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进行音乐分析
首先,要写是中国还是西方音乐,作者,国籍,什么时代,属于那个流派,那个流派获民族有什么特点, 接着要介绍一点关于作者风格特点的一些一些描述,切入正题后,要提及此作品在作者创作时间段中的地位,作品的风格,是为什么而做,内容有哪些. 欣赏作品时你的感觉,这点很重要,否则就会没有灵魂,如果是西方大型的管弦乐中见可以介绍一点作品各乐章的内容,曲式,最后提及版本方面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了吧. 要记得组织语言和顺序 当然如果你文笔好,还可以在开头写的动人一点,随时加入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思考,这样就更完美了..。
2. 音乐鉴赏应该怎么写
首先,要写是中国还是西方音乐,作者,国籍,什么时代,属于那个流派,那个流派获民族有什么特点,
接着要介绍一点关于作者风格特点的一些一些描述,切入正题后,要提及此作品在作者创作时间段中的地位,作品的风格,是为什么而做,内容有哪些. 欣赏作品时你的感觉,这点很重要,否则就会没有灵魂,如果是西方大型的管弦乐中见可以介绍一点作品各乐章的内容,曲式,最后提及版本方面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了吧.
要记得组织语言和顺序
当然如果你文笔好,还可以在开头写的动人一点,随时加入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思考,这样就更完美了..
3. 怎么写好关于欣赏音乐的高一作文
古典音乐鉴赏
奏鸣曲式(Sonata Form)是欧洲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乐器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曲式。大多数交响乐的第一乐章都运用“奏鸣曲式”写成,其结音乐鉴赏论坛构大致如下:1.呈示部:在引子之后,往往出现两个性质不同的曲调,称为“主部主题”(又称“第一主题”)及“副部主题”(又称R音乐鉴赏论坛20;第二主题”)两个主题之间富于对比性,如一个是雄壮的,另一个则是温柔的;一个是悲伤的另一个则是欢乐的;一个是粗犷、有力的,另一个则是优美、抒情的等等。它们有各种乐器重复地叙述,加强听者音乐鉴赏论坛对主题的印象。副部主题的调性与主部主题不同,通常建立在主调的近关系调上或上下三度的关系调上。2.展开部:它和呈示部的各主题材料有密切关系,但可以作较大的调性转移及音形变化,好比一场动人的戏,音乐的力量音乐鉴赏论坛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乐曲感情的高潮往往也是在这一部分。3.再现部:“再现”就是回到“呈示部”开始的音乐形象,它综合了前面主题对比与冲突,得到结论。音乐鉴赏论坛再这里,副部与主部均在同一主调上出现。
加洛普”一名为音译(Gallop),其本义为“急驰、飞奔、迅速运输”。 加洛普舞曲是一种欢快、两拍舞曲 波尔卡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全欧,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用过这种体裁写过音乐作品。它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变奏曲(Bianzouqu)全称:主题与变奏曲。器乐曲。
由音乐鉴赏论坛一个主题与根据这个主题写成的一组变奏曲组成。作曲家可新创主题,也可借用现成曲调。然后保持主题的基本骨架而加以自由发挥。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和声变奏、特性变奏等。另外音乐鉴赏论坛,还可以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一段变奏。变奏少则数段。多则数十段。变奏曲可作为独立的作品,也可作为太型作品的一个乐章。
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以男女对舞为音乐鉴赏论坛主,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舞曲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
奏鸣曲(Zoumingqu)一音乐鉴赏论坛译“朔拿大”。源于意大利文,意为“发声”。
一种由四首独立的乐曲(即乐章)组成的器乐曲。各乐章独具结构与风格。音乐史上的奏鸣曲分两种:①古典奏鸣音乐鉴赏论坛曲,奠基人为海顿与莫扎特。这种奏鸣曲因演出方式不同而名称各异,用于管弦乐队则称“交响曲”,用于室内乐则称“弦乐四重奏”等,用于独奏与乐队则称“音乐鉴赏论坛;协奏曲”。②巴罗克奏鸣曲。流行于(1660年一175O年)是一种室内乐,以“三重奏鸣曲”为典型。
