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志 吴书 虞翻 翻译
原文: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
孙策征会稽,朗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
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
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愿少留意。”
策曰:“君言是也。” 翻出为富春长。
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
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
融答书曰:“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 孙权以为骑都尉。
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
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蒙即从之。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
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翻由是得免。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
后翻乘车行,又经芳营门,吏闭门,车不得过。翻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芳闻之,有惭色。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
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翻译: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
会稽太守王朗任命他为功曹。孙策征讨会稽,王朗抵抗孙策,被打败,逃到海上。
虞翻一直追随并保护着他,王朗对虞翻说:“你家里还有老母亲,你可以回家了。”虞翻回来以后,孙策依然任命他为功曹,用对待朋友的礼节对待他,还亲自到虞翻的家里探望他。
孙策喜欢骑马打猎,虞翻劝谏说:“您聚集乌合之众,统领涣散的人们,竟使得他们都对您效死力,就算是汉高祖也比不上您。至于您随便地微服出行,侍卫来不及戒备,官兵们经常为这事苦恼。
做君主的如果不持重就无法展示威严,希望您稍微注意。”孙策说:“你说得对。”
虞翻调出会稽担任富春县长。孙策去世,各县官员都打算出城奔丧,虞翻说:“(我)担心邻县的山民可能有变乱,官员远离城池,一定会导致动乱。”
因此留下来制作孝服服丧。各县效仿他,都得以平安无事。
虞翻给少府孔融写信,并把自己著作的《易注》给他看。孔融回信说:“听延陵(人名)整理的音乐,看你著作的《易注》,才知道东南地区美好的,不只是会稽的竹箭。”
孙权任命虞翻为骑都尉。虞翻多次冒犯孙权极言劝谏,孙权很不高兴。
虞翻又生性不合世俗,经常被诽谤陷害,因此被贬到丹杨泾县。吕蒙图谋打败关羽,因为虞翻也懂医术,请他跟随自己。
后来吕蒙带领大军向西进发,南郡太守麋芳打开城门投降。吕蒙还没有占领郡城就在沙场上作乐。
虞翻对吕蒙说:“如今和您一条心的只有麋将军一人,城中的人怎么都能相信呢,为何不赶紧入城收缴他们的府库的钥匙呢?”吕蒙马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孙权做了吴王以后,有一次宴席快结束的时候,亲自起来劝酒,虞翻趴在地上装醉,不端酒杯。
孙权离开后,虞翻又直起身坐下。孙权于是大怒,拔出佩剑要杀他,在座的都很惶恐。
只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劝说道:“大王酒一喝多竟要杀掉良臣,就算虞翻有罪,天下人谁相信?况且大王因为能容纳贤才,所以天下才俊都来投奔,如今一下子前功尽弃,怎么行呢?”虞翻因此得以免死。 虞翻曾经乘船出行,和麋芳相遇,糜芳船上人大多想让虞翻主动避让,前面开路的人说:“给麋将军让路!”虞翻大声骂道:“丧失了忠信,拿什么侍奉君主?献出人家(蜀国)两座城,还称将军,行吗?”糜芳关上船窗不应,赶紧回避了。
后来虞翻乘车出行,又经过糜芳的军营大门,军官关上营门,虞翻的车马过不去。虞翻又大怒说:“该关城门的时候反而打开,该打开营门的时候反而关闭,哪里能算事情办得妥当呢?”糜芳听到后,露出惭愧的表情。
虞翻生性疏狂直率,多次酒后失礼。孙权和张昭谈论神仙,虞翻指着张昭说:“他们都是死人,你们还说是神仙,世上怎么会有神仙!”孙权恼恨他不止一次了,于是把他流放到交州。
