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评论型结构的申论文章写作要点
这得看题目要求,要求写评论型,就写评论。
评价型问答题的解题步骤大概是:
(1)提炼观点。主要是弄清几个问题:评论的客观对象是什么?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有几个观点?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2)判断表态。这又分四种情况:正确的,错误的,对中有错的,错中有对的。
(3)揭示真相。客观对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
(4)认识升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大致可以归结为社会偏见、态度倾向、立场、方法论等几个方面。
2. 申论题目,要求写评价,该怎么写
您好,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为您解答!
您的问题是很多公务员考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希望以下这些建议对您有帮助。
需要明确这个评价的定义,也就是说它好不好。
举个例子,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真题,有一个题目为:“给定资料7”提出了“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问题。请结合“给定材料3~7”,谈谈对“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应从哪些方面评价。(15分) 要求:分条作答,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
这里就是要求评价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这些管理方面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要求你说的过于具体化,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应从两个方面看待,比如说,评价土地资源消耗量,那么,作答就需要表述为:土地资源消耗量是否合理。
另外,“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包含了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保护两个大的方面内容,所以作答中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这是基于对材料了解上的把握。
同时,这也要求了我们在审题时,必须仔细研读题目要求,尤其是对于关键字的把握,更是要明白个中之意,像这位考生的思考就值得肯定。我们中政申论在线批改系统中就收录了这一套试卷,相信能为您针对性解决存在的问题。祝您备考愉快,加油。
3.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评论型综合分析怎么做
综合分析都是国考申论的必考题型,本题型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做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其实只要掌握了评论型综合分析的本质,解答将变得轻而易举。【例题】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20分)要求: (1) 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 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解析】1.审题干得解题思路。
根据提问方式“看法”可判断题型为评论型综合分析,这种题型的特点是题中存在问题和争议,需要考生通过分析得出观点,通过阅读题中语句可以得出争议主要为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由此可得出作答思路:第一步亮明观点:能还是不能。
第二步论证说明,能或不能的理由。第三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审要求得评分标准,观点明确要求考生的观点要有倾向性,一目了然;要求考生论证部分有说服力;论述全面要求考生不能遗漏文章要点;语言简明要求考生不啰嗦,答关键词,字数要求包括标点符号在内。3.找点加工:(1)进行全篇材料的梳理,第二段:“认为新技术可能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融入社会”、第三段“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的社会鸿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第七八九三段“信息技术给农民求职、拓展视野、畅通表达渠道、建立维权组织等”表达的是新技术理论上或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社会结构的屏障;第四段“新技术使城乡之间显出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第五段“事实证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是在一定程度或者相当程度上填平了----比如普通人和彻底掌握信息的垄断者之间的某种鸿沟,新技术能否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还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第十段“也不可因此过度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因为线上线下一定要结合起来才会有作用”、第十一段“从长远来看,两者之间的受益差距实际上拉大了”等表达的是目前还不能从根本上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
(2)按照评论型综合分析题型的逻辑进行加工:全篇材料的大意可分为两个部分,“能”与“不能”,通过分析可得出作者的观点:理论上能,但现实中还未完全突破,这就做到了观点明确并且不带有主观想法。第二部分分别论证能与不能的理由,做到要点分类且全面。
第三部分没有对策则书写结论性的语句回扣观点即可。【参考答案】新技术目前无法从根本上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
一方面,新技术给社会底层的农民带来了一些改变。一是给他们的生活、交往、就业求职带来便利;二是使他们拓宽视野,转变意识,拥有表达渠道;三是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媒体维权。
所以从理论上说,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的社会鸿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但另一方面,新技术会产生“马太效应”,强势群体更容易从新技术的使用中获益,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受益差距,而且新技术要发挥作用必须线上线下结合起来。
