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怎么写

1. 《周易》写什么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

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而儒门之外。

“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所以自孔子赞易起,中国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2. 周易是谁写的,根据什么写的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在整个封建社会里,凡是有成就的学者,无不研究过它并得它的启示。

然而,《周易》这部煌煌巨著的作者是谁呢?这是数千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谜题。 《周易》三圣说的人认为,《周易》中《易经》与《经传》两部乃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

以伏羲作《易经》本身为证,其《系辞下》自称庖牲氏王天下,仰观俯家,始作八卦。《史记一·太史公自序》也说:伏羲纯厚,作易八卦”。

在《曰者列传》中则进一阐明;“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十四爻而治天下”。《周本纪》则记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

其囚前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孔子世家》却抬出孔圣人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

《仲尼弟子列传》则进一步佐证曰:“孔子传易于瞿”。 继承和拓展这一说法的是马融和陆续,他们认为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这是定论。

只是他们把传说中的伏羲剔除了。与其稍有不同的是朱熹,他认为《易经》里面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读易的时候,必须把这三个人的易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

孔说与非孔说。持这一说法的人,长期以来,围绕着《周易》究竟是孔说还是非孔说这一问题争论时间最长且十分激烈。

一派认定,一部《周易》非孔子他人莫属;另一派则断言:《周易》与孔子毫不相干。 这种争论起源于汉代。

根据《周礼》记载,周初,《易经》有三种本子,一名曰《连山》,二名称《归藏》,三名为《周易》。前两种在汉代已经失传,只有《周易》在民间流传。

汉武帝时,政府曾设置以调易》为首的五经学馆,一些“五经”博士用当时通行的隶书重新整理撰写经书,使得新版《周易》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这在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背景下,孔门传人认定《易经》为孔圣人所著是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的。

所以,都在此书中冠以“子曰”字样。这一派即是后人所称的“今文学家”。

但是,以先秦时代留下的篆书书写的经本为正宗经典的“古文学家”,他们则认为,《易经》居首的五经皆周旧典,一是先王留传下来的典章制度的汇编,孔子未出,何以作经?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易意子问》,文中说。,《易经》中的《文言》、《系辞》《杂卦》等篇与孔子根本毫无关系。

清代学者龚自珍则进一步论说:“仲尼未生,先有六经,仲尼既生,自明不作”。 近代以来,这种争论愈演愈烈。

坚持孔说“今文学家”观点的学者皮锡瑞认定:“一当知经为孔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二当知汉初会古未远,以为孔子作经说必有据”。康有为更是一锤定音:“凡‘六经’皆孔子所作,昔人言孔子删述者,误也”。

康圣人连孔子是《周易》的合著都概不承认。 持非孔说的古文学家也不甘示弱,以钱玄同为旗帜,奋起反击,他精心考据,层层批驳,结论说:“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

针锋相对没有丝毫调和的余地。 郭沫若先生在这场争论中,独树一帜。

他认为,孔子不但不是《周易》的作者,而且连读也没有读过《周易》。他说,《论语》中关于孔子“五十以学易”的话,鲁语“易”字也作“亦”,不足为信;而《周易》中多次出现的“子曰”非孔子而为荀子。

由此郭先生推断《周易》大多出于荀子门人之手,并认为《周易》可能是战国前楚人馯臂弓汇编成册的。 此外,还有些学者根据《周易》的思想观念来争论《周易》作者。

冯友兰先生著文说,《周易》与《论语》的哲学观点截然不同,从而否定《周易》为孔子所作。苏渊雷教授则认为,冯先生的论说,就事论事,综观两部著作就不难看出《周易》与《论语》的思想如出一辙,因此很难说孔说派的论点没有道理,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研讨易经的情况。

非孔说的学者仍不同意孔说学者的意见。黄永年先生认为《周易》属既非文又非史也非哲的一类杂著,其作者诚如顾颉刚先生所说:“著作人无考,当出于那时掌卜筮的官”。

他还说,“十翼讲点哲理,可算哲,上下经则本是蓍占用的卦辞、爻辞,严格地讲已涉及民俗学而并非全是哲,当然更不能算文史”。结论是《周易》非一人之作。

李镜池同意这一观点,他说:“《易经》卦,爻辞是编纂而成的”,“可能是周王室的一位太卜与筮人”。《易经》的作者“不是一个人,姓名不可考”。

宫哲兵的观点与上述看法基本相同,他用逻辑研究的方法,从其传授路线和发展过程分析,认为《周易》是以邹鲁文化和荆楚文化为背景,同时承受三晋与燕齐文化的乳汁,是晚周各思想的汇流与结晶。 《周易》的作者究竟是何人?至今尚未有定论。