虽然他被流放,但是依然讲学不止,来听讲的门徒常常多达好几百人。
2. 三国志 吴书 虞翻 翻译
原文: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
孙策征会稽,朗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
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
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愿少留意。”
策曰:“君言是也。” 翻出为富春长。
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
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
融答书曰:“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 孙权以为骑都尉。
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
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蒙即从之。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
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缉胆光感叱啡癸拾含浆乎?”翻由是得免。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
后翻乘车行,又经芳营门,吏闭门,车不得过。翻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芳闻之,有惭色。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
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翻译: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
会稽太守王朗任命他为功曹。孙策征讨会稽,王朗抵抗孙策,被打败,逃到海上。
虞翻一直追随并保护着他,王朗对虞翻说:“你家里还有老母亲,你可以回家了。”虞翻回来以后,孙策依然任命他为功曹,用对待朋友的礼节对待他,还亲自到虞翻的家里探望他。
孙策喜欢骑马打猎,虞翻劝谏说:“您聚集乌合之众,统领涣散的人们,竟使得他们都对您效死力,就算是汉高祖也比不上您。至于您随便地微服出行,侍卫来不及戒备,官兵们经常为这事苦恼。
做君主的如果不持重就无法展示威严,希望您稍微注意。”孙策说:“你说得对。”
虞翻调出会稽担任富春县长。孙策去世,各县官员都打算出城奔丧,虞翻说:“(我)担心邻县的山民可能有变乱,官员远离城池,一定会导致动乱。”
因此留下来制作孝服服丧。各县效仿他,都得以平安无事。
虞翻给少府孔融写信,并把自己著作的《易注》给他看。孔融回信说:“听延陵(人名)整理的音乐,看你著作的《易注》,才知道东南地区美好的,不只是会稽的竹箭。”
孙权任命虞翻为骑都尉。虞翻多次冒犯孙权极言劝谏,孙权很不高兴。
虞翻又生性不合世俗,经常被诽谤陷害,因此被贬到丹杨泾县。吕蒙图谋打败关羽,因为虞翻也懂医术,请他跟随自己。
后来吕蒙带领大军向西进发,南郡太守麋芳打开城门投降。吕蒙还没有占领郡城就在沙场上作乐。
虞翻对吕蒙说:“如今和您一条心的只有麋将军一人,城中的人怎么都能相信呢,为何不赶紧入城收缴他们的府库的钥匙呢?”吕蒙马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孙权做了吴王以后,有一次宴席快结束的时候,亲自起来劝酒,虞翻趴在地上装醉,不端酒杯。
孙权离开后,虞翻又直起身坐下。孙权于是大怒,拔出佩剑要杀他,在座的都很惶恐。
只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劝说道:“大王酒一喝多竟要杀掉良臣,就算虞翻有罪,天下人谁相信?况且大王因为能容纳贤才,所以天下才俊都来投奔,如今一下子前功尽弃,怎么行呢?”虞翻因此得以免死。 虞翻曾经乘船出行,和麋芳相遇,糜芳船上人大多想让虞翻主动避让,前面开路的人说:“给麋将军让路!”虞翻大声骂道:“丧失了忠信,拿什么侍奉君主?献出人家(蜀国)两座城,还称将军,行吗?”糜芳关上船窗不应,赶紧回避了。
后来虞翻乘车出行,又经过糜芳的军营大门,军官关上营门,虞翻的车马过不去。虞翻又大怒说:“该关城门的时候反而打开,该打开营门的时候反而关闭,哪里能算事情办得妥当呢?”糜芳听到后,露出惭愧的表情。
虞翻生性疏狂直率,多次酒后失礼。孙权和张昭谈论神仙,虞翻指着张昭说:“他们都是死人,你们还说是神仙,世上怎么会有神仙!”孙权恼恨他不止一次了,于是把他流放到交州。
