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健康史包括哪些内容
一、一般资料 (一)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婚姻、职业、工作单位、家庭住址、通讯 地址、电话号码、人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等。
若病史陈述者是患 者亲属或其他人,则应注明其与患者的关系。记录年龄时应填写实际年龄。
(二)主诉 主诉是患者感受最主要、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性质和持续时间,也是木次就 诊最主要的原因。通过主诉可初步了解疾病所在系统及其性质,有助于判断主要诊断 问题。
主诉要简明扼要,用一、二句话加以概括,同时注明主诉自发生到就诊的时间, 如“畏寒、发热、右胸痛3天”,“心悸、气短2年,加重伴下肢水肿2周”。避免用诊断术 语或病名,如“患糖尿病I年”,而应记录“多饮、多食、多尿、消瘦I年”。
(三)现病史 现病史是健康史的主体部分,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的全过程。 I.起病的情况 不同疾病起病方式不同,有的起病急骤,如脑栓塞、急性胃肠穿孔等;有的起病缓 慢,如肺结核、肿瘤等。
2.患病时间 是指起病到就诊或人院的时间。根据患者的情况可用年、月、日、时、分钟计算。
3.主要症状特点 包括主要症状出现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程度、缓解或加剧的因素等。如消化 性溃疡,为上腹痛,其性质为灼痛(或胀痛、隐痛),可持续数日或数周,在数年中反复发 作或缓解,秋末春初加重等特点。
4.病因与诱因 沟通交流时应尽可能地了解本次发病有关的病因(如外伤、中毒、感染)或诱因(如 气候变化、环境改变、情绪、饮食失调等),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5.病情发展与演变 指在患病过程中主要的症状加重、减轻或出现新的症状。
例如,肺结核合并肺气 肿的患者常会在活动后气促,突然出现胸痛和严重呼吸困难,应考虑有自发性气胸的 可能。 6。
伴随症状 在主要症状的基础上又同时出现一系列其他症状,这些伴随症状常是鉴别诊断的 依据。因为不同疾病可出现相同的症状,如急性上腹痛可有多种原因,若患者同时伴 有恶心、呕吐、发热,特别是又出现黄疽和休克时,就应该考虑急性胆道感染的可能。
7.诊治经过 患者在本次就诊前接受过其他医疗单位诊治时,应询问曾在何时何地就诊,做过 何种检查及接受了哪些护理措施,以及用过的药物名称、剂量、途径、疗效等,可为本次 护理措施提供参考。 【四)既往史 既往史指患者从出生起到这次发病为止的健康状况。
包括既往健康状况和过去 曾经患过的疾病,如外伤史、手术史以及住院经历等。因此,应记录既往患过疾病的时间、原因、手术名称、外伤诊疗经过及转归情况等;特别是与现病史有密切关系的疾病, 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有无风湿热病史。
此外,还需要记录预防接种史、生活地区的主 要传染病和地方病史。以及有无对食物、药物或环境因素中已知物质的过敏史。
例如 若有过敏史,应记录过敏时间、过敏原和过敏反应等情况。 (五)个人史 个人史包括社会经历、职业及工作条件、习惯与嗜好、有无不洁**及性病史。
(六)婚姻史 记述未婚或已婚、结婚年龄、配偶健康状况、夫妻关系等。 (七)月经史和生育史 包括月经初潮的年龄、月经周期和经期天数,经血的量和颜色,经期症状,有无痛 经与白带,末次月经日期,闭经日期,绝经年龄等;妊娠与生育次数和年龄;人工或自然 流产的次数;有无死产、手术产、产褥感染及计划生育等情况。
(八)家族史 包括询问双亲与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与疾病情况,特别应询问亲属中是否有 与患者同样的疾病,有无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如血友病、糖尿病、精神病等。此外,对死 亡的直系亲属还要问明死因与年龄。
二、日常生活形态及自理能力 (一)健康认知与健康维护 健康行为,指患者保持健康的能力以及寻求健康的行为。如有无吸烟、饮酒习惯, 有无药物依赖;是否参加过有害或危险活动;生活方式,有无受伤害危险因素;是否健 康知识缺乏,有无主动寻求健康知识的意识,以及遵守医嘱的情况。
《二)营养与代谢 包括患者营养状况、饮食搭配及摄人情况;食欲、饮水以及吞咽情况;有无饮食限 制;饮食种类(软食、半流质、流质等);近期体重有无改变等。 (三)休息与睡眠 包括患者的睡眠状况,是否需要安眠药等辅助睡眠措施:休息后体力是否容易恢 复等。