因此,不可过度夸大新技术的作用,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
4. 2018国考申论评论型综合分析题怎么做
考生们关于这类题型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不会运用“综合-分析-综合”的宏观答题思路;二是不了解具体的分析语境;三是不能准确的把握写作要素和综合分析题型的作答技巧;四是材料的运用不够熟练,把握材料的内容过于套路化,没有真正的答出综合分析的实质内容;五是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的不够具体,所下结论不够准确;六是对于基本综合分析题型区别不开。
综合分析能力是指,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者二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做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具体的大纲解析如下:我们常说,综合分析的本质是归纳概括,也就是说,综合分析的题型中,部分答案直接来源于给定资料的原词原话。当然,综合分析属于拔高题型,拔高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答案材料中没有原话,需要我们推理得出;二是结尾结论和对策要准确有针对性。所以考生在学习这一部分之前对于这个题型要有一个正确的心理预期,在练习过程中也要更加下功夫。
举例说明:
例题: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当前国内“洋地名泛滥”这一现象的看法(20分)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 (3)不超过300字。
解析:首先,我们要读题干,仔细审题,通过审题我们可以看到关键词“看法”,以及核心的作答对象“洋地名泛滥”这句话,也就是说,本题是让我们谈谈对“洋地名泛滥”这句话的观点看法;其次,我们还要看一下要求环节,要求中提到三点,一是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意思是说答题中要注意材料的观点指向性,是能突破,还是不能突破,或者是在什么情况下能突破,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突破等等都要说清楚,有理有据是说,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要论述充分;二是论述全面,语言简明,重复的意思不要反复的说,同意思阐释一遍即可,简单明了;三是书写不超过300个字。然后按照“总分总”“综合-分析-综合”的答题思路进行作答,细化到评价型分析的答题思路,我们应当按照“亮明观点-展开分析-结论对策”的思路进行答题。
5. 申论考试评论型综合分析题怎么做
一、题型初识——判断题型
评论型的综合分析题一般在题干中会出现,“谈谈对……看法”;“反驳……观点”;“判断……观点是否正确”等这类表示明确判断性的标志词汇。一旦题干中出现此类词汇就可以判断是评论分析。
例如, “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从这道题目的问法中就可以判断其是一道评论分析。
二、题型解答——解题思路
评论分析的解题思路是总分总的逻辑结构。第一个总一般是“(解释评论对象)+表明观点(态度、立场)”,这主要是因为评论分析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看法、态度,所以在提出观点的部分就要把态度立场表明。但是在提出观点时也要注意区分两种情况。如果评论对象明确,提出观点时只需要表明态度、立场不需要解释评论对象。如果评论对象不明确,提出观点时需要解释评论对象并表明态度、立场。例如:请谈谈对“张悟本事件”的看法。这一道题,对于考生而言并不了解这一事件是什么,就需要解释评论对象,然后再表面态度立场。
第二步是分析,分析的时候可以根据材料当中的内容进行辩证分析,原因、影响、现象、问题等都可以作为分析的主要内容。例如,“请根据给定资料谈谈对‘天价彩礼’的看法。”分析的部分就要去材料中寻找所有和天价彩礼有关的信息。比如说,材料中如果涉及到了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有该现象带来的影响,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些信息都整合起来作为分析的部分。
第三个总是指对策总结,在整个分析结束后,最好要结合材料与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简单的对策对整个题目进行总结。要注意的是,综合分析类题目的重点是逻辑结构和第一部分的观点、第二部分的分析。最后的总结对策部分是为了保证逻辑结构的完整,要根据材料简单提出对策,切勿长篇大论全都是提出对策。
例如,“请根据给定资料谈谈对‘天价彩礼’的看法。”这一道题目的参考答案为“天价彩礼现象影响恶劣,应及时破除。这一现象之所以出现是由于:部分地区性别结构失衡,导致说媒难;一些人思想落后,把嫁女儿当作致富机会。其影响十分恶劣:会导致新的贫困现象出现,一些农村家庭贷款送彩礼,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会影响年轻人的长远发展和婚姻爱情,不利于家庭幸福;迫使年轻人不到法定婚龄就步入婚姻,过早承担家庭责任;拖住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后腿。因此,要理性地看待结婚彩礼,树立正确婚恋观念。”可以看出来,这道题目答案中的对策总结部分是很简短的,重点是前面的观点和分析部分。
6.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评论型综合分析怎么做
综合分析都是国考申论的必考题型,本题型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做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其实只要掌握了评论型综合分析的本质,解答将变得轻而易举。
【例题】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20分)
要求: (1) 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 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
【解析】
1.审题干得解题思路。根据提问方式“看法”可判断题型为评论型综合分析,这种题型的特点是题中存在问题和争议,需要考生通过分析得出观点,通过阅读题中语句可以得出争议主要为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由此可得出作答思路:第一步亮明观点:能还是不能。第二步论证说明,能或不能的理由。第三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审要求得评分标准,观点明确要求考生的观点要有倾向性,一目了然;要求考生论证部分有说服力;论述全面要求考生不能遗漏文章要点;语言简明要求考生不啰嗦,答关键词,字数要求包括标点符号在内。