虽然他被流放,但是依然讲学不止,来听讲的门徒常常多达好几百人。
3. 历史上的 虞翻是怎样的
虞翻(164-232),汉末三国时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
字仲翔,他少而好学,有高气。最初,为会稽太守王朗之功曹,孙策征会稽,王朗败绩,虞氏归孙策。
孙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自此,他追随孙策左右,驰骋疆场。
后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因司空曹操举存而不就。孙策死后,其弟孙权主事,以其为骑都尉。
虞氏性情疏直,多次犯颜谏争,且性多不协俗,屡使孙权大怒,先后被谪到丹杨泾县和交州等地。他虽然常有失君臣之礼的行为,然十分注重封建礼教,尤其崇尚一臣不事二君的忠君思想,即使遭他奚落的降将于禁,内心也十分佩服他,魏文帝因此也常为他设坐。
虞氏一生虽处乱世,亲自参与了三国争霸的战争,但于学问孜孜以求,从未间断。特别是晚年在交州期间,讲学不倦,门生常数百人。
据《三国志》及其注载,虞氏为《老子》、《论语》、《国语》作过训注,并著《明扬释宋》。考《隋书经籍志》:“梁有《古文论语》十卷,郑玄注;又王肃、虞翻、谯周等注《论语》各十卷。”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4.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全篇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孙策去世,富春的各官员都打算出城奔丧,虞翻说:“恐怕邻县的山民可能有变乱,官员远离城池,一定会导致动乱。”因此留下来制作孝服服丧。各县都效仿他,都得以平安无事。后来虞翻被州里推荐为秀才,汉朝朝廷召他担任侍御使(官职名),担任司空的曹操也争聘他,都没有接受。
虞翻给少府(官职名)孔融写信,并向他展示自己著作的《易注》。孔融回信说:“听延陵(人名)整理的音乐,看你著作的《易注》,才知道东南地区美好的,不只是会稽的竹箭。又观查天象,气温,推算祸福,与神灵契合,可以说是探索奥妙达到极致了。”会稽东部都尉张纮又写信给孔融说:“虞仲翔先前被人诽谤的很厉害,但他的本质就像美玉,越雕摩月光亮,那些诽谤不足以对他造成伤害。”
孙权任命虞翻为骑都尉。虞翻多次冒犯孙权进行争论劝谏,孙权很不高兴。虞翻又生性不向低俗妥协,经常被诽谤陷害,因此被贬到丹杨泾县。吕蒙图谋打败关羽,托病回到建业(今杭州),因为虞翻也懂医术,请他跟随自己,也打算借此机会释放他。后来吕蒙带领大军向西进发,南郡太守麋芳打开城门投降。吕蒙还没有占领郡城就在沙场上作乐。虞翻对吕蒙说:“如今和您一条心的只有麋将军一人,城中的人怎么都能相信呢,为何不赶紧入城收降其余的官兵呢?”吕蒙马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城中有埋伏,因为虞赖的计谋没有成功。关羽被打败后,孙权让于占卜,算出《兑》下《坎》上,《节》,五爻变之《临》的卦象,虞翻说:“不出二天,关羽必被杀头。”果然如虞翻所说。孙权说:“你虽然比不上伏羲氏,但比得上东方朔了。”魏将于禁被关羽俘虏,被囚禁在城中,孙权到了以后释放了他,请他和自己相见。另一天,孙权骑马出来,请于禁和自己同行,虞翻呵斥于禁说:“你是个俘虏,怎么敢和我们主公的马齐头并进呢!”就要拿鞭子打于禁,被孙权呵止了。后来孙权在楼船和群臣会饮,于禁听着歌舞痛哭流涕,虞翻又说:“你打算装模作样来求得宽赦吗?”孙权对他感到很气愤。
孙权做了吴王以后,庆功宴席快就数的时候,亲自起来劝酒,虞翻趴在地上装醉,不端酒杯。孙权离开后,虞翻又起来坐下。孙权于是大怒,拔出佩剑要杀他,在座的都很惶恐。只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劝说到:“大王喝酒之后杀掉有名的读书人,就算虞翻有罪,天下人谁相信?况且大王向来能容纳贤人使众人归附,所以天下人都来投奔,如今一下子前功尽弃,行吗?”孙权说:“曹孟德(曹操)尚且杀了孔文举(孔融),我杀个虞翻有什么!”刘基说:“曹操是个轻易就杀人的人,天下都反对他。大王推行德义,要和尧、舜相比,(如果杀了虞翻)怎么再和尧舜相比呢?”虞翻因此得以免死。孙权因此命令身边的人,从今起酒后自己再说杀人,都不要杀。
虞翻曾经乘船出行,和麋芳相遇,糜芳船上人多,打算让虞翻避让,糜芳船上仪仗队的先锋说:“给将军让路!”虞翻大声骂道:“丧失了忠信,拿什么侍奉君主(说糜芳是降将)?献出人家(蜀国)两座城,还称将军,行吗?”糜芳关上船窗不回答他赶紧回避了。后来虞翻乘车出行,又经过糜芳的军营大门,军官关上营门,虞翻的车马过不去。虞翻又大怒说:“该关的时候反而打开,该打开的时候反而关闭,这是你们应该做的吗?”糜芳听到后,露出惭愧的表情。虞翻生鲁莽刚直,多次在酒席上失言。孙权和张昭谈论神仙,虞翻指着张昭说:“你们都是死人,还谈论神仙,世上怎么会有神仙!”孙权恼怒它不是一次了,于是把他流放到州。虽然他属于被流放,但是依然讲学不止,来听讲的门徒常常多大好几百人。又给《老子》、《论语》、《国语》写注释,都在世上流传。
