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听家庭教育讲座一般会有什么收获
从家长及家庭教育做起,父母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授课过程中,学员们全神贯注,讲师用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和精彩的演讲让家长感同身受,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家长们纷纷点赞这样高水平的讲座,认为以前仅想把孩子教育成才,以为只要学校好,学习好就行,现在看来,孩子成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习学习是重要的一面,家庭教育和影响对孩子来说更加重要。
教育孩子首先应从家长及家庭教育做起,父母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的可塑性强,儿童阶段更是教育的黄金期,把握好这个重要的时期,对于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
扩展资料:
家庭教育的相关要求规定:
1、各地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
2、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
3、逐步建成以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长、幼儿园园长、中小学德育主任、年级长、班主任、德育课老师为主体,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培训内容,将学校安排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计入工作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钦州市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走进校园
2. 听教育讲座有什么收获
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学会更好地和子女沟通,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通过教育讲座,可以直接咨询教育权威人士自己的问题,对症下药,效果更为显著。可以让家长提升自身素质,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受教育的时候能够不产生叛逆心理。
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度,让家长把更多时间放在孩子身上。扩展资料:一关于家庭中的集体主义教育及威信的确立集体主义教育观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如何组织和培养儿童集体是马卡连柯全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
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上马卡连柯同样强调了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马卡连柯认为,旧式的家庭是一种父权的家庭,孩子的生活完全服从父亲的意志。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庭首先是一个苏维埃的集体,它与旧家庭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此。每个苏维埃家庭,“都是由享有平等权利的社会成员构成的集体,家长与儿童的区别在于家长领导着家庭,儿童在家庭中接受教育。”
儿童将成长为怎样一个人,取决于儿童本人的能力和所受的教育。为了使家庭教育得以顺利地进行,马卡连柯要求家长们懂得,第一,在家中他们“不是绝对的、不受任何约束的主人,家长必须从孩子幼年起,在孩子的一举一动中,在孩子的游戏中培养他集体生活的习惯,不可让孩子成为“利己主义者”。
第二,家长要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孩子对“苏维埃的法律承担责任”。每个做父母的都应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活,任何移情别恋造成的家庭的破裂都会病态地反映到儿童的教育上。
第三,家长应通过自己的心灵、自己的思想,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传达给孩子,让孩子产生兴趣,让孩子为家长对社会作出的成就感到自豪,从而把孩子从小就融入社会的大集体中。第四,家长是家庭集体的领导成员,他必须以身作则,这是首要的和最主要的教育方法。
第五,家庭教育工作的实质不在于家长对孩子的直接影响,而在于家长是如何组织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如何组织孩子的生活。没有威信就不可能进行教育。
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的威信就是父母的价值与力量所在。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听话就说明家长有威信,于是为了达到听话的目的而去追逐自己的威信,从而培养出了懦弱的孩子。
马卡连柯在《儿童教育讲座》中分析了几种建立在这种错误基础上的威信。虚假的威信尽管有着形形色色的表现,但都是“以故意做作为原则,力图用任何手段制造‘听话’的假象”。
马卡连柯指出,真正的威信应该是以了解、以帮助、以责任心获得的威信。二、关于百分之百成功的教育马卡连柯的以下两个观点是每一位家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予以充分重视的。
第一,马卡连柯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 “孩子将成为怎样的人,主要取决于家长在他5岁前把他造就成什么样子。如果孩子在5岁前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那么以后就不得不进行再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这种再教育工作,并非每个家长都能做到。”因此,马卡连柯忠告每位家长“要始终做好教育工作,力争将来不必再做任何改造工作,力争在一开始就把一切都做对。”
第二,马卡连柯坚定地认为,在儿童的教育中不允许有任何一个不合格品,不使任何一个儿童由于不良的教育而成为废品。三、关于教育中的尺度和分寸马卡连柯强调进行教育工作并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只要具有健全的理智就可以了,健全的理智表现为善于掌握尺度与分寸。
一方面家长本人要善于掌握尺度与分寸,另一方面要从小培养孩子学会掌握尺度与分寸。马卡连柯直截了当地说,对孩子的爱“需要有尺度,有分寸”。
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但是,爱超过了限度就成了溺爱,成为 “造就拙劣的人”的原因。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去追求为父母带来幸福,在孩子的眼中父母应首先有权享受幸福。
马卡连柯说:“必须教育孩子关心父母,培养孩子产生一种纯朴的自然的愿望,让他们在父亲或母亲的愿望没得到满足之前自愿放弃自己的欲望。”具有分寸感,善于掌握尺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家长要善于掌握对孩子的慈爱与严厉的尺度;在干预孩子的生活的程度上家长既要放手,给予孩子必要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又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家长既要发展孩子的主动性,又不可以放任不管,必须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不仅仅是想什么就得到什么的本事,还是一种迫使自己拒绝不需要的东西的能力。四、关于纪律与制度马卡连柯认为,纪律是教育的结果,而制度是教育的手段。
为了培养出守纪律的人,必须做许多工作,其中包括建立合理的制度。家长在制定家庭的生活制度时首先要考虑制度的合理性和目的性,还必须具有确定性。
马卡连柯提请家长们注意,“没有正确的制度,惩罚本身不能带来任何好处。而如果有了好的制度,即使没有惩罚也能如鱼得水,只是需要更多的耐心。”
马卡连柯在自己的关于家庭教育的论著和讲话中,还对儿童的游戏,对儿童的劳动教育、经济教育、性教育和文化修养的培养等重要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有独到见解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
3. 培训后的感受和收获怎么写
原发布者:zyling1208
培训后的收获和感想培训后的心得体会一:通过此次网上培训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其中感触特别深的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都十分重视和体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特点,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生活材料。面对耳目一新的教材,我们老师就应当理解教材目标,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以下是我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后的一些体会: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表现的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二、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多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传授式、封闭式的。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合作交流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完成任务多,体验乐趣少。一句话,老师包办代替多,学生亲历体验少。那么这次课标提出的三位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三、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