3. 《周易》写什么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而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所以自孔子赞易起,中国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4. 周易写的是什么意思,想表达什么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

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周易》这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之所以能长存于世,正在于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它独特的超前预测、超前反映的功能是目前任何科学仪器无可比拟的,可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人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感应器,它本身就有预测信息的功能,而且分工细而严密。

摇卦时铜钱平放于手心,人的易场力作用于铜钱,使之按照感应易场发生运动,于是铜钱的变动就反映了相应事物的阴阳变化。 目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

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

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

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乾坤辟阖,阴阳为道 《周易》开篇即为乾、坤二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是事物变化的基本要素,乾坤为阴阳的总根源和代表。《周易·系辞》又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

意谓在阴阳的交互作用下,乾坤定位,万物化生,宇宙间变化万千错综复杂,都是基于乾坤开合,阴阳运化的结果。孔子在《系辞》中提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种宇宙万物的生化模式,与胚胎的细胞分裂过程十分相像,揭示了万物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宇宙化生过程十分相似。

老子的一,相当于太极,二就是两仪(阴阳),三者,为阴阳之和。孔子和老子的宇宙生化模式是一致的,均认为太极生两仪(即一生二)是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即承认事物的矛盾性),只是表达的事物变化的角度不同而已。

孔子强调的是八卦、六十四卦的形成,即万物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多层次变化过程;老子则强调了万物阴阳的相互作用,即阴阳相生、相和而不断化生万物的过程。 关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发展根本原因,西方宗教提出上帝造物说。

《圣经·创世纪》第二、三节记载,上帝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又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女人夏娃,让他们共同居住在伊甸园里,上帝创造的动物当中蛇引诱他们吃了禁果……在西方宗教看来,宇宙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造物主神的作用。《周易》中没有造物主的概念,“生生之谓易”,它直截了当的指出变易是宇宙万物的本性,所以为周易,即普遍变化的意思。

《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是事物变化的本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周敦颐《太极图说》)。

乾坤、阴阳才是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和动因。《周易》以乾坤等阴阳的相互作用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矛盾对应范畴,揭示了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

在《乾坤谱》中:八卦的立体结构,完整的展现了周易的宇宙观: 在乾坤谱中,周易八卦的立体坐标分别是: 乾:x=1,y=1,z=1 巽:x=1,y=1,z=0 离:x=1,y=0,z=1 兑:x=0,y=1,z=1 震:x=0,y=。

5. 周易写的什么啊

周易 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

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

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经《周易》即如此划分,知汉以来传本未变。

《周易》的起源为河图、洛书。传说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依此制定出八卦。

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后在春秋时期,圣人孔子著了《易传》。 "周易"的"周"指周代,"易"是变化的意思,按照古书记载,易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

春秋时代,《周易》作为占筮书流行,不断有人对它进行解释和研究,其中包括孔子,到战国时期,便出现了《易传》七种十篇,称为"十翼"。后来《易传》被编入《易经》,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式和方法上,好象是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

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周易》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周易》是我国预测学、信息科学的起源与基础。《周易》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不仅系统地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反映出来的、潜藏的、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周易是根据数的阴阳和随机性,推断事物凶吉的书. 一般人看不懂,但也没有必要去钻研它.我也曾经看过(老师推荐的),但是看了2遍还是不能领悟.简直不知所云.周易严格的说是一本主观唯物主义哲学书籍,它集天文、数学、兵法、治国方略、做人处世、道德修养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一体,是一本锻炼人思维的好书。许多诺贝尔获奖者都是借助它成功的。

我想当年的马克、恩克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前也看过它。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把周易的内容高度概括而已。

