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游后的感想怎么写
原发布者:liu33810761
旅游心得体会 旅游是一种在辛苦和疲惫中寻找快乐和放松并增长见识的经历。是增长见识和经验的好机会。古人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去名胜古迹可以看看古人在这块土地上留下的各种遗迹,了解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到更多的知识。去自然风景区,能够直接面对自然界的奇异景观,陶冶情操增长见闻。去繁华的大都市体验时尚、繁荣和人间百态。为了增强公司员工的团队意识,让员工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怡人风光,公司特地组织了一次“宝鸡九龙山”的活动。关于这次公司组织的旅游学习活动,目的是既让大家在每日繁忙的工作之余能有一个身心放松的过程体验,又是提供员工外出学习交流的好机会,重要的是在体现出公司对职工关怀的基础上,如何把团队精神融入到活动中,营造全体员工团结凝聚、活跃、奋进的氛围。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让我们的大家庭更加和谐,从而更好的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充分展现了公司的团队精神,让大家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2018年7月31日,天气有点阴沉,但是阻挡不住我们的热情。早上和同事们一起,踏上了去宝鸡的高铁上。经过一上午的旅途,中午我们到达了九龙山。下午四点钟,我们召开了一次公司半年度总结会议。会议中我们先是做了一番新员工的自我介绍,让我更加具体的了解到了每一个同事。接下来陈总讲话,总结了公司的上半年工作,并且部署了下半年
2. 旅游后的感想怎么写
可以写成游记,也可以写成散文,看你自己的喜好了.给你一个框架,自己按照框架编一下.开篇:去某地旅游,为何去,之前与这个地方的的接触,此次旅行的期待,可以设置一个小悬念,比如,对这个地方的印象好坏,结尾时来个大的转变.段落1.路上的见闻,接近这个地方的时候,自己的感觉.2.到了之后进入眼睛的变化,让自己的心潮澎湃,发下小感慨.3.游历了哪些地方,变化在哪里?与之前对比下,多一些环境描写.4.返程时的恋恋不舍,对此地的情感在返回时爆发了,抒发感情.在游历时最好有一些人物,能够体现出本地的人情朴实,豪爽,等等,有人的故事是生动的.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3. 海南旅游之感言怎么写
给你一篇参考文章吧——
海南确实是我心中想象的那么美,环境、空气是那么的好。我看到了大海,亲身感受了大海,赤脚在海边玩了很久,感觉好美。亲身体会到了大海的魅力。到了“天涯海角”景点时,我只在门口玩了一会,没有走那几百米的沙滩去写有:“天涯”、“海角”的两块石头那。因为导游说如果有爱人的一定要跟爱人牵手走,一起回忆曾经的恋爱。我没有爱人,没有男朋友,独自漫步,或许只有一些的辛酸,所以我给自己留了一个遗憾,希望我找到爱的归宿,再来海南,一起漫步沙滩,感受浪漫。
这次旅行中,我们还被导游逼迫的看了一场“红艺人”表演,其实通俗点就是说:人妖表演。这场演出分上下两场,第一场是泰国人妖表演,第二场是中国成功的变性手术成功者“连莲”的表演。
看这个演出我从头到尾心中是一种复杂的心情,第一场演出,我在那个掌声激烈哨声不断的剧场中,我却没有太多的高兴,我看着他们是一种复杂的心情。有对他们的鄙视、同情、疑惑,真不知道他们的国家,他们的父母是怎么想的,会把他们变成这样。看着他们比女人都妖娆,不知道算不算他们的成功。可想想他们以后的生活,想想他们的寿命,想想他们从2岁就开始了这样的训练,不是自己的人生选择,我真的为他们感到悲哀,有点可怜他们,他们的一生就这样过去了。有的时候真想去问问他们每个人内心的想法。我真的很好奇。
第二场演出时,我的心情好些,起码我觉得连莲比那些所谓的红艺人幸运,她可以说自己是真正的女人。看着连莲,听着她的故事,我佩服她的勇气,她勇于做出这样一个决定不容易,毕竟我们现在的社会还不是很认可。但是看到她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我替她高兴。希望她能走得更远,祝福她快乐。
快乐的时光总是觉得那么的短暂,旅行很快就结束了。但是这次旅行途中还有一个事件让我很感慨。我们旅行中去过两个寺庙吧。一个是“南山观音”,还有一个是“文笔峰”。在参观南山观音时,香是免费的,只不过在参观3.8米的全金打造的观音时花了20元的门票,是所谓的导游讲的是做功德,这个我还可以忍受。但是到了“文笔峰”,我出来的心情是那么的槽糕,我感觉这不是寺庙,也不是道教中人应该做出的事,打着“做功德”的招牌,单感觉的是被欺诈钱。说是自愿却不是那么一回事。回来的路途中,我跟很多人聊起过这些过程,很多人都说被忽悠过,金额还很多。我真的想不通这是在做功德吗?这样一种手段我怀疑他们的目的。真的让我很不舒服。我在想怎么这些被我崇拜的佛、道教等神圣的地方,却是这样的做法呢。我真想如果这世间真的有这些神仙存在,我真想问问他们,做功德是这样的吗?还是那些所谓的弟子行为扭曲了这些。我在想那些口口声声称信仰的人,如果他们扪心自问的话,会不会觉得惭愧呢?我真的希望他们口中的自愿,能真正的让百姓做到自愿。不被引诱和威胁。我是对这感触太深了,我以后要旅游绝对不会选择去寺庙的,这些地方已经不让我尊敬与崇拜了。
