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茶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
品茶我一直以为,自己与茶无缘,可今年却喝起茶来了,而且渐渐成了习惯。
因为在茶中,我品味到了一种独特的美。入夏以来,天气一阵燥热一阵闷湿,坐在教室里的人全都昏昏沉沉的。
这时,班里忽然兴起了喝茶。红茶、绿茶、花茶、……一应俱全,大都是放一杯在桌角,居然使教室平添了几分情趣。
常有同学手托清茶,从容步入教室。那神态极为悠闲自怡,令大家羡慕不已。
一来为消暑解乏,二来也是“附庸风雅”吧。我也开始喝茶了。
据说喝茶是极讲究的,有“茶经”、“茶道”之说。茶叶什么时候采,什么时候烘,拿什么样的水来泡,以至于使用什么样的茶具,要有什么样的环境和情调……这些都有讲究。
在我印象里,“雅士”们品茶,必是要由江南灵秀的女子采来新茶,在名山古寺取了泉水来泡,斟在雅致的紫砂茶具中,然后细细品来,方是品茶之极致!当然,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奢求。我喝的只是普通的花茶,用的也是一个挺笨的大玻璃杯。
班上的茶友们总是在课间抽空去锅炉房打开水泡茶,然后坐在嘈杂的教室里匆匆地喝上一两口——这也许够不上“品”茶,但却丝毫不能影响我对茶的偏爱。因为,不喝茶的人真是不知道茶的美妙之处。
滚烫的水刚一冲进杯子,原来那些干巴巴的茶叶忽然如惊飞的蝴蝶,在水中上下翻舞起来。卷曲的叶片渐渐舒展开了,原来都是最嫩的芽叶,透过水,可以看见它们暗暗的叶脉。
水面上的泡沫消散了,漂起的茶叶伸展着、伸展着,然后一片跟一片慢慢沉降下来,就像秋天里以各种姿势飘落的树叶,只是显得更悠闲、更沉静。茶叶落到杯底后,有的还会一直竖立着,随着水的波动轻轻摇曳。
杯底渐渐泛起了一片烟色。这烟黄的颜色越来越浓,弥漫开来,染透了整个一杯水。
我的茶刚泡好,还没喝,人已先沉醉了。我没想到,普普通通一杯茶中会有这样的景致。
就好像一个人游遍了名山大川,看惯了繁花似锦,忽然置身于乡间的小村落里,这才发现,原来茅屋瓦盆、阡陌炊烟才是最美的。这美不宣扬,不打扮,却又那样真真切切地打动人心。
她真是无所在,其至会不经意地隐身于茶色之中,耐心地等待着你去发现。许多人不喜欢喝茶,也许是还没有发现这种美吧。
或者,是因为茶苦?茶水初入口,确实有一种淡苦的味道,但那是一种清凉的苦味,使人心中的浮躁闷气一下子消去一半。苦味过后,就只剩下甘香——味自然也是淡淡的——留在唇齿之间。
一杯茶冲上三回,就已经很淡了,可那种清爽的余香却久久不去。沉浸在茶的清爽余味中,恍惚觉得茶味便是生活的真味了。
不是么?我们的生活品一口是苦的;再品一口,人心已沉静;品第三口时,才真正体味到了她的甘甜。有时不由地想,生活和茶一样,最好不要“滴滴香纯”,否则反倒会无味了。
谁咽下了初尝的苦涩,谁就能品到最终的甘甜。看来,古人说的“茶乃水中至清之味”,这话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正因为茶味的“至清”,才有了品茶时的一种独特的情调。在辛苦工作之余,能和朋友一起品茶,那是妙不可言的。
我们可以促膝而坐,毫不设防地谈诗、谈生活、谈自己,看茶的热气飘摇着在我们之间袅袅升起……不以利交的朋友,只要一杯茶——一杯茶就足够了。这就是我所钟爱的茶,普普通通,人人都见惯了。
而它的美却是那样含蓄而意味深长。和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比起来,茶实在是太清贫了,但是,我怎么能不爱它那种贫而不贱、苦而不涩的胸怀呢?难怪几千年来,我们的民族对茶始终有着那么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
握住一杯热茶,就好像轻轻地握住了这个民族温热的跳动不息的脉搏。---------------------------- 品茶 我家虽然算不上嗜茶家庭,但是我家的茶叶也不少。
