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这个是 赭 个什么字
赭zhě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赭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赤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五笔86:FOFJ 五笔98:FOFJ 仓颉:GCJKA
笔顺编号:121323412132511 四角号码:4426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D6D
基本字义
1. 红褐色:~石(矿物,土状赤铁矿,可做颜料)。~衣(古代罪人穿的赤褐色的衣服,借指罪人)。
详细字义
〈名〉
1. 红土 [red soil]
赭,赤土也。——《说文》
偷长以赭污其衣裙。——《汉书·张敞传》
其土则丹青赭垩。——《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2. 又如:赭垩(红土与白土)
3. 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 [ocher dye]
赫如渥赭,公言赐爵。——《诗·邶风·简兮》
4. “赭衣”的简称 [red worn by convicts dress]
田叔钳赭,志于夷戮。——《宋书》
5. 又如:赭徒(囚徒,犯人。因身穿赭衣,故称)
6. 赤地,寸草不生的土地。亦指田野寸草不生的荒芜景象 [barren land]。如:赭尽(谓使山野草木空尽而成赤地)
7. 山名 [Zhe mountain]。在浙江省萧山县东北。山石呈赭色,故名
〈动〉
1. 染成红色 [dye red]
或赭其垣。——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赭红袍(血溅衣袍,使成红色。比喻战斗激烈);赭面(以赤色涂脸。亦指以赤色涂红的脸);赭颜(因酒醉而脸红)
3. 因羞愧而脸红 [blush]
人戏称曰:“公之《春秋》,亦权倚阁乎?”秩色颇赭。—— 宋· 彭乘《墨客挥犀》
4. 施加罪罚 [punish]。如:赭墨(服赭衣,受墨刑。指刑罚)
5. 伐尽树木,使山岭赤裸呈赭色。如:赭山(伐尽山上的树木)
〈形〉
1. 红色、赤红色 [reddish-brown]
赭,赤也。——《广雅·释器》
桃汤赭鞭。——《汉书·王莽传》。师古曰:“赭,赤也。”
2. 又如:赭袍(红袍);赭衣(古时囚犯穿赤褐色衣,因以赭衣代称囚犯);赭黄(天然的褐铁矿);赭鞭(赤色的鞭);赭衣塞路(比喻犯罪的人很多);赭红、赭赤(红褐色)
3. 赤裸 [bare]
群饮源槁,回食野赭。——唐· 柳宗元《晋问》
常用词组
1. 赭石 zhěshí
[ocher] 暗棕色矿物,用做颜料
隐藏更多释义
以下结果由HttpCN提供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赤者 汉字部件分解:赤者
笔顺编号:121323412132511
笔顺读写:横竖横撇竖撇捺横竖横撇竖折横横
2. 黄赭文言文翻译
黄赭:即黄赭石。亦即褐铁矿。用作颜料的是风化成的褐铁矿帽、褐铁矿结核表面的黄色粉,经分选、漂洗、加工成黄色粉末。色调有棕黄、褐黄色,遮盖力强,对光、碱、微酸的作用相对稳定。
另:
赭黄:
1、土黄色。古代皇帝袍服以此色染之。《北史·綦母怀文传》:“怀文曰:‘赤,火色;黑,水色。水能灭火,不宜以赤对黑。土胜水,宜改为黄。’神武遂改为赭黄。”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龙袍》:“凡上供龙袍,我朝局在苏杭,其花楼高一丈五尺,能手两人,扳提花本,织过数寸,即换龙形,各房鬪合,不出一手,赭黄亦先染丝。”
2、指赭黄袍。清褚人获《坚瓠五集·海陵诗词》:“(金完颜亮)一日至卧内,见几上瓶中植岩桂,索笔赋云:‘一朝扬汝名天下,也学君王著赭黄。’”清汪懋麟《元夜禁中观放烟火歌》:“赭黄盘龙覆御榻,羽林排列皆腾骁。”