3.找点加工:(1)进行全篇材料的梳理,第二段:“认为新技术可能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融入社会”、第三段“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的社会鸿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第七八九三段“信息技术给农民求职、拓展视野、畅通表达渠道、建立维权组织等”表达的是新技术理论上或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社会结构的屏障;第四段“新技术使城乡之间显出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第五段“事实证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是在一定程度或者相当程度上填平了----比如普通人和彻底掌握信息的垄断者之间的某种鸿沟,新技术能否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还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第十段“也不可因此过度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因为线上线下一定要结合起来才会有作用”、第十一段“从长远来看,两者之间的受益差距实际上拉大了”等表达的是目前还不能从根本上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2)按照评论型综合分析题型的逻辑进行加工:全篇材料的大意可分为两个部分,“能”与“不能”,通过分析可得出作者的观点:理论上能,但现实中还未完全突破,这就做到了观点明确并且不带有主观想法。第二部分分别论证能与不能的理由,做到要点分类且全面。第三部分没有对策则书写结论性的语句回扣观点即可。
【参考答案】新技术目前无法从根本上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一方面,新技术给社会底层的农民带来了一些改变。一是给他们的生活、交往、就业求职带来便利;二是使他们拓宽视野,转变意识,拥有表达渠道;三是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媒体维权。所以从理论上说,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的社会鸿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但另一方面,新技术会产生“马太效应”,强势群体更容易从新技术的使用中获益,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受益差距,而且新技术要发挥作用必须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因此,不可过度夸大新技术的作用,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
7. 2018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评论型综合分析解答技巧
一、正确定位评论分析题型评论分析题型常常考察的是对某一现象或者而某个观点的评价,在题干上的特点是出现“评论、评点、评析、看法、认识”的词汇,其问法常常是比较主观的,但是作答的时候一定要从给定资料的角度出发,坚持答案都是来自材料的原则,忌加入个人太多脱离材料的主观成分和理解。
评论分析题型题干示例:“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请结合“给定材料2”,谈谈你的看法”。二、评论分析的答题技巧的详解【示例】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请结合“给定材料2”,谈谈你的看法。
这道题的解答题思路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表达对该现象或者观点的看法,进行评价,即是支持、反对、好、坏等等真题示例:新技术目前无法从根本上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还有待未来观察。为什么:即是在分析观点的由来,讲述为什么得出这样的观点,常常会分析的要素有:问题、意义、原因、影响、特点、趋势、事例等。
(并不是所有的要素都会有,根据材料提供进行选择,一般只有两个、三个或四个要素)真题示例:一方面,新技术给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带来一些改变。 一。
..; 二。
.;三。
所以从理论上说,有利于消除城乡社会鸿沟、不同社会阶层间的不平等,促进社会公正(影响)。
但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使用会产生“马太效应” 。
..(问题)怎么办:简单谈一谈对策或者重述观点即可。真题示例新技术要发挥作用须线上线下结合起来。
因此,不可过度夸大新技术的作用,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中公答案整合:新技术目前无法从根本上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还有待未来观察。
(是什么)一方面,新技术给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带来一些改变。 一是给他们的生活、交往、就业求职带来便利; 二是使他们拓宽视野,转变意识,拥有表达渠道;三是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媒体维权。
所以从理论上说,有利于消除城乡社会鸿沟、不同社会阶层间的不平等,促进社会公正。但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使用会产生“马太效应” ,强势群体更容易从新技术的使用中获益,实际上拉大了两者之间的收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83361益差距,而且新技术要发挥作用须线上线下结合起来。
(为什么)因此,不可过度夸大新技术的作用,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怎么办)注意以下三点:一、表达观点上,可以给语言润色,表达而更有文采,如,表达“支持”时,可以用“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做法,为。
发展指明了方向”等;二、分析为什么是评论分析的重点,所占的篇幅是最大的,表述要具体,分析要透彻;三、“怎么办”在表达的时候篇幅较小,切忌为了完成这道题去写很多的对策,这是不合适的。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评论分析题型的把握将会是考生们通向成功的道路中必须要打败的拦路虎,希望各位考生朋友们能够牢牢掌握技巧,唯有与如此,备战公考,才能轻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