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公主繁体字
“小公主”无繁体字读音【xiǎo gōng zhǔ】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
起源1.《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
而在王即周天子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五等,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不亲自主持婚礼,让同为姬姓公爵级别的诸侯主婚,这便是"公主"的由来。并且因为周王室姓姬,所以周天子的女儿也称"王姬",《诗经·召南·何彼襛矣》就写到:"何彼襛矣,美王姬也。
"此后"王姬"也成为帝王的女儿的代称。诸侯之女也称为公主,《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2.西汉时期皇帝之女称公主,级别为县公主,诸王之女称为翁主。3.东汉时期皇女及诸王女都称公主,皇女一般为县公主等级,也有郡公主,如长乐郡公主刘曼,王女为乡公主、亭公主等级,也有王女破格封为县公主者,东平宪王刘苍女、琅邪孝王刘京女。
曹魏沿用东汉制度。4.两晋时期,皇女多为郡公主,简称为郡主。
5.南北朝时期,皇女多为郡公主,王女有郡、县、乡三等。6.隋朝,皇女为郡公主、王女为县公主。
7.唐朝以后开始,公主只是帝女或者和亲公主称谓,郡主为太子之女,县主为亲王之女。8.宋朝,帝女为公主,皇太子亲王女为郡主,郡王女为县主,宋徽宗时期改公主为帝姬,南宋改回公主。
9.公主下嫁称适,迎娶公主则称尚。10.日本皇女封为内亲王、女王,欧洲君主的女儿、姊妹、姑姑(若母亲为女王或女皇则包括姨母),以及其他直系王室成员之女。
公主的封号通常有三种:1.以国名:如宁国公主,霍国公主、岐国公主、陈国公主等。2.以郡县名:称某某郡(县)公主,如新城公主、馆陶公主、长乐公主、平原公主、平阳公主等。
但此处的郡公主、县公主仍是公主,而非"郡主""县主"。3.以美名:以各种褒义词命名,如太平公主、文成公主、药茶公主、安乐公主、宁定公主等。
婚姻制度1.西周时,从礼的方面提出了对于妇女贞洁的要求,《礼记》中明确提出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应再嫁人。 礼还将淫佚作为丈夫出妻的条件之一。
但是先秦时,礼仅适用于少数贵族妇女。2.秦始皇时第一次以政令的形势对贞洁提出了要求。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01年)会稽刻石曰"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
夫为寄猳,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3.隋朝首次出现了禁止寡妇改嫁的诏命,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诏九品已上妻、五品已上妾夫亡不得改嫁。4.唐朝公主拥有一定程度的婚姻自由,有多位公主改嫁。
唐朝公主离婚或夫死再嫁是极为平常的事。唐太宗下诏任凭妇女改嫁、寡妇改嫁,不禁止寡妇改嫁。
唐太宗下诏"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婚媾,令其好合","其鳏夫年六十,寡妇年五十已上,及妇虽尚少,而有男女,及守志贞洁,并任其情,无劳抑以嫁娶"。5.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太祖下诏令守寡的女儿金华公主出家为尼。
被认为是太祖为推恩公主夫家,令公主守住妇节。6.宋朝公主改嫁的极少。
随着贞操观念日渐严格,明朝和清朝入关后亦无公主改嫁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