这次海南之行多有感触,但是我想留住的还是那些美好的景色。海南在我心中还是那么的美,有机会我和我的爱人还会去海南的。
4. 怎么写旅途的心情和感受
留恋在车上的感觉,望着远方的路,感受着车子奔驰的感觉,望着路上那些间断的,连续的线,想象着路尽头那仿佛可能的平行线的交点。
越向前它越远,迷离间仿若岁月的变迁,一件件在眼前闪现。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了昨天,最后成为记忆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
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被时间推着向前走,这不是静止的火车里与相邻的列车交错时的错觉,而是我们真实的在成长,在这个事件中成了另一个自己。路的尽头是远方,熟悉的远方,陌生的远方。
遥望路途,幻想远方。每个人的血液都遗传着流浪的鲜红,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不管山的那边是山还是海。
走过陌生或熟悉的风景,不在乎风景,更在乎看风景的心情。
5. 游记结尾怎么写
游记主要是记录旅行的行程和感受,结尾的部分对自己的感受进行总结,同时有深刻的认知或者反思为佳。
游记结尾如下: 通过游览杭州西湖/苏州园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历史之美永远无法被磨灭。
只有在自然景观的庞大之中才感受到自我的渺小。我不仅被其美景所震撼,更加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我们拥有如此美丽的自然景观、文化建筑。却仍是保护不够。
只靠政府和少数人的维护是远远不够的,只保护景点地区也是不全面的。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严以律己。
从身边出发,保护环境,维持生态。 不制造污染,节约能源。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如此美丽的景致和环境。这次的旅行,使我受益良多。
拓展资料: 苏杭随笔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我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也曾说过:“下了苏杭,忘了爹娘。”
后来,渐渐长大,我对于苏杭的了解也多了一些,内心一直期许着有机会去苏杭看看。 丁酉新春,恰逢假期,我们一家三口终于去了苏杭。
临走的那天是正月初二,上午还是雨雪交加,下午雨雪就停了。于是,我和妻子就商定好:去苏杭看看。
于是,我们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驾车行驶在高速路上,略微阴沉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我前行的决心和兴致。
些许湿漉漉的路面与飞奔的车轮琴瑟和弦,伴着我迤逦南下。下午三点钟出发,几个小时后就上了沈海高速。
沿着沈海高速路前行,晚上大约十点钟我们就到了江苏盐城。我们寻觅到一家旅馆住下,次日上午九点左右又慢慢驶离盐城。
匆匆之间,在我的印象中,盐城是一座干净整洁的城市。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大约下午一点钟我们到达苏州。
初到苏州,感到这座城市韵味独具,古建流芳。一河一桥,一石一木,一砖一瓦,各具神韵,意味隽永。
在导航的指引下,我们到达了苏州拙政园附近。拙政园附近车流熙熙,我只得在离拙政园稍远的路边处将车停放好,陪着家人步行着去拙政园。
顺着人流密集的步行街西行,沿途路边是许多销售地方特色商品的小店。 很早我就听闻过苏州的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 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购票之后,我们随着拥挤的人群进了拙政园。
拙政园内,游人如织,古木参天,山石林立,楼榭亭台。进大门西行,路边一簇葱郁的翠竹格外引人注目。
近旁的几块假山石错落有致,与几棵树木交相辉映,蔚然成景,别有韵味。西行,进入一处院落。
前行不远,看见了一扇圆形的月亮门,门上方书有“惠园”字样。这几处小院落错落相通,别有情调,古朴流韵。
茶舍闲雅,评弹怡情,古物养眼。因为园内的人太多,我和家人只能是匆匆地游览了一下拙政园。
我们先后去了听雨轩、雅石斋、盆景园、波形廊等景点。有的景点,虽是看过,但没有记下名字。
园内水池风姿绰约,曲折通连,回环生趣。一位五十岁上下的男子撑着一叶扁舟在碧波中前行,轻盈地打捞着水中的漂浮物,举手投足间,与周围的美景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沿着东西向的小径前行,经过园林北边的一处厅堂外面,里面陈设的是宋画,展示的是宋画艺术。因为里面的游人过于拥挤,我们就沿着小径继续前行,到了东北角的一处土丘上面。
