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忘那一撇怎么写
难忘的第一次 伴随着飞机的隆隆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翔”,带着第一次旅行的喜悦,我疯了似的跑下飞机,来到了我心向往之的宁波奉化的溪口镇.但是,天公不做美,刚到自然景区,天就下起了淅沥哗啦的大雨,但这雨不能浇灭我快乐的心情,我们在雨中感受着这山雨带来的清新…… 走了一段山路后,我们看到了气势磅礴的徐凫岩大瀑布,站在瀑布脚下,享受着瀑布溅起的水雾,这大瀑布落差大约200多米,犹如银河般盈盈而下,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嶷是银河落九天.” 迈着轻捷的脚步,我们到了奇妙的“三隐潭”,它分为“上隐潭”,“中隐潭”,“下隐潭”,它们叠在一起,形成了阶梯状.先由一个小瀑布的水流到了上隐潭里,由上隐潭再流到中隐潭里,中隐潭再流到下隐潭里,水流连贯有续,源源不断.“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这么大,这真是一次令我难忘的旅行啊!”我不禁这样感叹到.这次旅行,让我感到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2. 撇的拼音怎么写
撇拼音:piē,piě 基本信息: 部首:扌 四角码:58040 仓颉:qfbk 86五笔:rumt 98五笔:rity 郑码:DKLM 统一码:6487 总笔画数:14 基本解释: 一、撇piē 1、丢开,抛弃:撇开。
撇弃。 2、查询·新华字典 2、由液体表面舀取:熬粥时把沫儿撇掉。
二、撇piě 1、平着向前扔:撇手榴弹。 2、查询·新华字典 2、汉字笔形之一,由上向左而斜下。
3、像汉字的撇形的:撇嘴。两撇黑眉。
扩展资料: 常用组词: 1、抛撇 [pāo piě] 抛开;丢弃。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你如今娶了这个妇人,将俺那二十年儿女情分,都抛撇得无了。”
明 高明《琵琶记·才俊登程》:“年兄年弟,休得抛撇。”太平天囯 石达开《入剑门》诗:“抛撇妻孥戴覆盆,含冤难复叩天。
2、撇道 [piě dào] 脚。 3、撇烈 [piě liè] 亦作“撇捩”。
亦作“撇挒”。迅疾貌。
3. 撇的拼音怎么写
撇拼音:piē,piě
基本信息:
部首:扌 四角码:58040 仓颉:qfbk
86五笔:rumt 98五笔:rity 郑码:DKLM
统一码:6487 总笔画数:14
基本解释:
一、撇piē
1、丢开,抛弃:撇开。撇弃。
2、查询·新华字典
2、由液体表面舀取:熬粥时把沫儿撇掉。
二、撇piě
1、平着向前扔:撇手榴弹。
2、查询·新华字典
2、汉字笔形之一,由上向左而斜下。
3、像汉字的撇形的:撇嘴。两撇黑眉。
扩展资料:
常用组词:
1、抛撇
[pāo piě]
抛开;丢弃。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你如今娶了这个妇人,将俺那二十年儿女情分,都抛撇得无了。”明 高明《琵琶记·才俊登程》:“年兄年弟,休得抛撇。”太平天囯 石达开《入剑门》诗:“抛撇妻孥戴覆盆,含冤难复叩天。
2、撇道
[piě dào]
脚。
3、撇烈
[piě liè]
亦作“撇捩”。亦作“撇挒”。迅疾貌。
4. 请问撇点怎么写有那些字
撇点的书写要领:1、撇的起笔处要重按。
2、撇的时候,笔既不能太直,又不能太弯。3、点要写得长一些,收笔重按。
如图:带有“撇点”笔画即“ㄑ” 的字有:奴、如、她、妆、妈等。1、奴的笔顺;撇点、撇、横、横撇/横钩、捺,相关组词有匈奴、奴才、奴役、奴家、奴婢。
2、如的笔顺;撇点、撇、横、竖、横折、横,相关组词有如何、如意、如今、比如、犹如。3、她的笔顺;撇点、撇、横、横折钩、竖、竖弯钩,相关组词有她们。
4、妆的笔顺;点、提、竖、撇点、撇、横,相关组词有梳妆、妆饰、妆扮、淡妆、靓妆。5、妈的笔顺;撇点、撇、横、横折、竖折折钩、横,相关组词有妈妈、妈祖、爸妈。
扩展资料:词语解析:一、奴才[nú cái] 是指待奉主子之奴仆(又称包衣),现代一般用于讽刺,含负面意义。清时只有满臣面对皇帝会自称奴才(表示亲近),汉族大臣仅称臣。
二、如何[rú hé] 代词,怎么,怎样的意思;有多种解释。运用非常广泛,如:如何是好?如何减肥等等。
三、淡妆[dàn zhuāng] “淡妆”即淡雅的妆饰,淡妆的基础是良好的皮肤。四、她们[tā men] 代词。
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若干女性。五、妈祖[mā zǔ]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
5. 难忘那一撇怎么写
难忘的第一次 伴随着飞机的隆隆声抄,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翔”, 带着第一次旅行的喜悦,我疯了似的跑下飞机,来到了我心向往之的宁波奉化的溪口镇。
但是,天公不做美,刚到自然景区,天就下起了淅沥哗啦的大雨,但这雨不能浇灭我快乐的心情,我们在雨中感受着这山雨带来的清新…… 走了一知段山路后,我们看到了气势磅礴的徐凫岩大瀑布,站在瀑布脚下,享受着瀑布溅起的水雾,这大瀑布落差大约200多米,犹如银河般盈盈而下,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嶷是银河落九天。” 迈着轻捷的脚步,我们到了奇妙的“三隐潭”,它分为“上隐潭”,“中隐潭”,“下隐潭”,它们叠在一起,道形成了阶梯状。
先由一个小瀑布的水流到了上隐潭里,由上隐潭再流到中隐潭里,中隐潭再流到下隐潭里,水流连贯有续,源源不断。 “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这么大,这真是一次令我难忘的旅行啊!”我不禁这样感叹到。
这次旅行,让我感到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