在古时,科学很落后,对很多自然现象不能解析,为此就出了<周易>学说. 简单地说, 1.易本是算命的, 2.但到了周易,孔子基本上是从哲理方面解释易,虽然此解释同样也可适用于占卜,但周易列为经书,只因其包含全面的哲理. 3.周易不能作为占卜的书,因孔子只从哲理理解易,基本没有关于占卜的论述.后世的占卜,是从易中的最基本定理重新创造的,基本与周易无联系. 4.哲理适用于任何人,但以周易用于占却不会有实践意义, 5.占卜者依然把周易列为占经是因周易还没有把易的基本原理抛弃,而其他易经已失传了.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结构形式和抽象的符号显示),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千古永辉的义理和复杂神奇的运算机制),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

《周易》一书有《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所构成,从总体上看它是一部指导人们和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著作。其中,《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而形成的。

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饿规律。《易传》则是对《易经》进行解说,用来阐发义理的哲学典籍。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周易》是我国古代—部指导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藉,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

对其书名含义,历代有多种各有一定道理的。

6. 易经是谁写的

易是变化,经为方法(或说经典)。

即阐述变化的经书(易之经),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占卜。只是非常深奥难懂,才会有众多牵强附会之说。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

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刺 无可否认的,《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

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

“易更三圣”,这是秦、汉以后的作者,对于上古形成易学传统者公认的定说,也是我们现在开始研究易学者必须先得了解的问题。 秦、汉以后,儒家学者的共同认定,开始画八卦的,是我们的老祖宗伏羲氏;演绎八卦的,当然是周文王;发扬易学精义的,便是孔子。

因此说“易更三圣”,就是指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事实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辞”,他的独生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而发扬扩充之,便著了“爻辞”。

为什么三圣之中却不提到周公呢?据汉儒的解适应症,根据古代宗法的观念,父子相从,因此三圣之中便不另外提到周公了。关于这个问题,如此结案,是否公允而有理,还是很难认定。

开始画卦的,当然是伏羲,这是毫无疑问的事。经过文王演卦,周公祖述,孔子发扬以后,硬要赖掉周公在文体学术上的功劳,恐怕孔子梦对周公时,于心难安。

同时,又轻易地溜掉“更三圣”的这个“更”字,也不应该。古文更字又有曾经的意思,所谓“易更三圣”才,是指易学经过三位圣人学者的整理,才得发扬光大。

由伏羲画八卦开始,到了商、周之际,再经过文王、周公、孔子三圣的研究和著述,才建立了《周易》学术思想的系统。因此,可知“易更三圣”一语,严格的说,应该是对《周易》一书而言。

如果说对所有易学系统来说,硬拉下伏羲来凑合三圣,似乎有点牵强。连带这个问题而来的,便是“文王演易”和重复演绎为六十四卦的问题了。

伏羲画卦,这是古今公认的事实,由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却有四种说法:(一)认为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二)有的认为六十四卦也是文王的演绎。

(三)认为由八卦重复排演成六十四卦的是神农氏。(四)认为重复演卦的人是夏禹。

主张第一说的,以王弼(辅嗣)等为最有力,主张第二说的是司马迁等,主张第三说的是郑玄等,主张第四说的是孙盛等。 要把这四种说法加汉考据确定,实在不容易,而且几乎是绝不可能的事。

至于认定重复卦象的人是周文王,大概是从“文王演易”这个“演”字,不能硬说就是演绎六十四卦的涵义,只能说是对《周易》一书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周易》书中对卦爻辞的演义而言,这是无可否认的,都是文王的杰作,至于伏羲画出的卦象,它的原来次序程式究竟是如何排演的,为什么《连山易》的排列以艮卦为首,《归藏易》的排列为什么以坤卦为首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王辅嗣的主张,认为重复排演六十四卦者,仍是伏羲的创作,这是最为有理的。 《十翼》的作者及其他 研究易学,都须知道有汉儒郑玄所提出的《十翼》之说,“翼”,当然是羽翼的意思。

《周易》一书的内容,有十种论著,都是辅翼易学,发扬而光大之的主要著作。这便是:①上经的彖辞。

②下经的彖辞。③上经的象辞。

④下经的象辞。⑤《系辞上传》。

⑥《系辞下传》。⑦《文言》。

⑧《说卦传》。⑨《序卦传》。

⑩《杂卦传》。这是郑氏对于《周易》内容所作的分类范围,凡欲研究易学者,应当先加了解。

至于有关《十翼》的作者问题,大致说来,又有三种异同的见解。 一般的认定,《十翼》都出于孔子的手笔。

这是传统的观念,完全属于尊孔的意识所出发。 其次,认为文王作卦辞,当然没有问题。

但是象辞也是周公的著作,并且根据《左传》中“韩宣子适鲁,见易象”说:“吾乃知周公之德”的话,更为有力的佐证。汉末的学者马融、陆绩等,都同意主张此说。

事实上,象辞与彖辞对卦象的论断,有许多地方,彼此互有出入,实在难以确认同是一人的观点。复次,除了象辞、彖辞以外,关于《系传》以及《序卦》、《说卦》等篇,不但它的文词、思想,处处有先后异同的论调,严格说来,绝对不能认为都是孔子的手笔。