还有很多音乐体裁:饱览一下:
器音乐鉴赏论坛乐曲的基本体裁 [前奏曲] [序曲] [套曲] [小步舞曲] [谐谑曲] [赋格] [卡农] [练习曲] [浪漫曲] [狂想曲] [幻想曲] [创意曲] [托卡塔] [萨拉班德] [塔兰台拉] [即兴音乐鉴赏论坛曲] [夜曲] [小夜曲] [无言歌] [摇篮曲] [随想曲] [圆舞曲] [玛祖卡] [波洛乃兹] [波尔卡] [协奏曲] [组曲] [交响诗] [奏鸣曲] [康塔塔] [清唱剧] [交响曲] 体裁音乐鉴赏论坛就是艺术作品的式样和类型(品种)。"曲式"是指乐曲在连贯展开过程中的结构布局,而乐曲的体裁则是指乐曲在音乐风格和性质方面的特征。这是一首乐曲的两个方面。 不同体裁的器乐曲的形成,都是同它们各自的应用和音乐鉴赏论坛表演的目的、演出的场合、
4. 怎么写好关于欣赏音乐的高一作文
古典音乐鉴赏奏鸣曲式(Sonata Form)是欧洲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乐器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曲式。
大多数交响乐的第一乐章都运用“奏鸣曲式”写成,其结音乐鉴赏论坛构大致如下:1.呈示部:在引子之后,往往出现两个性质不同的曲调,称为“主部主题”(又称“第一主题”)及“副部主题”(又称R音乐鉴赏论坛20;第二主题”)两个主题之间富于对比性,如一个是雄壮的,另一个则是温柔的;一个是悲伤的另一个则是欢乐的;一个是粗犷、有力的,另一个则是优美、抒情的等等。它们有各种乐器重复地叙述,加强听者音乐鉴赏论坛对主题的印象。
副部主题的调性与主部主题不同,通常建立在主调的近关系调上或上下三度的关系调上。2.展开部:它和呈示部的各主题材料有密切关系,但可以作较大的调性转移及音形变化,好比一场动人的戏,音乐的力量音乐鉴赏论坛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乐曲感情的高潮往往也是在这一部分。
3.再现部:“再现”就是回到“呈示部”开始的音乐形象,它综合了前面主题对比与冲突,得到结论。音乐鉴赏论坛再这里,副部与主部均在同一主调上出现。
加洛普”一名为音译(Gallop),其本义为“急驰、飞奔、迅速运输”。 加洛普舞曲是一种欢快、两拍舞曲 波尔卡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全欧,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用过这种体裁写过音乐作品。
它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变奏曲(Bianzouqu)全称:主题与变奏曲。
器乐曲。 由音乐鉴赏论坛一个主题与根据这个主题写成的一组变奏曲组成。
作曲家可新创主题,也可借用现成曲调。然后保持主题的基本骨架而加以自由发挥。
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和声变奏、特性变奏等。另外音乐鉴赏论坛,还可以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一段变奏。
变奏少则数段。多则数十段。
变奏曲可作为独立的作品,也可作为太型作品的一个乐章。 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以男女对舞为音乐鉴赏论坛主,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
舞曲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 奏鸣曲(Zoumingqu)一音乐鉴赏论坛译“朔拿大”。
源于意大利文,意为“发声”。 一种由四首独立的乐曲(即乐章)组成的器乐曲。
各乐章独具结构与风格。音乐史上的奏鸣曲分两种:①古典奏鸣音乐鉴赏论坛曲,奠基人为海顿与莫扎特。
这种奏鸣曲因演出方式不同而名称各异,用于管弦乐队则称“交响曲”,用于室内乐则称“弦乐四重奏”等,用于独奏与乐队则称“音乐鉴赏论坛;协奏曲”。②巴罗克奏鸣曲。
流行于(1660年一175O年)是一种室内乐,以“三重奏鸣曲”为典型。 还有很多音乐体裁:饱览一下: 器音乐鉴赏论坛乐曲的基本体裁 [前奏曲] [序曲] [套曲] [小步舞曲] [谐谑曲] [赋格] [卡农] [练习曲] [浪漫曲] [狂想曲] [幻想曲] [创意曲] [托卡塔] [萨拉班德] [塔兰台拉] [即兴音乐鉴赏论坛曲] [夜曲] [小夜曲] [无言歌] [摇篮曲] [随想曲] [圆舞曲] [玛祖卡] [波洛乃兹] [波尔卡] [协奏曲] [组曲] [交响诗] [奏鸣曲] [康塔塔] [清唱剧] [交响曲] 体裁音乐鉴赏论坛就是艺术作品的式样和类型(品种)。
