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字读几生调
植zhí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植的中文解释部首笔画部首:木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五笔86:SFHG 五笔98:SFHG 仓颉:DJBM笔顺编号:123412251111 四角号码:4491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90D基本字义1. 栽种:种~。
培~。栽~。
~树。2. 树立:~立。
~志(立志)。3. 戮住,竖起:~耳。
4. 生物的一大类,谷类、花草、树木等的统称:~物。~被。
~保。5. 古代军中监督工事的将官:“华元为~,巡功。”
详细字义〈名〉1. (形声。从木,直声。
本义:关闭门户用的直木)2. 同本义 [door post]植,户植也。——《说文》。
按,古门外闭,中竖直木,以铁了鸟关之,可加锁者。季孙与邑人争门关,决植。
——《墨子·非儒》夏屋宫驾,县联房植。——《淮南子·本经》3. 木柱 [post]于四角立植而县。
——《考工记·匠人》注城上百步一楼,楼四植,植皆为通舄。——《墨子》。
4. 引申为支柱,柱本 [pillar;mainstay]井植生梓,而不容瓮,沟植生条,而不容舟。——《淮南子·览冥》。
注:“谓材也。”君子谓坚能用法矣,法者国之植也。
——明· 冯梦龙《智囊补》5. 特指筑城墙两端所竖的木柱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周礼·夏官·大司马》6. 又指悬挂蚕箔的柱子槌,宋、魏、陈、楚、江、淮之间谓之植。
——《方言》7. 植物,谷类、花草、树木等的统称 [plant]。如:植保(植物保护);植株(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植物体);动植物8. 通“志”( zhì)。
志向[will]上无固植。——《管子·法法》。
注:“植,志也。”弱颜固植。
——《楚辞·招魂》9. 姓〈动〉1. 栽种;种植;生长 [plant;grow]植,种也。——《广雅·释地》我有田畴,而子产植之。
——《吕氏春秋·乐成》。注:“植,长也。”
东西植松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杂兰植桂竹。
——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2. 又所手植也。种植之利。
——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3. 又如:植秀(种植花木);植林(植树造林);植治(用大量栽培植物的方法治理沙漠);植养(培植);植成(长成);植柳(插柳)4. 移植 [transplant]。如: 植皮(移植皮肤);植移(移植)5. 立;树立 [set up]令获者植旌。
——《周礼·田仆》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植杖而耘耔。
——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植刃道上。——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亭亭净植。
——宋· 周敦颐《爱莲说》植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6. 又如:植行(谓所立的品行);植志(立志);植弓(立身);植表(树立标竿);植品(树立人品,培植好的品质);植德(立德);植操(树立志向操行)7. 建立 [establish]其实皆植党营私,为蠹国害民之事。
——顾炎武《日知录》8. 又如:植学(立学);植言(立言);植礼(建立礼仪制度);植义(植意;立意)9. 竖立 [stand erect]诸侯必值耳。——《淮南子·人世间》10. 又如:植发(头发竖起);植发冲冠(头发直竖,顶起帽子。
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植鳍(竖起的鱼鳍)11. 通“置”( zhì)。安放,放置[place;put]植璧秉珪。
——《书·金縢》。疏:“植,古置字。”
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天下之势倒植矣。
——贾谊《威不信》常用词组1. 植保 zhíbǎo[plant protection] 植物保护2. 植被 zhíbèi[vegetation] 一个地区、一片森林或草原等的整个覆盖层植物形成厚厚的一层主要由灰白水龙骨蕨类植物及原始裸子植物组成的植被3. 植苗 zhímiáo[tree planting] 移植树苗4. 植皮术 zhípíshù[skin graft;skin transplantation] 将皮肤从身体另一部位割下,移植于准备好的创面,并使之在新的环境下成活生长5. 植树 zhíshù[tree planting] 种植树木6. 植树节 Zhíshùjié(1) [Arbor Day](2) 4月或5月中的一日,大多数国家各自定的植树日(3) 中国为开展群众性绿化活动而确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7. 植土 zhítǔ[clayed soil] 指沟壑两边高耸笔立的土层。植:立植土龛岩。
——宋· 沈括《梦溪笔谈》8. 植物 zhíwù[plant] 构成植物界为数众多的任何有机体,其典型的特征有:无自身移动性的运动能力,不具有迅速运动反应力;缺乏明显的神经和感觉器官(虽然具有特别的刺激反应的指示感应);具有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有一个特有的营养系统,即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而无需直接吸收有机营养物质和表现出有性与无性世代交替的明显趋向故植物中之。——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曰植物。
——蔡元培《图画》9. 植物保护 zhíwù bǎohù[plant protection] 为使植物生长期免受危害所采取的各种保护性措施,如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10. 植物园 zhíwùyuán[botanical garden] 荟萃种植各类植物,以供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游览观赏的园地11. 植株 zhízhū。
2. 根的笔顺怎么写
根的笔顺写法是:横、竖、撇、点、横折、横、横、竖提、撇、捺、拼音:gēn 释义: 1、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2、比喻子孙后代:这孩子是他们家的~。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26539 3、(~儿)物体的下部或某部分和其他东西连着的地方:耳~。
舌~。墙~。
~基。~底。
4、事物的本原;人的出身底细:祸~。寻~。
从~儿上解决问题。知~知底。
5、根本地;彻底:~究。~治。
~绝。 笔画: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一、根本 [ gēn běn ] 释义: 1、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应当从~上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
