文】 父老乡亲受秦朝苛严的法治已经很久了,非议朝政的人灭族,两人私语的要抓住在闹市上杀头暴尸示众。
我和诸侯约定,先进咸阳的人就拥立他为王,(现在我先入咸阳),我应当在关中称王。我和父老百姓相约立法三章:杀人的人死罪,伤人和偷盗的要治罪。
此外的秦朝苛法全部废除。官吏百姓都安稳依旧。
我之所以进入咸阳,是替父老百姓除害,不是有什么侵犯和残害,不要害怕!况且我驻军霸上的原因,是要等待诸侯到达而制定约束罢。 例二: 禁馈赠告示 海瑞 接受所部馈送土宜礼物,受者笞四十,与者减一等,律有明禁。
粮里长各色人等每送薪送菜,禁不能止。穷诘所以,盖沿袭旧日风,今日视为常事。
且尔等名奉承官府,意为实有所需求。谓之意有希求者,盖亿官府不易反面。
而今少献殷勤,他日禀公事,取私债,多科钱粮、占人便宜,得以肆行无忌也。若有美意,则周尔邻里乡党之急可也。
官有俸禄,何故继富?与之官,取之民,出其一而收其十,陷阱不浅。今后凡有送薪送菜入县门者,以财嘱论罪。
虽系乡宦礼物,把门皂隶先禀明后许放入。其以他物装载,把门人误不搜检者,重责枷号。
【译文】 接受所辖部下赠送的土特产品礼物,接受的人要受笞刑四十,参与的人比笞刑减一等,法律上有明文禁止。粮长、里长各色人物经常给上司送柴送菜,制止不住。
探究馈送禁止不住的原因,大概是继承往日的风气,如今把这馈送看作是平常事情。送礼的这班人名义上是奉承官府,意下却实际是另有所图。
说他意下另有所图的原因,大概料想官府不会轻易翻脸。如今稍献殷勤,他日承办公事,巧收私帐,多征收些钱粮,占别人的便宜,能够肆意行事无所顾忌。
假如真有馈送的美意,那就周济你那乡邻中的急需者。官吏有俸禄,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增长财富?馈送给官吏的礼物,来自于百姓,(可馈送的人)送出一礼却能收回十礼,这个陷阱不浅呀。
今后凡是有送柴送菜进县衙门的,以贿赂记罪。即使是乡绅的礼物,守门差役也应先禀报明白经允可才能放入。
送礼的人用其它东西伪装入县衙,守门人失责不搜验的,戴上枷号从重责罚。 例三: 戒浮文巧言谕 洪仁玕 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洪、顶天扶朝纲幼赞王蒙、殿前忠诚贰天将李,为宣谕合朝内外官员书士人等一体知悉,照得文以纪实,浮文所在必删;言贵从心,巧言由来当禁。
恭惟天父、天兄大开天恩,亲命我真圣主天王降凡作主,施行正道,存真去伪,一洗颓风。是以前蒙我真圣主降诏,凡前代一切文契书籍不合天情者,概从删除。
即“六经”等书,亦皆蒙御笔改正。非我真圣主不恤操劳,诚恐其诱惑人心,紊乱真道,故不得不亟于弃伪从真,去浮存实,使人人共知虚文之不足尚,而真理自在人心也。
况现当开国之际,一应奏章文谕,尤属政治所关,更当朴实明晓,不得稍有激刺。挑唆反间,故令人惊奇危惧之笔。
且具本章,不得用“龙德”、“龙颜”及“百灵”、“承运”、“社稷”、“宗庙”等妖魔字样。至祝寿浮词,如“鹤算”、“龟年”、“岳降嵩生”及“三生有幸”字样,尤属不伦,且涉妄诞。
推原其故,盖由文墨之士,或少年气盛,喜骋雄谈;或新进恃才,欲夸学富。甚至舞文弄墨,一语也而抑扬其词,则低昂遂判。
一事也而参差其说,则曲直难分。倘或听之不聪,即将贻误非浅。
可见用浮文者,不惟无益于事,而且有害于事也。 本军师等近日登朝,荷蒙真圣主面降圣诏:“首要认识天恩,主恩,东、西王恩。
次要实叙其事,从某年月日而来,从何地何人证据,一一叙明,语语确凿,不得一词娇艳,毋庸半字虚浮;但有虔恭之意,不须古典之言,故朕改《字典》为《字义》也。”本军师等朝奏,钦遵之下,不胜敬凛。
为此特颁宣谕,仰合朝内外官员书士人等一体周知;嗣后本章禀奏,以及文移书启,总须切实明透,使人一目了然,才合天情,才符真道。切不可仍蹈积习,从事虚浮,有负本军师等淳淳谕戒之至意焉。
