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上梢头"200字随笔谁会写
沿着小路来到涧河边,突然一轮明月映入眼帘,心底油然生出无限感动来。
在宽大无边的深蓝色天幕上,大圆盘般的明月稳稳地站在柳梢枝头,那般恬静!这里没有闹市的喧嚣,月亮安抚了躁动的大地,你听,连小虫的鸣唱都是那么婉转美妙!
穿行在花园中,竹子的清香扑面而来,吸一口让人深深沉醉。微风吹过,湖面上那轮明月转瞬调皮地散落成一池珍珠!苍茫的夜色中木槿花那饱满的生命力还是扑面而来,花期已过的樱花依然动人,伸展着枝叶向游人问好。一棵棵花草,净化着空气,滤去人心中的浊气,这里是那么静谧、美丽。来到这里,人们都放慢了脚步,压低了嗓门,仿佛都融进了植物的世界。
一条小溪欢快地唱着小曲奔向前方,无数彩灯闪烁着华丽的光芒,是人们把它包装得异常美丽。孩子们欢呼雀跃着,给夜增添了几分动感美。花园尽头,抬头望去,山顶三座亭子金碧辉煌,宛若空中楼阁。尽管天已大黑,健身的人们还是络绎不绝地向山顶攀登。拾阶而上,二十分钟就可到达山顶。极目远眺,霓虹灯把小城装点得那么美丽。上阳路上,流光溢彩,如两条长龙使人赞叹不已!
抬头看天,猛然发现月亮跟着我们也爬到了山顶。在果园上空,把明亮的光芒洒满大地。远离了彩灯,此时才找回了儿时记忆中那轮皎洁的明月!洒落一地银光,今夜真美!
2. 月上柳少梢头,人约黄昏后谁写的,全文什么
欧阳修写的。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扩展资料:
赏析: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3. 月下柳梢头
“月上柳梢头”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月上柳梢头”,是作者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富于诗情画意。作者通过这首诗,含蓄地表达出一对彼此倾心的恋人,在黄昏相约时唯美而伤感的情感。
原文 生查子 北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释义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
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
可是却见不到去年的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出处考证及品评 此词亦见朱淑真集,南宋曾慥《乐府雅词》以为欧阳修作。
曾氏曾将欧词中诸多可疑者尽予删芟,而不疑此词,其著作权当归于欧阳修。词以灵光独运的艺术构思,使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前后映照,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
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张灯、观灯的习俗,至宋而其风益盛。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记灯市景象云“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可知, “花市灯如昼”乃状其实况,略无夸饰。但描写灯市不过是为了展示欢会的时空背景,因而一笔带过,不多着力。
“月上柳梢头”二句含“宾”就“主”,再现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黄昏后”,交待主人公与其情侣相会的时间。
“月上柳梢头”,既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人约”,点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灯市,而是早有密约。这表明他们即便尚未私订终身,至少也彼此倾心。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没有正面涉笔他们相会前的心驰神往,见面后的欢声笑语以及分手后时的意乱情迷,而仅用一句“人约黄昏后”提示, 深得艺术三昧。 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
“月与灯依旧”,说明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普照,华灯齐放。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
“不见去年人”二句情绪一落千丈:去年莺俦燕侣,对诉衷肠,今年孤身支影, 徒忆前盟, 主人公怎能不抚今思昔,泪下如注。因何“不见”,一字不及,或话有难言之隐,或许故意留下悬念。
全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