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写乡村的炕300字
鞋脱了,上炕上去,炕上热乎。这是陕北人招待客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那时,年龄小,心想,长大后像大人一样热情招呼来家客人。谁知,不足二十岁,便离开了家乡。
我想,我只是身子与土炕有了分离,至于什么地方牵连着,确实把我难住了。
我想的没有错,一时一刻没有忘记故乡,还有那一盘盘看似普通的泥坯土炕。
在陕北的农村,家家户户窑里盘着炕。土炕上留下毛孩子们的童年记忆。
土炕是丑陋的,竹编的席子遮挡了它的丑陋。犹如一个裸落奔跑的孩子,被家人穿上一件遮风挡雨的衣衫。
农村孩子,逃脱不了土炕情结的怀抱,犹如一缕缕思乡炊烟,冉冉升起。土炕上出生的孩子把土炕当成世界上最美的乐园,在土炕上笑,在土炕上哭,在土炕上慢慢长大慢慢成熟。
处在他乡异地,寻找的不是华丽的商场、餐厅,寻找夜里的安身之处。面对川流不息的人群,璀璨耀眼的灯火,总是情不自禁怀念土炕。说不清楚,是什么让我丢不掉对土炕的记忆。思维一次次凝固在事先加固好的工具栏里,软弱的无法找到一个打破一眼望穿的篱笆。现实残忍地将梦想蹂躏,仰望窗外灯火,睡在软绵绵的床铺,时有水土不服,肚子胃略有不舒,老人的一句话徘徊在脑海肚子疼,爬在热炕上暖暖。
热炕头是一位上等的医生。吃酸辣的东西,致使胃不舒服,趴在热炕头,一会儿就好起来;在冰冷的地里冻麻了脚,放在热热的炕上,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恢复了;吃了冷硬的东西,肚子疼得厉害,趴在热炕头,慢慢就舒服了,寒冷的冬天,在外面冻凉的手放在热炕头,立刻会暖和起来
在中国地图上寻找陕北,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寻找陕北窑洞,寻找一孔孔窑洞里的土炕实属不易。行走在陕北大地,或在陕北生活和生活着的人并不陌生。一盘盘四五平方米左右的土炕,不仅仅温暖了一代又一代陕北人,濡染了世世代代陕北人的心,而且从某一个方面折射出陕北这块热土上的文化气息。它独有的冬暖夏凉的特点成为人们眷恋土炕的最佳理由。
来陕北,听到鞋脱了,上炕上去,炕上热乎这句话,不管是男主人的对女客人的说,还是女主人的对男客人的说,只是一句真挚的热情的发自肺腑的招呼客人话。尤其在八九十年代,大概所有陕北人都说过这句话,来陕北的人一定享受过陕北人的殷切招待。
大冷天,年迈的老人盘腿坐在炕上,一声不吭地做着针线活,进屋的人不许与她言语,从她饱经沧桑的脸上看得出热乎乎的土炕对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客人来了,暖炕头如至宝一样,让给最亲的人坐上去,一块吃喝说笑。我惊异这一块土质的炕头,在主人与客人之间,深情的拥抱和真挚的问候流浪在荒野,土炕充当人们休息睡觉的位置被暖暖的情意全部覆盖。你不是客人,你不会感觉到来自主人心里流出的暖流,温度达到了怎样的一个高度。没有语言阐述,没有文字描写,主人与客人之间心的诉说由一盘炕全部记录。
盘炕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下面有三个孔道,跟烟囱相通,与灶火相通。灶火里的火燃着,土炕就会热起来,烟囱里就冒烟。土炕就这么普通,一眼就能看完它贫瘠的身躯,一看就知道它温暖人们的原理。
土炕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洗脑教材,在土炕上长大的孩子都被土炕思想教育成一个个不会忘本的人,生活的每一天都在诵读这部没有文字的课本。土炕的某一个部位牵着土炕上走出去的孩子,不管他们走多远飞多高,土炕手里拽着一根线不放手,孩子们永远飞不出去它的手心。
我想拥有一个安静的夜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做一个做梦的人睡在暖呼呼的炕头上,一个人自由自在地翻滚。
2. 东北话"黑驴上炕"是啥意思
黑驴上炕:吃火锅。黑驴即铁锅。
东北管吃火锅叫“吃锅子”。我小时侯一般人家是没有锅子的,想吃锅子得去很讲究的人家去借。锅子一般都是铜的,因为东北人吃火锅喜欢放酸菜,只有铜火锅才能使放进去的酸菜无论怎么沸煮,都会呈现出一种金黄色的色彩,看上去不仅视觉效果好,且口感极佳。也有铝火锅,但煮出来的酸菜远没有铜火锅适口。东北人特讲究面子,不是特别的关系,一般不会打扰人家去借锅子,而是效仿火锅的吃法,用自家的大铁锅放在火盆上,边炖酸菜,边往里面放拆骨肉、血肠等,趁热喝冒泡的酸菜汤,大冬天的喝得浑身是汗,脑袋上热气缭绕,象个才出蒸笼的大号馒头,那叫一个爽。对于这种吃法,富于幽默感的东北人起了一个绝佳的名字——黑驴上炕。黑驴即指铁锅也。 过去吃黑驴上炕,一般在冬天,因为只有冬天才能吃上渍好的酸菜。东北的酸菜不是用特别手段快速生成的,而是把整理好的大白菜用热水扎一遍,然后一颗颗码进一口干净的大缸里,一层层的放上大粒盐,让它一点点变酸的。这个周期大约是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渍好的酸菜既不能烂,又要有足够的酸味儿,吃起来很脆。同时只有冬天才可能生火盆,火盆既可以用来取暖,又可以做菜。而且只有在冬天人们才需要吃得汗流浃背,驱风避寒。一般要在大年前后才吃黑驴上炕,因为那时侯家家都能杀猪了,有新鲜的猪肉和血肠。肉要不肥不瘦的,叫做“五花三层”,即肥瘦搭配那种,用快刀片得薄薄的,下锅里立马捞出来吃,鲜嫩无比。
现在人们不仅在冬天吃了,本城就有黑驴上炕一条街。在那条街上,几乎家家都挂着黑驴上炕的招幌,所区别的就是“孙家”黑驴上炕、“李家”黑驴上炕,或者是“正宗”黑驴上炕,“正牌”黑驴上炕等等,小本生意也懂得规模经营了,而且还有强烈的广告意识。你只要是走进去,老板娘准会热情的招呼你,并且告诉你:我们家的酸菜是自己渍的,保准是绿色食品,血肠是自己罐的,绝对干净。另外还有新鲜的韭菜花(一种只有北方才有的调料,有一年我陪南方的客人去农村考察,他们居然不认识韭菜。好顿解释,他们才恍然大悟:是不是韭黄啊?原来他们只吃未成年的韭菜,韭菜成年后变成绿色就不认识了)。调料还有红辣椒面、胡椒粉、当年生的大蒜、陈醋等等。现在燃料也先进了,用液化气,可以随时调节火苗的大小。只要是你想念黑驴上炕一年四季都可以过过嘴瘾,保证使你吃得汗流浃背,口舌生烟。
文学博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