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木字拼音怎么写
木字拼音:mù
木释义:
1、树类植物的通称:树木。乔木。灌木。
2、木料、木制品:木材。
3、棺材:棺木。
4、质朴:木讷(朴实迟钝)。
5、呆笨:木鸡。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伐木[fá mù]
采伐林木。
2、木材[mù cái]
树木采伐后经过初步加工的材料。
3、枕木[zhěn mù]
木质的轨枕,有时也泛指其他材料制成的轨枕。
4、木薯[mù shǔ]
常绿灌木,叶子掌状深裂,蒴果球形,有纵棱。块根肉质,含淀粉,生吃有毒,可用来做饲料或制淀粉。
5、木屐[mù jī]
木板拖鞋;木底鞋。
2. 诗经小雅伐木篇的全文加注音
周代召伯虎(存疑)《小雅·伐木》,全文为:
伐木丁丁(zhēng),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shěn)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hǔ),酾(shī)酒有藇(xù)。既有肥羜(zhù),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wū)粲(càn)洒扫!陈馈(kuì)八簋(guǐ)。既有肥牡(mǔ),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bǎn),酾(shī)酒有衍。笾(biān)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hóu)以愆(qiān)。有酒湑(xǔ)我,无酒酤(gū)我。坎坎(kǎn)鼓我,蹲蹲(cún)舞我。迨(dài)我暇矣,饮此湑矣!
译文: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周厉王不听的劝谏,最终导致了国人暴动。同时也导致王室内部人心离散、亲友不睦,政治和社会状况极度混乱和动荡。周宣王即位初,立志图复兴大业。而欲举大事,必先顺人心。《伐木》一诗,正是宣王初立之时王族辅政大臣为安定人心、消除隔阂,从而增进亲友情谊而作。
主旨赏析:
此诗第一章以鸟与鸟的相求比人和人的相友,以神对人的降福说明人与人友爱相处的必要。第二章叙述了主人备办筵席的热闹场面。第三章写主人、来宾、和受邀而未至者醉饱歌舞之乐,末尾两句写他们再约后会。
全诗理想-现实-理想,三重境界的转换,既生动地表达了作者顺人心、笃友情的愿望,又造成了诗歌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雅·伐木
3. 《诗经》是怎样描写伐木声的
对于拟声词“丁丁”的解释,权威辞书历来都是一致的.且看《辞源》的注释:渭…或毛:zh“g侧茎切一象声词.【T:TZ」伐木声.《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唐宋时人常用以形容琴声、棋声、漏声、佩玉声等.宋王禹傅《小畜集》十七《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由此观之,《射雕英雄传》中樵夫所说的“伐木ofng成ng'··…”,应读作一容拿是怎样.写伐木声的一;.吴校华、最近,许多电视台又在播放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在《华山论剑》第6集中,有“渔樵耕读”四人阻拦郭、黄上山的情节:樵夫正在劈柴,一边劈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伐木改ng dTng……”,这样连续说了多遍.这时字幕上显示的是“伐木钉钉……”.我们认为樵夫的这句台词从读音上来说是有问题的.相应的字幕处理也有问题.“伐木丁丁”出自《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喂噢.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4. 扩折号是什么意思
“.”省略号又称删节号.省略号是一种标号,它标志语言的省略.有的省略引文;有的标志语言的断断续续;有的标志不必尽举的事物等等. 一、用于引文的省略 引用别人的话、文章的语句,根据作者的需要,保留必要的,省略不必要的.例如: 1.**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小学《语文》第六册《飞机遇险的时候》) 2.“她仿佛也看到了……”就是他从妹妹的表情中产生的联想.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月光曲》) 例1中,**在飞机遇险的紧急关头,他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全,这里保留了最能体现他临危不惧、时刻关心他人的高贵品质的话,其它的话用省略号省略了.例2是引用《月光曲》中的一句话,省略号省略了皮鞋匠想象的妹妹看到的内容. 二、省略同类词句 在叙述中,有时需要列举一些同类的东西,比如花儿、颜色、数字、动作行为等等,许多时候,并不需要把这些同类的东西全部列出,只需要一部分就可以说明问题了,余下部分就可以用省略号标志.如: 3.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小学《语文》第六册《海底世界》) 4.我仰着头数起来,“一、二、三……”数呀,数呀,数到后来就糊涂了. (小学《语文》第六册《杏儿熟了》) 例3省略号省略了海底动物的其它声音,例4省略号省略了数杏时的其它数字.再如: 5.他一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凡卡》) 例5描写了爷爷在守夜时被冻得难耐的动作,他不仅要跺脚,要“缩成一团”,他还有许多动作被省略号省略了,留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 三、用于重复的词句的省略 例如: 6.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 (小学《语文》第七册《珍贵的教科书》) 7.呜哇,呜哇……娃娃放声大哭. (小学《语文》第七册《基础训练7》) 例6的省略号省略了“我”对指导员的呼喊,例7的省略号,省略了娃娃的“呜哇”的哭声. 四、表示话没有说完 (有时又作语意未尽) 在叙述中,作者故意终止叙述,给读者留下一个含蓄的空白;有人在说话中欲言而又不言;有人在说话中被迫中断;有的暂时搁下正在进行的语言而转叙别的事物等等.这些都属于“话没有说完”,都可用省略号标志.例如: 8.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小学《语文》第七册《高大的皂荚树》) 9.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凡卡》) 这两个例子中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例8中,什么种子在生根发芽呢?这个省略号让我们去想象,去推断,要让我们在想象中去接受皂荚树那种舍己为人的品格.例9写了凡卡在极其悲苦的情况下向远方的爷爷发出哀求,这个省略号代表了他的哭泣、他的控诉.又如: 10.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小学《语文》第十册《金色的鱼钩》) 这个例子中的省略号表示欲言又止.面对艰难的处境——草地茫茫,又没有干粮,老班长把他千辛万苦做成的饭都给我们伤员吃了,而他自己却偷偷地吃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我”的心里是多么痛苦啊.用什么语言能表达“我”的情感呢,欲说而又没法说.再如: 11.“快卧倒……”指导员刚喊出口,轰隆一声,炸弹在我们身边爆炸了. (小学《语文》第七册《珍贵的教科书》) 12.凤凰接着说:“要搭窝,先要选好根基,比如大树干上的三个杈……”老鹰一听,想:“啊!原来就是找个树杈,挺简单,我会了.” (小学《语文》第五册《群鸟学艺》) 例11没容指导员再说下去,炸弹爆炸了,省略号标志语言被迫中断.例12中的省略号,标志凤凰的话还没讲完,因转向叙述老鹰的想法,只得暂时中断. 五、双用省略号 (用四个三连点,即十二个圆点),标志整段文字或大片语言的省略. 这种用法在小学课本上没有出现,现在我们引用并节选《瀑布》和《参观人民大会堂》两篇课文让同学们明白该怎样使用双省略号. 13.瀑布 …………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2课) 14.参观人民大会堂 王叔叔今天带我参观了人民大会堂.我高兴极了. ………… 走出大门的时候,王叔叔说:“这样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不到一年工夫就建成了!”我情不自禁地说:“盖得可真快啊!”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6课) 例13《瀑布》是三年级课本上的一首诗,这首诗共三节,我们将第一节和第三节省略了.例14《参观人民大会堂》是三年级课本上的一篇课文,全文共九节,我们将中间的七节(第2~8节)全省略了. 六、表示不语 这是一种极为少见的用法.当事态发展到该某个人讲话而这个人却没讲时,就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现在我们来改写一下《穷人》这篇课文的结尾,体会省略号的这种用法. 〔原文〕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