其中有许多观念,可能都是孔子以后后人的著作。或者可以说是孔门弟子们的著作,统统归并于夫子的名下,那也是古代著述中常有的事。

7. 周易卦辞是怎么写出来的

易经记录了人类从原始到夏王朝大禹治水成功后家天下的故事,是史官们的杰作。

孔子误导了[易经]

传说周文王羑里作易,实际上是周文王把在羑里得到的[易经],一部符号与文字记载的史书,用进化了的文字进行整理。可以想象,甲骨已经散乱无序。每一个甲骨的保存,完全有赖于前人对卜筮的重视。不够完整的言辞,他用当时的程度给予补充,出现了最原始人类用车的失误(大有卦九二)。

身为人师的孔子,并未有过劳动人民的生活经历。他把弟子们给他找来的[易经]翻到牛皮索都断了几次,还是不得其解。象那不可一世的武师被小孩打败一样,寝食不安。他的弟子们得其师承的虚荣,大言不惭:[易经]多么神妙(神妙不假)。我们最有知识的老师爱不释手,寝食不思,就不知是否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

确实,诸子百家在当时注易的只有孔子。是诸子有自知之明,还是没有孔门弟子的本事,没有见过[易经]。孔子骑虎难下,给[易经]注了彖、象。后人怀疑彖、象不是孔子所作。我想也是,如果彖、象是孔子所作,孔子实在是江郎才尽,己经到了语无伦次、含糊其辞、胡言乱语的地步。如果彖、象是他的弟子所作,是弟子们想给老师一个极大的面子,把[易经]据为己有,作为儒家的经典;或者是扯虎皮作大旗,以达到吓唬别人的目的。总之,是彖、象给[易经]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把[易经]和[易经]研究引上了歧途。

简 介

人类研究历史,目的是从历史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局限于没有文字记载,人们对五千年前的历史只凭片言只语的传说与神话故事来作旁证。人类真的没有纪录下五千年前的历史吗?不!《易经》记载了人类最古老的发展史。

周文王用进化了的文字整理《易经》,局限于龟甲已经散乱无序。孔子把自己的思想注入《易经》,局限了《易经》的研究范围,把《易经》研究引上歧途。历代学者追随在孔子的背后乱摸屁股1,为了几束脩肉而大言不惭。把《易经》神化为天书、众经之首的同时,把《易经》研究引入牛角尖,束之高阁,使人望而生畏,再无出头之日。

《易经》以史书的形式纪录了历史,以历史告诉人们过去,以发展规律、经验和教训向我们展示未来。这就是读懂《易经》能够知道过去未来的真谛。

《易经》以人类发展为背景,以趋吉避凶为宗旨,指导人类在生产劳动中注意安全,避免事故.让决策者牢记长远利益,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而破坏生态,铸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毁灭人类。

《易经》以不足五千字的篇幅,借助六十二爻紧密结构阐述数百万年的历史,不愧为众经之首,精辟到了极限。

鉴于孔子的彖、象误导了《易经》,也就不必再用继承彖、象学说的典籍对《易经》进行参考,只能是以易论易。这就是继孔子二千五百年后产生的[李氏易经]。为了通俗易懂,还《易经》原始朴实的风韵,[李氏易经]的简注不引入任何经典作为旁证。本来,师卦的田有禽利,引入孙子兵法的鸟起者伏也,晋卦再引入一首诗经中的硕鼠……就显得博古通今,满腹经纶。可是,这样一来,读者又要多翻几套经典。再者,是应该用前书引证后书还是应该用后书引证前书,由于本人见微识浅,有不到之处,敬请读者见谅。

上文摘自[李氏易经]。

8. 周易谁写的

周易》的作者周文王姬昌在商纣时期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

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周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

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周易》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随着时代演变,文字含义已多不为世人所理解,《易》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

