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勤,这个字的拼音怎么写
勤 拼 音 qín
部 首 力 笔 画 13 五 行 木五 笔 AKGL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做事尽力,不偷懒:~劳。~快。~奋。~政(勤奋于政事)。~谨。~勉。~恳。克~克俭。
2.经常:~密(频繁)。来往很~。
3.上班,事务:~务。~杂。出~。后~。
4.担心,忧虑:~恤(忧虑怜惜)。
5.帮助:~王。
6.姓。
相关组词勤劳 勤勉 辛勤 值勤 殷勤 地勤 特勤 勤奋 勤杂 勤恳勤勤 后勤 战勤 勤务
2. “颤动”的拼音怎么写
读音: 【chàn dòng】
释义:
1、急促而频繁地振动。
2、轻轻的抖动。
相关文献:
“郑尚子善为颤笔,见於衣服手足木叶川流者,皆势若颤动。”--《宣和画谱·郑法士》
“他的脚步很重,每走一步,他的脸上的肉就颤动一下。”--《四世同堂》
“我们的衣服上还有北京的尘土,我们的声音里颤动着祖国人民的感情。”--《随想录·中国人》
近义词:
抖动、颤抖、颤栗、战栗。
反义词:
平稳、平静、稳定、安稳、安定。
造句:
1、他气得说不出话来,只有嘴唇微微颤动着。
2、轰隆隆的雷声把玻璃都震得颤动了。
3、地震虽然过去,但楼房仿佛还在颤动,人们仍心有余悸。
4、树叶在凛冽的寒风里颤动着。
5、听到这可怕的消息,我的心不禁颤抖了一下。
3. 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
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扩展资料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