起初,山阴(地名)人丁览,太末(地名)人徐陵,一个在县里作小官吏,以给不被人了解,虞翻一见他们,便和谈们交友,关系很好,最终他们都出了名。虞翻在南方待了十多年,七十岁去世。遗体回到到会稽安葬,妻子儿女得以回到家乡。
虞翻有十一个儿子。第四子虞汜最出名,永安(吴景帝年号)初年,通过选拔官宦子弟担任散骑中常侍,后来担任监军使者,征讨扶严,病死了,虞汜的弟弟虞忠,曾任宜都太守。虞耸,曾任越骑校尉。多次升迁到廷尉、湘东太守、河间太守,虞昺,官至廷尉尚书、济阴太守。
5. 古代的虞字怎么写
虞姓
一、姓氏源流
虞(Y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妫姓,以国名为氏,来自舜帝。远古舜帝有一个称号叫有虞氏,所以舜帝又被称为虞舜。虞舜就是虞氏的始祖。大禹治水有功,于是舜帝将帝位禅让给大禹,大禹于是就把舜帝的儿子封在虞这个地方,并且建立了虞国,他的子孙于是就将虞作为自己的姓,称为虞姓。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西周初,武王执政以后封仲雍的庶孙于虞,建立了虞国。春秋时期被晋国消灭,虞国的人民于是以国为姓,是为虞姓。
得姓始祖:虞舜。姓姚,名重华,约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据《史记》记载,尧让位于舜,践帝位39年。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故虞舜就是虞氏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虞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虞姓出自姚姓。远古氏族部落的时候,尧将部落首领的地位禅让给舜。舜有一个称号叫作虞,所以直到今天还被成为虞舜,这也是虞姓的最早起源。后来大禹治水有功,舜又将天下禅让给大禹,称夏禹。为了纪念虞舜,大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国(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一说现今河南省东部),商均的后代就称为虞氏。舜是东夷人,号有虞氏,是东夷少昊白虎部水伯天吴裔族邹虞氏之子。邹虞是邹屠与天吴氏族的联姻族,陶唐尧侯与后羿击杀朝阳天虞与东平台前村邹屠氏之后,邹虞联盟解体,邹氏南迁,虞氏留居豫东商丘的虞城。舜出生于此,及长迁菏泽,制陶为业。后来到了西周的时候,虞仲的后代在周文王的时候建立虞国,春秋时候为晋国所灭,但后代以虞为姓,保留至今。在古代,虞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会稽(略)。
三、历史名人
虞 经:东汉史官,武平人。为郡县吏。曾经说:“我的子孙为什么不做九卿呢?”于是他给他的孙子取字为“升卿”。
虞 翻:三国时候吴国的学士,从小爱读书有才气,但多次被请去做官都拒绝。又爱直言议论政事,因此还坐过牢。年老时讲学,听讲的人数以百计。
虞 集:元代学者,崇仁人,仁宗时期为集贤修撰。著有《经世大典》、《通元学古录》等。
虞 朗:清代女画家,金坛人。自号冰壶女史。喜欢画墨兰,著作有《桃源春泛图小影》。
虞 卿:战国时赵国上卿,游说赵孝成王,第一次见赵王时赵王赐给他一些黄金和一双白璧,第二次见的时候赵王就拜他为赵国上卿了,于是他号虞卿。因为评论国家的得失,积累了八篇文章,合起来称为《虞氏春秋》。
虞世南:字伯施。唐朝时期余姚人,隋朝时期为秘书郎,唐朝时期为秘书监。年少的时候与兄长世基一起跟从顾野王学习。唐太宋曾经夸赞他:“德行绝好,忠直绝好,博学绝好,文词绝好,书翰绝好。”擅长于书法,师承沙门智永。偏重于行草,晚年专攻正楷,与欧阳询齐名。一起被称为“欧虞”。贞观十二年逝世,终年80岁。编撰《北堂诗抄》173卷。
虞允文:字彬甫,南宋人。绍兴二十二年进士,文武双全,为国立有大功。历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丞相等职。关心朝廷大事,经常提出有用的建议,终年64岁。
虞仲文:金代宰相。字质夫,宁远人,进士。擅长绘画,为官清廉。
虞黄昊:清代诗人。字景明,钱塘人。康熙举人。自幼聪明,十岁的时候就能做诗,后来一直因为诗而有名。是“西泠十子”之一。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的时候将陈留郡的一部分划出来,设置了济阳郡。在今天的河南省兰考县一带。
会稽郡:秦朝的时候设置。在今天的江苏省东南部以及浙江省活上西部一带。治所在吴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
