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坟的时候纸上怎么写
[编辑本段]鬼节历史
清明祭扫坟茔和丧葬礼俗有关。据载,我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因此无从祭扫。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祭墓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后汉书明帝记》引《汉官仪》云:“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皇帝几乎是逢节便祭,一般官吏和普通百姓没那么多时间和金钱,便逐渐定格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届时,官府允许官吏请假祭扫,民间也“田野道路,士女遍满,卑吏佣丐,皆得上父母丘坟。”到了唐代,祭扫之举已将寒食、清明合二而一了,时值春暖花开,可以挑担载酒,热热闹闹去上坟,清明不但是祭祀的鬼节,也成了踏青游乐的日子。
从世俗的观点看,这两个鬼节的设置也恰到好处。清明正值北方雪化冰消之时,经过一秋一夏的雨水冲刷和一个冬天的冰雪压盖,坟茔上黄土有些被冲落,变矮变小,借清明扫一扫,添点土,让先人的房子不至于漏风淋雨;而七月十五,立秋已过,天气渐凉,到了该添衣服的时候了,也该给地下的先人送点钱去,置办点衣服,不至于到了冬天挨冷受冻。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帮,从来注重对祖先的祭奠追思。记得以前我家春节祭祖时上面的横批就是“木本水源”“慎宗追远”, 即不忘祖先之意。**期间,破四旧,反迷信,谁还敢上坟烧纸?市上也没有烧纸可买,但仍有不少人家买小学生订本子用的白纸去坟上偷偷地烧给亲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祭祀用品成了商家赚钱的一大门类,每到清明和七月十五,满街的烧纸,在店家门口,推成一座座小山,种类之繁,数量之多,不亚于端午、中秋成垛的果品盒。而且很有些现代商品意味,烧纸都成沓成捆,整齐美观,均匀地印着古钱币的印记,还有花花绿绿的美元、港币,大面值的,一张就是数亿,加上大小不一的黄灿灿的金元宝,如果真有冥国银行,也得自愧财力不足,甘心倒闭。烧掉这么多“钱”是否真能使离去的亲人在阴间过富足日子?无法得知,有句话叫“心诚则灵”,意到心到而已。记得小时候老人说,印现成的烧纸不好使,面值再大也没用,最好使的是拿着木头刻成铜钱样的凿子,用小榔头一下一下在纸上打。打纸时有很多讲究,最好是先人的后代,一定要男孩,榔头必是木头的,打的痕迹不能叠在一起。小时候,过年或两个鬼节,我就经常做这件事。老人告诉我,打上个印就行,可自己怕不清楚,到阴间不好用,总是用力地打,还怕钱少了,先人不够用,总是打得密密麻麻的。虽然现在纸多了,样子美观了,我倒觉得小时候由后人一凿子一凿子打出的纸钱倒更能体现出对先人的真情。当然,鬼节这一天,从山野到街路,到处火光闪耀,烟气缭绕,纸灰飞扬,造成环境的污染,有时还会酿成火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什么办法呢?祖上传下来的习俗,中国人还没有学会像西方人那样用鲜花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哀思和怀念的习惯。鬼节祭祀,不能简单看成是迷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7376337信,西方基督教国家,现代科学已把人送上了月球,把火箭发射到了火星,但对上帝仍然笃信不移,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寄托。我们给已逝亲人烧几张纸看似土俗,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伦理内涵。这是对离去亲人的一种感激和怀念,是同另一个世界人的一次对话,是同先人的一种沟通,是人类种族和精神的一种延续。即使亲人活着的时候,有不孝顺或照顾不周的情况,在上坟烧纸的时候,念叨几句,也能求得心理的一种平衡。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我们民族会找到更好的纪念先人的办法,但对先人的纪奠和追思却是什么时代都不可缺少的。
传说中阴历7月15日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在那天它们可以在阳间逗留一天.包括一些孤魂野鬼在那天都可以接受阳间人们的供奉,所以那天也称之为鬼节.
