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
《神秘莫测的上梁披红 》民间传统建房习俗中,最重要的一项仪式是“上梁礼”,迄今在一些农村地区中仍见流传。
其过程大体是:屋架主体建成后,择一吉日,通常是上午太阳往上升时进行。先将主梁(即“栋”,亦称中梁、正梁或大梁)放在屋架的脊桁位下,梁中端系以红布,或裹上红绫,或贴上写有“福禄”、“吉喜”一类字样的红纸,这叫“披红”;梁的两端,各挂一个装有粽子、馒头、糕点等物的红布包裹。
届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均来祝贺送礼,这叫“踩当门”。然后,主人请工匠喝酒,考究一些的还要点香烛,祭鲁班。
接着,请一位能说会道的工匠诵“上梁文”或唱“上梁歌”,这叫“祝吉”;同时燃放鞭炮。 鞭炮与祝吉声中,两位工匠以保持水平的姿态,从两端将大梁抬起,踩着梯子拾级登高,梁上挂着的包裹亦随之升高,这叫“上粮”。
待工匠把梁木安放在中柱顶端的衔口内,又燃放鞭炮以示结束。旋用火把将所有木料、墙壁等“照”一遍,以驱邪气,这叫“照梁”。
再把两只包裹内的粽子、糕点、馒头等物往上抛撒,由众人抢拾,这叫“接粮”,亦名“滚梁”。所有这些动作完成后,时已当午,众人退出新屋,让太阳照晒屋架,这叫“晒梁”。
最后便是举行酒宴,主人、工匠与来宾互相敬酒,待尽兴热闹以后才散。 在上梁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披红”,即给梁木系红布,裹红绫,或贴红纸。
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中有何意义,民俗学界所说各异。 民间传说,此乃工匠的祖师爷鲁班所首创。
据说,有两个工匠替人盖房,因一时粗心,把主梁的料下短了半尺。等上梁时,怎么也没法放稳妥。
正万分焦急之时,来了一位老师傅,他拿起锯子,把大梁锯成两截,再往山墙上一搁,不长不短,正好!为了把中间的破绽掩盖住,老师傅把身上的红布兜脱下来,往梁中间一挂。红布被风一吹,新上的梁显得格外喜气洋洋。
两人忙跑下梯子向老师傅道谢,却找不到人影。原来,他就是鲁班。
从此,工匠们盖房时,都要在梁上披红,同时焚香祭祀,用意是感谢祖师爷临急襄助的恩德,以及祈求祖师爷保佑上梁操作过程的顺利实施。 另有一说,上梁披红是为梁木挂彩上供。
其来历也有一个传说: 从前有个叫武良新的穷秀才上京应试未中,而所带盘缠也全部花完。正当他疲惫不堪、饥渴难耐,靠在一棵七八搂粗的大杨树上打盹时,迷迷糊糊中,听见有人叫唤,睁眼一看,是个姑娘。
姑娘邀穷秀才回家用饭休息。从此,两人相依为命,结为夫妻。
第二年开春,皇帝起造宫殿,需要一根大梁,而监造官看中了穷秀才倚着打盹的大杨树,但不管用什么方法,也无法将大杨树砍倒。皇帝于是悬赏:谁能砍倒大杨树,就招他做驸马。
姑娘告诉丈夫说,她有一个砍倒大杨树的秘诀:“要把杨树砍,等到三月三。时辰不能错,鸡叫头一遍。”
原来,姑娘就是大杨树的化身,因见穷秀才孤苦可怜,与之结缡,帮他过日子。岂知丈夫记住秘诀后,转起了坏念头。
三月初二那天,他出门后,直奔城里,将写着圣旨的黄榜一把扯掉,次日鸡鸣头遍时,指挥工匠把大杨树砍倒了。穷秀才随监造官去了京师;大杨树也被做成了大梁。
可到上梁时,却怎么也抬不上去。皇帝梦见有仙女相告:“要想大梁架上去,良新人皮披梁架。”
遂以此为借口,处死穷秀才,剥其皮披在大梁上。果然,大梁顺顺当当地架好了。
从此,人们盖房立木时有了以红绫披梁的习俗。据说,用红绫之义,是为了见红求吉,取其祥瑞(徐华龙、吴菊芬编《中国民间风俗传说》,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以上均为民间的口耳相传,学者们则别有解释。如陶思炎先生认为,上梁披红实际上与木精树怪的古老观念联系在一起。
