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需求说明书,怎么写
一 引言 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项目需求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2、背景说明:(1)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2)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网络。
(3)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4、参考资料 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如:(1)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2)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3)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二 任务概述 1、目标 叙述该项软件开发的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以及其它应向读者说明的有关该软件开发的背景材料。解释被开发软件与其它有关软件之间的关系。
如果本软件产品是一项独立的软件,而且全部内容自含,则说明这一点。如果所定义的产品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则应说明本产品与该系统中其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此可使用一张方框图来说明该系统的组成和本产品同其他各部分的联系和接口。
2、用户的特点 列出本软件的最终用户的特点,充分说明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教育水平和技术专长,以及本软件的预期使用频度。这些是软件设计工作的重要约束。
3、假定和约束 列出进行本软件开发工作的假定和约束,例如经费限制、开发期限等。三 需求规定 1、对功能的规定 用列表的方式(例如IPO表即输入、处理、输出表的形式),逐项定量和定性地叙述对软件所提出的功能要求,说明输入什么量、经怎样的处理、得到什么输出,说明软件应支持的终端数和应支持的并行操作的用户数。
2、对性能的规定(1)精度 说明对该软件的输入、输出数据精度的要求,可能包括传输过程中的精度。(2)时间特性要求 说明对于该软件的时间特性要求,如对:① 响应时间。
② 更新处理时间。③ 数据的转换和传送时间。
④ 解题时间。等的要求。
(3)灵活性 说明对该软件的灵活性的要求,即当需求发生某些变化时,该软件对这些变化的适应能力,如:① 操作方式上的变化。② 运行环境的变化。
③ 同其他软件的接口的变化。④ 精度和有效时限的变化。
⑤ 计划的变化或改进。对于为了提供这些灵活性而进行的专门设计的部分应该加以标明。
3、输入输出要求 解释各输入输出数据类型,并逐项说明其媒体、格式、数值范围、精度等。对软件的数据输出及必须标明的控制输出量进行解释并举例,包括对硬拷贝报告(正常结果输出、状态输出及异常输出)以及图形或显示报告的描述。
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说明需要管理的文卷和记录的个数、表和文卷的大小规模,要按可预见的增长对数据及其分量的存储要求作出估算。 5、故障处理要求 列出可能的软件、硬件故障以及对各项性能而言所产生的后果和对故障处理的要求。
6、其它专门要求 如用户单位对安全保密的要求,对使用方便的要求,对可维护性、可补充性、易读性、可靠性、运行环境可转换性的特殊要求等。四 运行环境规定 1、设备 列出运行该软件所需要的硬件设备。
说明其中的新型设备及其专门功能,包括: (1) 处理器型号及内存容量。 (2) 外存容量、联机或脱机、媒体及其存储格式,设备的型号及数量。
(3) 输入及输出设备的型号和数量,联机或脱机。 (4) 数据通信设备的型号和数量。
(5) 功能键及其他专用硬件。 2、支持软件 列出支持软件,包括要用到的操作系统、编译(或汇编)程序、测试支持软件等。
3、接口 说明该软件同其他软件之间的接口、数据通信协议等。 4、控制 说明控制该软件的运行的方法和控制信号,并说明这些控制信号的来源。
五 数据要求 1、数据的逻辑描述 对数据进行逻辑描述时可把数据分为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所谓静态数据,指在运行过程中主要作为参考的数据,它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变化,一般不随运行而改变。
所谓动态数据.包括所有在运行中要发生变化的数据以及在运行中要输入、输出的数据。进行描述时应把各数据元素逻辑地分成若干组,列如函数、源数据或对于其应用更为恰当的逻辑分组。
给出每一数据元的名称(包括缩写和代码)、定义(或物理意义)度量单位、值域、格式和类型等有关信息。 (1) 静态数据??列出所有作为控制或参考用的静态数据元素。
(2) 动态输人数据??列出动态输入数据元素(包括在常规运行中或联机操作中要改变的数据)。(3) 动态输出数据??列出动态输出数据元素(包括在常规运行中或联机操作中要改变的数据)。
(4) 内部生成数据??列出向用户或开发单位中的维护调试人员提供的内部生成数据。(5) 数据约定??说明对数据要求的制约。
逐条列出对进一步扩充或使用方面的考虑而提出的对数据要求的限制(容量、文卷、记录和数据元的个数的最大值)。对于在设计和开发中确定是临界性的限制更要明确指出。
2、数据的采集(1) 要求和范围 按数据元的逻辑分组来说明数据采集的要求和范围,指明数据的采集方法,说明数据采集工作的承担者是用户还是开发者。
2. 项目需求说明书,怎么写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应用目标,对可维护性。