10, (四)排泄 I.大便 排便习惯、次数,有无排便异常,是否使用缓泻剂等通便措施。 2.刁、便 排尿次数、尿量、性状,有无排尿异常等。
《五)活动与运动 包括口常生活自理能力(进食、洗漱、洗澡、穿衣、如厕等)及功能水平,活动能力、活动耐力情况,有无医疗或疾病限制,、有无躯体活动障碍。通常能自理能力分为三个 等级:完全自理、部分自理、完全不能自理。
2. 健康史,该如何采集
询问病人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还有家庭情况,给你找一个例子,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
1.模拟病人甲简要病史:
患者女性,23岁,1个月来阵发性呼吸困难伴咳嗽。
患者最可能是支气管哮喘引起阵发性呼吸困难,病史准备内容:
1.呼吸困难发生每次的诱因、持续的时间、发作时的情况(呼气性呼吸困难、有哮鸣音)缓解方式(用药或是自行缓解)。
2.每次发作是否伴咳嗽,痰的情况、有无发热等。
3.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便和小便及体重变化。
4.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看过,曾做过哪些检查。
5.曾做过哪些治疗,何种治疗能使症状缓解。
6.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其他过敏史。
7.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发作的季节和诱因,有无心脏病史、支气管和肺疾患史、个人职业和吸烟史等病史的准备。
2.模拟病人乙简要病史:
患者女性,25岁,2天来恶心、呕吐伴腹痛腹泻。
患者最可能是急性胃肠炎引起的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病史准备内容:
1.恶心与呕吐的诱因(不洁饮食)急性起病的特点。
2.呕吐的方式(先有恶心),呕吐发生的时间,呕吐的内容物性质、量和气味,有无血液或咖啡样物?呕吐后是否感舒适。
3.腹痛和腹泻,腹痛的性质、部位,是否呈阵发性,大便性状及量,颜色,是否内含粘液及脓血,有无“里急后重感”等。
4.有无发热、黄疸等。
5.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小便及体重变化,有无乏力、卧床等。
6.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看过,曾做过哪些检查。
7.曾做过哪些治疗,疗效如何。
8.服药史及过敏史有无,既往有无类似发作病史和慢性胃病史,有无肝病史等。
3.模拟病人丙简要病史:
男性,55岁,巩膜皮肤进行性黄染一个月,陶土色大便10天。
患者有较典型的梗阻性黄疸表现,很可能是肿瘤引起,病史准备内容:
1.有无肝炎接触史,药物中毒史;
2.是否伴有腹痛或腰背痛的情况,是否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发黄。
3.食欲体重和睡眠情况。
4.诊断情况:做过什么检查?
5.个人习惯有无酗酒史等。
4.模拟病人丁简要病史:
患者男性47岁,黑便2天,2小时前伴呕血1次,血压下降。
患者很可能是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病史准备内容:
1.黑便的性状(干、稀、色泽),量与次数;呕血的性状与量。以判断出血总量做依据。
2.是否伴有腹痛,发病前有无腹痛,与饮食的关系怎样,有无反酸、胃灼热,或腹胀、衰弱、黄疸等。
3.发病前有无诱因,如暴饮暴食、大量饮酒、进食坚硬粗糙之食物等。
4.发病后是否有过诊疗经过。做过何种检查。
5.注意准备是哪种疾病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故应有相应的疾病病史。
3. 健康史,该如何采集
采集资料的内容应包括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一般应包括:一般资料、现在健康状况、既往健康状况、家族史、体检查体的结果、近期进行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结果、心理状况、社会文化状况等方面内容。
收集资料的方法有: (1)交谈 是有目的交流谈话。目的是帮助获得病人健康资料;沟通感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时向病人反馈有关其病情、检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信息;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2)观察法是运用感官获得健康信息资料的方法。通过观察,可以获得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