2、属性词。主要的;重要的:~原因。
不要回避最~的问题。 3、本来;从来:这话我~没说过。
4、从头到尾;始终;全然(多用于否定式):他~就没想到这些问题。我~就不赞成这种做法。
5、彻底:问题已经~解决。 二、扎根 [ zhā gēn ] 释义: 1、植物的根向土壤里生长。
2、比喻深入到人群或事物中去,打下基础:~基层。他在农村扎了根。
三、根据 [ gēn jù ] 释义: 1、把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行动的基础:~气象台预报,今天有雨。~群众的意见,重新修改了计划。
2、作为根据的事物:说话要有~。 3、指事物本身固有的矛盾。
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条件”相对。
四、根究 [ gēn jiū ] 释义:彻底追究:~事故责任。 五、须根 [ xū gēn ] 释义:根的一种,这种根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许多细长像胡须的根。
一般单子叶植物都有须根,如小麦、稻等。
3. 干字的笔顺怎么写
拼音:gān,gàn笔划:3五笔:FGGH部首:干结构:单一结构繁体:乾 干五行:木笔顺:横、横、竖释义:[ gān ] 1.触犯,冒犯,冲犯:~扰。
~涉。~预(亦作“干与”)。
森然~霄。 2.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
~仕。 3.关连,涉及:~系。
互不相~。 4.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戈。
5.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支。
6.涯岸,水边:“河之~兮”。 7.个数:若~。
8.没有水分或水分少:~燥。~旱。
~枯。~柴。
豆腐~。 9.枯竭,尽净:~尽。
~杯。 10.徒然,白白地:~着急。
11.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亲。 12.〔~将(jiàng)〕古剑名。
13.姓。 [ gàn ] 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
躯~。~线。
2.做:~事。说~就~。
3.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才。~员。
~练。 4.方言,坏、糟:事情要~。
干〈名〉主干故枝不得大如干,末不得强于本。——《淮南子·主训》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
——《徐霞客游记》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楚辞·屈原·招魂》又如:躯干;干子(树干);干本(树木的主干);干貌(体貌);干力(指体力强健);骨干(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物);干翮(主翮。翮,羽的主茎);干翼(主干与辅翼);干辅(主干与辅佐)引申为本质是故柔弱者,生之干也。
——《淮南子》。高诱注:“干,质也。”
胁上佐食,举尸牢胁,尸受振祭哜之。——《仪礼·少牢馈食礼》效果;用处况且朱三是穷人,讨也没干。
——《二刻拍案惊奇》地位低下的官吏又如:干人(即府干。达官贵人府中的办事人员。
也称“干办”);干吏(干练的官吏。多指州郡衙门中的办事人员)一种俸禄。
如:干禄(南北朝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干部的简称。如:干群关系;以工代干;干属(干部的家属)事情。
如:公干;有何贵干?姓〈动〉做,从事于或忙于做某事,尤指从事某项职业宁宗庆元五年,右谏议大夫张奎言乞行下州县,保正止许干当本都贼盗、斗殴、烟火、公事,不许非泛科配。——《文献通考·职役·历代乡党版籍职役》又如:让我干什么都可以;干不的(干不了);干办(办理;处理);干当(承办)主管光武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
——《后汉书·伏湛传》又如:干管(主持;管理);干官(古代掌管均输之官);干掌(掌管,管理);干运(运筹干办);干当(主管;经办)建立;求取。如:干功(建功)通“扞”(hàn)。
护卫,遮挡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周南·兔罝》又如:干夜(护卫巡夜)〈形〉干练邕善书计,强记默识,以干济见知。
——《北齐书·唐邕传》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清·周容《芋老人传》又如:干肃(干练而慎重);干直(干练正直);干绩(优异的业绩);干誉(以办事干练而获得的声誉)通“扞”(hàn)。
乱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商君书·壹言》另见gān干〈名〉(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同本义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
——《方言》九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礼记·祭统》。
注:“朱干,赤盾。”司干。
——《周礼·春官·序官》礼义以为干橹。——《礼记·儒行》。
注:“干橹,小楯大楯也。”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礼记·檀弓下》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韩非子·五蠹》又如∶干羽(盾牌和雉羽,供乐舞之用);干革(干即盾;革即甲胄类。
泛指兵器);干橹(小盾大盾);干戎(兵戎。通称兵器、军队)岸;水畔鸿渐于干。
——《易·渐卦》。释文引郑注:“干,水傍,故停水处。”
秩秩斯干。——《诗·小雅·斯干》。
朱注:“干,水涯也。”昔者吴干战。
——《管子·小问》。注:“干,江边地也。”
而不知干队之败。——《史记·春申君传》。
索隐:“干,水边也。”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诗·魏风·伐檀》江南把山垅之间的地段叫干。故金陵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天干。
如:干支(天干地支,实际上是“干枝”的一种比喻说法)姓〈动〉捍卫又如:干害(捍护)触犯;冒犯;冲犯;冲干,犯也。——《说文》辙恐犯忌而干讳。
——《楚辞·七谏·谬谏》以干先王之诛。——《书·胤征》以干天祸。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若干二命以求杀予。——《国语·晋语四》又则上下不干。
乃背晋干宋。——《史记·管蔡世家》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献子执而戮之。
——《国语·晋语五》干国之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
——《左传·文公四年》故吏不敢以非法遇(对待)民,民不敢犯法干法官也。——《商君书·定分》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唐·杜甫《兵车行》又如:干渎(冒犯。干:干犯;抵触;烦扰);干触(冒犯;触犯);干凌(干犯欺凌);干典(违犯法典);干命(违犯命令);干行(指冲撞军列);干戾(触犯法令而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