"曲式"是指乐曲在连贯展开过程中的结构布局,而乐曲的体裁则是指乐曲在音乐风格和性质方面的特征。这是一首乐曲的两个方面。
不同体裁的器乐曲的形成,都是同它们各自的应用和音乐鉴赏论坛表演的目的、演出的场合、。
5. 音乐鉴赏范文
在整体上,“浪漫主义”一词在音乐领域是用以形容一段从大约1820年代至1918年为止的时期。当时的“浪漫”所代表的内涵与现代的定义并不相同,在1880年乐评家E.T.A.霍夫曼将莫札特、海顿、和贝多芬列为三大“浪漫作曲家”,而路易·史伯尔(Louis Spohr)也曾以“好的浪漫风格”来形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里的其中一个段落。严格来说莫札特是古典时期的作曲家,而贝多芬则被视为是浪漫主义的开端。到了20世纪初期,由于主流音乐风格的大变,19世纪时期的音乐开始被人冠上“浪漫时期音乐”的称呼了,后来的音乐史学上也都采取了这种区分法。
现代对于浪漫主义音乐的研究重点包括了构成其音乐的元素—例如对于民间音乐的大量使用,这也直接反映了当时浪漫民族主义的潮流。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些成分早在18世纪音乐里便已出现,狂飙突进运动中展现出的强烈精神和情绪成为了哥德小说的先驱,而法国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带有血腥而激情风格的歌剧,浪漫主义音乐便是在这时期开始显现出其独特的风格。洛伦佐·达·彭特替莫札特撰写的歌剧剧本,搭配上莫札特谱出的独特音乐,呈现出了一股带有个人和自由特质的新音乐风格。浪漫音乐的世代将贝多芬视为是他们理想中的伟大作曲家—他撕碎并重谱了英雄交响曲,以抗议拿破仑皇帝的权威。在贝多芬的费德里奥中,他竖立了“救人质歌剧”这样的典型歌剧剧本,这也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一种音乐文化的表现,以赞扬那些在维也纳会议年间期盼自由的所有激进文化人士。
在当时的音乐文化中,浪漫音乐走上了开放的大众路线,主要依靠敏感的中产阶级观众支持,而非宫廷内部的人士赞助。公共的演出形式也塑造出了一波新的歌剧世代,大量音乐家以独唱的方式登上舞台,最知名的包括了帕格尼尼和李斯特。
贝多芬对于音调变化的大量使用也激发出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和结构,让它们成为音乐里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尤其是后来的钢琴音乐和弦乐四重奏,都证明了音乐世界里还有一大片尚未被开发的领域。身兼作家、乐评家、和作曲家的霍夫曼还曾主张乐器音乐可以比歌唱音乐还具有表达潜力,这个概念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霍夫曼自己既是音乐家也是文人,他鼓励应该以音乐“有系统的”述说一个故事,许多大众开始对此产生兴趣,虽然他仍然遭到一些其他作曲家(如费利克斯·孟德尔颂)的批评。19世纪早期乐器科技的各种新发展—如钢琴的铁架、弦乐器的缠弦,都使乐器得以发出更高更广的音带、和更多的音色,另外也使演奏者能够表现出他们个人独特的技术层面。这样的科技不但扩展了钢琴的长度,也引入了更多音乐的结构,并且创造出许多新的音乐类型,例如站立的歌剧序幕演唱、钢琴的幻想曲、夜曲、和协奏曲,都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中心。
在歌剧上,卡尔·马利亚·冯·韦伯的《魔弹射手》成为一篇根基于民俗文化上、融合了超自然惊悚与紧凑剧情的浪漫主义经典作品,法国的埃克托·白辽士在其早期作品中也呈现出了丰富的音色和音质。身为后来被嘲笑为“未来音乐家”(依据华格纳自己的说法)的激进份子,李斯特和华格纳作品中都带有对于自由、灵性、魅力、以及近乎标新立异的个人特质的浪漫崇拜。
从1815年至1848年的这段期间被视为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全盛时期,贝多芬(1827年去世)和弗朗茨·舒伯特(1828年去世)都在这段期间完成他们最后的作品,另外还包括了舒曼(1856年去世)和萧邦(1849年去世)。白辽士与华格纳则在这时开始他们的创作生涯,年轻的李斯特和费利克斯·孟德尔颂也在这时崭露头角。在这段时期之后,随着萧邦和帕格尼尼的去世,李斯特退出了演奏舞台,华格纳也暂停作曲直到他在巴伐利亚获得赞助人为止,而白辽士仍在坚持以激进的音乐路线对抗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风格。音乐里的浪漫主义思想至此可以说已经结束了其首要的影响阶段,而进入了更为广泛的浪漫音乐时期了。
6. 怎么写音乐评论
你好!
