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练字才能让字写的好看
1、读帖 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
2、描摹 “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蓝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3、临帖 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在作业纸上,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4、背帖 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作业纸上的方法。
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 5、创作 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
用圆珠笔写字要采用坐姿,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由于圆珠笔写的字小,所以笔尖的活动要在视觉效果最好的区域。
一般右手执笔,笔的位置要略偏右侧。眼睛距纸面约30厘米,**距桌边约10厘米。
两臂自然伸展,小臂平枕桌面。 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别按住笔杆的左右两侧,中指第一关节左侧抵住笔杆的下方,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贴靠中指自然弯曲成半握拳状,起直辖市控制作用。
拇指与笔杆接触点到笔尖的距离约4厘米。笔杆斜靠在虎口上,与纸面成45-60度角,字越小,角度越大。
扩展资料: 笔画归纳: 1、点 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成圆点。
书写点时,先朝左上方轻快地落笔,笔尖着纸后,行至点的下端,提笔调锋,折回点的中心,收笔离纸。需要出锋的点,也应将笔毫收回到点的中心,再行出锋。
写点时笔尖运行幅度较小,但仍应保持起笔、行笔、收笔的完整过程。切忌下笔死按,不作调节。
还须注意收笔圆满,避免尾端毛缺、粗糙。 2、横 由左至右平等运笔。
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楷书的横画,一般都是左低右高,且于平直之中呈现出起伏变动的气势。 书写时,根据需要,有长横和短横之分。
长横一般是两端重,中间轻;短横可以写成左尖横或右尖横,笔锋轻轻着纸,直下落笔(或斜下落笔),渐行渐重,行至尾端回笔,即为左尖横;右尖横落笔较重,渐行渐把笔提起来 横画的起笔和收笔不能写得太重而形成竹节状;还要防止两端下垂过度,状似担柴,软弱无力;同时,也不允许草率收笔而造成尾端毛缺。 3、竖 从上往下垂直运笔。
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竖画直立挺拔(藏曲于直),常在字中起支柱作用。竖画下端呈圆状的,称为“垂露竖”,下端呈尖状的,叫做“悬针竖”。
书写时,笔锋轻轻逆向着纸,向右横落笔,然后向左将笔略提起,调正笔锋后向下铺毫行笔至尾端提笔向上作收。写“垂露竖”时,行笔至尾端,应将笔毫再铺开一些,然后趁势向上收笔。
写“悬针竖”时,行笔至竖画下半部,就应逐渐提笔写成尖状尾端,然后取势空收。 4、撇 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撇画的尾端多数采用出锋的写法,往往呈不同程度的左弯剑头状。 书写时,笔锋轻轻逆向左上方着纸,再向右下方落笔,随即提笔向左下方调锋铺毫,中锋行笔,达中段后逐渐提笔,至尾端作劲健含蓄的出锋,笔毫离纸后,迅速向右上方回锋撇的尾端写法与“垂露竖”的写法相仿。
5、折 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 转折是与前后笔画连贯书写的,所以,它没有独立的起笔和收笔。
以横画转折成竖画为例:横画的起笔、行笔如前所述,行笔至尾端,不是提笔向左作收,而是提笔向下运行为竖画,竖画的行笔和收笔方法也如前所述。 6、捺 捺画具有较明显的曲折,左上段较细并略上拱,中段较长,由细渐粗且微下凹,末段在较短幅度内,迅速由粗壮转为尖细。
捺也称为“波”,捺的整个过程称为“一波三折”。 书写时,先逆锋向左上方轻落笔,着纸后折向右下方铺毫运行,笔毫铺足后即提笔调锋,迅速向右出锋捺出。
笔离纸后,在空中向左作势空收。写捺画时,动作要求遒劲而灵巧,曲折处要及时调锋,铺毫最足时不能把笔按死,要为迅速提转出锋作好准备。
7、钩 钩是承接别的笔画而书写的,没有单独的起笔。横画或竖画收笔时,不将笔锋完全收拢离纸,而只是略驻笔停顿,俟调整笔锋后即向旁侧迅速出锋,形成钩状。
钩的有笔过程十分短促,但要求蓄力充沛,发劲集中。 8、挑 书写挑画时,先逆锋轻着纸,再向左下方落笔,然后向右上方行笔,边行笔边逐渐提笔,至末梢,疾速出锋,轻扬而尖锐。
挑书写速度不宜太慢,它用力于根部而得力于末梢。 。
2. 怎样把字写好
学习书法,并不是很时尚的事,想写一手漂亮字倒是偶尔见到。
在上学时,有几个同学紧扑着衷诔好字和好看的字不是一个概念。最直白的讲,钟繇的字是好字,二王的字是好字,颠张醉素的字是好字,苏黄米蔡的字也是好字。
可是明清的试子们考试用的那种横平竖直,极工整整齐的字算不上是好字,只能说是好看的字。是实用的字,现代的文秘如果写得出这种字,想来老板一定会夸奖你。
可是这和书法没有关系。只是一种“个人实用书写”。
最基本的要求和特点是规范、易于阅读和美观。 这篇东西就是为了因为工作需要或是想把字写得好看、漂亮些但是又不想或者没时间学书法的朋友们写的,提前声明都是我个人看法,不对的地方大家不要理,提出来更好,免得耽误别人。
我先谢过了。 写字是要实践的 大家希望自己写漂亮的汉字,一定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写不漂亮,根本原因是怎么形成的?(注意不是根本原因,是根本原因的形成)我个人分析的结果是: 一、没有良好的书写天赋 二、出生之后就没有受到良好的汉字熏陶 三、在还是小朋友时学习汉字,没有受到完整、正确的汉字教育 四、和汉字相关、需要书写的课业负担长时间过重导致机械书写模式的强化 五、汉字的书写在早期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自己没有及时意识到汉字书写的重要性,没有主动自我纠正或者虽然知道但是没有及时去做 这些是比较主要的,我们来一项一项分析。