3、指黄中带赤的颜色。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运次》:“赭黄,赭色之多赤者。”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其上亦有乳垂,而其内高广俱不及三分之一,石色赭黄如新凿者。”
3. 黄赭文言文翻译
黄赭:即黄赭石。
亦即褐铁矿。用作颜料的是风化成的褐铁矿帽、褐铁矿结核表面的黄色粉,经分选、漂洗、加工成黄色粉末。
色调有棕黄、褐黄色,遮盖力强,对光、碱、微酸的作用相对稳定。另:赭黄:1、土黄色。
古代皇帝袍服以此色染之。《北史·綦母怀文传》:“怀文曰:‘赤,火色;黑,水色。
水能灭火,不宜以赤对黑。土胜水,宜改为黄。
’神武遂改为赭黄。”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龙袍》:“凡上供龙袍,我朝局在苏杭,其花楼高一丈五尺,能手两人,扳提花本,织过数寸,即换龙形,各房鬪合,不出一手,赭黄亦先染丝。”
2、指赭黄袍。清褚人获《坚瓠五集·海陵诗词》:“(金完颜亮)一日至卧内,见几上瓶中植岩桂,索笔赋云:‘一朝扬汝名天下,也学君王著赭黄。
’”清汪懋麟《元夜禁中观放烟火歌》:“赭黄盘龙覆御榻,羽林排列皆腾骁。”3、指黄中带赤的颜色。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运次》:“赭黄,赭色之多赤者。”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其上亦有乳垂,而其内高广俱不及三分之一,石色赭黄如新凿者。”
4. zhe,怎么写
zhe 大全,足以满足您的需要了!着 [zhe] [zhuó] [zháo] [zhāo] 1.表示动作的持续:他打~红旗在前面走|他们正谈~话呢。
2.表示状态的持续:大门敞~|茶几上放~一瓶花。3.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你听~|步子大~点儿|快~点儿写|手可要轻~点儿。
4。这 [zhè] [zhèi] 指示代词。
指称比较近的人或事物:~个人|~本书。辙 [zhé] 1.车轮压出的痕迹;车辙:覆~|如出一~|前头有车,后头有~。
2.行车规定的路线方向:上下~|顺~儿|戗(qiāng)~儿。3.杂曲、戏曲、歌词所押的韵:十三~|合~。
4.办法;主意(多用在“有、没”后面):想~|。折 [shé] [zhé] [zhē] 1.断(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树枝~了|桌子腿撞~了。
2.亏损:~本儿|~耗。3.姓。
著 [zhù] [zhuó] [zhe] 著作:名~|译~。遮 [zhē] 1.一物体处在另一物体的某一方位,使后者不显露:山高~不住太阳。
2.拦住:横~竖拦。3.掩盖:~丑|~人耳目|~不住内心的喜悦。
者 [zhě] 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老~|作~|读~|胜利~|未渡~|卖柑~|符合标准~。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
柘 [zhè] 1.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褐色,有长刺,叶子卵形,头状花序,果实球形。叶子可以喂蚕,根皮可入药。
2.(Zhè)姓。哲 [zhé] 智慧卓越或有卓越智慧的人: ~人| 先~。
浙 [zhè] 1.浙江,古水名,就是现在的钱塘江,在今浙江省。2.指浙江省。
3.姓。辄 [zhé] 文言副词。
就;总是: 浅尝~止| 动~得咎。蛰 [zhé] 动物在冬天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伏| 入~。
蜇 [zhē] [zhé] 1.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2.某些物质刺激皮肤或黏膜使发生微痛:切洋葱~眼睛|这种药水擦在伤口上~得慌。
适 [shì] [dí] [zhé] 1.去,往。2.归向;归从。
3.女子出嫁。4.顺从。
5.适合,符合。6.节制;调节。
7.恰当,得当。8.齐等。
9.悦乐,满足。10.和顺,顺适。
11.安逸,闲适。12.舒适,和畅。
13.善,美好。14.辟领。