房间里的音乐上有几个选项 点最后那个▲歌曲列表 然后会出来一个音乐框 到上面会看到几个操作键 一个手指朝上的 一个手指朝下的是音乐评论
我的回答满意的话 望采纳 谢谢 珍惜自己
7. 如何鉴赏音乐
这个基本有定论,科普兰有关于欣赏音乐的精辟论述,一般世界上都接受他的观点,大致是这个意思: 艾伦·科普兰把倾听音乐分为三个阶段: 1、美感阶段; 2、表达阶段; 3、纯音乐阶段。
1、倾听音乐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纯粹为了对音响的乐趣而倾听,这就是美感阶段。 在这个阶段听音乐,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我们在干别的事情时,把收音机打开,便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响中了。
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可以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的然而又是有魅力的心境中去了。 你此刻可能正坐在屋里看这本书。
设想钢琴上奏出了一个音,这个音是足可以立即改变房间的气氛,证明音乐的音响成分是一种强大的和神秘的力量,谁嘲笑或小看这点,谁就会显得很愚蠢。 令人惊讶的是,不少自从为是合格的音乐爱好者在这个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听音乐的习惯。
他们去听音乐会是为了忘掉自己,把音乐作为一种安慰或解脱。他们进入了一个理想世界,在这个理想世界中人们无需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现实。
当然他们也没有思考音乐。音乐允许他们离开了音乐,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幻想的境界,这种幻想是由音乐引起的,是关于音乐的,可是他们又不怎么倾听音乐。
是的,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但你不应让它在你的兴趣中占据不恰当的位置,美感阶段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这并不是全部问题的所在。 关于美感阶段无需扯得太远。
音乐的感染力对每个正常的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还存在着对不同作曲家使用的不同音响素材更为敏感的问题。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作曲家都用同一种方法使用音响素材的。不要以为音乐的价值相当于它诉诸美感的程度,也不要以为最好听的音乐是由最伟大的作曲家写的。
如果确实如此的话,拉威尔就应该是比贝多芬更伟大的创作家了。问题在于作曲家使用音响要素的方式因人而异,他对音响的使用方式形成了他的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点在聆听音乐时是必须加以考虑的。
所以,读者可以看到,即使在聆听音乐的这个初级阶段,也值得采取更有意识的聆听方式。 2、倾听音乐的第二个阶段是表达阶段。
我自己认为,所有的音乐都有表达能力,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涵义,而这种涵义毕竟构成了作品的内容。全部问题可以用下面的问答式简单地加以说明:“音乐有涵义吗?”我的回答是:“有的”。
“你能用言语把这种涵义说清楚吗?”我的回答是:“不能”。这就是症结所在。
8. 如何鉴赏音乐
这个基本有定论,科普兰有关于欣赏音乐的精辟论述,一般世界上都接受他的观点,大致是这个意思: 艾伦·科普兰把倾听音乐分为三个阶段: 1、美感阶段; 2、表达阶段; 3、纯音乐阶段。
1、倾听音乐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纯粹为了对音响穿揣扁废壮肚憋莎铂极的乐趣而倾听,这就是美感阶段。 在这个阶段听音乐,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我们在干别的事情时,把收音机打开,便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响中了。
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可以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的然而又是有魅力的心境中去了。 你此刻可能正坐在屋里看这本书。
设想钢琴上奏出了一个音,这个音是足可以立即改变房间的气氛,证明音乐的音响成分是一种强大的和神秘的力量,谁嘲笑或小看这点,谁就会显得很愚蠢。 令人惊讶的是,不少自从为是合格的音乐爱好者在这个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听音乐的习惯。
他们去听音乐会是为了忘掉自己,把音乐作为一种安慰或解脱。他们进入了一个理想世界,在这个理想世界中人们无需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现实。
当然他们也没有思考音乐。音乐允许他们离开了音乐,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幻想的境界,这种幻想是由音乐引起的,是关于音乐的,可是他们又不怎么倾听音乐。