一、没有良好的书写天赋 有人会晕倒说还真有天生写字好的人啊?!!客观讲是有的,为什么非常非常多的人都有和自己相同的问题,但是人家的字比较好看些呢?当然他的字可能不是非常好看,但是总比一般的字好看。(可能是他的习惯或者是先天的协调能力造成的?这个我也不懂,但是习惯的原因肯定是有的。
后面会讲到)不过书写天赋对于想把字写得漂亮的朋友来讲,根本就不怎么重要的,无足轻重。如果你没有天赋的话,最多你多费几个小时时间学习而已。
没有什么大不了。 二、出生之后就没有受到良好的汉字熏陶 即使没有书写天赋,如果一直受到良好的熏陶,会对你的字产生重大的影响,至少比没有熏陶好。
这是我从实践中体验出来的,即使在上学时老师和学生,同学之间也都是会有影响的,只是要看你接受与否。没有必要讲大道理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确实如此,看来无论网上还是其他传媒当中乱七八糟的坏东西还是千万不看不听不想的好,哈哈) 不过这点对于字难看的根本原因的形成也不是至关重要,和第一项差不太多。 三、在还是小朋友时学习汉字,没有受到完整、正确的汉字教育 这项重要了,好多朋友日后之所以没有写出一手漂亮的酷字的根本原因,开始从这形成了。
我上学时接受的汉字教育仅限于字形(一个正确的汉字应该怎么写)、字音(一个正确的汉字应该怎么读)、字意(一个正确的汉字是什么意思、所指何物)和组词造句。刚才问问小我七岁的妹妹,也和我一样,大概现在小学教育中关于汉字也就是这些吧。
组词造成和今天话题没有什么关系。对一个单个的汉字来讲,给我们留下也就是这些,长此以往使大家都形成一种概念,看到“笔”,可能想到笔这件东西、想到它的读音、至于它的字形,就是上边一个竹字头,下边一个毛。
写时只要写出来就可以了。它为什么会这么写?它这种写法是怎么发展来的?它最原始的形态是什么样子?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没有人告诉我们。
更遗憾的是,我们却被告知汉字的构成中有什么横竖撇捺折。把一个线条命名出那么多繁琐的概念。
完全扭曲了汉字中线条的原始的、本来的面目(哈哈,看来古代教育并不是百分百落后,今天的教育也不是百分百科学、先进)这导致了我们写字时思维里只充满了这三种东西的集合,外加横竖撇捺折等等。形成一种不自觉概念,而这种对于汉字的概念是封闭的、不完整的。
写字时我们的思维完全禁锢在这样封闭的、不完整的概念中,小时候意识不到,现在时间长了习惯成自然,也意识不到。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这样禁锢多年以后再想主动的写自己喜欢的漂亮字而做不到的原因之一。
还有另外一点,就是学习汉字时没有正确、系统、持续的进行过汉字书写的训练。这也是现在写不出漂亮字的原因之一。
四、和汉字相关、需要书写的课业负担长时间过重导致机械书写模式的强化 本来学习汉字时就没有受到过正确、系统、持续的进行过汉字书写的训练。每天又得写极多的作业,而且这些作业只要求是否正确和是否认真,(通常一个一二年级的学生写作业正确并且很认真,那么即使字非常难看,通常老师也不会深责。
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字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低了,学生自己也越来越放松。到了大学之后,大家看看,什么样的字都有,真是悲哀)而不大要求汉字的美观性。
即使有所要求,也只是工整而已,还不一定谈得上美观。所以学生们写书时可以忽略汉字的美观而追求效率,因为快些完全学校布置的作业就可以快些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还可以早些休息,真是可怜。
但是最后的结果是:由于过重的压力,使我们写字时手上笔上只对接收的大脑指令进行最简单、最快速的执行,而大脑又只对汉字的正确与否进行判断,。
3. 如何把字写好
一、态度要端正,有些人不重视写字,认为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只要答案正确,考试就能得满分,其实不然,把字写好,终身受益. 二、写字的姿势要端正,姿势不正,写出的字也不会端正;眼睛离作业本太近,容易造成近视眼;做作业时弯腰驼背,写出的字歪歪扭扭,大大小小. 三、要勤练,只有通过勤奋的练习. 先要选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虑是否近似你所写的字形,选好了,先看上几遍,分析其中字形要点和结构的规律.这叫“意在字先”,然后用透明白纸先描摹,后临摹,熟记每个字中的关键部位.具体步骤分述如下: 写字的姿势和执笔 (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 (2)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同时,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 (3)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写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 (4)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据在中学讲课所见,一个有五十人的班级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大学里也是这样,正是这个缘故,这些同学写出的字,钩不象钩,捺不象捺,笔画全是平拖堆砌. 前已说过,写字好坏,在姿势和执笔上有绝对关系.如同木工锯木一样,如果姿势和拿锯不正,即便“线条”画得再直,你也要锯歪的.这和写好字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学书法的步骤应当怎样安排? 