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若用隶书怎么写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 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 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
写长横时,起笔逆 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这样,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 笔势飞动,姿态优美。
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 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
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变曲为直。
调正笔画断连。省减笔画结构等等。
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面点最为重要。横向取势能左右发笔,上下运动受到制约。
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而毛笔的柔软性以使汉字笔画产生了粗细方圆。
藏 露等各种变化。还有字距宽。
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
2. 云志功讲怎样写篆书
链接.小篆 小篆是"大篆"的对称,又称“秦篆”.所谓篆书,最早本旨秦代李斯等人厘定的规范字体,即小篆.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篆]下注云:[李斯所作日篆书,而谓史籀所作曰大篆,既又谓篆书曰小篆.]段氏所言是可信的,即小篆最初称为篆书,之后秦人尊小篆以前的字体大篆,于是又相对称李斯所作为小篆.一 释义:《说文•竹部》云:[篆,引书也.]段玉裁注云:[引书者,引笔而著于竹帛也.]因而篆书的原意,大致是拉长笔画写出的字体了.《周礼•考工记•凫氏》云:[钟带谓之篆.]就是钟上围绕的图饰.《周礼•宗伯》:[孤卿夏篆.]郑玄注:[五彩画毂约也.]就是彩画的贯车轴的圆木.我们再从词源上考察[篆]字本来的内涵.[篆]与[瑑]、[缘]等 一组同源字,它们音、义俱近.瑑是玉器上雕饰的凸纹,椽是屋顶上彩绘的圆形木条(方形者称桷),缘是衣服周边的华饰,可知以[彖为声符的字,其内涵皆有圆、长、美义.由此可以推知,古人以[篆]指称秦代规范化的小篆字体,大致是借以表明其笔意圆转活脱,笔画悠长简静,字形秀美端庄,从而不同于古籀的独特风格.二.发展 其实,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一百多年,成熟的小篆字体就已形成,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等朝廷重臣,对编汇、整理小篆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协助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政策,李斯作《仓颉篇》、胡毋敬作《博学篇、》赵高作《爰历篇》.在全国推行统一的、规范化了小篆字体.1秦代 秦小篆文字流传下来的有两大类:一是铸在铜器上的文字,如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版,还有刻在瓦当上的文字.二是刻石文字.史载秦代共刻了七块石碑,即《泰山》、《琅琊台》、《峄山》、《会稽》、《东观》、《芝罘》和《碣石》.其中的真迹只有《泰山》、《琅琊》二石,其余均已毁佚,《会稽》、《峄山》二石幸有摹刻的拓本传世.后世习篆,大都源于以上诸碑.2汉代 小篆在汉代虽不占统治地位,但在一些比较庄重、显要的地方,如碑额、印玺、瓦当、钱币和度量衡器上仍然使用着;也有碑文用篆体书刻的.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最早收录小篆,也是小篆字数较全的一部字书.全书收字9353个,字体以小篆为主,对继承和推广小篆书体具有重要作用.汉以后,篆书虽已不再广泛通行,但也偶有小篆名作问世.3.唐代 唐代擅篆书者当推李阳冰.其代表作有《三坟记》、《怡亭铭》、《般若台题名》和《栖先茔记》等.4.清代 清代中期以后,堪称篆书中兴之世.最杰出的代表当推邓石如,堪称一代宗师,对后世影响巨大,被誉为篆书领域继李斯、李阳冰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另外,吴让之、杨沂孙、徐三庚、赵之谦、吴大澄、吴昌硕、王福庵等书家,也大大促进了篆书的发展创新,使篆书书体进入到一个璀灿的时期.小篆的学习 篆书的运笔和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不同,并无其他书体笔法的丰富变化,但是由于人体生理上的需要〔如心跳和呼吸等〕,都会对保持恒定状态的小篆线条产生影响,所以,篆书的运笔也十分不易.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谈谈篆书的运笔.一.起笔与收笔 篆书的运笔重心在起笔与收笔,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逆入平收”.古人讲:“用笔之势,特需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要保持篆书线条的稳定、圆润的形态,起笔与收笔至关重要.大家看一看如下几种线条的起笔与收笔.示范:横笔 竖笔 弧笔 曲笔 二.接笔:篆书线条流畅悠长,遒劲舒展.有时一笔而成,十分困难,所以,就产生了接笔现象.接笔现象一般有二种类型:示范并讲一是笔内相接:笔内相接要注意顺势而成,不要有悖势,最好有一小段复笔,灭迹隐端,保持线条边缘整齐光滑.。
3. 心若无尘,清风自来的篆书怎么写
小篆
大篆
4. 超字篆书怎么写
一、超的篆书写法:
二、超的释义:
1、超过:~额。~龄。~音速。一连~了两辆车。
2、超出(一定的程度或范围):~级。~高温。~一流。
3、在某个范围以外;不受限制:~自然。~现实。~阶级。
三、相关组词:
超支 超载 超脱 超额
超常 超越 超编 超过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1、文言版《说文解字》:超,跳也。从走,召声。
2、白话版《说文解字》:超,跳跃。字形采用“走”作边旁,采用“召”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
1、超脱 [ chāo tuō ]
不拘泥成规、传统、形式等:性格~。他的字不专门学一家,信笔写来,十分~。
引证:蒋子龙 《开拓者》:“任何人都不能超脱时代的局限。”
2、超额 [ chāo é ]
超过定额:~完成任务。~百分之十。
引证:王慧芹 《三请周文增》:“生产任务是月月超额,年年超额。”
3、超常 [ chāo cháng ]
超过寻常;超出一般:~儿童(智商特别高的儿童)。竞技水平~发挥。
4、超升 [ chāo shēng ]
佛教用语,指人死后灵魂升入极乐世界。
5、超逸 [ chāo yì ]
(神态、意趣)超脱而不俗:风度~。笔意~。
5. 大的篆书怎么写
1)【大】字篆书的几种写法
【大】字方正小篆体的写法
【大】字汉鼎繁印篆的写法
【大】字金文大篆体的写法
【大】字迷你繁方篆的写法
【大】字经典繁角篆的写法
【大】字中国龙金石篆的写法
2)篆书特点
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
6. 炀字篆书怎么写
● 炀
yàng
◎烘烤: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庄子》
◎向火(取暖);烤火:炀,炙燥也。――《说文》、冬则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淮南子》、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战国策》
◎炊:炀者(灶下烧火的人);炀器(炉灶)
◎遮蔽,蒙蔽,挡住 :炀没(湮没,消失);炀蔽(遮瞒;遮蔽)
◎炽热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汉·东方朔《七谏》
◎又如:炀火(烈火);炀旱(炎热干旱);炀炀(火盛的样子);炀和(融和;暖和)
yáng
◎熔炼金属:以一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熔化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