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鹅的外形写作文到底应该怎么写呢
我家住农村。农村不少人家都养着鹅。少的一二只,多得一大群。尤其在冬春两季,草地上、田埂边、屋舍前、小河里,都会有鹅的身影。远远看去,白白的,像一团团的棉花,又像一簇簇盛开的白莲,更像一个个在地上滚动的雪球。常令我驻足欣赏的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时、鹅的那种自由自在的情景。
有时候鹅的主人家会赶着一大群鹅从鹅棚里放出来。这时的鹅,会连跑带飞地从棚里冲出来。它们根本不会理睬你前面有人还是没人,向着它们要去的目标——河边冲去。真有点像田径场上的运动员冲向终点的气势。像我这个胆小的孩子,见它们气势汹汹的样子,哪敢正面迎接它们,早就远远的避开了。
鹅出棚更有趣的是会边飞奔边引吭高歌。几十只大白鹅仿佛都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喜悦,会不约而同地发出粗细各异,长短不同的“吭吭“声,活像一支移动的乐队,飞跑向河边。
鹅到岸边下水的动作更会让人拍手称杰。如果在动物中举行一场跳水比赛,那跳水冠军非属鹅不可了。因为它能跳得最远。它会借助跑步的冲力,先用双脚一登,再张开翅膀,然后使劲拍动翅膀,随着肥大的身体的重力,再慢慢下落,这时快到小河对岸了。看它们拍翅的动作,真以为它们在飞鸟中学会了飞行的动作呢
2. 鹅鹅鹅是谁写的
骆宾王(约626或627~684后),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3. 写“鹅”的词语
鹅胰 鹅梨 鹅栏 鹅氄
鹅鹳 鹅抱 鹅炙 鹅湖
鹅笙 鹅肪 鹅鸭 鹅绒
鴐鹅 封鹅 鹅溪 鹅笼
鹅儿 鹅绢 鹅口 鹅眼
鹅阙 鹅行 鹅研 鹅陈
鹅子 鹅包 鹅鞴 鹅雁
鹅翎 鹅帖 鹅管 鹅目
鹅城 双鹅 桑鹅 神鹅
鹅群 塘鹅 天鹅 野鹅
企鹅 闹鹅 木鹅 金鹅
鸿鹅 黑鹅 鹳鹅 换鹅
鹅黄 鹅经 鹅毛 鹅头
鹅车 鹅罽 鹅素 鹅酒
鹅步 鹅王 鹅珍 都鹅
斗鹅 鹅池 鹅雏 鹅鼻
鹅毳 淘鹅 头鹅 雁鹅
子鹅 酿鹅 笼鹅 驾鹅
鴚鹅 鹅肠 鹅掌 鹅帽
鹅珠 鹅颈 鹅毛片 鹅毛雪
换鹅手 换鹅书 换白鹅 黑天鹅
鹅掌楸 金鹅蕊 鹅溪白 嫩鹅黄
捉鹅头 头鹅燕 鹅蛋脸 鹅毛扇
鹅雏酒 鹅观草 鹅管玉 鹅项椅
鹅掌风 鹅膏蕈 鹅溪素 狮头鹅
换群鹅 换鹅经 换鹅群 鹘打鹅
减脚鹅 没头鹅 雒阳鹅 逸少鹅
头鹅宴 天鹅绒 鹅群帖 鹅掌菜
鹅蛋石 道士鹅 鹅鸭行 鹅眼钱
鹅儿肠 鹅毛脡 鹅管石 鹅黄酥
鹅毛素 鹅黄酒 鹅管冰 鹅溪蠒
鹅腿子 鹅溪绢 鹅儿黄 鹅卵石
鹅口疮 鹅笼书生 鹅存礼废 鹅湖之会
鹅项懒凳 鹅梨角儿 鹅口白疮 鹅王择乳
水净鹅飞 水净鹅飞 铁脚木鹅 写经换鹅
鸭行鹅步 笼鹅家世 鸡生鹅斗 鸡声鹅斗
鹅毛大雪 鹅行鸭步 鹅不食草 池鹅夜击
水尽鹅飞 鸭步鹅行 摇鹅毛扇 逸少白鹅
千里鹅毛 鸡争鹅斗 鹅鸭之争 鹅梨旋风髻
千里寄鹅毛 千里送鹅毛
4. 鹅鹅鹅是谁写的
咏鹅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注释]
1.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 项:颈的后部。
3.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馊觥岸臁弊郑梢岳斫馕⒆犹蕉旖辛巳部梢岳斫馕⒆涌吹蕉煸谒墟蚁罚中老玻咝说亓羧岸臁⒍臁⒍臁薄?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