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札,简,帖:古代书信怎么写
尺牍——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
雁足、雁帛、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
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
八行书——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
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所以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
用白绢( 或绸 )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
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
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
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其他别称如下: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书简: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2. 札,简,帖:古代书信怎么写
尺牍——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
雁足、雁帛、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
八行书——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所以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 或绸 )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其他别称如下: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书简: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3. 札 念什么字
拼音: zhá
古时写字的小木筒:札记。
信件:手札。信札。
旧时的一种公文:札子。
夭死。
【名】
(形声。从木,札声。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同本义〖woodenstrip〗
札,牒也。——《说文》
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汉书·循吏传》
卿有札书。——《汉书·郊祀志上》
上令尚书给笔札。——《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太平御览》
古代公文的泛称〖officialdocument〗。如:札子(古代官方公文的一种);札付(官府上行下的文书,多指手谕);札吏(旧时官府撰拟公文的使员);札委(旧时官府委派差使的公文);札书(牒,公文);札函(奏折);札稿(文稿);札牍(借指簿册)
引申为书信〖letter〗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古诗十九首》
又如:札帙(犹书函、书套);札诲(赐函教诲。旧时书信套语);札翰(书信)
疫病。也指遭瘟疫死亡〖plague〗
大札则不举。——《周礼》
土气和,亡札厉。——《列子》
又如:札荒(瘟疫与灾荒);札丧(因疫病死亡);札厉(因疫病死亡);札瘟(因疫疠、疾病而死);札手风(手张开而不能自由伸缩的一种病。亦比喻醒态)
札
zhá
【动】
拔出;拔除〖pullout〗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孔子家语》
夭死〖dieyoung〗
疠疾不降,民不夭札。——《左传》
书写〖write〗。如:札记
缠绕;捆,绑〖bind〗。如:札裹(收拾;打扮);札缚(结扎;捆缚);札合(把分散的东西捆在一起);札足(缠足);札抹(犹缠束);札实(牢靠稳固)
同“扎”。刺〖prickrunorstick〗
语来言去各仇恨,棒迎拐架当心札。——《西游记》
同“炸”〖deep-fry〗
刽子手将一把铁笊篱,在油锅里捞,…又奏道:“和尚身微骨嫩,俱札化了。”——《西游记》
札记
zhájì
〖readingnotes〗读书时摘记的要点以及所写的心得
札手舞脚
zháshǒu-wǔjiǎo
〖unsteady〗形容手舞足蹈、毛毛草草的姿态
好一个配猴儿日的,札手舞脚的,恰便似个活螃蟹。——明·无名氏《双林坐化》
4. "札"这个字怎么念
一、札的拼音是:zhá
二、汉字释义:
1. 古时写字的小木筒:~记。
2. 信件:手~。信~。
3. 旧时的一种公文:~子。
4. 夭死。
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造字法:形声;左形右声
五、札的部首:木
六、相关词组:
书札、手札、信札、玉札、札疠、奖札、札吏、札书、密札、飞札
七、汉字笔画:
横、竖、撇、点、竖弯钩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词语释义:
1、书札[shū zhá]
书信。
2、玉札[yù zhá]
尊称对方的书信。
3、密札[mì zhá]
密信。
秘密下达公文。
4、奖札[jiǎng zhá]
旧时发给有劳绩官员的一种奖状,形如札子。 内叙明受奖人的工作成绩,并可奖以虚衔或实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少爷本只有一个监生,想弄个官出来当差,便到 台湾 投效,得了两个奖札。”
5、札吏[zhá lì]
旧时官府撰拟公文的吏员。
6、飞札[fēi zhá]
飞速写成的信。
急送的信件。
5. 札是什么意思
札
zhá
(1)
(形声。从木,札声。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2)