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怪神第九》中,记述了“世间多有伐木血出以为怪者”的传闻;此外,古人还有“物久则怪”的信仰。民间用作脊檩的木材,多以高壮的老树制成,因恐有怪,故以红辟之。
传统的伐木造屋习俗中,还有砍伐前先用红布或红纸裹住树干,然后再将其砍倒或锯倒的做法,其用意同上梁披红一样,都隐含着辟退树怪、守护新屋的潜在追求。联系上述大杨树精变女子的传说来观照陶教授的“披红辟怪说”,两者似有合拍之处。
而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逸文卷一》关于“后魏温子升有阖闾门(应为阊闾门)上梁祝文”等记载来看,上梁习俗至迟在北魏就已形成了,则《风俗通义》所云“怪神”观念于此有相当影响,也是完全可能的。 此外,研究中国建筑史的蔡达峰先生指出:上梁(指“栋”)是以梁而展开的既反映栋的营造学观念、又反映其社会人文价值观念的民俗活动,这种活动有其历史的演进过程。
《易·大过》中就有“藉用白茅”而祭栋的做法。《毛诗训诂传》:“白茅,取洁清也。”
古人陈祭有藉,藉用茅。《周礼·乡师》:“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
因栋桡而祭,垫以白茅,与大祭祀同式,可见古人对栋之重视。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栋远在周代就有因其而举行的信仰民俗活动,但古人注重的是栋的结构特征,栋桡是一个危险的结构破坏现象,祭祀的目的在于祈求避免这个危险。
因此可以说这就是后来上梁仪式的雏形,至少是观念上的雏形(《中国营造民。
2. 梁的笔顺怎么写
梁的笔顺为 点、点、提、横折钩、撇、点、点、横、竖、撇、捺。
梁
【读音】
liáng
【造字法】
形声,从木、水、刃声。
【基本字义】
1. 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梁。栋梁。梁上君子(指窃贼)。
2. 桥:桥梁。津梁(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
3. 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梁。山梁。车梁。
4. 中 国 战 国 时 期 国 名,魏 国 于 公 元 前 361 年 迁 都 大 梁(今 河 南 省 开 封 市)后,改称“梁”。
5. 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
6. 姓。
3. 用桃大梁怎么造句
造句:
1、任何人如想在商业界挑大梁,解决问题,就得很早就要学会安排事物的轻重缓急。
2、鸟笼子与高拨子提起小生挑大梁的戏,马上会想起英武的周瑜和罗成、文雅的周仁和梁山伯,那都是极美的舞台形象。
3、娱乐圈小花旦杨紫鼎力加盟,杨志刚独挑大梁演绎胶东红色抗战传奇,张少华、王绘春、王奎荣等老戏骨加盟为电视剧增色,豪华阵容更值得期待。
4、辞职的蔡康永,首次在内地公开露面,小S表示共进退蔡康永直言觉得很意外,称当时暗示她独挑大梁,但是小s回答不要干涉他。
5、关注度,可是接下来的时间,舒畅在各种剧里打酱油,小姐、丫环的角色来来回回的接,女一女二的电视剧却寥寥无几,唉,酱油打多了,再也难以独挑大梁。
6、另一方面,往届的金像奖颁奖礼司仪有四名,今年则只有郑丹瑞一人独挑大梁。
7、为让“团团”和“圆圆”专心做熊,最近将由“圆仔”在展场独挑大梁见客。
扩展资料:
挑大梁:
【注音】:tiǎo dà liánɡ
【释义】:指戏剧等艺术表演中担任主要角色或主要演员作用。泛指承担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的小字辈。
【示例】看见邻人的眼里有一根稻草,却不见自己眼里有一根桃大梁。
【语法】可做名词,代词,句中常用作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