土丘上满是高高低低的竹子,错落有情,摇曳多姿,青翠可人。 站在土丘上面向南望去,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古树奇石、碧塘青山尽入眼帘。
移步换景中,我随手用手机拍下了一些照片,以作为此次旅行的纪念。意犹未尽,我即兴写了一首小诗:“江南古城韵千芳/拙政园内奇景藏//古树沧桑蕴长远/丛丛翠竹舞斜阳//假山石立嶙峋状/几泓碧波秀清扬//游人迤逦山水间/痴心逍遥江南港。”
藉此聊表一下当时的心境。 带着几许的恋恋不舍,我们从东门走出了拙政园。
园外,满是销售琳琅满目商品的店面。我们进入了一家经营苏州刺绣品的专卖店。
欣赏着色泽明丽、做工精细的刺绣品,不禁惊叹于手工艺人那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 驻足欣赏了很久,我们方才离去,继续着我们的苏州之行。
路边,此起彼伏地传来制作特色小吃的师傅们别有韵味的叫卖声。慢慢前行了一会儿,我们进入了平江路,这里是特色小吃一条街。
路两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地方小吃如:桂花糕、油炸臭豆腐、酥饼、烤土豆、特色糕点等等。 我们顺着平江路慢慢闲逛着,后来我们去“洪钧故居”看了看。
此宅是清朝同治朝状元洪钧出仕后建造的。原占地3000平方米,东西二路,西路为主轴线。
据记载,其妾赛金花曾住西路第五进楼堂。眼前,青砖、灰瓦与白墙融在一起,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曾经有过的那份繁华荣耀。
门前东侧一棵高大的。
6. 【急】求一份旅游感言
西安旅游最大的收获就是去了趟心驰已久的兵马俑,兵马俑游记和大家分享我的旅游心得。
刚下火车就大吃一惊。导游介绍西安的第一句话竟是:“没有到过西安就不算到过中国!”不禁哑然,我竟做了十三年的不是中国人的中国人。
再看周围,稍感安慰,同一团中有数位五十多岁的团友,他们竟做了半个多世纪的“假”中国人。话虽有些不妥,但西安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尽在其中。
西安人很喜欢叫这座城市为“古都”,抑或直接呼其古名——长安。更有甚者要求国家更改城市名称,叫“长安”或“西京”。
我想,这就是西安特有的文化内涵,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沉淀。尽管有高楼大厦、有高速公路、有商业中心,但西安保留着全国最完整的古城墙,为了保护地下文物,他们甚至放弃建设地铁。
这种对文化传承的坚持在过于重视经济建设的今天尤为宝贵。 西安旅游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古老,继而,我发现了她的坚持。
到中国就一定要来西安。来西安又怎能不去看兵马俑? 今年年初,上海博物馆展出了数座由陕西空运来的兵马俑。
那时也没觉得如何,不过是几个泥人罢了。然而,当真正站在兵马俑博物馆的一号坑前时,成百上千的“泥人”所构筑起的气势丝毫不逊于千军万马。
我想,很少有人能不心潮澎湃。周围有不少外国游客,大多数人对中华文化少有涉猎,但他们同样在那里啧啧称奇。
他们所感到的,不是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不是秦朝工匠的精湛技艺,而是那股不可抗拒的气势。人们说音乐是无国界的,它的旋律能感动世上几乎所有的人,兵马俑有何尝不是如此? 西安游记在兵马俑博物馆内参观了一圈,已觉双脚无力,心想秦始皇也够猛的,光陪葬的军队就怎么多。
然而,当看到几十平方米的秦陵复原模型角上一小块标着“兵马俑遗迹”的模型时,我真有些惊呆了。我已经找不出词语来形容秦始皇以及这座偌大的陵墓,剩下的只有可惜与愤怒——为这座陵园的荡然无存而可惜,为项羽当年的暴行而愤怒。
如今仅存的只有秦始皇的墓地,一座兀然孤立的土丘。据说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而没有进行发掘。
因此我们只看到了根据《史记》记载复原的墓内情形。豪华、奢侈等词已不能描绘其中的装饰,我也只能再次发出一阵阵惊叹。
看过模型,却已再无气力爬上那座土丘(昨日华山之行已消耗了太多的体力)。于是有了此次西安之行的第二大遗憾——没有将秦始皇踩在脚下。
7. 家长和孩子旅行后的感受感悟怎么写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去旅行
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这个习惯似乎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对我来说,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成长。
“了解整个世界”无疑是每一个旅者内心的动力。