扁平而光滑的西湖龙井;螺旋形、满叶细毫的碧螺春;体形娇小的武夷岩茶;绿中带黄,黄中带嫩的黄芽叶……今天我和姐姐又品起茶来。 我小心翼翼抓起一小撮黄芽叶,一股淡淡的叶香便弥漫在空中,我的心也变得不在浮躁,静下来了。
我把茶叶轻轻放入透明干净的杯中,黄芽叶静静的躺在杯中纹丝不动,一旁的姐姐见了微微一笑的说:“哟,真像一个个听话文静的孩子!”我点了点头也说:“你看,它们多么悠闲自在。” 只听得“哗啦”的水声,姐姐把滚烫的白开水缓缓倒入杯中。
茶叶像一条条黄绿相间的小鱼儿轻轻地摇着尾巴游上水面,是那么活泼可爱,连我的心也跳动起来。一会儿这些小精灵又慢慢沉了下去。
茶叶片片舒展开了自己的小躯体,如同睡眼朦胧的婴儿在伸展自己娇小可人的身体。 少顷,杯底的茶叶显得越发的蓬松。
有的像柔软的柳条;有的像轻软的水蛇;有的像海底的水草;有的像是长长的舌头。 白开水慢慢的由白色变成了淡淡的绿色又变成了深黄色。
我闻着诱人的清香,禁不住微微抿了一口,顿时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喉咙涌出淡淡的甜香,久久不散,真是齿颊留香啊! -------------------------品茶(1) 家里来了亲朋时第一件事总是先泡茶,有天跟朋友说起喝茶,朋友说喝茶和品茶的感觉是不一样,并说春苦夏涩秋淡冬醇是茶味。
可想而知啊,喝和品当然是不同的。 我并不懂茶道,但喝是随意,品则是有意识的在咀嚼在回味,这是众所周知的。
懂茶的人从品。
2. 品茶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
品茶我一直以为,自己与茶无缘,可今年却喝起茶来了,而且渐渐成了习惯。
因为在茶中,我品味到了一种独特的美。入夏以来,天气一阵燥热一阵闷湿,坐在教室里的人全都昏昏沉沉的。
这时,班里忽然兴起了喝茶。红茶、绿茶、花茶、……一应俱全,大都是放一杯在桌角,居然使教室平添了几分情趣。
常有同学手托清茶,从容步入教室。那神态极为悠闲自怡,令大家羡慕不已。
一来为消暑解乏,二来也是“附庸风雅”吧。我也开始喝茶了。
据说喝茶是极讲究的,有“茶经”、“茶道”之说。茶叶什么时候采,什么时候烘,拿什么样的水来泡,以至于使用什么样的茶具,要有什么样的环境和情调……这些都有讲究。
在我印象里,“雅士”们品茶,必是要由江南灵秀的女子采来新茶,在名山古寺取了泉水来泡,斟在雅致的紫砂茶具中,然后细细品来,方是品茶之极致!当然,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奢求。我喝的只是普通的花茶,用的也是一个挺笨的大玻璃杯。
班上的茶友们总是在课间抽空去锅炉房打开水泡茶,然后坐在嘈杂的教室里匆匆地喝上一两口——这也许够不上“品”茶,但却丝毫不能影响我对茶的偏爱。因为,不喝茶的人真是不知道茶的美妙之处。
滚烫的水刚一冲进杯子,原来那些干巴巴的茶叶忽然如惊飞的蝴蝶,在水中上下翻舞起来。卷曲的叶片渐渐舒展开了,原来都是最嫩的芽叶,透过水,可以看见它们暗暗的叶脉。
水面上的泡沫消散了,漂起的茶叶伸展着、伸展着,然后一片跟一片慢慢沉降下来,就像秋天里以各种姿势飘落的树叶,只是显得更悠闲、更沉静。茶叶落到杯底后,有的还会一直竖立着,随着水的波动轻轻摇曳。
杯底渐渐泛起了一片烟色。这烟黄的颜色越来越浓,弥漫开来,染透了整个一杯水。
我的茶刚泡好,还没喝,人已先沉醉了。我没想到,普普通通一杯茶中会有这样的景致。
就好像一个人游遍了名山大川,看惯了繁花似锦,忽然置身于乡间的小村落里,这才发现,原来茅屋瓦盆、阡陌炊烟才是最美的。这美不宣扬,不打扮,却又那样真真切切地打动人心。
她真是无所在,其至会不经意地隐身于茶色之中,耐心地等待着你去发现。许多人不喜欢喝茶,也许是还没有发现这种美吧。
或者,是因为茶苦?茶水初入口,确实有一种淡苦的味道,但那是一种清凉的苦味,使人心中的浮躁闷气一下子消去一半。苦味过后,就只剩下甘香——味自然也是淡淡的——留在唇齿之间。