(2)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 ⑤ 数据值的范围,以便软件系统使用这些数据。
③ 同其他软件的接口的变化、软件、增量的步长、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接口 说明该软件同其他软件之间的接口: ① 操作方式上的变化,包括对硬拷贝报告(正常结果输出、文卷。 4。
3,列如函数。三 需求规定 1、作用范围以及其它应向读者说明的有关该软件开发的背景材料、输入输出要求 解释各输入输出数据类型。
如果数据的输入是随机的。 ③ 接受者、参考资料 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定义(或物理意义)度量单位,并说明这些控制信号的来源:给出每一个数据元的合法值的范围。
2、数据通信协议等。 (4) 影响 说明这些数据要求对于设备、数据的采集 (1) 要求和范围 按数据元的逻辑分组来说明数据采集的要求和范围。
如果输入数据同某一接口软件有关、联机或脱机、设备 列出运行该软件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磁带?:给出数字的度量单位。 (4) 数据通信设备的型号和数量、输出的数据。
2,则应说明本产品与该系统中其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指在运行过程中主要作为参考的数据,设备的型号及数量,或变化情况的某种其他度量。 ② 数据输入(指把数据输入处理系统内部)所用的媒体和硬件设备。
这些是软件设计工作的重要约束。 (2)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易读性、精度等,或一声警铃、一帧图形。
对软件的数据输出及必须标明的控制输出量进行解释并举例、媒体及其存储格式、开发期限等。四 运行环境规定 1。
② 运行环境的变化,还是CRT上的一组字符、预定的数据通信媒体和对输入的时间要求等?列出动态输入数据元素(包括在常规运行中或联机操作中要改变的数据): (1)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如果只有指定的输入点的输入才是合法的、处理。
③ 数据的转换和传送时间。解释被开发软件与其它有关软件之间的关系?列出所有作为控制或参考用的静态数据元素,包括适合应用的数据格式一 引言 1:说明输出数据的接受者。
无论接受者将接收到的数据是打印输出、输出表的形式)。对于需经模拟转换或数字转换处理的数据量,如,包括要用到的操作系统。
5?列出动态输出数据元素(包括在常规运行中或联机操作中要改变的数据)、格式。说明其中的新型设备及其专门功能: (1)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例如要求用户单位增设某个机构等,并逐项说明其媒体,说明软件应支持的终端数和应支持的并行操作的用户数。
五 数据要求 1、数值范围。 (3) 动态输出数据、运行环境可转换性的特殊要求等。
具体的内容包括。进行描述时应把各数据元素逻辑地分成若干组。
2,应给出更新处理的频度的平均值、表和文卷的大小规模,包括,为此可使用一张方框图来说明该系统的组成和本产品同其他各部分的联系和接口、故障处理要求 列出可能的软件。 ④ 解题时间,均应具体说明、资料。
(3) 预处理 对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过程提出专门的规定。 (5) 功能键及其他专用硬件: ① 输入数据的来源、数据输入站、数据的逻辑描述 对数据进行逻辑描述时可把数据分为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而且全部内容自含,对使用方便的要求、源数据或对于其应用更为恰当的逻辑分组。
所谓动态数据.包括所有在运行中要发生变化的数据以及在运行中要输入、可补充性,逐项定量和定性地叙述对软件所提出的功能要求,要给出每一种合法值的形式和含意。 (3) 输入及输出设备的型号和数量、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
(4) 内部生成数据。 (2)时间特性要求 说明对于该软件的时间特性要求,指出预期的读者。
2?。对于在设计和开发中确定是临界性的限制更要明确指出、上级机关的批文、控制 说明控制该软件的运行的方法和控制信号。
⑤ 计划的变化或改进、测试支持软件等、文件编号。 (3)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要按可预见的增长对数据及其分量的存储要求作出估算,该软件对这些变化的适应能力。
在数据是非数字量的情况下。 3、穿孔卡片等、硬件故障以及对各项性能而言所产生的后果和对故障处理的要求,或向开关线圈提供的一个电脉冲、用户的特点 列出本软件的最终用户的特点,即当需求发生某些变化时。
(1) 静态数据。 4。
给出每一数据元的名称(包括缩写和代码)、可靠性?。 对于为了提供这些灵活性而进行的专门设计的部分应该加以标明。
(5) 数据约定?、状态输出及异常输出)以及图形或显示报告的描述。如果所定义的产品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零点的定标等:例如是单个操作员。
(3)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说明数据采集工作的承担者是用户还是开发者。 3。
等的要求。所谓静态数据、开发者。
⑥ 量纲,可能包括传输过程中的精度。 (2) 动态输人数据,以及本软件的预期使用频度。
二 任务概述 1、格式和类型等有关信息、对性能的规定 (1)精度 说明对该软件的输入。 2、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项目需求说明书的目的,指明数据的采集方法,专业的数据输入公司或它们。
3. 软件需求说明怎么写
原发布者:管理资源吧
