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黄芪的诗句
送别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诗中的“王孙”指的就是中药黄芪。
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率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
宋苏轼
孤灯照影夜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
白发欹簪羞彩胜,黄耆煮粥荐春盘。
东方烹狗阳初动,南陌争牛卧作团。
老子従来兴不浅,向隅谁有满堂欢。
斋居卧病禁烟前,辜负名花已一年。
此日使君不强喜,新春风物为谁妍。
青衫公子家千里,白首先生杖百钱。
曷不相将来问病,已教呼取散花天。
2. 黄芪怎么念,是什么
黄芪读:[huáng qí]。
是一种中草药,也用可以于做煲汤的药材。功效:1、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2、黄芪是中药中最基本的用于提高肺与呼吸系统免疫能力的药材。 可以用于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虚汗病症。
也可以用于补气和增进脾脏功能和代谢能力低下;3、黄芪是补气的,比如说话没劲,走路没劲,脸色比较白等都是脾肺气虚的表现。黄芪能补一身之气,比如上半身气虚可以用黄芪,下半身气虚也可以用黄芪。
4、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5、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
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3. 北芪有那些别名
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
北芪,即东北黄芪,又名膜荚黄芪,因盛产于我国北方,故名北芪,主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区各县。
----------
关于黄芪
别名:棉芪,绵芪,绵黄芪,棉黄芪,黄蓍,黄耆,箭芪,箭黄芪,内蒙古黄芪,王孙,戴芪,戴糁,戴椹,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百药绵,土山爆张根,独根,二人抬,大有芪,蒙芪,元芪,红蓝芪,白皮芪,黑皮芪,膜荚黄芪,东北黄芪,内蒙黄芪,冲正芪,武川芪,炮台芪,浑源芪。
商品名:
北黄芪:又名北芪,东北黄芪,卜奎芪,关卜奎芪、关芪、黑皮芪。大部分为植物膜荚黄芪的根,小部分为植物内蒙古黄芪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质优。因产地不同又分为宁古塔芪、红兰芪,黑石滩芪、正口芪等名称。
北口芪:又名口芪、正口芪、正芪、口黄芪。为植物内蒙古黄芪的根。属北黄芪。旧时多经独石口进关集散,故得此名。
绵黄芪:又名绵芪、棉芪、西绵芪、原生芪、白皮芪、箭黄芪、箭芪。包括大岚芪,浑源芪、武川芪、壮芪、西黄芪等。指产于甘肃定西,山西绵山等地者。大部分为内蒙古黄芪的根,小部分为膜荚黄芪的根。质佳。因其根长,形似箭杆,故有箭芪和箭黄芪之称。
西黄芪:又名西芪。指产于山西浑源、阳交、山阴、天镇等地者。质佳。为通用正品。
库黄芪:又名库伦黄芪、库伦芪、库芪。指产于内蒙古库伦一带者。
红芪;又名晋芪、岩黄芪。
均以根条粗长,皱纹少、粉性足、坚实绵韧、味甘、无空心及黑心者为佳。
处方名:黄芪,绵芪,棉芪,口芪,北芪,生黄芪,炒黄芪,炙黄芪等。
处方中写黄芪、绵芪、棉芪,口芪、北芪均指生黄芪。为原药材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黄芪为黄芪片用麸炒至深黄色,筛出晾凉人药者。健脾和胃功效增强。
炙黄芪又名蜜炙黄芪,蜜黄芪。为黄芪片用蜂蜜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补气润肺功效增强。
4. 黄芪的概述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药的作用在医学领域的地位逐 渐被重视,中药的原材料愈加倍受关注和研究。
例如减弱化 学疗法的副作用,所采用的中草药原料就是素以“补气诸药 之最”著称的黄芪。黄芪又称黄耆,是我国著名的常用滋补中药材,已有二 千多年的应用历史。
其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据药 典记载,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和利尿等作用。
对 治疗一些虚症有显著的补益功能。民间还有取黄芪配成滋 补强身之食品的这一习惯。
因此黄芪年销量十分庞大。而药用部分是根茎,一旦根 部被刨取或损坏,就失去了最珍贵的可利用价值。
黄芪的野 生资源在过量采挖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日渐稀少。当意识到 黄芪的价值与珍贵性后,有关部门确定该植物为国家三级保 护植物。
黄芪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为常用大宗品种并且出 口创汇,大量出口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黄芪在全国各地都能生长,但主要产于山西、河北、黑龙江、辽宁、四川等省,尤以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为多,也为最 佳适应地,质量好,价格也高。
近年来外商从我国数以万吨 的收购鲜黄芪出口,价格尤为可观。黄芪作为商品药材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采挖野生 资源为主,70年代后野生资源量明显减少,开始了人工栽 培,随着栽培技术的日益完善,黄芪生产量越来越大,逐步成 为商品的主要来源。
人工栽培黄芪一般亩产200 ~ 300千 克,收人可达2500 ~ 3500元,是种植常规农作物的二倍以 上。 同时黄芪可生于荒漠地区,抗旱耐寒,适应性强,产量稳 定,适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产。
因地制宜地发展黄芪生产, 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农村经济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