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光绪和珍妃的诗词描写
楼上的楼上写的那些都不是描写皇帝与后妃的啊
印象里的几首写来看看
菩萨蛮 李煜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首为前期所做。
975年,李煜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
破镜重圆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妻乐昌 公主恐国破后两人不能相保,因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于他年正月望日卖破镜于都市,冀得相见。后陈亡,公主没入越国公杨素家。德言依期至京,见有苍头卖半镜,出其半相合。德言题诗云:“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得诗,悲泣不食。素知之,即召德言,以公主还之,偕归江南终老。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或和好。
2. 对珍妃的评价
珍妃其人思想开放,性格开朗活泼,猎奇心强,对皇宫中的繁文缛节,呆板的生活方式十分厌恶,尤其对宫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极为反感,她喜欢新生事物,喜欢过无拘无束轻松快乐的生活。
而珍妃的性格有先天因素,也有与她的成长环境有关,她生活在开放的最早的广州,与西方资本主义早有接触,受其影响很大。那思想比内地开放,加上长善本人广交名人雅士,其中多具先进思想的著名人物,(环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点非常设身处地的理解考虑)这对珍妃思想个性形成巨大影响,再者两位兄长思想比较开朗,母亲也开通,整个家庭对她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这种性格在规矩多多,礼法森严的皇宫内显得,突出和另类,她的行为与宫廷礼法对后妃的要求有些格格不入,喜欢照相,被因循守旧的顽固人物视为“西洋淫巧之物”,而珍妃平易近人,她不仅自己照,也给太监照,也时常教太监照。使太监在东华门外开设一相馆,后因皇后探知,上报慈禧,相馆查封,太监打死。
(这又使我想到,如果珍妃照相不被阻碍,现现在不知道留下光绪,珍妃多少经典各式各样的照片,可惜珍妃对于我们后人的这一贡献没有成功,苦了我们的盼望,就算有也被三个嫌疑人毁了,慈禧,隆裕,瑾妃,或**)。珍妃还有一种个性,不逢迎,不阿谀奉承,不巴结权势人物,从不刻意逢迎,巴结皇后,也不巴结权势很大的李莲英,平时只赏一些地位比较低下的奴才。
所以下人们也都喜欢她。在与光绪相处的一段时间后,珍妃发现光绪是不甘当傀儡的人,他也希望能够励精图治,治国安民,只由于长期受慈禧压制,手中无权,大志难申,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光绪又在维新人物影响下,试图维新政治,富国强兵。
珍妃不愿看到丈夫如此苦处,她坚决支持皇帝变法,成为“帝党”重要成员,为皇帝出谋献策,尤其在精神上给予光绪巨大支持,(终于有个,理解支持他的人,在这孤独的宫中),特别是变法最困难时刻,身居九重宫禁的光绪帝,身边只有珍妃一个知己,珍妃成了他精神的支柱,珍妃因变法被二次监禁,直死未获释。珍妃的另类,使太后与皇后切齿痛恨,但在皇帝眼里,珍妃许多举动别有一番韵味,成为吸引他的独特魅力。