一杯茶冲上三回,就已经很淡了,可那种清爽的余香却久久不去。沉浸在茶的清爽余味中,恍惚觉得茶味便是生活的真味了。
不是么?我们的生活品一口是苦的;再品一口,人心已沉静;品第三口时,才真正体味到了她的甘甜。有时不由地想,生活和茶一样,最好不要“滴滴香纯”,否则反倒会无味了。
谁咽下了初尝的苦涩,谁就能品到最终的甘甜。看来,古人说的“茶乃水中至清之味”,这话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正因为茶味的“至清”,才有了品茶时的一种独特的情调。在辛苦工作之余,能和朋友一起品茶,那是妙不可言的。
我们可以促膝而坐,毫不设防地谈诗、谈生活、谈自己,看茶的热气飘摇着在我们之间袅袅升起……不以利交的朋友,只要一杯茶——一杯茶就足够了。这就是我所钟爱的茶,普普通通,人人都见惯了。
而它的美却是那样含蓄而意味深长。和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比起来,茶实在是太清贫了,但是,我怎么能不爱它那种贫而不贱、苦而不涩的胸怀呢?难怪几千年来,我们的民族对茶始终有着那么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
握住一杯热茶,就好像轻轻地握住了这个民族温热的跳动不息的脉搏。---------------------------- 品茶 我家虽然算不上嗜茶家庭,但是我家的茶叶也不少。
扁平而光滑的西湖龙井;螺旋形、满叶细毫的碧螺春;体形娇小的武夷岩茶;绿中带黄,黄中带嫩的黄芽叶……今天我和姐姐又品起茶来。 我小心翼翼抓起一小撮黄芽叶,一股淡淡的叶香便弥漫在空中,我的心也变得不在浮躁,静下来了。
我把茶叶轻轻放入透明干净的杯中,黄芽叶静静的躺在杯中纹丝不动,一旁的姐姐见了微微一笑的说:“哟,真像一个个听话文静的孩子!”我点了点头也说:“你看,它们多么悠闲自在。” 只听得“哗啦”的水声,姐姐把滚烫的白开水缓缓倒入杯中。
茶叶像一条条黄绿相间的小鱼儿轻轻地摇着尾巴游上水面,是那么活泼可爱,连我的心也跳动起来。一会儿这些小精灵又慢慢沉了下去。
茶叶片片舒展开了自己的小躯体,如同睡眼朦胧的婴儿在伸展自己娇小可人的身体。 少顷,杯底的茶叶显得越发的蓬松。
有的像柔软的柳条;有的像轻软的水蛇;有的像海底的水草;有的像是长长的舌头。 白开水慢慢的由白色变成了淡淡的绿色又变成了深黄色。
我闻着诱人的清香,禁不住微微抿了一口,顿时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喉咙涌出淡淡的甜香,久久不散,真是齿颊留香啊! -------------------------品茶(1) 家里来了亲朋时第一件事总是先泡茶,有天跟朋友说起喝茶,朋友说喝茶和品茶的感觉是不一样,并说春苦夏涩秋淡冬醇是茶味。
可想而知啊,喝和品当然是不同的。 我并不懂茶道,但喝是随意,品则是有意识的在咀嚼在回味,这是众所周知的。
懂茶的人从品。
3. 怎么写“茶”的作文
我大学时学过《茶文化》这个课程,它包括范围很广,从茶的历史发展,民族茶俗,茶歌,茶文学,茶制作,饮茶习俗,到茶道,茶艺等等十六个方面的内容。
如果只是写400字作文,我建议你写一篇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与茶有关的事情,如:采茶,制茶,泡茶,品茶,观看茶艺表演,民族茶艺展示。通过描述这件具体的事情,再叙述与之有关的茶文化,如:某少数民族有这样的习俗,在某个时期,在我国的某某区域出现过这种习惯,然后感慨,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OK啦。
请注意:你描叙的你与茶有关的事情是点,与之对应的茶文化是面,点面结合,才能在短短400字中把茶文化写出血肉,不然写出的文章就是口号了。
4. 怎样品茶
所谓品茶,往往品的是感觉,并随着季节、环境、与个性的不同而不同。
