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情调” 用英文准确翻译应该怎么说
affective tone
英文发音:[əˈfektɪv təʊn]
中文释义:情调;格调;情绪基调
例句:
Understands the appreciation, you then have the affective tone which others do not have.
懂得欣赏,你便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情调。
词汇解析:
1、affective
英文发音:[əˈfektɪv]
中文释义:adj.感情的;情感的
例句:
Psychosocial factors have a close relation to affective psychosis.
社会心理因素和情感性精神病有密切的关系。
2、tone
英文发音:[təʊn]
中文释义:n.语气;口气;腔调;口吻;风格;特色;气氛;情调
例句:
There was a friendly, bantering tone in his voice.
他的声音里流露着友好诙谐的语调。
扩展资料
affective的同根词:
1、affectional
英文发音:[ə'fɛkʃənəl]
中文释义:情感性的;情感性;爱情;情感上;感情的
例句:
The bonds of marriage and family life are no longer functional, but affectional.
婚姻和家庭生活的纽带不再是功能性的,而是情感性的了。
2、affection
英文发音:[ə'fɛkʃən]
中文释义:n.喜爱;钟爱;爱情
例句:
The distant object of his affections is Caroline
他一厢情愿地爱慕卡罗琳。
2. 风格英文怎么说
风格:style ,manner,vein ,aspect ,fashion ,flavour , color
例:
1. What's his style of writing?
他的写作风格如何?
2. His living manner is simple.
他的生活风格简朴。
3.She is read a long poem with a vein of humour.
她正以幽默风格朗读一首长诗
4. The old house bears a Gothic aspect.
这座老房子具有哥特式风格。
5. He writes familiar essays in the fashion of Lu Xun.
他仿效鲁迅的风格写小品文。
6.I like reading essays with an acrid flavour.
我喜欢风格泼辣的文章。
7.He dresses up to the American color.
他穿着具有美国人的风格。
3. 保罗·福塞尔 的《格调》英文原版叫什么名字
本书的英文原名是“CLASS” 保罗·福塞尔 Paul Fussell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美文学教授,文化批评家,曾任教于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康涅迪格学院和拉特格斯大学。
他的关于二战时期美国文化的著作曾获得197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冬天曾国家图书评论奖。保罗·福塞尔现已退休,居住在美国费城。
《格调》不仅缔造了1999年的一个出版时尚,而且成全了一个文化事件,其关键词即“品味”。 北京青年报 《格调》的风靡一时,主要是因为它的有趣,单是作者那种特有的温柔的刻薄、狡猾的犀利以及善意的恶毒,就已经使《格调》有了一种特立独行的“格调”。
新周刊 这是一本极好玩的书。 时尚杂志 本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窗口,看看别人的生活状态和群体特征,也许我们能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想想生活趣味的多种可能。
中国青年报 这本书的独到和有价值之处就在于,它指出了无处不在格调区分。 世界时装之苑 《格调》—有时间,品味是一个人过去、现在生活的全部展现,你是谁,你就有怎样的品味,你逃也逃不脱,说也说不清。
文汇报 正如人们曾经谈论“媚俗”、“品味”一样,今年以来在京城又开始流行一个词语—格调。 译者前言 生活品味:社会等级的最后出路 阅读有许多种标准,有趣是其中之一。
经过许多年的阅读,似乎越来越重视一本书的趣味。书架上的书那么多,取哪一本读呢?除非你有严肃的心情,否则不会去碰那些大部头的经典。
它们的分量过重,令人望而生畏。不过也有一类书,谈的是严肃问题,读来却意趣盎然。
比如谈论社会等级问题,不可谓不严肃,这是个想起来就会个人绝望的话题,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曾经产生了大批激进思想家,对他们思想的传播则导致了无数次革命和战乱。但是我想推介给读者的这本书,谈的也是阶级话题,揭示的道理也很深刻(至少我这样认为),但读起来却充满乐趣,有如饮一杯陈年佳酿的红酒,它的锋利包裹在厚实的趣味之中。
本书的英文原名是“CLASS”。在英语中,这个词既有阶级、阶层和等级的意思,也含有格调、品味的含意。
说一个人是否“classy”或说一个人有没有“class”,并非在说他或她的社会地位和阶层高或低,而是说他或她有没有品味和格调。因此作者的书名取 “CLASS”一词的双重含意,通过人的品味和格调来判断他或她所属的社会阶层。
保罗·福塞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文学教授,著名文化批评家,曾任教于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康涅迪格学院和拉特格斯大学。他的关于二战时期美国社会文化的专著曾获得 197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他是英美文化批评方面的专家,檀长于对人的日常生活进行研究观察,视角敏锐,语言辛辣尖刻,又不失幽默和善意。本书出版之后在美国立刻引起轰动,一方面好评如潮,另一方面也受到来自社会各阶层的猛烈批评,认为福塞尔夸大了美国的等级偏见,对穷人缺少同情和道义支持,对人类的弱点过于尖酸刻薄,等等。
其实作者在著作发表之前就清楚地知道人们的反应,正如作者在本书开头时写道:“今天,你只需要提及社会等级这个话题,就可以轻易地激怒别人。……最近有人问我正在写什么书,我说正在写一本关于美国人的社会等级的书。
人们听后马上会先紧一紧自己的领带,再溜一眼衬衫袖口看看有没有磨损开线。凡分钟之后,便悄悄地站起身来走开。”
什么是一个人的社会等级标志?在今天这个时代,由于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改善,社会观念的进步,这一问题已经不那么容易回答了。它常常不是你的职业,不是你的住宅,不是你的餐桌举止,也不是你能挣多少钱或者拥有多少财产,而是一系列细微的、你在自觉不自觉中所呈现出来的行为特征的混合,正是这一切构成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等级定位。
眼前的这本书,是我所读过的关于社会等级这一话题的最机智、最有趣,最辛辣、而又多少有些令人恼怒的佳作。 我有不得不承认,人的社会等级或地位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谁高谁低?怎样识别,识别的标准是什么?作者并没有用学术的社会研究方式回答这些问题,而是绕开理论上的争论,从人的衣、食、住、行、以及日常话语里呈现出的特征来分析判断人的社会阶层。按作者的话说,他只从“可以看见的事物和可以听到的话语所传递的信息来分析人的社会阶层,而不考虑他们的种族、宗教信仰和政治观点。”
作者认为,宗教信仰和政治观点不可见,而种族虽然可见(肤色),但并非个人选择的结果,因而不在作者的考察范围里。作者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显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出的那些品质。
固此在阅读时,这本书不应被看作一本学术研究专著,而应当被看成是一本社会等级表象观察指南。 那么作者的等级标准是什么呢?通过大量的观察之后,作者认为,正是人的生活品味和格调决定了人们所属的社会阶层,而这些品味格调只能从人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
比如一个人的穿着,家里的摆设,房子的样式和格局,开什么车,车里的装饰,平时爱喝什么,用什么杯子喝,喜欢什么休闲和运动方式,看什么电视和书,怎么说话,说什么话,等等。作者根据人们的生活方式取向,给美国社会分了九个等级,用辛辣嘲讽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