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听说听话的拼音怎么写
听说的拼音是tīng shuō。
tīng声母是t,韵母是ing,声调是第一声。shuō声母是sh,韵母是uo,声调是第一声。
听话的拼音是tīng huà。tīng声母是t,韵母是ing,声调是第一声。
huà声母是h,韵母是ua,声调是第四声。 听说的意思是听人说;听话。
听话的意思是用耳朵接受别人的话音;听从长辈或领导的话,能顺从长辈或领导的意志;等候别人给回话。 例句: ①听说明天去春游,同学们立即手舞足蹈。
②妈妈旁敲侧击的暗示她要生气了,我和姐姐都会变得格外听话。 听话的近义词是乖巧。
意思是(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 例句:这孩子虽然模样乖巧,实际上是不舞之鹤。
扩展资料 听说近义词 ①据说 意思是据别人说。 造句:别看她年纪轻轻,据说她的体操水平已接近世界一流。
②传闻 意思是辗转听到;辗转流传的事情。 造句:流言未可轻信,但空穴来风,关于她的那些传闻,怕还是事出有因吧?。
2. 听话的听的拼音
听的拼音tīng。
听(拼音:tīng)是汉语常用字。汉字简化之前,简体听〔以下作“听(yǐn)”〕和繁体听(以下作“听”)是两个不同的字。
“听”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口从耳,本义指耳朵听见口中所言。听取别人的意见之后,必然在思想行动上顺从、服从,故引申为听从、接受。
审案时,主审官要听诉讼双方的言辞,之后做出合理判决。听字由此引申出审理、判断义。
组词如下:听见、听说、听话、听课、听讲、动听、聆听、探听、听取、谛听、听力、幻听、窃听、听从、视听、打听、听筒、旁听、中听、听闻、难听、听凭、听任、听命、兼听、扫听、听讼、听政、听信、听审、扩展资料字形演变组词解释:1、听见听见,指听到;听闻。形容(人)或(动物)其感官条件的信息反射(听力)。
2、听说听人所说。3、听话听从长辈或领导的话4、听课听教师讲课5、听讲听人讲课或讲演。
3. 以”听话”为话题的作文,该怎么写
记得小时候,听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听话啊”。在家里要听家长的话,去串门要听叔叔阿姨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闯了祸、顶了嘴之后,大人最爱说的一句就是:“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似乎人的童年,最大的美德便是听话。凡是大人所说的一切“语重心长”的话,你都一定要听,听了才能是家长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否则,你便是“淘气包”“差生”,长大后不会有出息。现在我们长大了,这样的话虽不时常听到,但总有不少这样那样无形的条条框框在约束着我们,其作用丝毫不亚于“听话啊”三个字。
我不禁要问:我们为什么要听话?不听又会怎么样?难道就真的会一事无成吗?固然,家长、老师都是比我们多经历了几十个春秋的人,他们的生活阅历自然要比我们丰富,他们对事情的看法无疑也比我们成熟,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永远是对的。我们年幼时,很多事都不懂,确实需要大人的指点;然而,我们长大了,对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大人们再这样以“听话”与“不听话”作为衡量我们好坏的标准,就未免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了。因为“听话”意味着无条件地恭顺服从,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意志和观念。试想,一个从小到大都只听大人的话而不自己动脑思考的“乖孩子”,我们能指望他在学术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吗?若是世界上都是这样的人,我们的世界又将如何发展?
