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写致哀悼辞
哀祭文是人们用于哀悼与祭奠的文体。哀祭文也叫“悼词”、“祭文”、“诔文”、“哀辞”等。
悼词:
悼词分为宣读体悼词和书面体悼词。宣读体悼词用于一定的祭奠活动,要在一定场合宣读;书面体悼词用于普通礼节性的书面哀悼,不一定要求宣读。按悼词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记叙式、议论式和抒情式三类,其中以记叙式悼词最为多见。
1、记叙式悼词。以记叙死者的生平业绩为主,并适当地结合抒情或议论。通常的宣读体悼词往往采用这种形式。
2、议论式悼词。以议论死者对社会的贡献为主,并适当地结合抒情或叙事。它常见于书面体的哀悼文章。
3、抒情式悼词。以抒发对死者的悼念之情为主,并适当结合叙事或议论。
例文:
某某同志生平介绍
某某同志是某市某单位职工,中国**党员,因病无效,于某年某月某日下午N时N分在某医院不幸逝世,终年N岁。某某同志某年某月某日出生于某市,某年某月参加工作,某年某月加入中国**。某年某月参加工作,某年某月任某职务,某年某月兼任某职务。
某某同志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勤奋踏实、吃苦耐劳,重活累活抢着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在担任某职务期间,他加强管理,经常深入一线,主动做好服务,积极做好后勤保障;他坚持以**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勤俭持家,对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不折不扣完成,对职工求助热情,在一些重大或突击性的任务中总能见到他的身影。从中层职务退下来后,他积极帮助和扶持年轻同志,并仍然忙碌在后勤工作第一线;他为人正直、热情、直爽,团结同志,乐以助人,他为单位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为某单位的某项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工作得到了单位领导和职工的一致好评,先后多次被评先进工作者。
某某同志的一生,是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的一生,某某同志的逝世,使某市某单位失去了一位好职工,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某某同志,并对某某同志的家属表示深切的慰问!某某同志与我们永别了,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2. 辞曰 的辞是什么意思
辞曰的辞意思是推辞,推脱。
一、辞的释义
1、名词: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辞赋,楚辞。
2、名词:说话所用的词句。文辞,言辞,修辞,辞令。
3、动词:躲避,推辞,推托。
4、动词:告别。辞行,告辞,辞别。
二、字形的演变(如图)
三、辞的组词
辞退、告辞、辞职、辞世、遁辞、婉辞、文辞、卜辞、辞工、措辞
扩展资料:
一、【辞退】cí tuì
释义:解聘,解雇。
例句:鲁迅《彷徨·孤独者》:“但到春天,忽然听说他已被校长辞退了。”
二、【告辞】gào cí
释义:告别,辞行。
例句: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二:“召见者和我客气了一下,我趁他好象没有话再说,便起身告辞。
三、【辞谢】cí xiè
释义:很客气地推辞不受
例句: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与严武》:“杜甫过了半年的慕僚生活而终于辞谢了,一般的说法是他和年青的僚友们合处不来。”
四、【辞世】cí shì
释义:去世,谢世,逝世。
例句:冰心《南归》:“在母亲辞世的第二天早晨,万国殡仪馆便来了一辆汽车,如同接送病人的卧车一般,将遗体运到馆中。”
五、【文辞】wén cí
释义:1、言词动听的辞令.2、文章。
例句: 晋代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译文:文章写得精妙绝伦,在座的无不感喟惊叹。
3. 不辞劳苦的辞是什么意思
“词”和“辞”“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先说通用的情况.在意义上,“词”和“辞”是同义词.在上古时代,一般只说“辞”而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诸如“辞令”、“辞海”、“辞藻”、“辞章”、“言辞”、“托辞”、“遁辞”、“致辞”、“发刊辞”以及“辞典”中的“辞”,均可以通用为“词”.相应地,工于言辞的人,可叫做“辞人”或“词人”.成语“词不达意”和“辞不达意”也可相互通用.但是在用法方面,“词”和“辞”又各有习惯用法.如在“台词”、“誓词”、“歌词”中用“词”,“修辞”、“辞色”、“谦辞”、“辞书”等用“辞”,久而久之,约定俗成,二者就不能通用.再来谈谈“词”和“辞”的区别.若表示语言的基本单位,用“词”而不能写作“辞”,如“词根”、“词语”、“词缀”、“词组”、“词句”和“词序”等.从表示文体角度看,“词”和“辞”又是两种不同的文体.“词”,是由诗和歌谣发展而成的,起源于隋唐,兴盛于宋代,又名长短句、诗余等,与之相关的“词牌”、“词韵”、“词曲”、“诗词”、“词语”,以及擅长写词的“词人”的“词”,都不能写作“辞”.而“辞”,是我国古代另一种文学体裁,如“楚辞”、“辞赋”以及擅长写辞的“辞人”中的“辞”;另外,“辞”还是古体诗中的一个种类,如《木兰辞》、《杨柳歌辞》,也不得与“词”混同.此外,“告辞”、“推辞”、“辞退”、“辞谢”、“不辞劳苦”等“辞”,虽然和言词有关,但意义已经转换(如“不辞劳苦”的“辞”是“躲避、推托”之义),与“词”的意思相去甚远,也不能换作“词”.。
4. 辞职的辞的成语