答:先从楷书基本笔画学起,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 一个字好比一台机器,基本笔画练好,等于把“零件”加工好;练好偏旁部首,就好比开始“组装”;练整个字形,就等于进入“总装”.就是说,先学“分解”,后学“连贯”.所以说,楷书是基础,而基本笔画则是基础的基础. 在练写基本笔画时,要分类去练.如练写“丶”时,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别练好,然后后再写“连贯”,进行组合. 一般的规律:练楷书先练基本笔画;再练笔画顺序;三练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五练分行布局. 汉字的“点”画写时要加重,如石坠地.什么样的部位需要什么样的点,要做到“意在笔先”.如“宀”上头的点按钟绍京、欧阳询的写法,用短小竖势书写是比较有力的. 四、学字必先练楷书 大家知道,幼儿开始走路时,必先学站立,站稳了才能学迈步,步子熟了,才能快步走,然后跑起来. 这和练字的三部曲一样,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历代书家一致主张,只有练好楷书,基础牢了,再写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练好楷书,写出的字,才能笔不浮滑,体不支离. 要想写好每个字 :第一要掌握笔力,这里指的是该用力的笔画就要用力;不该用力的就要轻笔过渡.例如写国、红、真、钢等字,轻重分得清,看起来就会给人以美感. 一般来说,写“丶、一、丨、丶(捺)”等笔画着笔应用力,其它稍轻些.但一个字中的个个笔画不能都用力.比如,写“人、大、天”等字的撇画应当轻,捺画应当重.相反,撇画写成重,捺画写成轻也可以,总之不能平均用力. 五、基本笔画好练,间架结构说起来好象很难,实际上只要你方法找准,路子对头,是很容易的. 比如,你首先练好了基本笔画之后,就有基础功底了.所说方法找准,路子对头,指的是在结构上分清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 如果是独体字,就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例如“上、下、千、十”等字全是独体字,这就要掌握它的重心:横画稍长,竖画稍短,而竖画必须居中而下(楷书). 如果是合体字,则要分清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是左中右结构,还是上中下结构,是半包结构,还是全包结构. 弄清这六个区别,再按字的定义和组织规律去掌握.这样,就可写出一个完美而秀丽的字形来. 例如:“好”“妈”属于左右结构;“幸”“素”属于上下结构;“常”“掌”属于上中下结构;“匠”“医”属于半包结构;区别这些不同的结构定义,就好办了. 比如:幸、素二字的上下两竖,注意居中对齐;常掌二字是个长形体势,不要写太长,稍加紧缩;好妈二字是个左右结构,左边稍小,右边稍大些,只要掌握好疏密得当,参差有序,不就好看了吗?相反,不分字形,疏密不当,一宽一窄,线条轻重不分,那就难看了. 六、要想写好钢笔字,并需要必先练好毛笔字.:因为汉字的结构规律完全一样,只是字形大小书写工具及手法不同,两先学哪一种都行. 继承和临摹古人作品,应力求形似,神似,但不能丢开个人的风格. 有些人对怎样写好字过于神秘化,也有的人把写好字说成是天生的…….事实上,不论写毛笔字还是写钢笔字,都不需要十年或二十年.只要字帖选好,方法对头,下定恒心,用不上一年的时间就可取得成效. 有的人提倡写好钢笔字必先练好毛笔字,实际不必要,因为你不可能在短时间。
4. 【写好字的秘诀怎样把字写好】
1.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成圆点.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④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⑤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虽然笔画单调,但只要结构准确,照样美观好看.就像蹲马步是练武术的基本功一样,横平竖直是写汉字的基本功.许多人写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不准确.如果结构不对,笔画的变化再丰富也写不出好字来. 3.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练习黑体字,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练习.选定字体的过程叫选帖,在选帖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硬笔书法笔画的变。
5. 怎么练好字
硬笔书法是指用钢笔、彩色水笔、圆珠笔、铅笔等硬尖的书写工具书写汉字的方法.办公室工作人员主要应掌握钢笔书法.写好钢笔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执笔 钢笔执笔方法不同于毛笔,其笔尖坚硬,用拇指、食指及中指握紧笔杆下端,无名指和小指自然贴靠在中指下面,笔杆上端依在虎口处,笔身倾斜.写钢笔字手腕不必悬起,可接触纸面. 2.临帖 初习者应从正楷练起.练好了正楷,再学隶、行、草书才会得心应手.一般应先选择合适的字帖进行临摹,为练习好笔画、结构,可将字写得大一点,书写也不吃力.练好大字,再练小字就方便多了. 3.基本笔画 写钢笔字,可采取毛笔字的运笔方法,参照“欲横先竖,欲竖先横”的笔法,使笔画有收有起,有轻有重,生动活泼. 4.结构与布局 钢笔字的结构同样要求笔划均匀,疏密得当,搭配适宜,重心坐稳.钢笔字的布局通常是从左至右的横写,要求横要成行.5.书写速度 钢笔字的书写速度比毛笔字快.因为钢笔字线条较细,若运笔太慢,反而易失去韵味.当然,若因快写而过于潦草,字迹难以辨认,亦不足取.学习钢笔字的方法 练字是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种锻炼,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从不会到会,靠人引路或自己探索;从会到熟,必须经过反复的书写训练.