(3)身体评估 是系统地运用视、触、叩、听、嗅等体格检查手段和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着重检查受累系统的状况。
(4)查阅 包括查阅病人的医疗病历、护理病历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等。
4. 健康史,该如何采集
询问病人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还有家庭情况,给你找一个例子,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
1.模拟病人甲简要病史:
患者女性,23岁,1个月来阵发性呼吸困难伴咳嗽。
患者最可能是支气管哮喘引起阵发性呼吸困难,病史准备内容:
1.呼吸困难发生每次的诱因、持续的时间、发作时的情况(呼气性呼吸困难、有哮鸣音)缓解方式(用药或是自行缓解)。
2.每次发作是否伴咳嗽,痰的情况、有无发热等。
3.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便和小便及体重变化。
4.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看过,曾做过哪些检查。
5.曾做过哪些治疗,何种治疗能使症状缓解。
6.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其他过敏史。
7.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发作的季节和诱因,有无心脏病史、支气管和肺疾患史、个人职业和吸烟史等病史的准备。
2.模拟病人乙简要病史:
患者女性,25岁,2天来恶心、呕吐伴腹痛腹泻。
患者最可能是急性胃肠炎引起的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病史准备内容:
1.恶心与呕吐的诱因(不洁饮食)急性起病的特点。
2.呕吐的方式(先有恶心),呕吐发生的时间,呕吐的内容物性质、量和气味,有无血液或咖啡样物?呕吐后是否感舒适。
3.腹痛和腹泻,腹痛的性质、部位,是否呈阵发性,大便性状及量,颜色,是否内含粘液及脓血,有无“里急后重感”等。
4.有无发热、黄疸等。
5.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小便及体重变化,有无乏力、卧床等。
6.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看过,曾做过哪些检查。
7.曾做过哪些治疗,疗效如何。
8.服药史及过敏史有无,既往有无类似发作病史和慢性胃病史,有无肝病史等。
3.模拟病人丙简要病史:
男性,55岁,巩膜皮肤进行性黄染一个月,陶土色大便10天。
患者有较典型的梗阻性黄疸表现,很可能是肿瘤引起,病史准备内容:
1.有无肝炎接触史,药物中毒史;
2.是否伴有腹痛或腰背痛的情况,是否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发黄。
3.食欲体重和睡眠情况。
4.诊断情况:做过什么检查?
5.个人习惯有无酗酒史等。
4.模拟病人丁简要病史:
患者男性47岁,黑便2天,2小时前伴呕血1次,血压下降。
患者很可能是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病史准备内容:
1.黑便的性状(干、稀、色泽),量与次数;呕血的性状与量。以判断出血总量做依据。
2.是否伴有腹痛,发病前有无腹痛,与饮食的关系怎样,有无反酸、胃灼热,或腹胀、衰弱、黄疸等。
3.发病前有无诱因,如暴饮暴食、大量饮酒、进食坚硬粗糙之食物等。
4.发病后是否有过诊疗经过。做过何种检查。
5.注意准备是哪种疾病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故应有相应的疾病病史。
5. 现实健康史包括哪些内容
下面这些可供参考:现实健康史内容 一、一般资料 (一)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婚姻、职业、工作单位、家庭住址、通讯 地址、电话号码、人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等。
若病史陈述者是患 者亲属或其他人,则应注明其与患者的关系。记录年龄时应填写实际年龄。
(二)主诉 主诉是患者感受最主要、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性质和持续时间,也是木次就 诊最主要的原因。通过主诉可初步了解疾病所在系统及其性质,有助于判断主要诊断 问题。
