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写杜甫
杜甫称为诗圣,其诗称为
诗史。也就是说他的诗有着浓烈的现实主义。可以从他的诗着手和他的年代去写。杜甫(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生平: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他 7岁即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他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漫游时期 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 至天宝四载(745) 。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开元二十三年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次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开元二十九年,筑居于洛阳与偃师之间的首阳山下,可能在这时与夫人杨氏结婚。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2. 有关杜甫的作文怎么写啊
还在小学时,我读到了杜诗《江畔独步寻花》,从此开始一位叫杜甫的诗人就进入了我的视线。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杜甫和李白不同,李白在世时已经扬名天下,而杜甫在他过世一百余年后才为人们所知。他的“死而后生”源自韩愈、白居易等文人的赞赏与宣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诗风有很大影响。后来,他被王安石、苏轼、陆游等人所崇拜,文天祥甚至以杜诗作为爱国精神的典范学习。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杜甫出生在信奉儒家学说有为官传统的书香门第,是当时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他7岁开始写诗,15岁小有名气。也许这样的早慧也注定了他日后不太顺利的生活,他的诗风因而沉郁顿挫、悲壮愤慨。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年轻时杜甫与李白相遇,当时他们两人都在漫漫游历之路上漂泊,“诗意的栖息”恐怕也不过如此。当“诗圣”遇到“诗仙”,他们欣喜异常,痛饮狂歌,互相切磋,但不久后便永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二十岁以后杜甫像杜家的祖祖辈辈、所有保守着中国人传统思想的人们一样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必然之路,但他多次应试从政均未成功,只能穷困潦倒地待在好称“歌舞升平”的故都长安。此间他不断地投献权贵,为了走上仕途,他曾经连续六年应试科举却没有结果,就这样,直到多年后“安史之乱”前一个月他才得到了一个很小的职位。从政的失意和生活的苦闷使他深切地体会到了平民百姓的疾苦,这段时间里,他写出了很多政治讽刺诗,例如《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名篇和大量流芳千古的名言警句。这一时期他写了大约100首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4岁,杜甫开始了流亡生涯,当时正值安史之乱的高峰。杜甫在国家危机中创作出很多诗作,因而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去灵武投奔肃宗,但不料半路被俘,半年后才得以脱身。这样,他与长安永别。一系列的事件令杜甫对世态炎凉的认识更深刻了,写出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价值很高的名作。后来,他不再对仕途报有任何希望,他辞了官,又开始了流浪生活。
“世乱怜渠小,**问头风。”
与众多为人高傲的诗人相比,杜甫是平易近人的,他写了很多赞美爱情的诗给他所爱的妻子,歌颂她高洁、智慧的美。他爱子女,常常与他们一起玩耍。他爱邻里,写了不少幽默生动地诉说友情的诗。他是一个会爱的、广博的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在杜甫人生最后的十一年中,他写下了1000多首诗,是他诗歌创作量最大的时期,他欣赏“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行文风格,他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善长用最精练、最生动的语句将它们表达出来。
同时这段时期也是杜甫充满悲剧性的一生中最贫困的十一年,他在四川住了八年,成都城中至今仍然有他建的草堂,并在那里居住了五年。尔后他漂泊在湖南、湖北,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与他一生牵挂的知音李白一样,他伟大的灵魂最终在充满了灵气却有点悲凉的水流之上走向了天堂。
3. 杜甫,作文怎么写啊
不知在哪年哪月,唐朝大诗人,人称“诗圣”的杜甫竟然想来现代参观参观。
由于杜甫天资聪颖,破格录取为高中毕业生。他苦读一年,参加了现代高考。
杜甫在这一年里,可是尝尽了苦头。杜甫的老师布置的作业非常之多,杜甫却是只会拿毛笔写字,写的特慢,每天的凌晨6点才做完,7点要到校,没有一天睡好觉!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高考这一天,杜甫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没有那么多的作业了! “丁零零”铃声响起,高考马上开始了,杜甫走进了考场。
瞧他那得意的样,一定是十分自信了。 监考老师走进了教室,把卷子放在桌上,推了推眼镜:“咳咳,现在开始考试,不允许有抄袭行为,否则,分数为零!” 杜甫有点按奈不住了:“老师,快发卷吧!” 老师发考卷的时候,杜甫有点迫不及待了,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我杜甫一定是本届的高考状元,我杜甫在现代也不失为一个天才啊! 拿到了试卷,杜甫便开始答题,填空题(1)历史上“长平之战赵国士兵被坑杀了多少”? 杜甫心中一阵暗喜,呵!我这都不知道,何称诗圣啊!接着看下去,就目瞪口呆了,原来接下去的题目是——请写出这些士兵的名字。
(另附纸) 杜甫抹抹额头的汗,小声嘀咕着:“啊?这题谁出的,谁会知道这啊!” 接着再看第二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心里想,我自己写的诗,哪有不会之理啊?这题,真是为我而出啊! 担当杜甫把题目看完,一下子就呆了,顿时挥汗如雨——这是一个小学的老师写的针对学生习作的评语,请分析其中的含义。 我杜甫又不是什么写评语的老师,什么含义,只有他自己心中明白! 即将丧失信心的杜甫满怀期待的看到第3题“杜甫何年何月何日生”杜甫心中就要熄灭的希望之火又燃烧了起来。
我就是杜甫,我还不知自己的生日吗? 就要提笔的杜甫一下了晕了过去——请写出与杜甫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的姓名。 杜甫休克了100小时后,终于睁开了迷茫的眼睛,重见天日了。
杜甫出院后,由衷的发出感叹:再也不来这现代了,去唐朝当我的“诗圣”去吧。
4. 杜甫写了些什么诗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望岳》、《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洗兵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夔州书怀》、《往在》、《草堂》、《遣怀》,《兵车行》、《又上后园山脚》《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
《前出塞》、《后出塞》《春望》、《剑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月夜》《月夜忆舍弟》《戏为六绝句》、《偶题》、《解闷十二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赠卫八处士》、《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旅夜书怀》、《登岳阳楼》,七律如《蜀相》、《野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杜工部集》、《九家集注杜诗》、《杜工部草堂诗笺》、《分门集注杜工部诗》。《笺注杜工部集》、《杜诗详注》、《杜诗镜铨》、《读杜心解》。
《唐书》《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唐宋之部》。《杜臆》、《读杜诗说》《杜甫研究论文集》。
《杜甫传》《杜甫研究》、《杜甫诗论》《少陵先生年谱会笺》《杜甫年谱》。
5. 怎样描写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多看看他的资料,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