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三明景物的一段话
想了解一座城市,捷径就是爱上它;想爱上一座城市,捷径就是搜寻它的美景……
那么,初到三明,怎么才能领略这座城市的风景呢?
去麒麟山吧!登上麒麟阁,顺着走廊走一圈,你便能把三明的美景尽收眼底。
在冬日的清晨,赶个早,登上麒麟阁,俯瞰这沉浸在晨雾中的三明,像是在睡梦中一样。远处的建筑如海市蜃楼般地若隐若现。整座城市一片寂静。再看那天鹅雕塑前的环岛,几辆公共汽车忽然出现,又使人觉得这座美丽的城市即将苏醒。此刻,屏住呼吸,看那东方,从“楼林”之后升起一轮火红的太阳!渐渐地,太阳冲破云雾,变成金黄色,这光辉霎时间洒满了这座城市。此刻,再往那环岛望去,发现街道上的车辆已称得上是车水马龙了。就这样,三明的新一天开始了。
2. 三明市博物馆心得怎么写 急啊
2013年5月19日,管理学院组织了全体党员到三明市博物馆参观学习,增强我们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爱国爱乡的情怀。而我作为一名党员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
在《客家祖地》展厅,回顾了汉晋时期,随着中原汉族人民大规模南迁与闽越等原住民相融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客家民系,我深刻感受到了三明境域深沉的历史根基,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系方言、奇异的乡土民俗。博物馆中的《红色三明》展厅,借助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通过历史实物、模拟场景、主题沙盘等形象逼真地再现当年红军英勇斗争的事迹和场面;大家认真倾听讲解员的介绍,了解当年红军英勇斗争的事迹,切身体会三明人民敢于牺牲的精神品质和爱国爱乡的强烈情怀。 在《崛起的三明》展厅,见证了三明各项事业的发展;规划馆则运用现代数码、3D、动漫以及多媒体技术,将三明发展理念逐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参观活动中,我们积极与博物馆人员交流。通过展厅讲解、讨论及现场交流等形式,对三明这片土地有了别样的热爱,我们要学好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第二故乡的建设贡献力量。
印象最深的是那口古井, 古井本身并不会说话, 它默默无闻, 日复一日地分泌出大地的乳汁。然而, 对于城里人来说, 须臾不可缺的正是这些古井。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人以水为天”。井水, 如同空气、阳光一样, 同样是生命之源。人类在不会用火之前, 就已经知道喝水了, 何况天降大雨, 山泉汇流, 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在古代, 井之重要是代表“后土”的, 即大地之神灵。祭天用璧,祭地仍用宗。宗的制法, 即取象于凿井, 为外方内圆(孔)的长筒 。井的开凿, 绝对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而面对与现代文明如影随形的旧城改造, 一口一口古井的消失, 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从今来说, 井的消失或许是一种进步, 但同时井所给予人的磨炼与启迪也丧失了。回顾二十世纪, 人类发达的生产力, 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与经济, 上天有飞船, 深海可游弋, 从基因移植到克隆技术, 从能源革命到信息革命, 人类在征服自然方面的成功一个接一个; 但在社会、经济、文化极度繁荣的同时, 有识之士正清醒地看到, 森林正在支离破碎, 大气出现空洞, 土地严重退化, 物种日益锐减, 水资源短缺匮乏, 黄河断流……当处于生态文学作家徐刚所言的那样:“面对精美包装的饮料, 却没有了洁净的水; 走进现代化的厨房, 却思虑着蔬菜上的农药; 安装了空调, 却不再有清新的空气; 装修了房间, 却找不到自然的山光水彩”时, 我们还会有愉快的笑容吗?
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感触颇多,今后在学生生活中我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以后走出社会做铺垫。
自己再改改,五百字可减少一段
3. 用与朱元思书写作手法写的三明麒麟山300字作文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游览了麒麟山。
走在上山的路上,便可看到路旁茂密的苍松翠竹,耳畔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同时感觉有一丝凉意,一下子就把人从喧嚣的市区拉进幽静凉爽的山林之中,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
进入山门,眼前展开一片平坦的开阔地,正前方竖立着一块1米多高的怪石,乍看像一只驮着包袱的小马,山石后面是一个动物园,里面传出各种动物的叫声,左侧是仿古长廊,既可欣赏,又可作为游客休憩的场所,以便为上山作准备。
沿着曲折的石阶小径上山,只见两边翠竹松柏夹道,给人满目清翠之感。石阶路用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拼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赏心悦目。再往上走不远,即到了三元亭。亭三角单檐,檐角飞翘,三柱拱托。在此观景,只见四面绿树繁密,亭子犹如是林海中的一叶帆,继续往上游览,便可看到前方一个大院落,院落坐落在一块平地上。进入院落,顿觉豁然开朗,院内植有各种亚热带树木,俨然一派南国风光,树木均采取自然式种植,与山林风格保持一致,院内还用假山石堆砌了几座假石山,造型各不相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院落的花墙上饰有景洞,景洞外面的风景,远远望去,好似嵌缀在花墙上的一幅幅图画。整个院落仿佛一幅抒情小品画,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走出院落,继续往上,这时可看到前方树梢上露出一座古塔的上部。由于树木的遮拦,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离塔还很远,其实此处离山顶可谓近在咫尺。果然,没走多远,便已到达麒麟山顶,置身于塔之前了。只见一座暗红色仿古宝塔,塔高5层,白色雕栏,八角重檐层层外挑,极具玲珑典丽之美。这即是麒麟阁。阁的侧翼为厅堂,对阁主体起烘托作用。阁前不远处设有一座台,台上立着一只仿真麒麟,在阳光映照下,它通体金碧辉煌,栩栩如生,与麒麟阁相呼应,对麒麟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登上麒麟阁,极目远眺,市区全景尽收眼底。只见山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贯穿市区的沙溪河蜿蜒东流,傍河的江滨公园风景如画。环城公路上车水马龙,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远处,工厂高炉挺拔、烟囱林立。曾几何时,三明还是个仅有几家豆腐店的小县城,“城里磨豆腐,城外听得见”。现在她已发展成为福建省重要的工业城、名闻遐迩的文明城。如今,她又在向创建国家园林城的目标迈进。抚今忆昔,怎不叫人精神振奋、感慨万千!
从山顶下来,我来到麒麟山脚下的明湖。明湖位于麒麟山右侧,总面积约半亩,小巧静谧。湖的中部有一个30平方米左右的小岛。岛上,几棵小树亭亭玉立,奇花异草色彩缤纷。湖上还兀立着一块湖石,石上几株小草迎风摇曳,似乎是在孤芳自赏。湖边有精巧雅致的亭子,湖上有画舫。画舫临岸贴水,像待人登临一般。荡舟湖上,麒麟阁及麒麟山树的倒影随湖波颤动,逗人捕捉。湖的末端有拦水堤,它又兼作跨水桥。桥栏造型雅致美观,给人雕栏玉砌之感,整个明湖湖光山色对映增辉,令人流连忘返。
从麒麟山的风景特色来看,它虽然没有名山大川的雄浑险峻,也没有古典园林的秀丽典雅,但它却有朴拙、淡雅之美。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外喧内幽,更使它具有城市山林的风韵和意境。每逢周末、假日,人们登游麒麟山,在领略湖光山色的美景之中,发思古之幽情,励创业之豪志,即使身心获得享受,又使精神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