就季节而论,若在春风拂面之际,品一品新茶,吮一口嫩绿悠悠的碧螺春,即有春日晴明的愉悦;夏日炎炎,饮上一杯碧绿生青、满口生香的“茉莉茶”,身心便有浸泡在绿阴中的感觉;秋高气爽,收获在望,那时最好冲一杯“龙井”、“毛峰”,慢慢地咂咂,细细地品品,反反复复地想想,这是一种心境;而在隆冬,泡上一杯“铁观音”,望着杯中热气氤氲的橘红色茶水,则会从心头弥漫出一股暖融融的情调。
由于各自个性所驱,品茶之相亦不相同。有的朋友是急性子,一向办事风风火火。按其性情便不习惯慢慢细品,故一上来就大口地饮。也有极好耐心的朋友,此君品起茶来,就像“咪”老酒一般,偶尔呷上一小口,说话也像温吞水,一派笃定泰山、稳坐钓鱼台的派头。而像我,大约算是中间派,不疾不徐。夜间写稿,有时文思受阻,就会一个劲地喝茶,似乎茶水能贯通思路;有时文思顺畅,则会忘了喝,需好一刻工夫,才能想起,慢慢嘬上一小口,复又埋头电脑屏前,不断敲击键盘。所以此类品茶有疾有缓,二下扯平,适中而已。
品茶种种,说道甚多,但大体而言,所谓品茶就是感觉。
品茶的六种意境
意趣
苏东坡曾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大雪刚过天气转睛的晚上,诗人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位美貌女子,她箬雪烹茗予诗人品,她还唱着动听的歌。诗人便在梦中写下了回文诗。等到醒来,诗人只记得一句“乱点余花唾碧衫”,于是把它续成二首完整的诗。
文人意味重简不重繁,重神不重形,不在器皿奢华与否,程序繁复与否,全在韵味优悠。
沧桑岁月情
坐在已经被时光风化得几乎分崩的石桌前品茗,看着窗外的春秋古城楼慢慢融入暮霭中,思绪于是就像怀中升起的茶气一般飘浮无定,思古幽情油然而生。等到月亮爬上城楼顶,品茗人终于完全进入“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境之中。这就是茶醉吧。
器物与心情都应该是能占据足够久远的年代,层层生发,生出一番幽情。
世外风光
山石嶙峋不拘一格,演绎出光与影的千般变化。感受山风在石室穿流,凉凉的,带着泥土的清香。在此品茗,竟意外地享受到远古穴居的体验,反璞归真才是彻底休闲啊。庐山云雾因茶树产于云雾缥缈的山岭峰岩之间而得名,其香气清高滋味鲜爽。茶客且慢慢品,且慢慢聊。说什么“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都不用去理会!选茶选器都应选一些不落俗套的品种,落了俗套,再昂贵,也是俗物。
世俗的快乐
形态美仑美奂的花朵漂浮于水中享受日光的抚爱。花茶的调配师善于根据心情调配芳香,调配口感,调配功效。宋人茶肆,装点门面,插四季花,挂名人画,陈列盆栽,且有人在其中教习歌曲乐器,足见其表况景色,相当脱俗雅观。而今,杯中亦花亦画,花瓣沉浮仿佛霓裳飘动,依稀听见丝竹之声。
既是世俗的人,用一些寻常的物什可以让自己放松下来,享受一番世俗的快乐。
质朴的况味
听采茶妹讲茶叶的产季名称,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定的,共有九个:一为不知春茶(立春);二为明前茶(清明);三为春茶(谷雨);四为夏茶(立夏),这个节气对半发酵茶最重要;五为二次夏茶(大小暑茶或六月白),这段期间茶叶最适合制成红茶,制成半发酵茶品质较差;六为秋茶(立秋);七为白露茶(白露),天气渐凉,夜间水气在地面的物体凝结成露,采茶妹说这段时间如吹北风,采收的茶一定又香又好;八为冬茶(立冬);九为冬片仔(冬至)。
茶农家质朴单纯,没有半点铺张奢华,其茶味亦如采茶妹清香可人。 回归绿色自然,寄情乡间野趣,自古即有。时光变迁,前贤的茶道哲学所追求的清、和、俭、怡、健五字一如既往。
一瞥之下会心笑