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周易怎么写

知识

邮轮怎么写

阅读(17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邮轮怎么写,内容包括作文《一次难忘的邮轮旅游》你好,我想怎么写开头,一下子没有思路,“邮轮”韩文怎么写,请教包含邮轮的送签行程怎么写。那一天终于来了,我们一大早来到了上海国际邮轮码头!一进码头就看见一艘白色的“巨无

知识

孝牌怎么写

阅读(17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孝牌怎么写,内容包括老人去世后的孝牌怎么处理,老人去世后的孝牌怎么处理,怎样佩戴孝牌。你好,据传统,服丧孝服有辈份之分,实不应弄错: 白布死者同辈、外亲 麻布抄子女儿媳2113; 萱布孙侄甥 浅布曾孙辈 黄布玄孙辈 红布直

知识

靠背怎么写

阅读(15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靠背怎么写,内容包括靠背的英文是怎么写的,靠背的英文是怎么写的,一把有靠背椅子的英文单词怎么写。不能光背,更要思考著名作家莫怀戚也曾经为快乐作文授课,他表示,作文写作并不难,其一,学生作文的基础是模仿。模仿是一切写作的

知识

蹭字怎么写

阅读(1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蹭字怎么写,内容包括用蹭字写一句话描写小动物,“蹭”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至少写1个,写多有分奖哦~)搜,猫中的蹭字用得非常棒写写自己的体会。蹭窝, cèng wō 基本解释 犹安身。 明 张凤翼 冯梦龙 《新灌园·计遣反间》:

知识

印稿怎么写

阅读(13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印稿怎么写,内容包括请简介一下篆刻技法中的写印稿,谢谢,印稿如何上石,余利群印,印稿怎么写谢了。用水砂纸将印底磨平(也是将腊、油磨掉),一定要新磨,否则不好上墨。最好用240号的德国进口砂纸,放在平整的石板或玻璃板上,蘸水(最

知识

一妹怎么写

阅读(22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妹怎么写,内容包括妹的英文怎么写、就一个字不是妹妹就一个妹,(妹)有几种写法,妹一个字韩语怎么写。妹的行书写法:

知识

老城怎么写

阅读(14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老城怎么写,内容包括美丽的老城作文怎么写,老城的繁体字怎么写,描写老城的句子。乡村,总是美丽的,到那街上去走一圈,古老的草屋,乡村人的果园、菜地,都有一种浓郁的乡村风情。在乡村门前,会养一些鸡、鸭,或多或少。鸭子们

知识

箱字怎么写

阅读(17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箱字怎么写,内容包括箱字怎么写好看,箱字草字怎么写好看,箱字草字怎么写好看。【箱】字方正字迹-邢体草书简体写法

知识

精子怎么写

阅读(1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精子怎么写,内容包括精子的化学式怎么写.或者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或者含各,精子数每毫升多少算正常,如何看精液分析报告单。看精液报告单 的分析方法如下: ⑴精液量:正常人每次射精量约26毫升,少于1。5毫升或大于8毫升为异常。

知识

述标怎么写

阅读(79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述标怎么写,内容包括消防安装工程投标述标怎么写,投标时述标都讲什么,投标时述标都讲什么。在招投标中,述标的时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投标项目名称;投标单位名称;投标时间;投标单位简介;招标单位的施工资质和团队人员的构成;公司过

知识

妆容怎么写

阅读(15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妆容怎么写,内容包括化妆心得怎么写,关于描写人物妆容的片段100字左右我实在没钱了,下次有了再给,怎么写妆面解说词。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回顾,分析,总结2012年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全面总结成绩。二、分析这一年取得成绩的原因

知识

密名怎么写

阅读(13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密名怎么写,内容包括密名信怎么写,秘字怎么写,明信片怎么写。

知识

健的怎么写

阅读(27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健的怎么写,内容包括健康的健怎么写,这4个字用满语怎么写“常”“学"“健”“知”以上4,健的笔画顺序怎么写。健拼 音: jiàn 部 首: 亻结 构:左右结构笔 顺:撇、竖、横折、横、横、横、横、竖、横折折撇、捺

知识

尖角怎么写

阅读(13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尖角怎么写,内容包括扬万里小池中“尖尖角”描写怎样的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尖尖角仿照写词语,什么词可以形容“尖角”。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

[/e:l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