而珍妃是一个好女人,为什么呢?她与慈禧两人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犹如真善美与假丑恶,珍妃身上保留了人们对美的想象与信心,为什么说光绪珍妃是悲剧,不外乎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为一位文化较高的名门淑女,甚至被保守派猜疑成迷惑皇帝的孤媚?跟其他嫔妃不同,珍妃实际上成了光绪政治上的女秘书,这一新角色。不由想到圣女贞德一样的贞烈女子。
光绪是怎么喜欢上她的呢?光绪大婚后,在多次的礼仪活动中,他发现珍嫔,不仅容貌俏丽,而且乖巧伶俐,活泼动人,几次单独召见后更觉她不仅志趣广泛,谈吐不俗,而且性格开朗,善解人意,渐渐地皇帝对珍妃产生了爱意,召她侍寝的次数越来越多,珍妃渐被光绪视为知音和情感上的依托,二人间产生了真挚的爱情,并达到了炽热化程度,光绪过早失去母爱,慈禧又对他过分严厉,十几年直过着呆板压抑,程式化生活,从未尝到过人生的乐趣,更没有得到过女性的体贴和疼爱。他的精神世界就像一片寒冷而干裂的土地,珍妃的出现就像一股甜甜的暖流滋润着光绪寒冷干裂的心田,使他初步尝到了爱情的甜蜜,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他与珍妃的爱达到了难割难舍的程度,聪明的珍妃了解到光绪处境艰难,内心的苦处,对他非常理解和同情。(我可以想象珍妃安慰光绪的样子,是否是:皇上总会有希望的。
珍儿愿陪伴着你)。
珍妃是一位多情善良的少女,所谓的心计,只不过是她天真烂漫,千方百计的温存体贴关爱光绪,这是她的真性情,并不是与千方百计讨好光绪,为自己发达所能够相提并论的。与其这么辛苦,不如去讨好慈禧来的更快罢。
在她那芬芳的年纪只渴望着怎样去爱一个人。哪怕是不惜得罪太后,也是为了去爱皇上,珍妃就像一个进步的潮流的力量,在一点点的感染着,改变着,光绪。
她自幼“颇通文史”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写得一手好字,左右手可作画写字,她和皇上在一起,或吟诗作词,或练字作画,或对弈消遣,情投意合。他们对《红楼梦》都很有兴趣,比肩阅读,交口评论。
光绪出于对珍妃的挚爱,在她面前几乎忘了皇帝的尊严,珍妃也在光绪面前快乐无束,有时候她俩说笑携手而行,犹如民间的一对恩爱夫妻,一旦珍嫔侍寝离开,光绪颇感冷清,更担心珍妃在宫中寂寞无聊,他俩互为知己,如漆似胶,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所以皇帝也就常去景仁宫,金质“珍妃之印”是皇帝的专宠,对珍妃而言是难得的幸福也是招祸的根源。.珍妃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祖制家法的桎梏,敢于向世俗挑战,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有可贵的坚贞不屈的性格,这与逆来顺受的人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当今需要的一种精神所在,在封建社会下更为可贵,很多见过珍妃的人都说她,谈吐不凡,语出惊人,回忆起都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气与精神个性。
她性格是豪爽的,敢做敢当,不畏邪恶。实则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丝毫意识不到自己已成为别人眼中盯,有才之。
3. 谁有古人为悼念珍妃所作的诗文
珍妃 悼念词
百炼盦(音“安”,古时盛食物的器具)谈故一则
予于庚子岁暮,在闽海长门军次,得友人张蛰父运魁书。言联军入都,军民怪状,及两宫西幸,珍妃殉国诸异闻。嗣复陆续钞寄,一时留都诸文人诗词,多隐约其辞,实则慈禧令人挤珍妃堕井也。
