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文的地址怎么写啊,难道全是汉语拼音
写英语作文的话,看你写的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国内的一般很少有官方的英文称呼,那就要用拼音,其他的能用英文就用英文
比如北京市东花市北里20号楼6单元501室,就是:
Room 501 ,Unit 6,Building 20
North Donghuashi Residential
Chongwen District
BeiJing City
英文地址格式和中文刚好相反,按地址单元从小到大的顺序从左到右书写,并且地址单元间以半角逗号分隔(,),同时邮政编码可以直接写到地址中,其位置通常位于国家和省(州)
之间,书写格式如下:xx室, xx号,xx路,xx区,xx市,xx省,xx国
国外的地址写法,
比如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墨尔本市克莱顿区伊丽莎白街10号3单元,写法是:
Unit 3,
10 Elizabeth Street,
Clayton, Victoria, Australia,3168
这里由于镇区邮编是独立的,所以大市墨尔本名称可以不用写。
有一个教写英文地址的百度文库,里面有一些城市的英文和一些地址的英文单词的缩写/link?url=7fChaH2uyCxrZf0T6jI14GOUR1lHw2GF6uH_5IutjBq1TeJCtya8EtSa01eyQz3dMx7dEZvqHyYpUIpKFUgmX4CImDzFG2qD70AOp5XJ6H_
2. 拼音的大写怎么写
《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
A a B b C c D d Ee F f G g H h I i Jj K k L l M m N n O o P p Q q R r S s T t Uu V v W w X x Y y Zz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音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
3. 汉语的拼音和英文的字母为什么是一样的呢
拼音是建国初期为了方便学习而采用英文字母,英文字母渊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渊源于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则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的。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4. 我们的拼音怎么了
今年始教初一,最大的感触是,他们的拼音基础竟是如此之差.不管是基础好的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对我们的母语竟如此之生疏,不禁让我感慨:“我们的拼音到底怎么了?”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还是从小学英语学的太早,以致把我们的母语都忘记了.反思我们的教育,在汉语还没有学好时,就又在孩子稚嫩的小脑袋瓜里灌输英语,我们作为成人都不易区分,更何况是没有多少用字经验的孩童呢!两种语言同时在孩子们的思维中并存下来,要想真正区分的那么清楚,难啊!于是乎,汉语的声母与英语的26个字母经常打架,在出现一个汉语的“n(ne)”时,又有多少学生把它读作en啊!关键是英语天天在孩子们的嘴里读,而汉语却没有强化到如此程度,也难怪我们的孩子都把母语的拼音给忘记了,上汉语课时,又有几位老师领着学生读拼音啊!只要他们把字写会了,谁还去考察你的读音呢!现在学生写汉字时,带着拼音来写的越来越少,尽管在我的课上,我反复强调,一定不要只写汉字,而已经习惯了不写拼音的他们,面对我的三令五申,也依然置若罔闻.于是,出来一个汉字,让他们注音时,是错误百出,各式各样,ui与iu不分,ei与ie难辨,更有甚者,an、en、in与ang、eng、ing也分不清楚,经常漏掉尾音g,qiong有些学生直接拼写成qong,有时我真是为他们感到悲哀,都初一学生了拼音还要从头再来.有一次,我让一个学生当堂背出汉语的23个韵母,他居然一个也说不出,在我的提示下,勉强把6个单韵母磕磕绊绊的说了出来,而剩下的复韵母竟然不知有哪些.想到这些,我说不上心里是一种怎样复杂的感情.这个结局的造成能全部归咎于我们的学生吗?固然他们学的知识太肤浅,但是如果我们的汉语教学能达到像英语一样人人重视的程度,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对汉语还会如此的陌生吗?逝去的想要补回,那是不可能的,但是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汉语教学的现状,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点什么呢?难道就任凭我们的孩子这样把汉语忽视下去吗?那么我们的汉语又怎能继续往前发展呢?现在越来越兴盛的英语显得比汉语要重要多了.考大学英语与汉语同等分值,而且大学里英语不过四级根本不能毕业,考研究生更不用说了,汉语不用考,也必须得考英语.这关关必考的英语,又怎能让学生轻视它呢!而汉语就不同了,与英语比起来,汉语反而成了“庶出”的了,有谁还会那么重视他呢?置身于大学校园,随处可见晨读的学子们,他们朗朗的读书声打破了校园的沉静,遗憾的是竟无人读汉语,而是清一色的yes or no,这种英语热的现象何时能降临到本是嫡出的汉语头上呢?女儿上四年级了,让她在电脑上打字,竟然拼不出汉语的音节来,一个字在键盘上找半天也不知道如何组成音节.为此,我经常提醒她,一定要熟记汉字的拼音,但是女儿根本听不进去,因为她的语文成绩在班里是最好的,不会拼音照样考第一,她又怎么会产生学习拼音的动力呢?所以她依旧我行我素着,依然在键盘敲不出汉字来.我不知道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福还是祸,我只是慨叹,我们的汉语拼音的命运在时刻受着英语冲击的同时,它的地位还能延续多久,它名义上的嫡出正宗已成虚名,早已被舶来品挤占的没有了自己的市场.他也不再受宠,试想连自己的亲人都抛弃了自己,他还有活下去的愿望吗?我们的汉语拼音啊,照这样下去,你还能走多远?。
5. 宁的拼音怎么写
宁拼音:
[níng,nìng,zhù]
[释义] [níng]:1.平安,安定:~静。~谧。息事~人。 2.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亲。归~。 3.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三年”。 4.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5.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nìng]:1.情愿:~肯。~死不屈。~缺毋滥。 2.岂,难道:王侯将相~有种乎? 3.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唯是。 4.姓。 [zhù]:1.贮藏;积聚。同“贮”。 2.久立。同“伫”。 3.大门与屏风之间。
6. 含糊的拼音怎么写
含糊的拼音:[ hán hu ]
详细解释
1. 亦作“ 含胡 ”。形容声音、言语或意思等不清晰、不明确。
唐 刘禹锡 《与柳子厚书》:“弦张柱差,枵然貌存。中有至音,含糊弗闻。”《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贼钩断其舌,曰:‘复能駡否?’ 杲卿 含胡而絶。”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三》:“而 龟山 、晦庵 、无垢 之徒,皆以为兼仁智而言,其意含糊,了不可晓。”《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张铁臂 红了脸道:‘是小时有这个名字。’别的事含糊説不出来。 杜少卿 也不再问了。”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只有 刘戡 显得特别:他象发热发冷,时而大声说什么,时而含糊地嘟囔。”
2. 形容办事敷衍马虎;苟且,不认真。
《旧唐书·陆贽传》:“既相执证,理合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 宋 欧阳修 《再乞根究蒋之奇弹疏札子》:“臣若有之,万死不足以塞责;臣若无之,岂得含胡隐忍,不乞辨明?”《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问官不肯推详,含糊了事。”《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遇着这般泼妇,难道终日厮闹不成?少不得闹过几次,奈何他不下,到只得诈瞎装聋,含糊忍痛。” ** 《学习和时局》:“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3. 示弱;差劲;无能。常与“不”字连用,表示反义。
老舍 《茶馆》第二幕:“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呀!不含糊!” 骆宾基 《东战场别动队》一:“人倒是不含胡,就是脾气暴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