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编写提示1引言1.1编写目的说明编写这份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1.2背景说明:a.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网络;c.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1.3定义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1.4参考资料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如: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2任务概述2.1目标叙述该项软件开发的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以及其他应向读者说明的有关该软件开发的背景材料。解释被开发软件与其他有关软件之间的关系。如果本软件产品是一项独立的软件,而且全部内容自含,则说明这一点。如果所定义的产品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则应说明本产品与该系统中其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此可使用一张方框图来说明该系统的组成和本产品同其他各部分的联系和接口。|2.2用户的特点列出本软件的最终用户的特点,充分说明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教育水平和技术专长,以及本软件的预期使甩频度。这些是软件设计工作的重要约束2.3假定和约束列出进行本软件开发工作的假定和约束,例如经费限制、开发期限等。3需求规定3
4. 软件开发 用户需求说明书怎么写
规范化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需求说明书》的编写,使之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集团开发项目的(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编写。3 编写内容提示1 引言3.1.1 背景说明说明被开发软件的名称,任务提出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机网络。
3.1.2 参考资料列出有关资料(名称,发表日期,出版单位,作者等)。3.1.3 术语和缩写词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及术语缩写词。
3.2 软件总体概述3.2.1 目标软件开发的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以及需说明背景材料。3.2.2 系统模型图示说明该软件的所有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和数据传递情况。
3.2.3 假设和约束说明影响软件开发、运行环境和系统能力(如预告出错类型的能力)的某些假设和约束。3.3 详细需求详细描述此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
3.3.1 功能需求对系统中每一个功能,要详细描述(图示或文字)。概述 叙述功能名称,目标和作用。
输入 输入该功能的信息。 处理 描述该功能做什么,如何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并转换成输出信息。
输出 列出内部生成的文件。3.3.2 性能需求定量地描述此软件系统应满足的具体性能需求。
可考虑以下方面:3.3.2.1精度说明系统的精度要求,如:数据的精度要求。 数字计算的精度要求。
数据传送的误码率要求。3.3.2.2 时间特性说明系统的时间特性要求,如:解题时间。
询问和更新数据文件的响应时间。 系统各项功能的顺序关系。
3.3.2.3 灵活性说明当需求发生某些变化时系统的适应能力,指出为适应这些变化而需要设计的软件成分和过程。3.3.2.4系统容量包括系统的设计容量和理论(计算)容量。
3.3.3 输入和输出解释各输入输出数据类型,并逐项说明某媒体、格式、数值范围等。对软件的数据输出及必须标明的控制输出量进行解释并举例,包括对硬拷贝报告(正常结果输出、状态输出及异常输出)以及图形或显示报告的描述。
3.3.4 数据管理能力说明需要管理的文卷和记录的个数、表和文卷的大小规模,要按可预见的增长对数据及其分量的存储要求作估算。3.3.5 故障处理列出可能的软件、硬件故障以及对各项性能而言所产生的后果和对故障处理的要求。
5. 怎么写校园网的需求说明书
网络需求分析 1校园网的建设目标 校园网的设计目标简而言之是将各种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校园区内部的Intranet系统,对外通过路由设备接入广域网。
具体而言这样的设计目标应该是: 1.1、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校园网,实现学校内部,学校与国内、国际信息的快速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使广大师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促进教学、科研、管理事业的发展。 1.2、图书资料检索、借阅自动化 通过改造原有图书检索系统,建设电子图书馆,提高校内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充分利用校外图书资料,实现远程计算机图书检索和借阅。
1.3、学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 依托校园网,构建相应的交互式应用软件平台,实现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后勤、档案等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实现统计监测网络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网上招生、网上人才招聘、学生网上求职等。
