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月的拼音
正月 拼音:zhēng yuè 释义: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明年正月。
--《明史》 其中,“正”是一个多音字,这里读作:zhēng,作“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讲。 正 [ zhèng ] 1.不偏斜,与“歪”相对:~午。
~中(zhōng)。~襟危坐。
2.合于法则的:~当(dāng)。~派。
~楷。~规。
~大光明。~言厉色。
拨乱反~。 3.合于道理的:~道。
~确。~义。
~气。 4.恰好:~好。
~中(zhōng)下怀。 5.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在开会。
6.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面。~本。
7.纯,不杂:~色。~宗。
~统。纯~。
8.改去偏差或错误:~骨。~误。
~音。~本清源。
9.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方形。 10.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电。
11.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数(shù)。 12.姓。
[ zhēng ] 〔~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
2. 正月的“正”读音是什么
正月的“正”读音是:zhēng, (名)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正:zhèng ”正“具体有以下几种含义: 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正当。
正派。正楷。
正规。正大光明。
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
正义。正气。
4. 恰好:正好。正中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
正本。 7. 纯,不杂:正色。
正宗。正统。
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
正误。正音。
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
12. 姓。 。
3. 正月的正读什么
正月的正读“zhēng”
1,人们通常把农历一月称作“正月”,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朝以一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又以十一月为第—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次月份顺序,就把改变后的第一个月称作“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直到汉武帝时才最后确定农历一月为正月,一直通行到现在。
2,为什么“正月”的“正”字,又都读成“征”的音呢?这里面,有个缘故:秦始皇名字叫嬴政,他统一天下后,嫌“正”字读音与他名字中的“政”字相同,犯忌讳,就下令把“正月”一律念成“征月”,不然就杀头。从那时起,“正月”的“正”字,就读成了“征”字的音,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3,古代因为避讳而改字的案例有很多,明清时期尤为的多,比如康熙时期,所有带有“玄”字的改成“元”字,小说《隋唐演义》中的“李元霸”原型是李渊夭折的儿子,叫“李玄霸”,因为写于清代,所以就改成“李元霸”,中药“玄参”也因为避讳改成了“元参”,凡此种种,多不胜数。避讳的原意是为了尊重长着,但是一旦这种礼俗被乱用,导致的后果就是对于文化的不尊重,在现代应该理智的看待,当然适当的避讳还是要讲究的,就像不能儿子或者孙子取父亲或爷爷的名字,总之要理智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