古丧服。淛 [zhè] 同“浙”。
谪 [zhé] 见“谪”。㸙 [zhē] 古代吴(今江浙一带)人称父亲。
讁 [zhé] 同“谪”。鹧 [zhè] 鸟,背部和腹部黑白两色相杂,头顶棕色,脚黄色。
生活在有灌木丛的低矮山地,吃昆虫、蚯蚓、植物的种子等。襵 [zhě] 同“褶”。
輙 [zhé] 同“辄”。搩 [jié] [zhé] 1.强暴。
2.古同“揭”,担负。�� [zhé] 同“辙”。
厇 [zhé] [zhái] 古同“磔”。开;开张之意。
�� [zhè] 同“甘蔗”的“蔗”。慹 [zhí] [zhé] 恐惧:“怀诈不称,诛罚辄行,以是豪强~服。”
这 [zhè] 1.代词。指示或代替比较近的人、事物或处所。
2.代词。犹这麽,这样。
有加强语气的作用。3.代词。
指现在。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4.代词。犹这个。
表示训斥或夸张。5.曲中衬字。
6.助词。表示语塞。
樜 [zhè] 古同“柘”。�� [zhé] 1.啰嗦,唠叨。
2.“讋”(詟)的异体字。嗻 [zhē] [zhè] [zhù] [zhe] 1.厉害;很。
2.出色,出众。磔 [zhé] 1.古代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
2.书法用语。指汉字笔画的捺。
参见〔永字八法〕 砓 [zhé] 山重叠陡峭险恶的样子。乇 [tuō] [zhé] 委托。
乽 [zhě] 1.〈韩〉封君名,宗室君号。2.〈韩〉地名用字。
悊 [zhé] 同“哲”。䗪 [zhè] 〔䗪虫〕地鳖。
謺 [zhé] 1.〔~讘(niè)〕多言。2.拾人语。
蛰 [zhé] 见“蛰”。辙 [zhé] 见“辙”。
銸 [zhé] [niè] 铁钳、火夹之类。粍 [zhé] ◎ 公制长度单位(“毫米”――千分之一米的略写mm的旧译)。
螫 [shì] [zhē] 同“蜇(zhē)”。蜂、蝎等有毒腺的虫子用尾部的毒刺刺人或动物。
嫬 [zhē] 古女子人名用字。蟅 [zhè] 1.〔~蟒(mǎng)〕蚱蜢。
2.地鳖。蔗 [zhè] 甘蔗:~糖|~田|~农。
棏 [dé] [zhé]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䇽 [zhé] 〔䇽子〕〈方〉一种粗的竹席。
馲 [tuō] [zhé] 〔~驼(tuó)〕骆驼,如“自青州以~驼(tuó)驮其种,遂传洛中。” 摺 [zhé] 1.同“折(zhé)”。
2.另见“折” 晢 [zhé] 1.明亮。2.明智。
歽 [zhé] 夭折。埑 [zhé] 古同“哲”。
虴 [zhé] 〔~蜢(měng)〕蚱蜢。锗 [zhě] 见“锗”。
聑 [tiē] [zhé] 1.安适。2.耳垂。
谪 [zhé] 1.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贬~|~居。2.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迷信):有人把李白称为~仙。
3.责备;指摘:众人交~。讋 [zhé] 见“詟”。
杔 [tuō] [zhé] 〔~栌(lú)〕古书上说的一种树。辄 [zhé] 见“辄”。
踷 [zhě] 邪行貌。喆 [zhé] 同“哲”,多用于人名。
赭 [zhě] 红褐色:~石。鮿 [zhé] 干鱼。
鹧 [zhè] 见“鹧”。䝕 [zhé] 猪。
古方言。嚞 [zhé] 古同“哲”。
袩 [zhé] 1.衣衽。2.衣领端。
褶 [zhě] 1.衣服折叠后留下的痕迹:百~裙|裤~。2.脸上的皱纹:满脸~子。
扸 [xī] [zhé] 古通“析”。晣 [zhé] 同“晢”。
矺 [zhé] 1.古同“磔”,古代分裂肢体的酷刑。2.敲,击。
詟 [zhé] 惧怕:~服(慑服)|~惧(恐惧)。籷 [zhé] 1.软熟相粘的饭做成的饼。
2.黏。啠 [zhé] 古同“哲”。
啫 [zhě] [shì] 1.〔~喱〕一种食品,果子冻。2.方言,语气词,表示肯定、劝告(较婉转,姑娘们多用):唔系~(不是的)。
唔好动~(不要去碰它啊)!锗 [zhě] 金属元素,符号 Ge(germanium)。银灰色,质脆,有单向导电性,自然界分布极少。
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