陈留郡:秦代设置陈留县,汉代改设陈留郡。在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地区。
2、堂号
五绝堂:源自唐太宗曾经夸赞虞世南:“德行绝好,忠直绝好,博学绝好,文词绝好,书翰绝好。”一时传为美谈。
6. 叙述文怎么写
写好一篇作文的要诀 (一)主题: 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给予他人一定的启示性,说出一定的人生道理。
(二)内容: 1.必须是独特性的,不可以“人云亦云”,更不可以抄袭“模范作文”。 2.必须有具体实例的描写。
(三)文采: 1.有匠心独具的比喻。 2.创造不落俗套的形容词。
3.尽量多用成语。 题 目: 可以自由选择你所认识的任何人而进行撰写,包括亲戚、家人、朋友、邻居、同学、教师、长辈、异性朋友,等等。
内容必须包括以下项目: 其一:外貌的观察 人物素描的要诀在于抓住特征。 作者可以对所要描写的对象进行“静态的观察”,之后,抓住他形体或者是脸庞上的特征,用以下的手法进行描写: 1.写实手法 例一:他眸子狭长,脸上所架的那副方框眼镜使他看起来极具书卷气。
例二:她有一张菱形的嘴,微笑时,有一种令人倾倒的风采。 2.比喻手法 例一:他很高,像一株耸天而立的椰子树。
例二:他的肚子很圆,像一个。
7. 虞翻干过什么大事
虞翻(164-233),字仲翔,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
日南太守虞歆之子。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官员。
他本是会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后投奔孙策,自此仕于东吴。他于经学颇有造诣,尤其精通《易》学。
早年虞翻起初在会稽被太守王朗任命为功曹。及后孙策进攻会稽,虞翻当是正值父丧,但仍然不忘跑去向王朗进言,劝王朗避战,不要与孙策正面交锋。
王朗不听,坚持领兵抵抗,但最终被孙策击败,虞翻于是护送王朗逃走。到候官县时,侯官县长闭门不让王朗通过,虞翻于是游说候官县长开门,成功后王朗说虞翻尚有母亲要供养,不必送他到太远,要虞翻回会稽。
虞翻回去后,孙策让他复任会稽功曹,并和他结交。孙策经常轻骑出游猎,虞翻曾劝阻,孙策虽然同意,但依旧出游。
后来虞翻转任富春县长,此时孙策却被许贡门客行刺而死,各县官员都打算去奔丧,但虞翻认为江东未定,若果官员离开可能会令贼匪和变民有机可乘,侵扰州县,于是留守在富春服丧;其他各县官员都效法,维持了江东各县的安定,使孙暠后来未能攻取会稽自立。后来虞翻获举茂才,东汉朝廷和曹操先后辟命,但虞翻都一概拒绝。
孙权后来任命他为骑都尉,但虞翻多次大胆向孙权进谏,已令孙权颇为不满;同时他与一些官员亦不睦,多次被毁谤,最终被流放到泾县随袭荆州后来,吕蒙意图袭取荆州,先称病回建业以减低关羽的戒心,在建业时以虞翻通明医术为由要求他随军。不久,吕蒙发动偷袭,进攻南郡,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
当时吕蒙军尚在沙丘上庆祝南郡投降,虞翻此时劝吕蒙小心城中会有伏兵,会乘虚进攻他们所在的沙丘,劝吕蒙应尽快入城控制城池。当时城内果然设有伏兵,因为吕蒙接纳虞翻的劝告才不成功。
刚上直率关羽被俘杀后,被关羽俘获的于禁获孙权释放,并与他相见和一同骑马出行。虞翻见二人并排十分不满,大骂于禁只是俘掳,没有资格与孙权并排;更手持马鞭要鞭挞于禁,孙权立刻喝止。
随后孙权在楼船与群臣宴饮,于禁听到演奏的乐曲时伤心流泪,虞翻又指于禁是装可怜。虞翻对于禁的态度令孙权很不高兴。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称吴王,大宴群臣,宴会末段孙权向各臣进酒,孙权到虞翻座位时见他醉倒地上,于是走过;但孙权走过后虞翻却又坐起来,孙权见此大怒,持剑要杀虞翻。幸好大司农刘基立刻抱着孙权,并劝孙权饶恕虞翻,虞翻才得以免死。
及后虞翻又曾辱骂麋芳和称神仙只是死人,世上并没有什么仙人。因为以上种种事件,孙权对他大为不满,于是将他流放到交州。
交州生活虞翻到交州后,在那里讲学,学生时常也有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和《国语》等书籍作注。虞翻虽被流放,但仍然十分关心国家,如在黄武七年(228年),辽东公孙渊派使节向孙权联络。
嘉禾元年(232年),孙权派将军周贺和校尉裴潜从海路到辽东向公孙渊求马,虞翻认为辽东路远,派人到那里求马并没有益处,只会损耗人力和财力;但虞翻想劝谏但又不敢,请求交州刺史吕岱传话但吕岱又不肯。及后更被人中伤,虞翻再被流放到苍梧郡。
及后周贺遇风暴和被曹魏将领田豫攻击,孙权于是大感后悔,并想起虞翻,于是命人到交州找寻虞翻,找到就护送他回建业;若已死,则送还会稽,并让儿子仕官。此时虞翻逝世,享年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