月洞是门?月洞是窗?都不是,月洞是月下老人提供的双人椅,是情人相逢、亲人团聚,共品香茗的佳境。对于功夫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作了描述:“……杯小如核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下咽,先嗅其香,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二杯,令人释燥平矜……”
品茶很多时候是一种偷闲,一场相逢一缕笑容,重在会心,空间的层次感正可以提供一种相逢的“曲折”味道。
5. 品茶的作文300字
品茶 我家虽然算不上嗜茶家庭,但是我家的茶叶也不少。
扁平而光滑的西湖龙井;螺旋形、满叶细毫的碧螺春;体形娇小的武夷岩茶;绿中带黄,黄中带嫩的黄芽叶……今天我和姐姐又品起茶来。 我小心翼翼抓起一小撮黄芽叶,一股淡淡的叶香便弥漫在空中,我的心也变得不在浮躁,静下来了。
我把茶叶轻轻放入透明干净的杯中,黄芽叶静静的躺在杯中纹丝不动,一旁的姐姐见了微微一笑的说:“哟,真像一个个听话文静的孩子!”我点了点头也说:“你看,它们多么悠闲自在。” 只听得“哗啦”的水声,姐姐把滚烫的白开水缓缓倒入杯中。
茶叶像一条条黄绿相间的小鱼儿轻轻地摇着尾巴游上水面,是那么活泼可爱,连我的心也跳动起来。一会儿这些小精灵又慢慢沉了下去。
茶叶片片舒展开了自己的小躯体,如同睡眼朦胧的婴儿在伸展自己娇小可人的身体。 少顷,杯底的茶叶显得越发的蓬松。
有的像柔软的柳条;有的像轻软的水蛇;有的像海底的水草;有的像是长长的舌头。 白开水慢慢的由白色变成了淡淡的绿色又变成了深黄色。
我闻着诱人的清香,禁不住微微抿了一口,顿时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喉咙涌出淡淡的甜香,久久不散,真是齿颊留香啊! ------------------------- 品茶(1) 家里来了亲朋时第一件事总是先泡茶,有天跟朋友说起喝茶,朋友说喝茶和品茶的感觉是不一样,并说春苦夏涩秋淡冬醇是茶味。
可想而知啊,喝和品当然是不同的。 我并不懂茶道,但喝是随意,品则是有意识的在咀嚼在回味,这是众所周知的。
懂茶的人从品味中能知是哪季的茶,银毫毛针很淡,冲这种绿茶要热杯,快-慢-快,就是说先用急水冲三分之一再慢冲三分之一再急冲,这样银针叶的下半部就能吸足水竖起来,茶水味足意缓,越品就越有味了。其实我觉得口渴时喝茶一口就下去了,品茶则要有时间和心情,好心情时什么都是精品,坏心情时贡品也成庸物,俗话说意好水也甜就是这道理。
喝茶在于品,有心才有品。品本来就是一种带有形象的享受的词,红楼梦中妙玉曾说过,喝第一杯时是品,二杯是喝,三杯则成牛饮了。
这世间会品茶的人有几多?品茶在于品味品心品情品意,第一是味道,第二是心情,第三是品者间的友情,第四是品茶间的意境。独品很惬意,但有点凄清的寂寥,一般不主张独品,因为品如果有朋友们之间的意境,那会其乐无穷。
品为众是复数,所以得二人以上,一个人不叫品而叫思了。 由喝茶品茶让我想到交友,泡好茶是快慢快,而交友好象应该是快慢慢,因为认识一个人容易,相识一个人难,而相知则更难,至于达到相印相契时的友情则更是凤毛鳞角。
交友如品茶,一个好友无啻如一杯好茶,更是人生一大快事,你想想,芸芸众生,为什么偏偏他就能成为你的知交好友?有人说能成夫妻不是命中注定月老牵线,而是刚好两人的情意磁场相碰相吸于是就成了夫妻,就因为是那一瞬间的灵魂相撞,就撞出了一对姻缘,而这友情特别是异性间的友情,是不是也是某种磁场的相吸呢?“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炉烟。”现代社会家庭单位逐渐缩小,人们群体意识日渐薄弱,人际交往的疏离、恐惧、苍白让私欲泛滥的工商社会更是多了一层提防,心与心的贴近感觉变得陌生,想要寻求一种精神抚慰的愿望自然就强烈起来。
喝茶喝到最后能详知茶质的好劣,交友也一样,经过岁月的淘洗,金子才会从无数的沙中淘出来,怎样的人怎样的世界观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时间长了才能了解。淘金术用于现实和网络交友我觉得很贴切,有时真是这样的。