主诉要简明扼要,用一、二句话加以概括,同时注明主诉自发生到就诊的时间, 如“畏寒、发热、右胸痛3天”,“心悸、气短2年,加重伴下肢水肿2周”。避免用诊断术 语或病名,如“患糖尿病I年”,而应记录“多饮、多食、多尿、消瘦I年”。
(三)现病史 现病史是健康史的主体部分,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的全过程。 I.起病的情况 不同疾病起病方式不同,有的起病急骤,如脑栓塞、急性胃肠穿孔等;有的起病缓 慢,如肺结核、肿瘤等。
2.患病时间 是指起病到就诊或人院的时间。根据患者的情况可用年、月、日、时、分钟计算。
3.主要症状特点 包括主要症状出现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程度、缓解或加剧的因素等。如消化 性溃疡,为上腹痛,其性质为灼痛(或胀痛、隐痛),可持续数日或数周,在数年中反复发 作或缓解,秋末春初加重等特点。
4.病因与诱因 沟通交流时应尽可能地了解本次发病有关的病因(如外伤、中毒、感染)或诱因(如 气候变化、环境改变、情绪、饮食失调等),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5.病情发展与演变 指在患病过程中主要的症状加重、减轻或出现新的症状。
例如,肺结核合并肺气 肿的患者常会在活动后气促,突然出现胸痛和严重呼吸困难,应考虑有自发性气胸的 可能。 6。
伴随症状 在主要症状的基础上又同时出现一系列其他症状,这些伴随症状常是鉴别诊断的 依据。因为不同疾病可出现相同的症状,如急性上腹痛可有多种原因,若患者同时伴 有恶心、呕吐、发热,特别是又出现黄疽和休克时,就应该考虑急性胆道感染的可能。
7.诊治经过 患者在本次就诊前接受过其他医疗单位诊治时,应询问曾在何时何地就诊,做过 何种检查及接受了哪些护理措施,以及用过的药物名称、剂量、途径、疗效等,可为本次 护理措施提供参考。 【四)既往史 既往史指患者从出生起到这次发病为止的健康状况。
包括既往健康状况和过去 曾经患过的疾病,如外伤史、手术史以及住院经历等。因此,应记录既往患过疾病的时间、原因、手术名称、外伤诊疗经过及转归情况等;特别是与现病史有密切关系的疾病, 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有无风湿热病史。
此外,还需要记录预防接种史、生活地区的主 要传染病和地方病史。以及有无对食物、药物或环境因素中已知物质的过敏史。
例如 若有过敏史,应记录过敏时间、过敏原和过敏反应等情况。 (五)个人史 个人史包括社会经历、职业及工作条件、习惯与嗜好、有无不洁**及性病史。
(六)婚姻史 记述未婚或已婚、结婚年龄、配偶健康状况、夫妻关系等。 (七)月经史和生育史 包括月经初潮的年龄、月经周期和经期天数,经血的量和颜色,经期症状,有无痛 经与白带,末次月经日期,闭经日期,绝经年龄等;妊娠与生育次数和年龄;人工或自然 流产的次数;有无死产、手术产、产褥感染及计划生育等情况。
(八)家族史 包括询问双亲与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与疾病情况,特别应询问亲属中是否有 与患者同样的疾病,有无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如血友病、糖尿病、精神病等。此外,对死 亡的直系亲属还要问明死因与年龄。
二、日常生活形态及自理能力 (一)健康认知与健康维护 健康行为,指患者保持健康的能力以及寻求健康的行为。如有无吸烟、饮酒习惯, 有无药物依赖;是否参加过有害或危险活动;生活方式,有无受伤害危险因素;是否健 康知识缺乏,有无主动寻求健康知识的意识,以及遵守医嘱的情况。
《二)营养与代谢 包括患者营养状况、饮食搭配及摄人情况;食欲、饮水以及吞咽情况;有无饮食限 制;饮食种类(软食、半流质、流质等);近期体重有无改变等。 (三)休息与睡眠 包括患者的睡眠状况,是否需要安眠药等辅助睡眠措施:休息后体力是否容易恢 复等。
10, (四)排泄 I.大便 排便习惯、次数,有无排便异常,是否使用缓泻剂等通便措施。 2.刁、便 排尿次数、尿量、性状,有无排尿异常等。
《五)活动与运动 包括口常生活自理能力(进食、洗漱、洗澡、穿衣、如厕等)及功能水平,活动能力、活动耐力情况,有无医疗或疾病限制,、有无躯体活动障碍。通常能自理能力分为三个 等级:完全自理、部分自理、完全不能自理。
6. 现实健康史包括哪些内容
下面这些可供参考:现实健康史内容 一、一般资料 (一)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婚姻、职业、工作单位、家庭住址、通讯 地址、电话号码、人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等。
