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笔画提怎么写
提笔顺:横竖横竖折横横横竖横撇捺
基本信息:
拼音:tí,dī,dǐ
部首:扌 四角码:56081 仓颉:qamo
86五笔:rjgh 98五笔:rjgh 郑码:DKAI
统一码:63D0 总笔画数:12
基本解释:
1、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提壶。提灯。提篮。提包。提盒。提纲挈领。
2、查询·新华字典
2、引领(向上或向前等):提心吊胆。提升。提挈。提携。
3、说起,举出:提起。提出。提醒。提倡。提议。提名。提案。提要。
4、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提审。提犯人。
5、查询·新华字典
5、率领,调遣:提兵。
6、取出:提取。提货。
7、汉字笔形之一,即挑。
8、查询·新华字典
8、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油提。酒提。
9、古代鼓名:“师帅执提”。
10、姓。
扩展资料:
常用组词:
1、绝口不提:绝口:始终不开口;提:举出。指闭口不说话
2、相提而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3、只字不提:只:一个。一个字也不谈起。比喻有意不说。
4、左提右挈:挈:带领。比喻共相扶持。也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照顾。
2. 提的笔画怎么写
横、竖钩、提、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
提
——用于“提防”(dīfang)、“提溜”(dīliu)等
另见tí
提
〈动〉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同本义
提,挈也。——《说文》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大雅·抑》
提刀而立。——《庄子·养生主》
一贼提刀。——明·魏禧《大铁锥传》
椊下提殴之。——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提竹筒丝笼。——《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拎,拿);提举(提而举之)
引申为带领;统领。古代如提督、提举、提点、提刑、提学、提法诸官名,皆取此义
今又提一旅孤军。——宋·岳飞《五岳祠盟记》
又如:提军(率领军队);提动(调动);提兵(率领军队)
紧紧拿着;执持
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于诸侯。——《管子·轻重己》
又如:提握;提笔(握笔。指写文章);提刀(持刀)
说起,提及
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关汉卿《窦娥冤》
又如:提秽(话语不干净;指责);提名抖姓(提名道姓);提念(说起)
指出;举出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唐·韩愈《进学解》
提拔;提升
3. 怎样握笔才能写的又快又工整
写字时写的轻一点,就可以写快了,最重要的是集中精力。
握笔姿势口诀如下:
—抵二压三衬托,指实掌虚腕灵活,角度适宜方向正,笔画轻重细琢磨。
“一抵”是指用中指的指甲根从笔杆的下方将笔从下往上抵住,笔杆留出
一寸长的距离,一般是在旋笔刀旋出锥形的根部。
“二压”是指用大拇指从里侧、食指从外侧将笔捏紧后往下轻压,拇指和
食指的指肚着力,这样捏时指肚面大,肉软且厚,不用费很大力气就能将笔握
紧。
“三衬托”是指无名指、小指略弯曲成前后状,两指成一平面贴于桌面,
再加上掌侧要贴实桌面,从而将中指及整个笔托起,形成既稳且活的握笔姿
势。
“指实”是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紧贴靠实。“掌虚”是要求无
名指和小指不可蜷回掌心 该姿势非常多,二指蜷回掌心,使中指失去托力,
造成书写不稳状即掌心是空的。“腕灵活”是指手腕不能拿劲,要放松、灵
活,以便在书写时运用手腕的运动而达到“巧”的效果。
第三句的“方向”是指笔尖和笔杆的方向,正确的笔尖方向一般应指向前方,
而笔杆的朝向应是右后方。
第四句的“笔画轻重”是指书写时用力的轻和重,即让学生体会轻和重的
不同结果。书写时用力轻则笔划就细,用力重则笔划就粗。要让学生知道在书
写硬笔字时,用力是有变化的,遇到该细的笔划,如写点时下笔要轻,方可出
现尖的效果,收笔时要用力要重,方可出现粗的效果。
在上述口诀中,首句和第三句非常关键,其要领并不难懂,但往往因学生
的习惯 错误 执笔而纠正起来很难,因而也要求老师和家长有耐心和爱心。
关于硬笔的运笔方法,由于至今所有书籍和文章中从未谈到过,所以本人也不
敢妄谈“正确”二字,只是将自己在书写和教学中总结出的—些体会道出来,
以请教于各位方家。
所谓运笔方法,主要指汉字书写时,主要笔划:横、竖、撇、捺 称主
笔,由于折、钩、提、点皆由这些笔组合而成 的书写方法。
“横”的书写运笔方法是指从左往右摆手腕,书写时以手腕带动笔动。由
于“三衬托”的关系,轻移 从左往右 手腕时笔很稳,所以线条会很“直”,
且成自然的左低右高的形状。细心观察学生书写“一”的方法,会发现很多学
生不是手指关节伸缩划就很难写直,所以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运笔
写横。
“竖”的书写运笔方法是指书写时,手指关节从上往下,注意手腕,胳膊都不能动,否则“竖”划肯定写不直。当然这样的运笔的角度和方向,一定要
成45度和“前后方向”,而不可把笔尖、笔杆的方向握成朝左 笔尖 、朝
右笔杆向。
“撇”的书写运笔方法有一个窍门。由于“撇”划的形态是从右上往左下、由
粗到细还要有弧度,所以很多初学者不会写,有的写出来的要么是粗细一样,
要么是没弧度。在讲解这一运笔方法时,我让学生首先理解“笔尖和纸接触
时,接触面的大小是决定笔划粗细的关键”。接触面大,用力要重笔划就粗;
接触面小,用力就轻笔划就细。然后告诉学生试着从外往里 怀里 扭手腕,使
笔和纸的接触从一开始的近距离到远距离,这样出来的笔划很自然就会有粗细
之分,同时弧度也有了。
“捺”的书写运笔方法与“竖”的运笔方法大致相同,也是手指关节伸缩运动
从而带动笔的运动,只是写“捺”的方向是从“左上往右下”,“手腕和胳膊
不能动”这一点非常重要。由于“捺”的形状是由细到粗,,再到细 出锋 ,
所以在运笔过程中,开始要轻,然后逐渐用力加粗,再通过回笔和出锋写出捺
的效果。
以上运笔方法主要指楷书中“横”、“竖”、“撇”、“捺”的书写方法,特
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