是的,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但你不应让它在你的兴趣中占据不恰当的位置,美感阶段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这并不是全部问题的所在。 关于美感阶段无需扯得太远。
音乐的感染力对每个正常的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还存在着对不同作曲家使用的不同音响素材更为敏感的问题。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作曲家都用同一种方法使用音响素材的。不要以为音乐的价值相当于它诉诸美感的程度,也不要以为最好听的音乐是由最伟大的作曲家写的。
如果确实如此的话,拉威尔就应该是比贝多芬更伟大的创作家了。问题在于作曲家使用音响要素的方式因人而异,他对音响的使用方式形成了他的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点在聆听音乐时是必须加以考虑的。
所以,读者可以看到,即使在聆听音乐的这个初级阶段,也值得采取更有意识的聆听方式。 2、倾听音乐的第二个阶段是表达阶段。
我自己认为,所有的音乐都有表达能力,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涵义,而这种涵义毕竟构成了作品的内容。全部问题可以用下面的问答式简单地加以说明:“音乐有涵义吗?”我的回答是:“有的”。
“你能用言语把这种涵义说清楚吗?”我的回答是:“不能”。这就是症结所在。
在不同的时刻,音乐表达了安详或洋溢的情感、懊悔或胜利、愤怒或喜悦的情绪。它以无数细微的差别和变化表达其中的每一种情绪以及许多别的情绪,它甚至可以表达一种任何语言中都找不到适当的言词的涵义。
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家喜欢说音乐只有纯音乐的涵义。他们有时甚至更进一步说所有的音乐都只有纯音乐的涵义。
他们的真正的意思是说,找不到恰当的言词来表达音乐的涵义,并且即使能够找到,也没有必要去找。 不过不管专业音乐工作者怎么讲,大多数初学音乐的人还是要制订明确的言词来说明他们对音乐的反应。
因此他仍总是觉得“理解”柴科夫斯基要比“理解”贝多芬容易些。首先,为柴科夫斯基的一首乐曲制订内容明确的涵义要比为贝多芬的这样做容易些,容易得多。
尤其是,就这位俄国作曲家来说,每当你回到他的一首乐曲上去的时候,它几乎总是向你述说着同一件事情;而你要想说清贝多芬在讲什么却经常是很困难的。任何音乐家都会告诉你,这就是为什么说贝多芬是更伟大的作曲家的缘故。
因为每次都向你述说同样内情的乐曲很快会变成枯燥的乐曲;而每听一次都能有细微不同涵义的乐曲则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如果可能的话,你不妨听一下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四十八个赋格主题。
一个主题接一个主题地听。很快你就会意识到每一个主题都反映着一种不同的情绪。
你还会很快地意识到,主题愈是动听,就愈难找到能使你完全满意的言词来描述它。是的,你当然知道它是快活的还是悲哀的。
换言之,围绕着这个主题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一幅感情的框框。现在进一步研究一下悲哀的主题,尽力抓住它的确切的悲哀的性质。
是悲观主义的悲哀还是听天由命的悲哀;是致命的悲哀还是带微笑的悲哀? 让我们假定你现在很幸运,你能用许多话把自己选择的主题的确切涵义描述得使自己满意,但是这并不保证使别人满意,别人也不必要满意。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使自己感觉到一个主题或整首乐曲所表达的特性。
如果那是一首艺术巨作,每当你再听它的时候,本要期望它都意味着完全相同的事物。 当然,主题或乐曲不必只表现一种情绪。
以《第九交响曲》的第一主要主题为例,很明显,它是由不同的成分构成的,叙述的也不只是一件事。然而不管是谁听它 , 都会马上有一种力量的感觉 , 一种有力的感觉。
这种感觉并不单纯出于演奏的强大音响。这是主题本身所固有的力量。
这主题的非凡的力量和活力给听众的印象好像是发生了一项强有力的声明。不过决不要试图把它归结为“致命的生命之锤”,等等。
这就是麻烦开始的地方。音乐家在激怒中说音乐除。
9. 音乐评论怎么写
音乐评论 music criticism 音乐生活中的一种专门活动,是一定的阶级、阶层 或社会集团通过评论家以书面文字或口头语言来表达对 音乐的褒贬、要求、评价、展望、回顾等的一种特殊方 式。
良好的音乐评论具有科学性与权威性,对创作、演 出、欣赏以及社会音乐生活起相当重要的影响。广义来 说,音乐评论也可包括一般普通听众所发表的意见在内。
这种意见若形成舆论或呼声,其力量及影响比评论更大。 音乐评论的对象,通常以音乐作品及演出为主,也 可扩展到对音乐家、音乐风格、流派、音乐书刊的评价, 并常涉及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社会现象。
音乐评论的表达 方式除书籍、报刊、杂志之外,还可通过集会或其他的 公共宣传手段,如广播、电视等来扩大评论的影响。评 论的内容和形式因不同对象而有差异。
如供专门家参考 的偏重理论性和技术性的分析;对广大听众则采用较为 通俗普及的解说介绍。 音乐评论的目的,在于对所评论的对象作出一定的 审美评价。
为此,首先必需有一个评价的标准。这个标 准因评论家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而有所不同。