若病史陈述者是患 者亲属或其他人,则应注明其与患者的关系。记录年龄时应填写实际年龄。
(二)主诉 主诉是患者感受最主要、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性质和持续时间,也是木次就 诊最主要的原因。通过主诉可初步了解疾病所在系统及其性质,有助于判断主要诊断 问题。
主诉要简明扼要,用一、二句话加以概括,同时注明主诉自发生到就诊的时间, 如“畏寒、发热、右胸痛3天”,“心悸、气短2年,加重伴下肢水肿2周”。避免用诊断术 语或病名,如“患糖尿病I年”,而应记录“多饮、多食、多尿、消瘦I年”。
(三)现病史 现病史是健康史的主体部分,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的全过程。 I.起病的情况 不同疾病起病方式不同,有的起病急骤,如脑栓塞、急性胃肠穿孔等;有的起病缓 慢,如肺结核、肿瘤等。
2.患病时间 是指起病到就诊或人院的时间。根据患者的情况可用年、月、日、时、分钟计算。
3.主要症状特点 包括主要症状出现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程度、缓解或加剧的因素等。如消化 性溃疡,为上腹痛,其性质为灼痛(或胀痛、隐痛),可持续数日或数周,在数年中反复发 作或缓解,秋末春初加重等特点。
4.病因与诱因 沟通交流时应尽可能地了解本次发病有关的病因(如外伤、中毒、感染)或诱因(如 气候变化、环境改变、情绪、饮食失调等),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5.病情发展与演变 指在患病过程中主要的症状加重、减轻或出现新的症状。
例如,肺结核合并肺气 肿的患者常会在活动后气促,突然出现胸痛和严重呼吸困难,应考虑有自发性气胸的 可能。 6。
伴随症状 在主要症状的基础上又同时出现一系列其他症状,这些伴随症状常是鉴别诊断的 依据。因为不同疾病可出现相同的症状,如急性上腹痛可有多种原因,若患者同时伴 有恶心、呕吐、发热,特别是又出现黄疽和休克时,就应该考虑急性胆道感染的可能。
7.诊治经过 患者在本次就诊前接受过其他医疗单位诊治时,应询问曾在何时何地就诊,做过 何种检查及接受了哪些护理措施,以及用过的药物名称、剂量、途径、疗效等,可为本次 护理措施提供参考。 【四)既往史 既往史指患者从出生起到这次发病为止的健康状况。
包括既往健康状况和过去 曾经患过的疾病,如外伤史、手术史以及住院经历等。因此,应记录既往患过疾病的时间、原因、手术名称、外伤诊疗经过及转归情况等;特别是与现病史有密切关系的疾病, 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有无风湿热病史。
此外,还需要记录预防接种史、生活地区的主 要传染病和地方病史。以及有无对食物、药物或环境因素中已知物质的过敏史。
例如 若有过敏史,应记录过敏时间、过敏原和过敏反应等情况。 (五)个人史 个人史包括社会经历、职业及工作条件、习惯与嗜好、有无不洁**及性病史。
(六)婚姻史 记述未婚或已婚、结婚年龄、配偶健康状况、夫妻关系等。 (七)月经史和生育史 包括月经初潮的年龄、月经周期和经期天数,经血的量和颜色,经期症状,有无痛 经与白带,末次月经日期,闭经日期,绝经年龄等;妊娠与生育次数和年龄;人工或自然 流产的次数;有无死产、手术产、产褥感染及计划生育等情况。
(八)家族史 包括询问双亲与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与疾病情况,特别应询问亲属中是否有 与患者同样的疾病,有无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如血友病、糖尿病、精神病等。此外,对死 亡的直系亲属还要问明死因与年龄。
二、日常生活形态及自理能力 (一)健康认知与健康维护 健康行为,指患者保持健康的能力以及寻求健康的行为。如有无吸烟、饮酒习惯, 有无药物依赖;是否参加过有害或危险活动;生活方式,有无受伤害危险因素;是否健 康知识缺乏,有无主动寻求健康知识的意识,以及遵守医嘱的情况。
《二)营养与代谢 包括患者营养状况、饮食搭配及摄人情况;食欲、饮水以及吞咽情况;有无饮食限 制;饮食种类(软食、半流质、流质等);近期体重有无改变等。 (三)休息与睡眠 包括患者的睡眠状况,是否需要安眠药等辅助睡眠措施:休息后体力是否容易恢 复等。
10, (四)排泄 I.大便 排便习惯、次数,有无排便异常,是否使用缓泻剂等通便措施。 2.刁、便 排尿次数、尿量、性状,有无排尿异常等。
《五)活动与运动 包括口常生活自理能力(进食、洗漱、洗澡、穿衣、如厕等)及功能水平,活动能力、活动耐力情况,有无医疗或疾病限制,、有无躯体活动障碍。通常能自理能力分为三个 等级:完全自理、部分自理、完全不能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