在科学的练习方法指导下,在反复的书写训练中逐步提高,是学习写字的成功之路.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动机,培弊意志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动机是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动机与需要是紧密联系的,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练习写字便是人的一种社会需要.中小学生练习写字是提高书写水平,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成年人练习写字是传递信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从艺术角度讲,练字则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需要. 人对练习写字的需要不是自生的,而是靠实践的体验,靠教育者的引导,逐步形成的,并由此产生情感,形成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练字的动机.否则,无意练字,勉强对付,定是笔力浮滑,结构松散,进步不快;这样又会反过来影响写字的兴趣. 意志,对练习写字的人尤为重要.在人们认识到写字的重要性,产生练字的欲望后,还要根据练字的要求,拟定计划,选择练习手段,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这种自觉确定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就是锤炼意志的过程.练就一手好字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俗话说“字无百日功”. 练字要经历一个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和形成书写技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感到枯燥无味,练习时间难以保证,效果不明显.这时,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练字意志品质,就会出现弃笔停练、半途而废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练字意志品质的锻炼,用耐心、恒心、信心克服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到忙中抽闲,持之以恒.要长计划、短安排,求质不求量,天天写、天天练.如果每天能坚持写好两、三个字,两年后,就可把两干多个最常用字练好了.总之,要做到进步不快不泄气,成绩显著不骄傲,只要马不停蹄,勤练不掇,终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地. 二、循序渐进,规矩练字 循序渐进是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个普遍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人的认识能力发展顺序进行学习,从而逐步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相基本技能.这一原则是由学科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决定的,也是人们的认识及其能力发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序”可循的客观要求. 汉字结构以笔画为最小单位,由笔画组成独体字,由笔画和独体字演变为部首,再由部首组成合体字,这是一个由简到繁的逻辑系统.练习写字就应该遵循这个系统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练习.但是,强调循序渐进,并非顺序唯一.因为汉字笔画、部首、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如,字的笔画与字的结构,按顺序讲,应先练笔画,再练结构,因为笔画是结构的基础. 但是,在练习笔画时,单练笔画还不行,还必须结合字的结构一起练习,因为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将笔画与具体字的结构结合起来练习,才能逐步写出合格的笔画.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还应根据练习内容确定练习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平分时间,不能盲目贪多贪快,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难写的字、难练的内容就要多下些工夫,以掌握书写要领、写好为原则,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规矩练字,就是指练字要合乎法度,只有从规矩入,才能从规矩出.除了上面说的循序渐进之外,练字时还要特别强调“认真”二字.练字,必先心定气和,神入静界,做到:静下心来慢慢写,看帖、看格写字,意在笔先,写一个对照一个,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初学写字的人,为了便于把握字的结构和字的大小,应该在画有格子的纸上练习,充分利用格线来认识和把握方块汉字的结构特点和结构类型.练字的途径,应以摹帖、临帖方法为主,在临摹过程中逐步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 三、临摹结合,掌握规律 古今学书练字的经验证明,临摹字帖是唯一途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摹帖,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