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都、答、大的多音字组词和拼音怎么写
提 【dī】:“提防”(dī fáng)、“提溜”(dī liū)【tí】:〈动〉“提出”(tí chū)、"提包" (tí bāo)都【dū】:表示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
大都市,总,古代头目首领;如都(dū )城,都(dū )市,首都(dū)【dōu】:表示全部包括在内,语气加重;如:都(dōu)有, 一动都(dōu)不动答【dá】:动词,表“答应,回应”如回答(dá),搭(dá)理,答(dá)谢,报答(dá)【dā】:专用于“答(dā)应”、“答(dā)理”等词大【dà】通常指速度、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能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天大(dà),地大(dà),人亦大(dà)焉。
【dài】大(dài)夫、山(dài)王。
2. 大秧歌大拼音怎么写
大秧歌大拼音:dà yāng gē dà
拼音介绍:
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