评论家 不可避免地受到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社会、民族和阶级 的影响,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宣传、提倡或倾向于一定的 文艺思想,反对或排斥某种文艺思想。在评论中也必然 反映出评论家自己的艺术观、艺术修养、兴趣爱好等特 点。
尽管如此,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仍会形成一个基本的 标准。它取决于当时社会上占主流地位的音乐思潮。
这 种标准不外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即社会功利价值标准,包 括作品在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气等方面所产生的影 响;艺术价值标准,即从内容与形式结合方面是否合乎 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大体说来,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的标准,常常是符合于社会进步力量的观点、要求和利 益,符合于音乐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因而是比较客观 而具有科学性的。
否则,公众就会拒绝承认这种标准而 使评论失去其作用。正因如此,音乐评论往往与当代社 会的思想斗争、政治斗争有密切的联系,反映出意识形 态斗争的复杂性。
音乐评论的标准虽然具有上述的社会客观性,但在 历史的长河中,由于社会的发展,对音乐艺术自身规律 的逐步掌握,对音乐审美教育功能的认识的深化变异,使 音乐评论家不断对以往的标准加以扬弃取舍,又形成新 的标准以符合新的社会要求。这样,音乐评论标准具有 社会客观性与历史可变性这两种特性。
通常,成功的并 对社会起重大影响的音乐评论,必然会有意无意地反映 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表现出社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 趣味,因而能带有进步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音乐评论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两方面来观察:①对于 听众来说,音乐评论起着启发、引导和教育作用。
评论 对听众介绍、分析音乐作品及演出的成败得失,提高听 众对音乐的鉴别能力,培养并提高公众的审美趣味;② 对于音乐家来说,音乐评论有助于他们冷静而客观地检 验艺术实践,进行艺术总结,便于巩固成果,提高艺术 水平;同时评论也代表群众的要求和希望,有助于音乐 家掌握时代的脉搏,为以后的艺术活动指出方向。反过 来看,音乐评论之所以能发挥作用,也在于评论家能充 分吸收广大听众的意见,知道他们的需求,能以平等的 地位与音乐家共同切磋琢磨,理解他们的甘苦。
对音乐评论家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应具有 高度的音乐修养和鉴赏能力,能理解音乐内容和形式的 奥秘,从中取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为达到这个要求就 必须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文化艺术修养,特别是对民族 传统文化的理解。其次,他应具有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 能对所评论的对象加以鉴别,发现其优劣得失,并加以 分析、概括,作出理论上的说明,特别是从哲学、社会学、 美学角度上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审美评价。
第三,他应 具有科学的头脑,思维严密,善于分析与综合,判断准 确,有勇气,有创见,敢于独树一帜,对庸俗吹捧、无 理的攻击或带有偏见的评述敢于抵制,坚持原则,维护 真理。第四,还要有高度的写作水平,能有条理地、准 确有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理想的音乐评论家应 集音乐家、美学家、科学家与文学家于一身。 在西方专门论述音乐评论的理论著作不多,近代较 有影响的是M.-D.卡尔沃科雷西所著 《音乐评论的原则 与方法》、O.汤普森的《实用音乐评论》、法国A.马沙 贝的《音乐评论文集》、英国A.沃克的《音乐评论剖析》 等书。
专业性质的评论,在西方是随着报刊、杂布的诞生 而逐渐出现的。当时的评论涉及各方面,例如对J.S.巴 赫的评价问题,曾引起J.A.沙伊贝(1708~1776)与A.比 恩鲍姆(?~1748)的争论。
在法国,D.狄德罗、J.-J. 卢梭、J.LeR.达朗贝尔(1717~1783)对意大利歌剧与法 国歌剧的争论,以及后来许多人对C.W.格鲁克与N.皮钦 尼之间的“丑角论战”,都发表在杂志报刊以及小册子 上,在英国,J.艾迪生(1672~1718)与C.伯尼可算是英国 音乐评论的创始人。更有重大影响的是E.汉斯利克,他 写了一系列评论文章,阐明他反对音乐他律论,主张自 律论的美学观点,曾在19世纪下半叶引起巨。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怎么写音乐鉴赏怎么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