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旁边的旁字怎么写
笔顺:点、横、点、撇、点、横撇/横钩、点、横、横折钩、撇
旁:[páng] [bàng]
笔划:10
部首:方
结构:上中下结构
释义
[ páng ] 1.左右两侧:~边。~侧。~门。~出。~听。~若无人。 2.其他,另外:~人。~的话。触类~通。责无~贷。~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落。 3.广,广泛:~征博引。 4.邪、偏:~门左道。 5.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竖心~儿。 [ bàng ] 古同“傍”,靠。
旁[ páng ] 组词:旁边、旁听、旁门
旁 [ bàng ] 组词:旁午、旁午构扇、旁午走急
旁边 pángbiān:靠近的地方。近侧;在一个中心或分界线的一方的部分(如地方或物体)
旁听 pángtīng:1.列席会议。 2. 非正式地随班听课
旁门 pángmén:1.构筑物的侧门或主要大门旁边的门。 2. 间接或不明显的入口
旁午 bàng wǔ:1.纵横交错。汉书.卷六十八.霍光传:「使者旁午。」颜师古.注:「一从一横为旁午,犹言交横也。」2.比喻事物繁杂。如:「军事旁午」。
旁午构扇 bàng wǔ gòu shān:形容相互构陷、煽惑。
旁午走急 bàng wǔ zǒu jí:纵横交错,往来奔赴。
2. 旁的笔画顺序怎么写的
旁 páng
左右两侧:旁边。旁侧。旁门。旁出。旁听。旁若无人。
其他,另外:旁人。旁的话。触类旁通。责无旁贷。旁证。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旁落。
广,广泛:旁征博引。
邪、偏:旁门左道。
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旁。竖心旁儿。
旁 bàng
古同“傍”,靠。
笔画数:10;
部首:方;
笔顺:捺横捺撇捺折捺横折撇
3. 怎么写旁批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指导学生习作往往也都会借助范文来引导学生布局谋篇、选取材料,这其实也是一种模仿。所以,模仿就是从读到写的一座桥梁,写作尚是如此,那么,短短的旁批和总评,这种简单的评价语,仿写起来更是易操作、收效快。“模仿”决不会让我们无从下手,也决不是那么地漫无边际,它是有一定套路的——
比如,学生在写旁批时,一般都是围绕“好词好句”进行评价,根据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经验,他们都知道“好词”就是那些成语(四字词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好句”就是一些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句和总起、过渡、中心、总结等功能句……当然,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语文常识的主阵地还是在我们日常的语文课堂和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它是在教师点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节中养成的。这一点,许多老师在课堂内外对学生都有很多的训练方法和经验,我就班门弄斧了。
学生对“好词好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模式,接下来就是习得具体的评价模式。
我班的自能评改实践是从五年级起步的,所以我就拿五年级的教材举例子。比如五上《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等文中大量使用了比喻句,那么比喻句怎么评呢?在平常教学中我们一定会让学生理清这句中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拿这两者作比,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相似之处);进而感受其中的准确性、形象性。像“它(迎客松)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我会引导学生明确:这句比喻句是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枝干比作好客主人伸出的手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特点,同时也准确地说明了“迎客松”名字的由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句比喻句是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这样的语言就可以套用在所有的比喻句评价上,这样,学生在评价他人作文中写旁批时也会这么用。而稍加点拨,学生也很快会掌握拟人句的评价方法——“这句拟人句是把( )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再如,五下教材《秦兵马俑》《埃及金字塔》等文章的结构甚为相似,其中的过渡句也是使上下文内容联系紧密,使行文自然、流畅。有了课堂学习的指导,学生也掌握了过渡句的评价方法——比如我班张星雨同学在五上习作2“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中写道“欢欢不仅外表可爱,就连吃食的样子也让人忍俊不禁。”马信嘉同学对此句的评价是:这是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你上文写了欢欢可爱的外表,下文写了它吃东西的样子让你发笑,也很可爱,这句让这两部分内容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很好。“这是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自然地联系”这样的语言也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习得的。
而我们所在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将习得的语言形式迁移运用到习作评价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