特此宣谕,各宜凛遵! 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辛酉拾壹年 月 日宣谕 【译文】 天父基督教上帝耶和华、天兄基督教救世主耶稣、天王洪秀全、太平天国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洪。
2. 有关古代名人不讲诚信事例
古往今来,多少事物已成为历史的过客,又有多少事物在历史的舞台初露头角.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经,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知,了解古今对于我们做人是多么的重要.在春秋时代,商鞅要进行变法,又怕人们不信赖改革的措施.于是就令人在城的南门立一并不沉重的木头,贴一告示:将其移动到北门者奖赏十金.人们议论纷纷,并表示出难以置信,没有人动那根木头.这时,商鞅将奖金涨到五十金终于有一个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的人,移动了那根木头到北门,商鞅依照告示给了那人五十金的奖金.于是商鞅的改革在民众心里有了信任基础,这样改变历史的商鞅变法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同样是古人,不讲诚信者也大有人在,周幽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骊山的西绣岭上安然坐卧着一座座烽火台,烽火台是那个年代的报警措施,块块砖石垒起的高高城堡.城堡里堆满了柴草和狼粪.若是在白天遇到了敌情就点燃狼粪,狼烟很旺,很远就能看到;若是在夜晚就点燃柴草,烽火映天,同样能传到很远.远近的诸侯看见了,都会领兵速来援救国都.国家无战乱,烽火台闲逸着,骊山也就静悄悄的.当时有一位美女叫褒娰,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费了不少功夫:乐工击鼓鸣钟,美人不笑.歌女展喉唱曲,美人不笑.舞妓飞展腰肢,美人不笑.褒娰越是不笑,周幽王越是想让她笑.美人的笑,在周幽王心里比江山社稷还重要.他公然颁旨,谁能让爱妃一笑,赏赐千金,加官进爵.这样的鬼点子出自虢石父.他要周幽王登上骊山,点燃柴草,戏弄诸侯一把,在烽火狼烟里欣赏美人的笑颜.褒娰看到诸侯满头大汗地狂奔而来又垂头丧气地离去惊喜异常,不禁笑出了声!美人一笑,周幽王也乐得欣喜异常!这把火没有白点,总算如愿以偿了!不久之后,骊山真的告急燃起了峰火.可是各路诸侯还以为是周幽王和爱妃闹着玩呢.就这么西戎兵马冲入城中,杀死了周幽王,抢走了褒娰,放火烧了宫殿,在冲天的火光中西周化为了灰烬.周幽王的行为验证了现在的一句话:过把瘾就死!这就是不诚信得来的报应!当然,现在也不乏这样的事例.我曾听到过这样一个笑话:第二天就要考试了,YOYO才临阵磨枪请优等生KEKE“帮帮忙”,KEKE看在是好朋友的份上,决定帮 YOYO.YOYO回家后在屋里忙乎了好久终于把小抄做好了.YOYO想:有了 KEKE,又有小抄,还有写在桌上的杀手锏就不愁考不好了!可是不巧,KEKE在晚上发烧了,第二天没法参加考试了!老师在开考前要求学生换位置,YOYO离开了“杀手锏”,没事还有小抄呢!可是没想到,YOYO的一举一动被火眼金睛的监考老师看得一清二楚……最终,YOYO被处以零分!在此YOYO犯的最不可原谅的错误就是忘记了做人的一条基本的准则:“知荣明耻乃立身之本!”德莫克利特曾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是啊,知荣明耻是多么的重要! 荣字怎么写?一草一木宝盖边,草木尚且知兴荣,做人更要树荣辱观. 耻字怎么写?耳字在左止在右,用耳聆听用心感,可耻的事止步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