带辞的成语
谈辞如云:形容谈话时言辞如飘云那样奔涌而出
危辞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害怕
百喙难辞: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隐约其辞:隐约:时隐时现;辞:言辞;说话。说话隐隐约约;躲躲闪闪;不明确;不清楚。
义正辞严: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溢美之辞: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话语。亦作“溢美之言”。
假人辞色: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过甚其辞:话说得超过了实际。
大放厥辞:亦作“大放厥词”。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②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
辞严义正: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辞多受少:辞:推辞掉。受:接受。推辞不受的多而接受的少。
辞不达义: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本《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义不容辞: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万口一辞: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在所不辞:辞:推辞。表示全部接受;决不推辞。
与世长辞:世:人世;长:永远;辞:辞别;告别。和人世永远告别。是死的委婉语。
振振有辞: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万死不辞:即使死一万次也决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辞:推辞。
善为说辞:说辞:讲话。形容很会讲话。后指替人说好话。
何患无辞: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
浮语虚辞:指大话、空话。
烦言碎辞:形容文词杂乱、琐碎。
辞不达意: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不辞劳苦:辞:推辞。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努力。也作“不辞辛苦”。
不辞而别:辞:告辞;别:离别。没有打招呼;就离开了;或悄悄地溜走了。也作“不辞而行”、“不告而别”。
含糊其辞:糊:不明确;不清晰;辞:也作“词”;言辞。指话说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确。
辞不意逮:辞:言词;逮:及,到。指言词不能把意思表达出来
辞丰意雄:辞:文词;雄:庞大威武。文词丰盛,意气雄伟
辞简意赅:简:简练;赅:完备。言辞简练,意思完备
辞简意足:简:简要;足:充实,完备。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
辞穷理极:辞:文辞;穷:完,尽;极:终,到头。无话可说,无理可辩
辞穷理尽:辞:文辞;穷:完,尽。无话可说,无理可辩
辞喻横生:横生:横逸而出。言辞生动,横逸而出
雄辞闳辩:雄:宏大,强有力;闳:宏大。雄健的言辞,强有力的辩论
理过其辞:过:超过。说理过甚而文采不足
清辞妙句:妙:美好。清新美妙的词句
高谈虚辞:高:高超;虚:空。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
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响不辞声:响:回声。回响不能离开声音。比喻荣誉从实际作为得来
奉辞罚罪:奉:敬受;罚:处罚,惩罚。遵奉严正之辞讨伐有罪者
形于辞色: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
甘言好辞: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甘言巧辞: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不露辞色:辞色:言辞神色。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形容说话沉着老练
不赞一辞: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一句话也不说
支吾其辞:支吾:言辞不清。指言语含糊,搪塞应付,不肯爽快地道出实情
张大其辞: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同“张大其词”。
片语只辞:犹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郑重其辞: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5. 用不和长写四字词语
不辞而别】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不德而功】不:无;德:德行,才能。没有才能却受到奖赏。
【不得而知】得:能够。没有办法知道。
【不恶而严】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不寒而栗】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不欢而散】散:离开,分手。很不愉快地分手。
【不教而杀】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