可是往往很美好的事物,却经不起时间的侵蚀,感叹造物主的伟大时不禁也悲观人性的脆弱,心坚如磐石韧蒲的人是自己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心若墙头苇的人,随风而变没有重心,奈何? 品茶(2) 而男女间的友谊自古就让人怀疑其纯度,因为心灵相通的感觉很美,象情侣不是情侣,象友情不是友情的情愫纠缠于二人,不涉爱情却又真有那么一种甜丝丝的滋味,一种同性友情间绝无的那种回味。盖棺才能定论,是不是大多纯然友情都是男女间高尚情怀的给予,亦或认为把爱变为欣赏、珍惜更为重要?因为好茶易得,能品的心情难得,益友易寻,长久的情谊维系难守。
恩爱夫妻间渴求天长地久,而能相互心灵抚慰的友情也祈盼能深悠长久。因为情谊太难得。
长久的意义是什么?长久就是相互无私的期待,思念,也是无怨无悔的理解信任和尊重。爱情需要用心血呵护经营保鲜,而友情的珍惜又何尝不如是?有人说既然沙子与金都是友,分那么清干嘛?是不用分吗?也许我是太挑剔了,但我决不会对沙子产生想品之心。
我会让沙子从我指缝间漏掉,把金子宝贝地捧在手心里呵护,就如捧一杯可品的香茗,不忍一仰而尽,只想细细地慢慢的品,意远情长,让生命充满情趣,让平淡耀出虹弧,但又决不会逾越友情的度界。 劣茶好茗一如沙子和金,前者要品后者则品赏外还需要相。
其实不管什么,只要用心了都能品出物质外的东西来,那就是精神,是品的精华沉淀是升华。“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交友做到极处,无有他难,只是品心 人生如品茶 大理苍。
6. 作文<一杯茶>怎么写
在许多人的眼里,茶,是浓香的代表。坐着,手中握着一杯茶,让它的香味袅袅升起,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自然,一种悠闲,像完全放松了似的,沉浸在香的世界了!这种感觉,既让人舒服,又叫人感叹,既愿迫不及待的品尝一口,又不忍心让香味流散……
品茶,先看,再闻,三品。这是千百年来祖先们定下的茶道。
看看那幽香充溢的茶,悠然的绿色,弥漫在茶杯里。有时翠色欲流,有时绿意盎然,还有时候绿色轻抚;还有其他的茶色,红枫的色泽,淡红的色彩。看茶,就好比看见了茶的味道,知道怎么去品味它,也让人知道它是浓香还是淡雅,颜色深的茶,绝对有难以品味的味道,只有慢慢的喝,才能一点一点的品悟;颜色浅的茶,就好比一道脍炙人口的佳肴,看就能知道味道。
闻闻那茶的清香,自己都会醉,这种醉不能让人自拔,也不能让人清醒。茶的香味,在很远就能闻到了,香味吸引着任何人,让人来品尝……
喝茶,要细细品味,慢慢的喝,把其中的味道全部都尝出来;喝茶,要细细领略,把其中的道理都“喝”出来……
要我看来,人生就好比一杯茶。
看看自己的人生该怎么走,这全在自己的选择,是要像浓茶一样,慢慢品味,还是要像淡茶一样,潇洒自在;是要和浓茶一样,过得意义非凡,还是淡茶那样,朴素淡雅,津津有味?
其实无论怎么过,都要有意义,都要让人有感悟,还要让人寻味。
人就要像被人喝过的茶,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味道。要让人感觉你像一杯好茶那样,值得人去“闻”你的香味。其实就是让别人像向你学习,向你看齐,但是自己首先要做好,这样人家才会去闻那杯茶的奇香,才会去吸吮你的“精华”。
更重要的是要品味人生,像喝茶那样,品味茶的味道,领略人生百味,喝着苦涩的味道,想起以往、少时的艰辛;喝着略略减少的苦味,让人想起,创业,是的心酸,付出的努力与汗水,流下了多少眼泪,多少心血;还有微微的苦涩,是事业的挫折,是生活的坎坷;现在早已没有了苦味,只有甘甜,那时汗与血和泪换来的果实,那是事业的成功,那是生活的幸福……不会品味人生的人,会拥有精彩人生吗?
人生就像一杯茶,一杯香气四溢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