按:妃姓他他那拉氏,为总督裕泰之女孙,侍郎长叙之女,瑾妃之同怀妹。生光绪二年丙子,十四年选为珍嫔,二十年晋珍妃,二十六年死于宫井,年仅二十五。二十七年,清德宗还京,追晋为珍贵妃。妃姊妹皆文道希女弟子,昆弟中如:志锐,志钧,志錡,均一时闻人。戊戌之案,深为慈禧所恶。
予与友人蜕园赁屋城西,即妃为入宫时妆阁也。往往于槐阴竹下,饫(音“玉”,饱)闻当日轶闻琐事,盖德宗之变法,妃时有以赞助之,一时有殉国之说,殆为尊者讳耳。
兹将当时流传诗词,于妃有关者,撮录于后,仅得十之一二,余则付蠹鼠之吻矣。
古朱薇疆村词[声声慢.和味聃落叶]
鸣蛰颓戚,吹蝶空枝,飘蓬人意相怜。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香沟旧题红处,拼禁女憔悴年年。寒信急,又神宫凄奏,分付哀弦。终古巢鸾元飞,正飞霜金井,抛断缠绵。舞起迥风,才知恩怨无端。天阴洞庭波阔,夜沈沈泪恨湘铉(*)。摇落事,向空山休问杜鹃。[*注:铉-音“绚”古代横贯鼎耳用以扛鼎的器具]
金明池[咏算子.湘荷花]
忽涌飞尘惊掠面,恂水佩风襟,旧情难问,芳时换,哀蝉曲破,花梦短。野鸳睡稳,袅香烟复道垂杨。望太乙仙舟,归期难准,泣露歌盘,飘零铅泪,捎共铜仙偷搵。
坳折西风丝寸寸,漫觅罪仙浆,碧筒深引。霓裳舞,今宵叠偏,盘泪影。明朝吹尽,尽相思,太液秋容,但堕粉空房,石鳞沈恨,怕玉井峰头,月昏烟淡,翠被余香愁损。
李亦元《湘君》
青枫江上古今情,锦瑟微闻呜咽声。辽海鹤归应有恨,鼎户龙云总无名。
珠帘隔雨香犹在,铜辇经秋梦亦成。天宝旧人零落尽,陇鹤辛苦说华清。
曾重伯《庚子落叶词》(十二)
(其一)甄宫一夕沧秦玺,疏勒千年出汉泉。凤尾檀槽陪玉椀,龙文璎珞殉金钿。
文鸾去日红为泪,轻燕仙时紫作烟。十月帝城飞木叶,更于何处听哀蝉。
(其二)赤阑回合翠沧漪,帝子精诚化鸟归。重璧招魂伤穆满,渐台持节召真妃。
清明寒食年年忆,城郭人民事事非。湘瑟流哀弹别鹄,寒鱼哀雁尽惊飞。
(其三)银床玉露冷金铺,碧化长虹转鹿卢。姑恶声声啼苦竹,子规夜夜叫苍梧。
破家叵耐云昭训,殉国争怜李宝符。料得佩环归月下,满身星斗泣红蕖。
(其四)朱雀乌衣巷战场,白龙鱼服出边墙。鸥波亭外风光惨,鱼藻宫中岁月长。
水殿可怜珠婉转,冰绡赢得玉凄凉。君王莫问三生事,满驿梨花绕佛堂。
(其五)王母转筹拥桂旗,阖门宣谢肯教迟。汉家法度天难问,敌国文明佛不如。
十宅少人簪白奈,六宫同日策青骡。王娘胡上粘天草,只托微波杀卷施。
(其六)天文正策王良马,地络先摧蜀后蛇。太液来自函圣泽,水仙从古是名家。
蕙兰悼影伤琼树,河汉回心湿洚纱。狄女也怜人薄命,绕拦争挂相生花。
(其七)十海停歌山罢舞,芙蓉猎猎鲤鱼风。璇台战鼓惊朱鹭,瑶席新香割绿熊。
魂魄暗依秦风辇,圣明终属晋蛟宫。景阳楼下胭脂水,神岳秋毫事不同。
(其八)帘外晓风吹碧桃,未央殿前咽秦箫。石华广袖谁曾览,沉水奇香定未烧。
荷露有情抛粉泪,凌波无赖学纤腰。云袍枉绣留仙褶,白石青泉任寂寥。
(其九)姊弟双飞侍望仙,凤闱原自赐恩偏。赏花处处陪铜辇,斗草朝朝费玉钱。
秦苑绿芜催夕照,梁园春雪亿年华。姓名只合埋青史,何水何山认慕田。
(其十)袅袅灵风起绿萍,幽怜明灭掩春星。白杨径断闻山鸟,红藕行竦度冷萤。
山驿梦回悲羽檄,水亭愁思接丹青。鸾舆纵返填桥鹊,咫尺黄姑隔画屏。
(其十一)鹤匝山花蔓镜台,鱼灯汞海落妆梅。三泉纵涸悲宁寨,五胜空成恨未灰。
福海生平愁似墨,泰陵迥望绣成堆。如何齐女门前冢,惟有寒鸦啄冷苔。
(其十二)横汾天子家何在,姑射山人雪未消。悔海万重应化石,柔乡三尺不同潮。
青羊颔底怜珠襟,白马桥头吊翠翘。八节四时佳丽夕,倩魂休上绣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