世界越来越小,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种的第一次。孩子们身处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科技让我们的国籍变得模糊,让通讯变得快捷,让我们不得不适应各种多变的社会环境。所以,孩子们的将来必定是和各种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个世界也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领袖共同组成的“美国新劳动力技能委员会”刚颁布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个世界”作为首项标准列举出来。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所以,孩子们和我一起品尝其他国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体会种类不同的宗教现象;体验和陌生人的相处;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话,这个和我们那里不一样,这个一样,也总会比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我们在这样的比较中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扩张了自己的毛孔,也扩展了彼此的胸怀。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了解世界的方法是每个人整体能力的提升。
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和别人聊天都能让我们了解世界,但哪一种都没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更重要。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我们的一贯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
每次到一个陌生国家之前,我们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长达一周的培训,其中包括语言、文化、当地情况和摄影技巧。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之前的一个月就让孩子们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并且在培训中很好的让孩子们对文艺复兴有基本的了解,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卢浮宫的神秘和拿破仑的传奇。简单的语言培训让孩子们可以自己通过海关简单的询问,可以让他们自己找到方向,而当地公交行政标志减弱了他们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国家之后,孩子们开始验证之前获悉的资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开始在陌生的城里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开始行走,开始和当地人和事之间有了碰撞和交流,开始需要借助当地人的帮助来完成一件件我们事先策划好的任务。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们真实的社会。我还记得在慕尼黑他们使用地铁公车的运用自如;在柏林到科隆火车站转车的时候他们的忙中有序;在玛丽娅广场写毛笔字引来老外们的围观;在罗马奔波于各种喷泉之间完成城市任务;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国小孩们踢球。只有让他们充分自由的接触这个社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孩子们需要和当地的人接触,更重要的是要用当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们的交通工具,看他们经常去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在那里走马观花,而是停留在那里,认真地欣赏,如同我们在卢浮宫整整呆了三天,相比较旅行团对于“卢浮三宝”的照相工作,我们是何等的自由。夜晚,我们在埃菲尔铁塔前草坪上的游戏,看到这个雄伟的铁质建筑夜晚的亮灯后,踩着巴黎夜晚的灯光晃晃悠悠的坐着地铁后来青年旅社。
和孩子们“浪迹”在国外的日子里,总会遇到人问:“你们是韩国人?日本人?”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人的旅游都是大巴车里,而孩子们总是在学习语言。当我们的孩子们自豪的回答“我是中国人”的时候,我想,不仅仅以“语言”为目的的出国活动也代表孩子们成长机会的多样性和中国父母们思想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