所以,我们虽然要听话,但更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我们应该冲破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不受约束,独立思考,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和个性。大人说的话,有对的,也有不对的,即便是对的,也只是从他所处的角度来看,换到我们的角度,也许就变成不对或不全对。我们应该自己去辨别,去理解。对知识也是一样,我们不要盲目相信所有的知识,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如果这世界上人人都盲从长辈,又哪里来的“胡服骑射”?如果每个人都对前人的知识深信不疑,哥白尼又如何发展“日心说”?如果一个人不听话便一事无成,那么辍学的比尔?盖茨又怎么会创建微软帝国?古人说过,“学贵质疑”,说白了,其实就是鼓励人们多多不听话。
当然,不听话不等于不尊重;相反,正因为尊重长辈,我们才对他的话认真思考,正因为尊重知识,我们才对其加以创造性的研究。只有自己辨别,自己理解,才能有真的收获,才能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才是对长辈、对老师最好的尊重。
4. 听话为题目的800字作文怎么写啊
听话
这天,我看到这么一则笑话:“一位将军正在用餐,吃到一半时,一个侍者说:‘啊,将军。。’将军盯着他说:‘我在吃饭或讲话时,你不应该讲话。’侍者默不作声。几分钟后,将军问侍者:‘唔,你刚才想说什么?’侍者低下头说:‘晚了,将军,太晚了。’‘你说什么晚了?发生什么事了吗?’‘是的,将军,已经晚了。您的色拉里有条小虫,您已经把它吃下去了。’”
看完,不禁“幸灾乐祸”地一笑,心想,这位将军真是自食了恶果。笑话的最后还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失败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不听任何人的话;另一种是任何人的话都听。”
我认为这句话非常正确:任何人的话都不听,一意孤行,自己埋头苦干而没有任何信息来源,必会失败;而什么人的话都听,忠言是听了,谗言也同时听进了,这叫人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也会导致失败。
那么如何去分辨忠言、谗言;什么样的话该听、不该听呢?
有这么一句民谚(捷克斯洛伐克):“听人说话,多用头脑,少用耳朵。”我的理解是:听人说话,要多用头脑思考,不要只用耳朵听进,更要去琢磨话的内涵。所以听话要会听,听了以后要会分析话中的哪些是正确的,哪些可能有偏差。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听而全取是不明智的。
魏征说:“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即谓要做出明智的选择要“兼听”,不能“偏信”。这就好比听取赞美和批评。只听赞美而不听批评,会让赞美捧得忘乎所以,骄傲自满而不能由批评找出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而只听批评不听赞美,会让满耳的批评击垮自信,妄自菲薄而不能由赞美获得欣慰以及前进的动力。那么我想不仅是赞美或批评这一层面,我们都应听多方面的声音,多多对比,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还有一点是对于说话人的判断。不能因为发言者的地位或平时的聪明才智低于自己就对他的言论不屑一顾。毕竟,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当初那三个臭皮匠不就赛过了诸葛亮么?当然,小人之言是万万不可听的。所以得有一双慧眼看清楚对方的品质评判好说话人有几分可信。
以上,就是我对“听话” 的几点感悟了。还望生活中能少些由此产生的遗憾。三思而取。
5. 以听话为题的作文,我想以能听出别人的言外之意为观点,但我不知道
听话的老爸
每个人都有一个老爸,我的老爸与众不同。
我老爸长着一双又大又黑的圆圆的眼睛,眼睛下面是一个“高鼻子”,一张大嘴巴在鼻子下突然冒出来,给人一种可怕的感觉。我与我爸爸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我的头发是往上冲着长的,而老爸的头发是往下长的,他头发很黑,今年三十六七岁,却给人只有二十八九岁的感觉!
你别认为我老爸只是长相帅气,他在家也非常老实,十分听妈妈的话。
有一次星期六,是三八妇女节,我们去公园游玩了一天,晚上刚回到家里,大家吃了饭正在入迷地看电视。突然,妈妈大声尖叫道:“呀!今天出去玩了一天,我忘了洗衣服。”妈妈把眼光投向老爸,然后笑了笑(意思就是想让老爸去洗衣服)。
我们认为爸爸肯定会说:“算了吧,天都黑了,明天早上我洗吧!”然后妈妈又会说:“就是不想洗衣服嘛。明天还要出去玩,哪儿有时间洗衣服嘛?”
可是爸爸的话却让人意想不到:“好的!妈妈,我马上去洗!”话还没有说完,爸爸就立刻站起来,飞快地跑到水池边认认真真地洗起衣服来,连那么精彩的电视节目都舍得不看。妈妈还吩咐道:“记住,一定要洗干净噢,不然明天叫你重新洗一遍。”爸爸居然在这么困的情况下洗衣服。更让人佩服的是:第二天早上一看,洗得非常干净。我真为有这样一个好老爸感到骄傲!
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老爸,一个听话、做事认真的好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