同本义 [wooden strip]
札,牒也。――《说文》
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汉书·循吏传》
卿有札书。――《汉书·郊祀志上》
上令尚书给笔札。――《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太平御览》
(3)
古代公文的泛称 [official document]。如:札子(古代官方公文的一种);札付(官府上行下的文书,多指手谕);札吏(旧时官府撰拟公文的使员);札委(旧时官府委派差使的公文);札书(牒,公文);札函(奏折);札稿(文稿);札牍(借指簿册)
(4)
引申为书信 [letter]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古诗十九首》
(5)
又如:札帙(犹书函、书套);札诲(赐函教诲。旧时书信套语);札翰(书信)
(6)
疫病。也指遭瘟疫死亡 [plague]
大札则不举。――《周礼》
土气和,亡札厉。――《列子》
(7)
又如:札荒(瘟疫与灾荒);札丧(因疫病死亡);札厉(因疫病死亡);札瘟(因疫疠、疾病而死);札手风(手张开而不能自由伸缩的一种病。亦比喻醒态)
札
zhá
(1)
拔出;拔除 [pull out]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孔子家语》
(2)
夭死 [die young]
疠疾不降,民不夭札。――《左传》
(3)
书写 [write]。如:札记
(4)
缠绕;捆,绑 [bind]。如:札裹(收拾;打扮);札缚(结扎;捆缚);札合(把分散的东西捆在一起);札足(缠足);札抹(犹缠束);札实(牢靠稳固)
(5)
同“扎”。刺 [prick run or stick]
语来言去各仇恨,棒迎拐架当心札。――《西游记》
(6)
同“炸” [deep-fry]
刽子手将一把铁笊篱,在油锅里捞,…又奏道:“和尚身微骨嫩,俱札化了。”――《西游记》
札记
zhájì
[reading notes] 读书时摘记的要点以及所写的心得
札手舞脚
zháshǒu-wǔjiǎo
[unsteady] 形容手舞足蹈、毛毛草草的姿态
好一个配猴儿日的,札手舞脚的,恰便似个活螃蟹。――明·无名氏《双林坐化》
札
zhá ㄓㄚˊ
(1)
古时写字的小木筒:~记。
(2)
信件:手~。信~。
(3)
旧时的一种公文:~子。
(4)
夭死。
郑码:FZVV,U:672D,GBK:D4FD
笔画数:5,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5 回到顶部
6. 札起来什么意思
札zhá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札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木 部外笔画:1 总笔画:5
五笔86:SNN 五笔98:SNN 仓颉:DU
笔顺编号:12345 四角号码:4291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72D
基本字义
1. 古时写字的小木筒:~记。
2. 信件:手~。信~。
3. 旧时的一种公文:~子。
4. 夭死。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木,札声。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2. 同本义 [wooden strip]
札,牒也。——《说文》
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汉书·循吏传》
卿有札书。——《汉书·郊祀志上》
上令尚书给笔札。——《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太平御览》
3. 古代公文的泛称 [official document]。如:札子(古代官方公文的一种);札付(官府上行下的文书,多指手谕);札吏(旧时官府撰拟公文的使员);札委(旧时官府委派差使的公文);札书(牒,公文);札函(奏折);札稿(文稿);札牍(借指簿册)
4. 引申为书信 [letter]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古诗十九首》
5. 又如:札帙(犹书函、书套);札诲(赐函教诲。旧时书信套语);札翰(书信)
6. 疫病。也指遭瘟疫死亡 [plague]
大札则不举。——《周礼》
土气和,亡札厉。——《列子》
7. 又如:札荒(瘟疫与灾荒);札丧(因疫病死亡);札厉(因疫病死亡);札瘟(因疫疠、疾病而死);札手风(手张开而不能自由伸缩的一种病。亦比喻醒态)
〈动〉
1. 拔出;拔除 [pull out]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孔子家语》
2. 夭死 [die young]
疠疾不降,民不夭札。——《左传》
3. 书写 [write]。如:札记
4. 缠绕;捆,绑 [bind]。如:札裹(收拾;打扮);札缚(结扎;捆缚);札合(把分散的东西捆在一起);札足(缠足);札抹(犹缠束);札实(牢靠稳固)
5. 同“扎”。刺 [prick run or stick]
语来言去各仇恨,棒迎拐架当心札。——《西游记》
6. 同“炸” [deep-fry]
刽子手将一把铁笊篱,在油锅里捞,…又奏道:“和尚身微骨嫩,俱札化了。”——《西游记》
7. 一zha的zha怎么写
一zha的zha写法:拃
一、拃的读音:zhǎ
二、汉字释义:
1、张开大姆指和中指(或小指)量长度。
2、量词,指张开大姆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的距离。
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部首:扌
五、相关词组:
拃挣:挣扎。
一拃: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为“一拃”。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横、竖钩、提、撇、横、竖、横、横
二、拃的同音字:炸
炸的汉字释义:
1、突然破裂。
2、用炸药或炸弹爆破。
3、发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