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写庚贴(示例)
帖上写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的姓名等……
……我都好久没帮别人写过了……
格式:横行、竖行自便(最好是竖行,从右向左)
先写:龙凤呈祥、彼易年庚
男方姓名:X姓讳XX
生辰八字:农历年、月、日、时
籍贯:
先人名讳:父X姓公讳X、祖X姓公讳X、曾祖X姓公讳X
最后一行:蒙千金垂慕、掌珠牵顾,不胜惶恐,再顿首百拜
男方姓名
年月日时
就是这些了,再多我怕帖子上写不下了……
2. 女方庚贴怎样写
换帖之“帖”就是“庚帖”,男女双方各准备一份,写这东东,要求告“老先生”——年纪大些的老识字人来写,或在他的指导下,年轻人按着他出示的“帖款”抄写。上面写明,谁谁家排名第几的儿或女,什么名字,十几岁,经家长同意,志愿与某村某家排行某之男或女、多少岁……结秦晋之好;媒人谁是谁,立字为证,永不反悔。全是简古高妙文言文,竖行直书,毛笔为正规,其它笔为简略;连新式识字人也没几个懂得的。这庚帖其实就是旧社会的婚姻合同,早没法律意义了,但当时这一套还完好保留着。我还记得,庚帖不仅内容格式十分讲究,连大红纸折叠样式、折数,还都有标准要求,马虎不得的。
换帖,就是由媒人出面,带领男方一位亲属,带上写好的男方庚帖,再带些点心等礼品,尤其要带上男家给女孩专门买好的礼物——东西:一身或两身衣料,或者衣服;两双袜子,两双鞋,两方手帕,两条围巾,护肤化妆品若干,香皂两块。这些东西买全了,在当时共得花去六十到一百块钱。这些礼物连同庚帖,用一方新的大红布包裹包好,还要包上面两棵连根艾蒿,两棵带根大葱,好像还有点什么,这必不可少。这些东西包好了,由媒人带领男家一个亲属,送到女家。
女家这时也把写好的庚帖,连同专门买来送给男方的礼物——两双袜子,两条手帕,两只钢笔两个硬皮笔记本,有的有一件或一身衣料或衣服:这些大约需花去二十到四十块钱——交给媒人带回男方家中。这就算换帖——换东西完成了。这些礼物的多少,有时双方父母会有某一方不满意,但也不发作再要。因为礼物的数量样式,都像模式化有了标准与行情了。(这是当时农村社会中家家均贫富的完美结果。)
这个过程好像又叫“传启”。一般这天男家会安排一桌筵席,首次宴请媒人。席上除例行酒菜外,必有一两条鲤鱼,一般是红烧或做成糖醋鱼,以酬谢媒人搭桥牵线之功。所以我们都把说媒叫做“吃鲤鱼”。
换帖之日,应该算正式定亲或叫订婚了。
3. 丧事谢帖怎么写
谢 帖
家父长逝,举家致哀!长跪不起,逝者不归。承蒙屈驾吊唁,人子实不敢当,千言难表,万般感谢!
孤子 *** *** *** 叩谢
**年**月**日
注:孤子指“丧父”,哀子指丧母,“孤哀子”指父母皆丧。
母亲健在丧父------孤子 *** *** *** 叩谢
父亲健在丧母------哀子 *** *** *** 叩谢
先丧母再丧父------哀孤子 *** *** *** 叩谢
先丧父再丧母-----孤哀子 *** *** *** 叩谢
4. 丧贴怎么写旧丧贴样式
1) 用「谨(敬)领」起行。
(2) 领受物的名称、数量、单位,接「领」字逐项列明。 (3) 不受者用「谨璧谢」奉还。
「谢」字平抬或单抬。 (4) 具谢帖人姓名,表敬辞。
(5) 敬使(台力)数目、单位。 (6) 丧事谢帖,「谢」字印红色,平抬或单抬。
「寿」等字样或图案。丧葬柬帖的封套,今多采用折合式即表面为封面,里面为柬帖;封面中间套红长方框为写受帖人姓名处,框右写受帖人地址,框左上方套红印「印」字,下墨印具帖人地址、电话。
丧事谢帖 敬领 谢 棘人○○○ 泣叩 (敬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