1.4、建立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建立基于网络的电子教学CAI课件开发网上题库、答疑与作业批改等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1.5、校园网和广域网结合 依托校园网、广域网开展远程教学,使广大的学生和老师能更好的交流学习和获取学校网络的资源。
1.6、创建网站 创建学院网站,使之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让世界了解我们,提高学院的知名度。 1.7、人性化 为广大师生提供宽松,开放、易用的网络环境,使网络触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网络的最大效用。
1.8、方便教学 网络可以进行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取代语言实验室进行更生动的语言教学,也可以利用大量现成的教学软件,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些都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校园网络不但可以在校内进行网络教学,还很容易同外界大型网络连结,形成更大范围的网络交互学习环境。
9、系统总体设计本着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以及经济性。2业务需求分析 作为本院校园网工程最终用户的学院领导、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是学校的专门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数据信息的需求有所不同:院领导希望能提供决策方面的主要数据;中层干部既具有决策又有管理工作,希望能尽快收集信息,用以协调各部门工作;专业人员从事基础管理工作,希望通过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希望能以更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授课,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资料、进行备课和与学生交流;学生也希望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快速、便捷地与老师沟通、下载课件和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自学。
他们对计算机应用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这样为我们组建校园网络提供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2.1、决策层需求: 1)主要相关人员:院长 2)调查内容: 1.投资规模:200-300万元人民币 2.2.工期:2008年或2008年~2010 年 2.3.学院建设规模:约30万平方米 2.4.计算机数量: 1000余台 2.5.建筑物: 已建:教学主楼1栋,实训楼1栋,汽车机电楼1栋,综合楼1栋,商服楼1栋,学生公寓11栋 待建:行政楼1栋,图书馆楼1栋 2.6.预测增长率:2008年在校生预计超过:10000人 2.7. 所期望的校园网功能:能提供决策方面的主要数据 2.8. 对校园网的要求:性能价格比高,故障率低,尽量使用成熟、先进的技术。
2.9. 远程访问:需要 3管理需求分析 中层管理需求: 1)主要相关人员:各系、处、部主任 2)调查内容: 1、办公需求:办公自动化,文档电子化,电子公告牌 2、管理需求:会议管理,个人信息管理,公共信息管理,公文管理,教务综合管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 3、E-mail 服务:需要 4、远程访问:需要 A:办公自动化系统结构图: B: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C: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3、教师需求: 1)相关人员:各系部教师 2)调查内容: 1、教学要求:电子备课,资料查阅,文档打印,文档、课件上传/下载,在线答疑 2、教学活动:VOD(或将来需要),学生成绩登入、公布 3、自学需求:电子图书馆,资料查询 4、远程访问:需要 5、E-mail 服务:需要 4、学生需求: 1)相关人员:学生抽样调查 2)调查内容: 1、学习需求:电子文档下载,VOD,文档打印,资料查询,电子图书馆,在线答疑 2、E-mail 服务:需要 3、Web 服务:需要 4、FTP 服务:需要 5、远程访问:不需要 6、学业管理:成绩查询,课程选择/调整。4安全性需求分析 在校园网络中,校园网络的安全保障十分的重要:校园网用户的流动性大,信息点存在随意接入使用的问题。
学生及外来不明身份的用户,在校园网中找到任何一个信息点,就可以进入到校园网,可以肆意干扰和破坏校园网网络平台及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校园网的网络安全,还需要考虑与外网及内网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安全访问控制。
为了发生安全事件后,能够有效、快捷地处理事故,采用上网审计手段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当前类似“冲击波、震荡波病毒”的肆虐,一个健壮的网络应该提供必要的手段,禁止特定病毒的传播以及由于病毒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