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尊称姑父
祖父,近代也有称“老太爷”的
父族亲属
*祖父辈
远祖:高祖以上远代祖先,又称太高、太尊、祖先、先人、先君、先祖等。
始祖:有世系可考的最早的祖先。又称鼻祖。
高祖:曾祖父的父亲。又称高祖王父、长祖、高门、显考。
高祖母;曾祖父的母亲。即高祖父之妻,又称高祖王母。
曾祖父:祖父的父亲。又称曾祖、曾祖王父、太翁、曾翁、曾父、曾门、曾大父、曾太父等。
曾祖母:祖父的母亲,即曾祖父之妻。又称曾祖王母。
祖父:父亲的父亲,又称王父、太王父、祖王父、大父、祖君、太公公、祖翁、阿翁、爷爷、耶耶等。对人自称祖父为家公、家祖,尊称对方祖父为尊祖父,自称已故祖父则为亡祖、王考、皇祖考、先祖。
祖母:父亲的母亲,即祖父之妻。又称王母、大母、太母、祖婆(后俗称婆)。尊称他人祖母为尊祖母。已故祖母称为皇祖妣。
父:父亲,又称严亲、翁;俗称爷、爷爷、爹爹、爸爸、巴巴等。对人自称父亲为家严、家尊、家公、家父;尊称他人之父为令尊、尊君、尊公、尊大人等。称亡父亲为先父。皇考等。
母:母亲。又称娘、娘娘、阿母。喻称萱堂。方言俗称妈、妈妈、阿妈等。对人自称母亲为家母、家夫人;尊称他人之母为尊堂、尊夫人、令堂、令母。称亡母为妣、皇妣、显妣等。
嫡父:亲生父。又称本生父、亲父。
嫡母:生母、亲母。
亲戚:古代父母的统称。
严君:也是古代父母的统称。
*子、女、孙辈及其配偶
儿:父母所生子女;男性称为子、男、孩儿、丈夫子、娇儿、儿子、宠子(上古人母所生子女统称为子,后来子指儿子)。父亲称子为吾儿、子息、大郎等;对人自称其子为小儿、不肖子、无状子、贱息、弱息、粪土息等;尊称他人之子为郎君、小郎君、贤郎、令郎、令嗣、令子、不凡子等。
长子:儿子中年龄最大的称长了,别于次子而言,又称大儿、首子、鼻子等。
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又称嫡子、嫡妻子、宗子、宗嗣、宗嫡、树子、门子等。
嫡子:正妻所生的儿子,也专指嫡长子。
庶子:妾所生的儿子,又称侧也子。正妻所生的儿子,长子之外也称庶子,又称介子、余子、别子等。
媳:子之妻。又称妇、来妇、媳妇等。
孙:子之子之称。祖父称孙孙儿、家孙等。
曾孙:孙之子称曾孙。又称重孙。
玄孙:曾孙之子。
来孙:玄孙之子。
昆孙:来孙之子。
仍孙:昆孙之子。
云孙:仍孙之子。言其轻远如浮云,故称。
系孙;云孙之子。又称苗裔,玄玄孙。
孙妇:孙子的妻子。又称孙媳。
女孙:儿子的女儿,又称孙女。
曾孙女:孙子的女儿。
女:父母所生子,女性称女。又称女子、女儿、弱女、息女、细娘、小娘子等。
婿:女儿的丈夫。又称子婚、女婿、女夫、郎婿、半子、娇客、东床、快婿等。
外孙:女儿的儿子。
外孙女:女儿的女儿。
*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
兄:兄长。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兄又称昆、仲,今称哥哥、哥。对人自称其兄为家兄,尊称他人之兄为令兄、尊兄等。
嫂:兄之妻。
弟:兄弟中后生为弟。又称男弟、亲弟、同产弟等。弟自称小弟,兄称弟为贤弟。对人称己弟为家弟,称人之弟为令弟、淑弟等。
弟妇:弟之妻。
娣:兄弟之妻。又称妯娌,筑里等。
从子:兄弟之子称从子。后又称侄、犹子、侄男、亲侄、侄辈、兄子、小侄等。
从女:兄弟之女称从女。又称女侄、侄、犹女、兄女、弟女等。
姊妹:姐姐与妹妹的统称。
姊:女兄,古人以同一父母所生女子在先者为姊,即姐姐。又称姐、阿姊、姊姊、姊姐、贤姊等。对人自称姊为家姊。
妹:《尔雅》。
2. 祭姑父姑母 功德祭文怎么写
祭姑父、姑母通套文: 接得凶信泪满面,突然心惊透身寒,姑父对我多温暖,内侄感谢在心间,常与侄儿来谈话,教我发奋把家安,为人勤快莫偷懒,懒汉在世个个嫌,勤俭持家要苦干,忠孝为本礼仪全,常慰侄儿叙长短,担心内侄饥与寒。
内侄结婚有家眷,拖儿带母要挣钱,家内家外活计乱,想看姑父无时间,听说姑父染病患,以为短时便会安,大意没有来谈问,心存内疚永欠然。忽闻扑耗肝肠断,顿觉心中如油煎,赶忙奔丧来见面,只见灵柩在堂前,就把姑父千声喊,你老亦不回一言。
今夜灵前来祭奠,愧无美餐实寒酸,姑父笑纳我心愿,复驾仙鹤去归天。姑父在天有灵验,保佑后代文武全。
3. 姑父和姑夫有什么区别
书写上区别,称谓上没区别。在书写文字上应写姑父,不能写姑夫,前者是尊称,后者有点不是敬语。所以有区别,在口语叫法上没区别。
在有的地方叫姑姑做姑妈,姑母,所以相对的,她的丈夫 就要被称作姑父;但是姑夫就是很简单的;姑姑的丈夫。
姑父:父亲姊妹的丈夫. 亦称“姑丈”。
姑夫:称父亲姐姐或妹妹的丈夫,也就是自己姑姑的丈夫。
用法上略有不同:
1、姑夫
只用作阐述姑姑与姑夫之间的 夫妻关系。
用法如:姑姑与姑夫二人一同整理外出衣物。
2、姑父
用以表达小辈与其本人姑姑的老公之间的 辈分关系。
用法如同:伯父-伯母;姑父-姑母;父亲-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