2. 给死人写纸钱怎么写
给过世的先人烧纸,一般分为坟地和望烧两种形式: (1)去坟地烧纸,一般相对简单,只需在坟前烧完纸后磕头就行,不用写路引和画圈。
(2)望烧(遥望先人坟地烧纸),指的是相距较远,去坟地烧纸不方便而在居住地的十字路口或三岔路口烧纸以纪念先人的方式。步骤:1.先在选好的十字路口或三岔路口的地上划一个圈。
2.再把烧的纸钱里夹带着写上先人姓名的纸条一起烧就可以了。 释义: 纸条:只需在纸上写上先人姓名就可以,这个纸条就是所谓的“路引”。
路引,是为了通知和引导阴间的先人去拿钱。如:你的祖辈先人或者朋友等必定有许多人,你到底是把纸钱烧给谁的呢?写个名字就可以了。
画圈:是为了固定和保护你烧的钱,使你烧的钱只有你署名的先人能进去取钱,外面的孤魂野鬼是进不去的。画圈时注意一定要留个缺口,而缺口的作用就像门一样,有门才能进入,否则阴间的先人无法进去取钱。
3. 上坟烧纸怎么写
您好! 在我们老家上坟烧纸是一种传统或许他们的说法是一种迷信,虽然有点污染环境,但它却避免不了的,总不会向城市一样去扫墓,献花什么的。
等! 如果你不懂的怎么烧,首先你先去找老辈的人帮你把黄纸叠好!黄纸你该知道是什么吧<黄纸就是用纸浆做的,而纸浆又是大麻、树皮和破布做成的>,然后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放点水果,肉啊,别忘记小鞭炮。烧的时候说几句心里想说的话,然后把吃的东西给它留点,是让你撒一点 你可别犯傻都放那里,乞丐来拉还不给你拿光啊,记得千万别一次性烧完,然后拍屁股走人,那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哦!好了你该明白怎么做了吧!谢谢。
4. 上坟烧纸的文书怎么写
烧纸也称包袱,纸钱要专门的冥纸来封,上面留着空,写着时值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专奉故(某某大人)冥中受用……孝男(或女或孙)某某某谨具等字样,在烧纸钱之前夜,用毛笔小楷恭恭敬敬地填好并封好一叠叠,堆成小山一样。封面上的称呼是很讲究的,要弄清楚与去世的人是会么关系,怎样称呼都不能有任何差错。
正式烧纸钱是也有很多讲究,比如,包封不能倒着烧,不能用棍子乱捅,以免被那些巫神野鬼(要烧一些散纸来打发他们)拾了去,要写好包财清单,生者要跪着为死去的亲人祈福,也希望死者能保佑家人平安。
还有,烧纸时的烧香也是有讲究的,比如你不能使用化学香或者劣质香祭拜烧香,这样反而不能好好祭拜的,反而不吉反凶的。因此,这建议可以到无相铜炉官网一对一定制一款好点的天然香祭拜为好。对了,烧纸最好可以佩戴一款吉祥物在身,趋吉避凶并驱阴祛魅的。这建议你可以到无相铜炉官网一对一定制一款适合你的无相吉祥吊坠佩戴即可。
5. 中元节祭祖纸包怎么写
中元节祭祖祀先活动一般在当天中午进行,家家备办丰盛的菜肴酒饭,在各自的厅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摆满24味全席,摆上七双筷子、一壶酒七个爵杯,正中又摆上果盒馔盘,果盒一般为六棱柱型坚木雕刻花饰,馔盘也用坚木雕成长方形,上方六格,格中放了香菇、木耳、松菇、黄花菜、干笋丝和红枣等六味素菜,俗称“六味斋”。前述东石玉记船行就为祭祖祀先特地打造一整套由白锡铸成的筵碗、酒瓶爵杯等等祭器,以示对祭祖祀先之虔诚、重视。筵席摆好,主人点了三条炷香,点了大红双烛、拈香跪拜如仪,请祖宗来享祭宴,并希保庇儿孙一家康健平安、家景发达等等,稍停方卜杯讨得允准,才焚烧金银冥币,待金纸焚烧殆尽才可以撤筵。
同日对供奉在厅堂的神佛,则敬献三牲,所谓三牲即一项主牲配两种边牲,主牲一般是煮熟的五斤带蹄大猪脚,边牲通常是煮熟了的鱼、鱿鱼、目鱼和鸡,如厅中奉有观音佛祖,因观音妈不茹荤,经常用新鲜水果供奉。因神佛比祖先级别高,所以只能供献“金纸”,银服之类较不值钱不能体现善男信女的诚心,所以不在奉献之列。
中元节祭祖祀先敬神佛之外,主人还顺便孝敬厝主、地基主、灶神、床母,乃至牛棚、马厩、羊圈和猪栏诸神祗,以五味筵碗及银服奉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