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字怎么写
:“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
“宣”,指地气,徐锴注“山出云雨,所以宣地气”;“有石而高”是指“地气”产生于高高的石山之上,王筠注“无石曰丘,有石曰山”;“象形”,徐锴说是“山”字“象山峰并起之形”。可见,“山”字的本义不是指山,而是指有石头的山项上可视的“地气”(山岚);因为最古老的“山”字“象群峰并起之形”,因形转意,后来“山”字才富有山的含义。
老虎洞山顶上的那块巨石活象“群峰并起之形”的“山”字,其山在连山小平原又相对地势较高,看上去常常有白色云烟状“地气”产生,与“山”字的起源特征完全吻合,于是我们认为中国的“山”字是连山的古人发明的。“山”字发明在什么年代呢?这涉及到中国文字起源的问题。
2003年7月8日的《湖南日报》报道,湘西沅陵发现距今一万五千年前古人类洞穴遗址,洞内石壁上有古象形文字。《中国原始社会史》载,中原地区在六千年前的半坡仰韶遗址陶器上发现百多个“Ⅰ”、“Ⅱ”、“ⅴ”、“↙”、“Ο”、“∏”、“△”、“〗”、“〥”等刻画符号,古文字界认为是中国文字的先驱。
近年发掘距今七千四百年的洪江高庙遗址的陶器上也有“⊙”、“井”、“圭”、“▽”、“♀” 、“Ⅰ”、“Ⅱ”等符号,其中“⊙”与甲骨文的“日”字一模一样,特别是有“月干母”三个符号连在一起,明显具有一定的表意(只是还没有专家能够解读),这些比半坡遗址的符号出现要早一千多年。众多考古证据表明,中国有文字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而古黔中地区是中国文字的发源之地。
会同属古黔中地区,会同连山与洪江高庙遗址直线距离仅几十公里;“山”字又是一个常用基本字。因此,我们认为,“山”字的发明不会晚于高庙遗址的七千四百年。
2. “州”的连笔字怎么写好看
建议毛笔和硬笔一起练习。楷书练颜真卿的《勤礼碑》,行书选择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
序》。如果只想练钢笔字,就学钱沛云的,比较快速,天天练,持之以恒字就可以很像样。不
过要记得平时写字也要想练字是那样写。
“州”基本字义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
【例句】
1、宾州共和党可称显赫一时。
2、他是州立大学外科学教授。
3、我主张你在苏州多呆几天。
4、田纳西州警察局拘留了他。
5、去兰州的乘客在南京下车。
6、我父母很快要到福州观光。
7、各州政府代表着普通人民。
8、全州都是老板称王称霸。
9、城乡差别遍及整个衣阿华州。
10、我不愿跟州长发生任何纠葛。
3. 《凉州词》
作品原文
凉州词二首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诗题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其音凄苦。
【简析】: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这话是不错的。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4. 英语翻译与韩忠献公欧阳修山州穷绝,比乏水泉.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
山州穷困到了极点,还缺少水泉.去年夏末秋初,偶然在州城西南丰山的山谷中寻得一股泉水,水冷味甜.因为我喜欢那里回环相抱的山势,于是在泉边构建了一座小亭,又将附近辟为教场,不时聚集州兵、弓箭手,检阅他们操练射击技艺,以震慑因年岁饥馑而出现的盗贼,间或也和同郡的官员们在亭中会聚宴饮.正当我爱惜这里的幽静雅致,想要得到一些佳树美草种植在这里,忽然竟然得到你(指韩忠献公)辱临宠幸,并赠送芍药花十种,不胜欣喜之至!山野之民(指山州的百姓)虽然浅陋,也喜欢畅怀悠游.今春寒食节,见州中人穿戴着艳妆丽服,只消在城上巡行一番,就当是春游了.从此我才得以与郡中人民同得欢乐,这实在是出于你丰厚的赏赐啊.惭愧之至,惭愧之至啊.。
5. 草书的州怎么写
草书的“州”写法:
拼音:zhōu 部首:丶
笔画:6 五行:金
五笔:YTYH
基本释义:
1.旧时行政区划单位。现在有的地方还保留这样的名称,如杭州、苏州。
2.指少数民族的自治州。在省或自治区之下,县之上。
中国先秦时代的地理区域划分单位,东汉以后开始作为行政区划。三皇五帝时代(公元前2607-2110年,参见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下同)即有九州,即彼时将天下分为九个“州”。
相关组词
苏州 神州 州长 广州
杭州 中州 知州 九州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的解释
一、州长[ zhōu zhǎng ]
作为一个政治单位(如殖民地、州或省)的统治者、行政首脑或名义上的领袖而被选举或被任命的官员--亦称总督、省长。
二、知州[ zhī zhōu ]
古代地方官名。宋代派京官暂行统治一州的称“权知军州事”,简称知州。明清两代为州级行政官吏的正式名称。
三、州部[ zhōu bù ]
1.指古代基层的地方行政单位。
2.指州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
四、州将[ zhōu jiāng ]
东汉以后州刺史多掌讨贼事务,后又改州牧统筹军事,所以称之为将。
五、九州[ jiǔ zhōu ]
1.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地理区域。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见《尚书·禹贡》。
2.日本的第三大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