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书法落款怎么写请回答
落款为己亥年秋日(例:李白)诗一首李白书。
1、历代书画作品中表述日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对日期的了解,能使我们在阅读临习碑帖法书的时候,掌握书家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面貌,了解一幅书法作品的所处年代及历史背景,对提高自身的书画鉴赏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2、古代书画家一般采用帝王年号与干支历、农历按需要相结合的方法来纪年、月、日。如王羲之《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永和九年”是帝王年号,“岁在癸丑”是干支历法的纪年。又如释慧湛《佛说生经》:“陈太建八年岁次丙申”。.
3、落款又分“单款”和“双款”。既署赠与对象名号,又有作者署名的叫“双款”,只署作者名的叫“单款”。题献、题赠,在书画、礼品等上面题上赠送人和收受人的姓名年月或诗句跋语。
注意事项:
1、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2、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
3、落款的字体,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书。
4、以上落款形式,是针对竖幅作品而言的。对于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与竖幅作品相同的是,落款的起头与结尾,都不能到达或超过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个字。
5、落款的字体一定要比正文内容的字体小一点,不要喧宾夺主了。
2. 2018年书法落款怎么写
2018年可写作戊戌初春XX书。
落款应该按照传统格式:年份用干支纪年,月份按阴历,用雅称;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如果是横排,则可以按照现代格式:二零一八年二月二日XXX书(于xx)。
落款写法:书法从左侧开始书写,落款在右侧;书法从右侧开始书写,落款在左侧。
落款时季的雅称:(以农历十月为例)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小阳春、拾月、应钟、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等。
落款地点:一般为书斋名。如王维的竹里馆、沈括的梦溪园、陆游的书巢、归有光的项脊轩、徐文长的青藤书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蒲松龄的聊斋等。
扩展资料:
落款的基本解释:
落款又分“单款”和“双款”。既署赠与对象名号,又有作者署名的叫“双款”,只署作者名的叫“单款”。题献、题赠,在书画、礼品等上面题上赠送人和收受人的姓名年月或诗句跋语。
可分为上款和下款。
上款: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等。
下款: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属书等。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落款
3. 书法落款年份怎么写
书法的落款形式比较多,常见的如下:1. 壬辰年冬月XX书;2. 壬辰年冬月XX书于X地;3. 书写内容+壬辰年冬月XX书;4. 书写内容+壬辰年冬月XX书于X地。
(如:李白诗静夜思 壬辰年冬月张三书于北京)至于农历年份,是按“干支纪法”排列的。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如去年是辛卯年,今年就是壬辰年,明年就是癸巳年。
4. 书法落款年份怎么写
书法的落款形式比较多,常见的如下:
1. 壬辰年冬月XX书;
2. 壬辰年冬月XX书于X地;
3. 书写内容+壬辰年冬月XX书;
4. 书写内容+壬辰年冬月XX书于X地。(如:李白诗静夜思 壬辰年冬月张三书于北京)
至于农历年份,是按“干支纪法”排列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如去年是辛卯年,今年就是壬辰年,明年就是癸巳年。
5. 新字书法怎么写
新字楷书写法如下: 新字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我们要把左边的亲字写的高一些,右边的斤稍微低点,两部分有个高低错位。
两个竖笔要直一些。亲字三横笔起笔要稍微有变化,长短也要有变化,左边笔画多,右边的斤笔画少要舒展些,这样左紧右松。
左边亲,点起笔向右下方倾斜,横笔起笔偏左,要短,由粗到细。下面两点是个倒八字的右边对正上面的点,下面两横上短下长,下面的横笔偏左,竖笔在上横笔中间起笔,到底部向左上方提笔出钩。
两个小点均匀的分布在十字两侧。 右边斤字,斤字写的稍微低一些,左撇由粗到细,下面的左撇起笔在上面左撇收笔的下方,这个撇要写的竖一些,中间横笔在竖笔的中间偏上位置,横笔收笔超过左撇起笔垂直位置,最后的竖笔要长,在横笔中间偏左位置,收笔超过左边的亲字下部。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这里面既有时代的影响,又有个人的因素,如欧体形成于初唐,受魏碑的影响较大。
颜体受唐朝以肥为美的审美观点的影响,又较丰腴。而柳体由于柳公权为人正直,“人正则字正”。
扩展资料: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出现在东汉末年。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
行书正因其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从产生起便深受青睐、广泛传播。 行书书写应轻松,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
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轻重适宜,浓淡相间。
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随着当代书法艺术的蓬勃发展,行书创作的探索与创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呈现出多元激荡的繁荣景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楷书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书。
6. 书法都有哪些写法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今草)等五种. (1)篆书:先有大篆后有小篆.早在六十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 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图画)文字.三千年前 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从出土的甲兽、玉片、陶片见到尚未曾刻划过的朱、墨笔迹,可以窥见当时毛笔 书写的特色.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 "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具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 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也叫籀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 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籀文秦代称之为大篆,后人也称之为 "故".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六国异体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 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 (2)隶书: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 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这种书体流行于"徒隶" (下层办公文的小官)之中.故称为隶书.到汉代这种书体开始盛于起来,成为主要 书体.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 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风格也趋多样化,艺术欣赏的价值大大提高. (3)楷书: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 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是因 为此书法可以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沿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 现了繁荣局面,达到了高峰.这种字体至今还是初学书法的关键. (4)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 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 "行草". (5)草书: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 所欲的乱写,草书的特点是艺术欣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一般分章草和今草二种. 章草是隶书简易快写书的书体,字字独立不连写,今草是楷书的快速写法,点画飞 动,上下之间笔划痕迹往往牵连. 楷体的几家代表: 颜真卿系颜体书法鼻祖,正楷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开创我国书法新风格。
欧阳询的正楷,源出古隶,以二王体为基础,参以六朝北派书风,结体特异,独创一格,权威尤炽,其势力深入社会,几为学书的标准本。究其楷书特点,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
他的楷书碑帖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碑等。 柳公权,字诚悬,他自幼好学,十二岁便可做文章,是中晚唐时期为为出色的大书法家,书法继承颜真卿而取各家之长,独辟蹊径,创立了“柳体“,所以有“颜筋柳骨“之称。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
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 虞世南的楷书,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禅师的遗轨,为王派的嫡系。
虽源出魏晋,但其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之韵,却一扫魏晋书风之怯懦。其楷书代表作,当以《夫子庙堂碑》为最。
褚遂良的楷书,以疏瘦劲练见称,虽祖右军,而能得其媚趣。其字体结构看似非常奔放,却能巧妙的调和着静谧的风格,开创了前人所未到的境地,其楷书代表作,当以《雁塔圣教序》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